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和而不同,做項目要同而不和

2020-12-12 欣旋培訓

很多人在遇到爭端時,喜歡引用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處事原則。

意思是,君子可以與他人保持和諧融洽的氛圍,但不會隨便去附和他人的意見;而小人則是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實際並不講求真正的和諧交互。

但世間萬物如此複雜,以至於我們並不能用「非對即錯」的簡單標準來進行判斷事務的合理性;同樣的,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些行為,就隨隨便便就給別人安上「君子」或者「小人」的帽子。

做人,我們該「和而不同」;做事,我們則要「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是做人的基本素養

我們生活中什麼樣的人最討厭?大概非槓精莫屬,他們為了獲取自己「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竭力把自己的觀念強加於別人,為了尋求觀念上的同而不顧和。

郭德綱曾說過「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說的就是不要隨便拿自己的想法觀念強加於別人身上,不然大家以後連朋友都沒的做。

人的思想是由自己周圍的環境,以及所經歷的事情所塑造而成的,世界上絕不會存在兩個三觀完全一致的人。

只有能容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才能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和而不同,是做人的基本素養。

同而不和,是做事的基本原則

會做事的人都知道,想要辦好事情就得「先小人後君子」,提前把可能出現的紛爭解決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做事的時候要「同而不和」。

就像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小李,他從偏遠地區到上海打拼多年,終於站穩了腳跟,有了一定的根基和積蓄。老家的親戚朋友們都覺得他很有本事,於是無論遇到什麼的事情,都會找小李來幫個忙。

小李為人古道熱腸,但無論是出錢還是出力,小李堅持與親戚朋友們約法三章:借錢要寫借條,並按時歸還;牽線搭橋,中間費用對方自理等等。

個別親戚覺得小李這樣做事不厚道,不顧親戚朋友間的和氣;可是小李覺得,雙方想要把事情辦好,首先就是要消除可能存在的任何紛爭和分歧,這樣才能把力往一處使,至於雙方之間的關係,可以在事情辦成後慢慢修復。

「和而不同」與「同而不和」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做人要和而不同,做事則要同而不和。

