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教養方式的影響

2021-02-13 錢志亮工作室


父母對孩子有什麼樣的態度,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所以孩子的性格,是由父母的態度決定的。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表:

父母態度

孩子的性格

支配

服從、無主動性、消極、依賴、溫和

過度照顧

幼稚、依賴、神經質、被動、膽怯

保護

缺乏社會化、深思、親切、非神經質、情緒穩定

溺愛

任性、反抗、幼稚、神經質

順應

無責任心、不服從、攻擊性、粗暴

忽視

冷酷、攻擊、情緒不穩定、創造性強

拒絕

神經質、反社會、粗暴、企圖引人注意、冷淡

殘酷

執拗、冷酷、神經質、逃避、獨立

民主

獨立、爽直、協作、親切、溝通

專制

依賴、反抗、情緒不穩定、自我中心、大膽

從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學會的是指責;生活在敵意之中,學會的是打架;生活在嘲笑之中,學會的是害羞;生活在羞辱之中,學會的是內疚;生活在寬容之中,學會的是大度;生活在讚揚之中,學會的是自信;生活在公平之中,學會的是正義;生活在安全之中,學會的是信任;生活在讚許之中,學會的是自愛;生活在相互承認和友好之中,學會的是愛。所以教養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人格的成長、意義重大。


湖北省曾經對167個11歲到18歲的違法青少年進行過調查。這些違法青少年的家庭教養方式中,民主教養只佔3%;粗暴教養佔20%;放任教養佔29%;而溺愛教養佔44%。換句話說,最糟糕的教養方式是什麼?溺愛。44%的違法青少年都來自溺愛家庭,所以愛孩子沒有錯,但溺愛孩子就錯了。因為你不管,會有別人來替你管。

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教育一般都很嚴厲,過分的嚴格、粗暴,甚至是虐待,孩子不順心或者不符合父母的心願、願望,可能就會挨打、挨罵。這種父母信奉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條,對孩子的控制非常嚴,這種環境下教育大的孩子,由於總是被專制,就會自卑,懦弱、冷漠、消極,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敵意或者殘忍的心理,容易發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強、攻擊和衝動的行為。父母原以為棍棒下面能出孝子,最終會發現:棍棒打沒了孩子的歡樂,打沒了孩子的個性,打沒了孩子的創造性。唯唯諾諾,一事無成,害怕闖蕩,在爸爸媽媽身邊廝守,沒有真正快樂的孝子,又有多大意義呢?

專制的另一方面是剝奪孩子自己去做的權利。什麼事情都是父母包辦:吃飯餵;走路抱;睡覺哄;大便了,爺爺奶奶來擦;尿了,自己不衝,奶奶和姥姥來衝。什麼事情都由別人替他去做,最後的結果,比如說上幼兒園,就會有分離焦慮:哭的時間特別長,哭的特別狠,甚至拒絕上學,不願意跟同學去交流,有退縮行為。所以過度保護的孩子,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容易有很多挫折感;跟別人一旦有矛盾,就會有對立、有自卑、有仇視,人際關係緊張,這都屬於過度保護導致的。

教養方式的第二種是放任。這種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生活不感興趣,也不關心,很少去管他。小的時候交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上了學交給老師;長大了交給社會,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不會有什麼責任心,行為會放縱,會有太多不良習慣、個性和態度,結果就是你不管,人民警察替你管。

顏氏家訓 (唐朝 顏之推)                              

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

這段話大致的意思是:當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他若能看懂大人的臉色,知道大人是高興還是生氣,這時候就開始對他進行教誨,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叫他別做他就停下來。等他長到好幾歲的時候,可以省去很多竹板的懲罰……否則驕縱傲慢已經成了習慣,並且不斷地重複,再去管教的話,就是把他打死了,他也不怕你,反而跟你之間的怨恨與日俱增,最終成為傷風敗德之人……所以教媳婦是剛剛娶進來,教孩子一定是在嬰幼孩。

所以爸爸媽媽對孩子還是要管,什麼時候管?能看懂大人臉色的時候。多大孩子能看懂大人臉色?別說三四歲,不對。如果三四歲才能看懂大人臉色,那這孩子弱智。有的孩子三四個月就能看懂大人臉色了,你看有些十幾個月的小孩,他要搗亂,你把臉拉下來,他就知道你不高興,就不會搗亂了。

所以該管的時候必須管,你不管,孩子自控能力就差;你不管,孩子就會以自我為中心,道德薄弱,缺乏一定的規範與準則;對個人責任不清,對家庭責任不明,對社會責任不懂;就會放縱、驕橫、自私自利;跟別人交往,產生對立的機率就更高,產生仇視的機率也更高。因為爸爸媽媽都溺愛他,什麼都替他做,如果別人不幫他,他就會想:「你怎麼不幫我做啊?」人家有義務來幫你嗎?就因為人家沒幫他,他就開始計較人家,跟別人對立,侵犯行為特別多,這種孩子將來肯定很難適應社會生活。

