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5 10:18
嶼頭鄉布袋坑村,這個被許多人熟知的「桃花源」,總是給人一種簡單、淳樸、溫暖的感覺。
淳樸、溫暖的「桃花源」
山道彎彎,從黃巖城區出發,沿著82省道延伸段至嶼頭鄉政府,再往白石方向行駛,深藏群山之中的布袋坑村次第展露。倘若在曇花一現和地老天荒之間還有另一種永恆,那便是那些雕刻在時光裡的傳統古村落,那些原汁原味的舊年風情,那些經歷過風吹雨打的歲月侵蝕和陽光下滿是絮嘮的陳年舊事……
布袋大講堂
布袋坑文化禮堂是由文化廣場、文化大院和布袋大講堂三大區塊組成。她真正意義上不是一個「堂」,而是一個文化村落,
「一座大山喲噢,名叫布袋山喲噢。布袋山喲噢,九曲那個十八彎喲喂喲喂,十八彎。這裡的日出比泰山,這裡的雲海賽黃山,龍在山中盤,瀑布那個滿山澗,瀑布那個滿山澗,那個石頭態萬千……」在布袋坑村文化廣場上,村歌《神奇的布袋山》將布袋山的旖旎風光描繪地栩栩如生。村歌邀請邀請俞銘宜作曲,章雲龍作詞而成,體現了最原汁原味的布袋坑村。
舞臺
廣場上的「布袋大舞臺」簡約中略帶粗獷,鄉土中又不失時髦。在舞臺設計上,布袋坑村民的智慧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參差不齊的溪石,灰白色的磚瓦,泛著年輪的松木板都成了布袋坑人裝扮家園的「大功臣」。
最有味 卷中歲月
除去「布袋大舞臺」,文化廣場上臨水而建成涼亭,亭亭玉立,天然不似雕琢,成了村民閒暇時分,喝茶、歇腳的好去處。「與菊野與梅蔬與蓮潔與蘭芳定自詡竹裡神仙,讀書正讀易變讀騷幽讀莊達最有味卷中歲月。」「菊中酒蘭中詩梅中仙竹中禪更有布袋藏乾坤,春山花秋山月夏山風冬山雪本來風景已天趣。」當地文人撰寫的楹聯更為布袋坑村民的生活增添了一絲文藝氣息。
展示廊
休閒長廊
休閒小院
沿溪而建的文化長廊主要講述布袋山的由來、布袋和尚的傳說、布袋坑村的生態資源和布袋坑村的『明星』人物。木質結構的宣傳欄代替了城市不鏽鋼宣傳欄,一片片由杉樹條子搭起的「木房子」讓本就五彩的宣傳畫更加光彩奪目。
穿過石橋,沿著溪流,逆流而上,就是布袋坑村的文化禮堂。「凹」字形設計的「布袋坑文化禮堂」,更像古時江南水鄉的宅第。推開深黃色的大門,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紅色燈籠高高懸掛,「中國傳統古村落」幾個大字為這樓房增添了一絲絲喜氣。院落裡,石制用具及松木家具擺放錯落有致,常有三五老人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文化禮堂的一樓是兩間古典書吧,供村民閱讀休閒。三樓是一個陳列室,陳列著各種農具和傳統小吃的製作工具,是一個農耕文化和飲食文化的展示區,取名「舌尖上的布袋」,村裡95歲高齡的賈鳳英老人是這裡的義務解說員。
書吧
「布袋大講堂」是布袋山文化禮堂的最後一個區塊,位於原紅豆杉客棧,是個可以容納二百多人的多功能會議廳,是布袋坑村的又一大特色。
特色展示館「舌尖上的布袋」
特色農產品展示
人們常說,文化是根,那是因為文化的背後是數百上千歲月的積澱,是滄海桑田中歷史的見證。隨著時間的消磨,歷史的痕跡清晰不再,而布袋坑村的文化禮堂,不僅僅是留下了村民對生活的紀念,也留下了布袋坑人對歷史、文化的一種追求、一種傳承。
14492819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