因為自己也曾是掙扎1年多才上岸的考公大軍中的一員,每次看到公務員招錄的信息,我總是會多關注一下。
今年11月的國考如期而至,疫情之下,今年選擇考公、考研的人數猛增。《南風窗》雜誌在微博主持了一個超話#被父母逼迫考公的年輕人」,請網友們來吐槽那些年被父母逼著考公的苦。
但是,「你為什麼選擇考公」的投票結果卻出乎意料,超過3w網友表示:沒人逼我考,我是自願的。考上公務員就可以避開社會的毒打了,遠超被父母逼迫考公的1.8w。
我很驚訝當代年輕人心態轉變如此之快,因為在我2011年畢業那陣,考公務員屬於被身邊同學嫌棄的選擇,印象中大學同學裡畢業後直接考公的一個都沒有。
所以作為一個僥倖上岸但混得並不開心的當局者,這篇文章想來跟大家探討一下——做公務員是否真有想像中那麼fancy?費了這麼大勁考上公務員,我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嗎?什麼樣的人適合考公?
01
做公務員的利與弊
首先來梳理一下,做公務員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今年考公如此受推崇,和突如其來的疫情有很大關係。當安寧的生活出現動蕩,經濟下行,職位減少,求職市場一片低迷,前景氛圍處於最低處時,最是讓人想起當公務員的好。
第一是不算太低的收入+極高的穩定性。
以我所在二線(新一線)城市為例。公務員月薪大多在4k-8k浮動,不高。但相對城市平均薪酬而言,也不算最低。
沒有業績壓力,沒有被裁員的恐懼,就像拿著一隻剛剛與大盤指數持平的低風險收益基金,雖然賺不了大錢,但也不會在市場大跌時虧得找不著北,還比啥都不做划算。
當上公務員,年假、產假、探親假絕對不會只是夢。勞動法寫的屬於你的權益,一個都不會少。在這裡,996是隨機事件,不是常態。再說遠一點,退休後的保障也是優厚的。
還有福利。比如大部分單位有三餐食堂,收費也便宜。政策範圍內容許的補助,比如高溫補貼等,符合要求一定會發放,雖然不多,但絕不存在糊弄或剋扣。
最後是關於職業發展。這個體系裡,有野心家的玩法,也有佛系青年的容身之處。你只要老實本分完成本職工作,不會有人或環境來push你一定要上進或奮鬥,第二名也是有比較體面和舒適的生存空間的。
以上幾點其實都在說同一件事——你不用時刻擔驚受怕。而心態平順,才有空間去感受生活。
首當其衝當然是雞肋的薪資水平影響生活質量。公務員的工資跟高薪沾不上邊,一旦涉及房子、車子、票子,前面說的歲月靜好都成了偽命題。
我家這邊主城區一手房均價在1.5w-2.5w左右,70平的清水房請父母付了首付也仍需承擔7k—8k的房貸,減掉生活費,工資寥寥。更別提之後的裝修和父母無法資助的情況。
而前面提到的福利,雖然有保障,卻是與日遞減的,因為政策範圍內批准的福利越來越少。倒回去20年,還能聽說xx機關給職工分配福利房之類。但現在就真的成了傳說。而隨著管理越來越規範,趨勢只會收緊,不會放鬆。
此外,現在的公務員工作也是不閒的。至少新人才去的時候,非常忙碌。
我曾經以為我的工作會是 「早請示晚匯報+喝茶看報紙」,結果現在每天不是匯總報表,就是寫材料、籌備會議和活動。
而且因為流程多,程序嚴格,需層層審批報備,工作效率也會打折扣,時常哀嘆忙了一天但下班時又覺得啥都沒做。雖然不至於周末加班,但也沒閒到從5點就開始等待下班過。
而我個人最受不了的,是壓抑的工作氛圍。這種壓抑源自一種規範化的中庸氛圍,每個人都需要在環境中儘量弱化自己的個性。有種被調侃的著裝風格叫「老幹部風」是真實存在的。實際上,豈止是穿著,這種「中規中矩」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後,還是關於職業發展——成就感不高,再就業能力相對較弱。
畢竟沒人逼著上進的副作用就是時常也會覺得工作沒價值感,而再就業能力弱,是因為工作內容和性質特殊,有些技能離開體制完全用不上。
如果你想跳槽,這份履歷可能就顯得毫無意義;又因為安穩的狀態消磨意志,你可能思想想走,腳卻挪不動。
我見過不少年齡在40歲以下的同行,基本都曾考慮過離職。但很多人都在哀嘆青春逝去和躊躇不前中,最終將豪情壯志化為一聲嘆息。職業生涯的後20年,都在「算了,就這樣吧」中度過。
02
費勁考上公務員
我過上理想生活了嗎?
雖然吐槽了這麼多,但想當年我也是瘋狂備考、整日燒香祈禱上岸的一員。現在5年過去了,我因為考公而過上理想生活了嗎?