民主型教養的父母,不任意打罵孩子,換句話說,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民主型父母,孩子行為更多的是分析和指導,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更多的是幫助、鼓勵。民主型的父母,會合理運用獎勵和處罰手段,讓孩子從父母的行為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

民主不等於什麼事情都去跟孩子商量。孩子十二歲之前,好多事兒用不著商量,因為他的知識和經驗有限,他對社會認識不全面、不深刻,所以這時期的民主,是爸爸媽媽兩個人去商量,然後來通知孩子。遇到什麼事情,媽媽立刻表態,爸爸馬上附和:「對,你媽說得對,就這麼定了。」二比一通過,這叫什麼民主啊?那你告訴我,絕對的民主是什麼?這社會根本就不存在。不可能每個人的意見都被聽到,尤其是家長對孩子,他們不會去害孩子,他們的目的就是保證孩子沿著正確的社會規範去發展,這就對了。

親子間正常接觸和交流是緩解青少年恐懼焦慮、不安的精神良藥,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信賴感、溫馨感,對子女的心理健康發育、健全性格的形成意義重大。隨著社會生活競爭的劇烈化和家庭生活電視化,父母對孩子的放任會越來越多,而這與科學的兒童教育是相背的。

當家長們毫不隱諱地在孩子面前為家庭問題爭吵時,孩子們會感到迷惑,沒有安全感;孩子會鑽你們兩人的空子。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夫妻一定要團結統一,分歧要在私下裡解決,要讓孩子確信你們在家務活、日常雜務、作息時間以及禁止打架、偷竊、撒謊等規章制度上的意見是一致的。即使一方強烈反對另一方的某些觀點,孩子在場時也應作出暫時讓步。要給雙方以管理不同事務的權力,如父親負責處理雜務,母親監督執行作息時間,避免一方負責所有的規則,否則,當這位「負責人」不在家的時候,孩子會對規則置之不理。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意見一定要一致,要錯兩人都錯,要對兩人都對,一個對一個錯,孩子就能鑽著空子了,肯定學不好。

順便說一下,教育孩子過程中,有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容易插手,他們要插手的話,家庭意見就會不一樣,就會讓孩子鑽到空子學壞。這樣不好,所以要跟老人打招呼,尤其是80後,要麼調虎離山,把老人支出去;要麼就是聲東擊西;要麼乾脆就是「關門打狗」,關門教育孩子。

需要特別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管教方式是不一樣的。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三個反抗期。

表:不同時期孩子的不同管教方式

階段

年齡

目的

對策

第一反抗期

2-3歲

尋求自主

放任順應

第二反抗期

7-8歲

挑戰權威

堅決鎮壓

第三反抗期

青春期

自立自理

交流疏通

什麼事情都想自己來,媽媽給他餵飯,他不好好吃,媽媽生氣走了,他自己拿著勺子倒啊倒,儘管跟種飯一樣,可他很樂意;這有臺階他要上來,「寶貝別磕著。」你把他抱上來,他又自己下去了:「我自己來,我自己來。」幹嘛?尋求自主。
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強烈建議做兩件事兒:

看好孩子,比如說他想捅插座,不能讓他試;坐車要坐在前面,絕對不行;自己開車門,絕對不可以!開水絕對不讓碰、火不讓玩、煤氣不讓動……


規定不能做的事情或者承諾能做到的事情,讓他必須去履行。「說好了,我們玩到這兒就要上床睡覺。」如果他不願意,說話不算數,要堅決拒絕:對不起,不行。

 

除了安全和規則,剩下的隨他去,放任他,順應他。家長們,可不要把一個孩子的創造力,探索能力,研究的好奇心,扼殺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否則這將是孩子一生的悲哀。

兩三歲的時候,孩子不認識字,你隨便拿什麼書,只要上面有字,就可以對他說:「這上面寫了,小孩不聽話,媽媽可以打,打死不犯法。看見沒,這上寫著呢。」反正他也不認字,一蒙一個準。七八歲時,孩子上二三年級了,不是文盲,你蒙不了他。七八歲的孩子,在學校裡,他知道哪個老師可以欺負,哪個老師不能欺負;他對爸爸媽媽也有很多了解。所以七八歲的孩子,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七歲八歲遭狗嫌」,意思是狗看著七八歲的孩子都嫌棄他,不理他。為什麼?煩人。

七八歲的孩子,拿老師騙家長,拿家長騙老師,女孩撒謊翻白眼就是這時候會的,男孩拿別人東西,打架,也是這個時候會的。為什麼呀?他挑戰權威,這些權威就是爸爸媽媽,是老師,是校紀班規,他覺得:我要這麼做,你能拿我怎麼樣?各位家長,遇到這些現象,我給您的建議是堅決鎮壓,絕不留情。你不鎮壓,將來人民政府會替你鎮壓,一個孩子,七八歲時候沒管住,這一輩子也甭想管得住他了。