我們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也要根據場景的不同,靈活的追求和而不同與同而不和。

比如,在項目團隊建設、用戶溝通、意見收集等事情上,我們就要注重「和而不同」以獲取最為廣泛的友誼和支持。

而在需求管理、問題解決、計劃制定、變更管理等問題上,我們要謹守「同而不和」堅持項目管理的原則,達成共識、保證項目不產生偏離。

做人我們要和而不同,做事還是要同而不和。

相關焦點

  • 【論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願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其實,在所有的問題上,往往都能體現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區別。"
  • 人際交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在先秦時代,「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種有差別的、多樣性統一,因而有別於「同」。
  •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亦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所謂「和而不同」也就是保留自己的意見而不人云亦云。 「和」的觀念,肯定多樣性的統一,主張容納不同的意見,於文化的發展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 美文薦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自《論語·子路》,這是大教育家孔子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是儒家的思想,意思是: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所謂「同而不和」則是指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
  • 拙讀《論語》第三百三十九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要能與不同價值觀的人共處,共同發展,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鞋子合不合腳,不是別人說了算,只有自己的腳才知道。西方很多人,特別是一些政客,老是說三道四,說東方某國或其他國家的政治怎樣,民主怎樣,人權怎樣,野心怎樣……我們拋開其他不談,對錯也不談,太複雜了。我們就談和而不同這一點。為什麼人家就必須跟你一樣?
  • 「求同存異」與「和而不同」之解析:到底要不要「同」
    ,小人同而不和。兩個「同」意思不一樣:「求同存異」的「同」是「大同」,「和而不同」的「同」是「小同」。其實,「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並不矛盾,都表達出一種包容思想。和,就是求同,求大同。不同,就是存異,允許細節的不同,容忍差異的存在。先談「求同存異」。
  • 「君子和而不同」的本意和今天的變化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可是不同怎麼和呢?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是新儒家對孔子思想的概念偷換,但是儒家思想要生存,要在王權下發展,走向變異是必然的。就算到了今天,我們在世界外交上都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口號,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更高版本的「和而不同」,大家做「君子之爭」嗎?
  • 君子求同存異,應要「和而不同」
    君子以同而異。意思是:火在上、澤在下,是為睽卦。君子以此感悟要求同存異。正所謂,物有不同,必有所異。君子既然知道這個情況,就要儘量的求同存異。縱然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不能盡善盡美,但至少可以「小事吉」。就是要在異中而求同、求同而存異。君子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就是君子能和有不同意見的人和睦相處、共同努力。而小人則恰恰相反。以處事安身之道而言,自然「和而不同」才是正確的處事之道。
  • 人和之道,和而不同
    另外,在人和思想中,儒家還主張「和而不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謂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既保證個性又不彼此衝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和而不同並非無原則地和,而是求同存異,以理相爭,依禮而爭。而所謂「同而不和」,即隨聲附和,朋比為奸,貌合神離。
  • 詩詞春秋文刊籤約作家張青林《也談和而不同》(原創首發)
    [詩詞春秋文刊]籤約作家張青林佳作>>>《也談和而不同》(原創首發)文/張青林題記:今天是高考第一天,願天下莘莘學子開門紅,金榜題名。看到江蘇作文考卷,突發作文激情,遂作文《也談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無原則地附和。與人和睦相處;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苟同。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反義詞有:同流合汙,和而不同是中性成語,複句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 和而不同彰顯君子風範
    《論語》中孔子有句話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很好理解,大意就是,正人君子可以在各自意見不同的時候依然融洽相處,而小人則相反,明明意見和方向是一致的,卻仍然要鬥個高低、相互詆毀。團隊建設需要和而不同的君子,而非同而不和的小人。比如,在家庭裝修中,夫妻倆為了整體風格、家具色彩、材料材質等等爭得不亦樂乎。其實,為了家庭更溫馨的目標是一致的,應該包容不同的意見。一般的,男人往往就妥協了,按夫人的意見辦——無論如何得裝完啊,還能把家拆了?不還得和嘛!當然,這裡沒有君子小人之分。
  • 君子和而不同,尊重別人不同的意見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因為每個人的經歷和三觀不同,對同一件事往往有不同的見解。如果和別人的觀點不同,我們是據理力爭說服對方,還是不與其爭辯選擇沉默?人們往往會選擇第一種方式,也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也許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學識。
  • 同人天下 和而不同
    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人卦一陰五陽爻,象徵同人要有光明的目標,需要不斷的推進,破除私見並重視大同,應該團結眾人一步一步去達成。從初九爻起:同人於門無咎,喻意出門與陌生人來往,化私為公自然無咎。六二爻:同人於宗,吝,找同宗幫忙不值得讚揚,也可能成為同人的障礙。
  • 司馬光與王安石|風骨自在,和而不同
    今天我們來聊聊「和而不同」,出自《論語·子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句話道出了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本質,小人表面上的「同」並不能代表「和」,「和」應該是更高意義上的、更本質的一種美德,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也是一種很高的道德要求。
  • 《銳解漢字》之和:為什麼「和而不同」是構建「大同世界」的路徑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孔子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君子要與他人保持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往往善於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一定認同。
  • 君子和而不同,世界必將大同,終於明白為何都尊稱孔子為聖人了
    這不僅僅是因為「新冠肺炎」肆掠全球,更多的是因為「君子」們的「不和」也「不同」。在孔子時代,據《論語·子路》記載,「君子和而不同」思想最初見於孔子與子路的一場對話。據記載,在這次對話中,孔子對子路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做人要厚道,不要落井下石
    曾經兩人的關係是這樣的,說親如姐妹那都毫不誇張,同屬福茂公司的她們還曾合唱過一曲《如果的事》,這首兩個女生對唱的情歌《如果的事》,歌詞中講述為愛奮不顧身的勇敢,獲得女同性戀者的高度認同,這是一份描述遠距離的愛情,一段還沒開始的戀情,女孩對被動的男孩說,如果你下定決心跟其在一起,她也願意為了愛而奮不顧身。
  • 「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萬隆精神
    1955年,周恩來創造性運用「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中華傳統思想,在萬隆會議上提出基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萬隆精神,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
  • 高中作文欣賞:《和而不同 君子風度》
    「寫一篇發言稿」,限定文章的體式——發言稿,考生在寫作過程中要注意文體的格式。另外,寫作要求結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展開討論,也就是說要寫出自己的體會和受到的影響,說出自己的見解與看法。3.價值判斷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