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見過這樣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是表現出很有天賦的樣子,而在長大以後,卻總是表現出後力不足的樣子,讓人感到難以接受。
現代難道也有仲永嗎?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
其實如果細心觀察的話,不難發現,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後力不足,給人一種越長越笨的感覺,多數不是因為到了後面已經沒有天賦可以用,而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壞習慣毀掉了很好的天賦。
學習和開發大腦這件事,不進則退,當孩子因為一些不好的習慣而浪費掉了自己的天賦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多多注意了。
而哈佛大學有這樣一項數據很有意思,它通過長達75年的數據統計和研究,最終得出了結論,孩子的智商發展是會受到家庭因素影響的,而在這種影響下,聰明的孩子也有可能會越來越笨。而這些影響,就發生在我們作為家長的大人們的一舉一動中。
而在這項研究的統計中,當家庭中有這六項壞習慣的時候,就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智商發展後力不足。
我把它們分為兩類,一類是硬限制,就是在智商發展的潛力上就已經限制了孩子;另一類是軟限制,就是在一些條件方面就限制了孩子。就讓我們看一看這些家庭中的壞習慣吧。
1、沒有規律的早餐
這是硬限制之一,也是最能影響到孩子的潛力發揮的一項。一日三餐是在醫學上都十分認可的科學進食的飲食規律,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由於工作的問題,平時工作比較累,早上總是起不來,不能夠早起給孩子做一頓健康的早餐。
基本就是隨便糊弄,或者買一些樓下的早餐鋪子,路邊攤之類的食物。但是,這種沒有營養搭配,衛生條件岌岌可危的早餐條件對於一個正在長身體,大腦飛速發育,需要大量營養補充的孩子來說,很明顯是不夠的。
2、沒有規律的作息
現在在我國,升學競爭壓力如此巨大的條件下,孩子的壓力往往都是非常大的。甚至每天寫作業到很晚都是常有的事情。這個時候,就很需要家長們去督促孩子,在沒有時間的時候,就不要再執著於娛樂了。因為小孩子都比較貪玩,所以家長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規律作息的好習慣。這樣就不會在寫完作業還要玩手機,打遊戲到深夜,以至於第二天萎靡不振,沒有精神。
這就導致記憶力也會隨之下降,當孩子沒有精力,就無法調動腦力去進行記憶,久而久之,腦力下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3、家中沒有學習的氛圍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軟限制。因為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多數都是一樣的情況,一樣的上課。但是那些學霸之所以能夠成為學霸,就是因為他們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就是說學霸在家依然在學習,當然會越來越讓後面的人望塵莫及。
這個時候,家中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就至關重要了,好的學習氛圍可以讓人學習的效率翻倍,而不好的學習氛圍卻會讓孩子回到家連拿起書本的欲望都沒有。
4、父母總會大聲的批評孩子
有研究結果就表明,鼓勵教育更容易讓孩子成才,而批評教育總是教出中規中矩的孩子。當父母總是大聲斥責孩子的時候,首先孩子的內心會十分的難受,其次當你大聲批評的時候,難以避免的情況就是會被他人聽到,這種情況就很容易讓孩子內心產生出自卑的心理。
而且感覺「丟了面子」以後都不好意思再去做一些積極向上的事情了,很多成績吊車尾的孩子就是往往都是在後面的時候已經不再好意思去學習了,覺得因為這件事情被批評過,沒有立場去做了。所以呵護孩子的內心也很重要。
5、壓抑孩子的情緒
當父母總是在和孩子訴苦,在孩子有一些負面的情緒表達和真情流露的時候,總是對孩子說父母養育你不容易等等的話,就很容易會把孩子情緒發洩的地方給壓抑住。也就是大人所說的,這個孩子很悶,什麼事情都不和別人說,情緒找不到出口。
首先,這對身體本身就有很大的壞處,長期處於這種情況下人的壽命都會因此縮短。再有就是孩子的內心如果都裝下了這些悶事,又怎麼會有心思花在學習上呢?
6、總是給孩子一些負面的暗示
有些家裡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習慣於「陰陽怪氣」。在對孩子有一些不滿之後,就會明裡暗裡對孩子進行一些暗示和貶低。孩子雖然表達能力不如大人,說不出口,但是他一定聽得懂,能明白。而這種教育方式是絕對不推薦的,大人的失格很可能會扭曲孩子的心理,從而失去了正確的心思和想法放在學習上。
而且這種暗示時間過長的不僅達不到讓孩子難受,從而奮發的作用,反過來卻有可能會讓孩子慢慢地嘗試接受這種人設,從此一蹶不振。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為之不易的一段旅程,父母作為孩子的觀眾,導遊,和同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我們的孩子都會健康成長,最終成為棟梁之才!
我是小柳媽,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技巧,
還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小柳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幼兒潛能開發師,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