所以我們做家長,這個時候千萬千萬不能糊塗。一個孩子要說挨打,可能也就在這個時候,你跟他講道理,他就不跟你講道理,這個時候只能通過打。就像法律規定了不能幹什麼,有人挑戰權威,非去做,結果一定是法律來懲罰,沒商量。

這個時候主要是因為荷爾蒙分泌多,過去是及時婚姻,孩子長大成人了,趕緊說個媳婦讓他結婚,就沒事兒。現在不行,他得憋著,憋多久?從孩子青春期,十三四歲開始,到二十五六歲(這都是結婚早的),甚至到三十歲結婚為止。青春期時候荷爾蒙分泌量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三十倍。沒那麼大的量,孩子能長骨骼嗎?沒那麼大的量,孩子毛髮鬍鬚能頂上來嗎?頂不上來的。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性能力,卻讓他憋著,他就會跟火藥桶一樣,點火就著,動不動就跟誰急。而且你發現,他急的一定是兩種人:一種是自己很親近很熟悉的親人,還有一種是完全陌生的人。

案例

兩個月前,南京出了一個案子,叫暴打路人甲。就是十來個中學生,晚上上街晃悠,看見對面來一個人,甭管認識不認識,甭管是誰,年齡多大,男的女的,拉過來就揍,然後揚長而去。

這就屬於典型的一種宣洩,宣洩荷爾蒙對他的壓力。各位家長,如果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找個地方偷著樂吧,為什麼?人家瞧得起你,把你看作是最親近的人,他認定:對你發完脾氣後,你不會去計較他。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要反抗?因為想自立,想自理,家長這個時候要做的,千萬不要像兩三歲時一樣放任順應,更不能像七八歲時那樣堅決鎮壓,因為毛主席教導我們: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個時候你能做的就是坐下來和孩子交流,溝通,這樣就能慢慢把孩子的心拉回來。

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有一些具體的事項要注意:

別在飯桌上訓孩子,別在人多時揭孩子的短,數落孩子的不是,因為場合不對。

你總是希望孩子全盤接受你的觀點,或者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這不行。有時候孩子確實不一定都對,但如果你一定要讓孩子無條件認同你的話,很容易加劇親子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十二歲以後,所以有些事情要跟他商量著來。

要麼就不說,一說就是訓斥、責罵、諷刺,這態度不對,沒有平等坐下來談。

你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忽略了孩子的優點,你把孩子全盤否定,誰願意啊?沒有人願意,誰也不愛這樣。

單方面的說教不成,有時候需要你身教,更多時候需要環境去引領他。所以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孩子,家長在管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插圖:在在

我們的留言功能開通啦,快到下方試試吧!

