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蓓蓓
編輯/蓓蓓
很多我們認為長大之後會很有出息的孩子,長大之後就泯然眾人矣。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哈佛的一項長達75年的研究表明,當孩子變得越來越笨是因為沾染上了一些壞習慣又或者是生活的環境出現了消極的變化。研究發現孩子出生時的智商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差別,只是在後期的成長中受到了各方面的影響從而導致了孩子長大之後有著不同的表現。
第一種:飲食不健康的家庭
飲食不規律這個現象在很多年輕家庭裡都會出現,很多父母一到放假就起不來,所以孩子自然也吃不到早餐,當然也有一些父母會給孩子買路邊的油炸早餐,這些對於孩子而言都是很不健康的。除此之外,小年輕們還會經常點外賣,外賣的食物自然沒有家裡營養健康,對於正在發育的孩子而言,如果飲食得不到保障,那麼孩子們的營養自然跟不上。學習是一件需要動腦的事情,如果營養沒有合格,那麼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第二種: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很多家長喜歡包辦孩子的事情,從來不讓孩子做任何決定,但其實這樣會對孩子造成一些消極的影響。每個人都是需要思考的,如果父母總是剝奪孩子思考和選擇的權利,那麼孩子的思維就得不到鍛鍊,從而也會喪失思考的能力,從而影響到孩子的鑽研能力,最後孩子就會成為大人眼中那些不愛思考的孩子和笨蛋。
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那麼孩子不僅能夠得到獨立思考的機會,也會讓他們覺得父母尊重自己,同時增進親子間的感情。長此以往,不僅孩子的智商會得到提升,情商也會變高。
第三種:盲目誇獎孩子
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應該是盲目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從來都是清晰具體且具有針對性的。很多家長認為鼓勵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所以在孩子獲得成就的時候就會用語言或者獎品對孩子進行激勵。當然,適當的獎勵無可厚非,但是過於誇張和盲目就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
盲目的誇獎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已做的事情已經達到了父母的期望,他們就會變得驕傲起來,而驕傲自滿的孩子就會喪失思考的能力,下次也不會這麼努力,他們會覺得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得到父母的誇張,所以沒有必要那麼拼。這樣的結果就是成績下降,如果父母再不引起重視,孩子還會覺得成績下降是一件小事。
第四種: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更加投入,當然也可以讓孩子有安靜的思考時間。學習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如果環境過於嘈雜,不僅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會擾亂他們思緒,影響思考的進行,從而影響孩子的思考能力。在這種環境下學習的孩子,記憶力也會有一定的下降,所以從長遠的發展看,家長最好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可以進行學習,否則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孩子學習成績以及智商。
第五種:經常熬夜打遊戲
如今電子遊戲已經侵佔了年輕人大部分的時間,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吵鬧就會隨手丟給孩子一部手機,就為了不讓孩子繼續吵鬧。而父母自己也玩手機但深夜,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樣會帶給孩子什麼不良影響。如果父母熬夜打遊戲,自然沒有辦法約束孩子,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像父母一樣,在深夜的被窩裡打遊戲。
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行為準則,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給孩子一個壞的榜樣,那麼也別想讓孩子在學習上有任何的成就。沉迷手機的孩子自然對學習沒有什麼興趣,即使孩子再聰明,一段時間沒有學習,同樣也是跟不上節奏的,沒心思學習的人沒有退步就很好了,更別說變得更加聰明。
想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光靠理論式的教育是沒有用的,重要的還是要付出行動。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實現的,想要讓孩子擁有高智商,就要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讓孩子有個良好的榜樣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地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