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說電商的興起,是在接替實體店的發展,但是近幾年,也常能看到家喻戶曉的品牌接連「倒下」,即便是很多大牌,也難以避免銷量下滑、業績虧損,大面積關店的現象,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服裝市場,想要站穩腳跟已經沒那麼容易。
在12月9號,貴人鳥又增加了一條破產信息,申請人為泉州奇皇五金製品公司,目前貴人鳥公司被執行債務超過2億,創始人林天福也列入限制「高消費」名單,起因是貴人鳥欠奇皇五金公司250萬欠款未還。
然而這只是貴人鳥一小部分債務,目前公司合計債務達到了34億元,包括多家商業銀行貸款逾期,迫於無奈,一代「鞋王」只能被人申請「破產」。
實際上貴人鳥的起步比特步、安踏還要早,它們也都是做運動鞋起家,曾經貴人鳥在這個領域做到過行內第一。貴人鳥正式成立在1987年,由一家小的「代工場」轉型而成,不過後來林天福投入了大量資金做品牌研發,慢慢的才發展壯大,並且迅速地打響了名氣。
在為大品牌做代工期間,林天福積累了不少資金,以至於貴人鳥起點要比別人高不少,林天福除了不惜資金做產品研發外,還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了廣告營銷上,2005年貴人鳥就走出了國門,而在2014年才正式在A股上市,市值迅速飆升到400億元,被稱為當時的運動第一股。
憑藉著貴人鳥的成功,林天福也收穫了大量的財富,在2015年以190億身家成為泉州首富,然而僅5年的時間,400億的市值不僅「蕩然無存」,就連創始人都淪落到限制高消費的地步。
曾經的運動品牌市值「一哥」現如今已經被安踏所接替,而貴人鳥所面臨的處境就是連續虧損退市。
貴人鳥的失敗在於2015年之後的轉型,林天福將大量的資金用在了投資上,從而減少了在產品上的研發投入,這樣導致貴人鳥逐漸在行業內失去競爭力,5年時間,貴人鳥在新產業投資花費超過了20億元,幾乎耗盡了10年的利潤總和。
在2018年公司就開始出現虧損,淨利潤下跌6.8億元,跌幅達到了5倍,緊接著在2019年虧損擴大到10億元,無奈之下,林天福只好採用關店來減少損失,貴人鳥巔峰時期的門店數量是5000多家,後來逐漸縮減到2600家,幾乎砍掉了一半,但是從今年的財報來看依然不樂觀,前三季度還是達到了2.6億元的虧損。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貴人鳥的快速擴展也給自身埋下了「隱患」,2012年國內不少體育品牌都「暴露」出這樣的問題,當時包括李寧、安踏在內相繼出現了庫存積壓,營收下滑的現象,不少運動品牌都開始求變動,李寧在去庫存上做著努力,安踏則是忙著在全國各地推動改革,只有貴人鳥還在原地踏步,絲毫沒意識到需要進行內部轉型。
從上市以來,貴人鳥獲得的上市融資金額為60.4億元,這筆錢也並沒有用於主營業務,而都用來收購了新的資產。從一代鞋王到面臨破產,貴人鳥只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在如今行業日漸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如果主營業務都沒能做好,就忙著求發展,自然吃力不討好,又一民族品牌「倒下」,是在令人惋惜。
本文由陸水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