相關焦點

  • 教養方式對兒童學業能力的影響
    提要: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而相關研究的結論卻頗具爭議。本文使用2012年清華大學「中國城鎮化與兒童發展調查」數據,運用逆概率加權回歸調整(IPWRA)方法研究了教養方式對童年中期、青少年早期兩組兒童的語文認知能力的影響。
  • 父母教養方式與共情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
    父母教養方式與共情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 2019年09月16日 08:5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韓靜 夏錫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能力高低的影響
    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響兒童發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我們總是反覆在強調孩子某個年齡階段能力要達到多高、提升孩子某某能力等;但卻沒想到孩子成長背景下父母這個大環境對孩子能力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對待和管教孩子的方式千差萬別,有的父母則武斷專制,嚴厲有加,而有的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
  • 淺談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下面,我就我所觀察到的幾種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不同教養方式下孩子的性格特質以及我們對待不同教養方式如何揚長避短該注意哪些問題,逐一談一談個人觀點,和大家交流一下看法。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其實並不大……
    友誼對人格不會產生永久的影響,相反,對群體的認同,被群體接受或排斥,則會對人格產生永久的影響。⑥父母教養子輩的方式,不太影響子輩教養孫輩的方式。人們教養孩子的方式與他們的朋友、鄰居、當時正權威的專家的方式一樣,而不是沿用自己父母的教養方式。
  • 家庭教養方式
    一、家庭教養方式的定義  家庭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教育兒童的活動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徵概括,是一種具有相當穩定性的行為風格。  二、家庭教養方式的類型、特點及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一)家庭教養方式的類型  據調查研究發現,家庭教養根據父母的教養方式不同,可分為常見的以下幾種類型:專制型、溺愛型、縱容型、民主型這四種類型。  (二)家庭教養方式的類型特點及對幼兒性格的影響  據調查顯示,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方式的特點對幼兒性格的影響是不同的。
  • 不同類型的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對家庭對兒童的各種影響的研究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就是備受關注的領域。《社會心理學》中有研究:父母的教養方式在兒童的性格氣質發展,道德發展以及自我概念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而父母的對待子女的方法各有不同,對孩子的發展影響也不同。
  • 工作日常感悟: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太了
    通過和小朋友的接觸和溝通,我得出的感悟就是:家長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以下內容中提到的故事都是工作中碰到的,希望能給家長朋友們帶來一定的思考。01教養方式的分類早在1978年,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基於要求性和反應性,將家庭教養方式劃分為四類。
  • 錢志亮:全面發展是正道
    孩子的身高誠然與父母的遺傳、早長晚長密切相關,但是睡眠、飲食營養、運動是否跟進也極為重要,身高優勢對孩子的自信建立、運動能力、同伴關係、體育達標等等都有很大影響;骨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誌,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 隔代教養的不利影響
    隔代教養作為近年來較為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之一,具體是指在家庭中由祖輩代替父輩承擔起對幼兒的教育及養育職責。隔代教養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父輩的工作生活壓力過大無暇兼顧幼兒的日常教養問題,「二孩」家庭的教養困境以及三代合居家庭中祖孫輩的生活情感交流等。
  •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不同的教養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是什麼性格的人。通常來說,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有以下三種:民主型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慈祥、坦誠的、有耐心的。善於、也樂於與孩子溝通互動,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和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並對孩子有一定的管控。生活中能對孩子提出明確又合理的要求,並積極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 ——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發展的異質性影響研究
    研究發現:一是,當前我國家長養育子女以權威型和忽視型為主,並且存在顯著的階層和城鄉差異,社會經濟地位比較高、省會家庭更傾向於採用權威型或寬容型教養方式;二是,雖然權威型教養方式對學生學業表現和問題行為,寬容型教養方式對學生問題行為有積極影響,但教養方式對不同階層學生群體沒有顯著異質性影響作用,教養方式的階層和城鄉差異沒有完全陷入不可逆的「養育陷阱」。
  • 關於教養方式的思考:經濟影響著父母的育兒差距,各國皆如此
    ,建立起與孩子的關係,並創造一種持續的教養氛圍,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主要的教養方式有以下三種。父愛主義的動機,讓很多父母會採取權威型或者專斷型的教養方式,這兩種教養方式的宗旨都是會影響孩子的選擇。
  • 《隱秘的角落》: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一張白紙,三個小孩,幾對混蛋父母,家庭教養方式不當給孩子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害。看似不經意,卻處處是惡意,一步步把匕首塞進孩子手中。今天,心小言將為大家深度剖析四種家庭教養方式,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到底會給孩子成長帶來多大的影響,究竟怎樣才可以避免孩子走上歧途…01
  • 從金庸筆下的「母親」,淺析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與現實思考
    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母親、不同的教養方式,造就了子女截然不同的人格特質,繼而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值得深思。他把父母教養歸納為兩個維度:一是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態度,二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程度,並據此,分為四種教養方式,分別是「專斷型」、「忽視型」、「放縱型」、「權威型」。下面,我們將結合金庸作品中的母親形象和生活案例,來分析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影響及現實思考。
  • 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
    通過小朋友自己在線作答,了解家長的教養方式;或者由家長朋友協助小朋友作答,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養方式。當然此量表也適合成人填寫。該量表分父親教養方式和母親教養方式,分別對父親、母親的情感溫暖與理解、過度保護與幹涉、拒絕與否認、懲罰與嚴厲、偏愛被試等方面進行了評估。
  • 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分類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關於家庭教養方式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察的是能夠區分各個類型的特點及影響。但是大家容易混淆不一樣的分類,所以,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兩種常見的分類。一、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養方式分成三類,權威型、放縱型、民主型。
  • 從黃磊夫婦對黃多多的教育看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單位,承擔著生養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會職能,家庭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至關重要,而家庭的教養方式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效果,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 父母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情感溫暖父母拒絕與欺負行為
    教養方式影響不同特徵的青少年情緒和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相關。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響性格的形成,以及最直接的學習,進而影響其對以後的人生道路。這裡隨機選擇某中學的13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親子關係和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
  • 教育孩子不同的教養方式!
    不同的家庭,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教養方式,不同人生。總體來說,教養方式可以分成三類:1、嚴厲性這種教養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家庭中所有的規則都是由家長制定;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但要絕對的服從,否則會受到懲罰。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孩子的行為會處在一個父母框定的規則框架中,比較規矩,但得不到自由,有的甚至會自卑,不敢去做創新的事,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2、放養型在這種環境下教養的孩子,父母不給其制定規則,不給孩子限制,完全放縱,孩子自己選擇,這類孩子長大後會肆意妄為,很自由但是沒有規矩可言,甚至會非常叛逆,無人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