當然,這裡面有我的個人原因,但我感覺這些問題也是大多數人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是我在選擇考公務員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以後真正想幹什麼。
我24歲開始備考,當時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為了擺脫前一份非常辛苦且忙碌的工作,我沒想過自己真的想做什麼。
但可能這真的需要時間和閱歷讓人開竅吧,後來我漸漸知道自己感興趣的是什麼了,但悲劇的是和我從事的工作沒有交集。我每天都在悲嘆浪費時間中度過。
二是真正入行前,我並不了解其真實的工作狀態。
我以為考公是最難的環節,只要上岸就會過上清閒和小富即安的快樂生活。然而我的工作隔三差五出差,一樣很忙很累,清閒是不存在的;而遠比前一份工作低的工資,搭配幾乎與工資持平的房貸,小富即安也沒有實現。
三是我嚴重高估了自身性格的耐受度。雖然知道自己內心是個性比較強烈的人,但從小就被教育得表面很乖巧守規矩。
我也一度以為自己耐受度很高,是個願意為現實低頭、為了合群而收斂性格的人。但沒想到意願和真正做到是兩回事,忍2年和忍20年也是兩碼事。
03
什麼樣的人才適合考公務員?
但話說回來,雖然我自己混得不如意,但公務員這個職業的優越性的確是客觀存在的,但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如果你有考慮過考公,但又對自己是否適合這份職業存有疑問,不妨問自己以下幾方面問題。
1.我有沒有真正意義上想清楚我想做什麼?我有家國天下的情懷嗎?
不要覺得這個問題空洞,因為我的經歷告訴我,動機才是決定職業幸福感的最關鍵因素。
我會越做越不快樂,其實是自己造成的,我至始自終都站在很狹隘的角度考慮問題。我考慮了薪資、福利、穩定性、工作環境,唯獨沒問過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就像結婚挑對象,挑了個各方麵條件都不錯的,但沒感情。
公職人員的自我認同感,來自於運用自身專業能力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創造價值。
但如果你的根本出發點不是這,而是因為「清閒」「穩定」「性價比高」之類,大概率會後悔,因為這些條件滿足得再充分,始終處於馬斯洛需求的底層,只要時間拉得足夠長,你終究會奔著自我實現的需求而去。
而且考公務員的門檻也不低,對能考上的人而言,考公並不是唯一的選擇。那些七七八八的條件,通過取捨和平衡,或許有其他更好的職業選擇。
2.我個性強烈麼?我可以宣稱自己是80%佛系星人嗎?
個性強烈的人,我十分不推薦你進入公務員系統。因為對天性的壓抑,將會是你通往地獄之路的循環BGM。你要麼被同化,要麼變成兩副面孔。而恰恰個性比較強的人,又不願被同化,但維持兩副面孔又很累。
於是工作帶來的安定感被負面情緒統統抵消,得不償失。
不夠佛系的人,最好也不要去。或許疫情當下,你突然覺得考公是躲避風浪的港灣。但只要風平浪靜的日子到來,內心的騷動一定如期而至。
不要覺得到時候再辭職就行了,當新人的前三年是很辛苦很累的,收穫卻是至少在5年後,熬過最辛苦的幾年就離開,你確定划算?
3.我是為了逃避上一份工作,還是因為這是一份更好的機遇?
如果是前者,我可以95%確定的告訴你:除了你反感工作內容本身這種問題,前一份工作中的困難,一定會繼續帶到下一份工作中。
比如我考公務員是為了不那麼累,結果去了才知道,工作量的絕對值可能降低了,可是心累啊!它只是無法量化無法量化罷了,你以為換個環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一定會以新的你未曾料到的形式再次出現。
4.如果實在很想考,你有沒有充分了解職位信息能的可靠渠道?
之所以把這一點特意強調,是因為我感覺想考公的朋友們,整體對這個職業的期望值還是過高,容易忽略雷區。
而又因為其行業特殊,信息有限,很多時候被迫霧裡看花。
但如果你事先了解清楚職位信息就可以避開一些坑。大到薪酬待遇,領導風格,工作具體做什麼,新人進去一般會被安排什麼工作?小到食堂管幾餐,飯菜好吃不,加班多不多等等,都需要提前弄清楚,越詳細越好。
我有個同學,本來幸運地考上了家馬路對面的XX辦事處,心想辦事處是駐點的,以為自己即將過上「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生活,打算入職就開始備孕。誰知進去才知道,她的崗位是需要去各個項目駐點的,一年有300天都在市內各區出差。
如果你對公務員這份職業充滿期待,又沒有那麼強力的職業動機,那這些雞毛蒜皮就是決定你幸福感的構成,就是你每次產生辭職念頭時挽留自己的理由。
最後我還是想說,我的不好體驗並不構成勸解你們不去考公的理由。
但既然關於優越性的想像空間已經足夠廣闊,多了解這份職業的負面信息,更有利於自己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作者:luna。本文系獵聘(ID: liepinwang)原創,轉載授權、版權合作、讀者投稿事宜請添加微信:ws54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