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海洋生物認識和預防

2021-03-01 三亞中仁潛水

雖然只有極少數的水中生物會主動攻擊潛水員,但如果潛水員不小心摸到,踩到或碰到他們。

多數的水中生物都會有本能性的防衛行為,而使潛水員受傷,水中生物傷害主要可分為三種。咬傷,割傷,擦傷,刺傷,以及蟄傷。

你要到不熟悉的海域潛水前,一定要先確認當地有哪些水中生物會造成傷害。

NO.1海膽,又名海刺蝟。

簡介

海膽是在我們潛水的過程中最常見海洋生物,有好多的刺兒,有短刺兒和長刺兒的,對吧。但是這個東西可以吃,相對來說味道還是不錯的,我吃過短刺兒的,裡面加個蒸蛋蛋清兒,味道不不錯,當然還可以生吃,長刺兒的我沒吃過。這些海膽看上去要比無毒的海膽漂亮得多。例如,生長在南海珊瑚礁間的環刺海膽,它的粗刺上有黑白條紋,細刺為黃色。幼小的環刺海膽的刺上有白色、綠色的彩帶,閃閃發光,在細刺的尖端生長著一個倒鉤。它一旦刺進皮膚,毒汁就會注入人體,細刺也就斷在皮肉中,使皮膚局部紅腫疼痛,有的甚至出現心跳加快、全身痙攣等中毒症狀。若因海膽棘刺引起的傷害,棘刺可折斷在皮膚內,引起局部組織反應。若不及時清除,棘刺會潛入更深的組織,引起肉芽腫結節性病變,或楔入骨頭或神經,也可發生關節肌肉疼痛和皮炎。

處理方法

所以應當立即清除傷口內的海膽刺,海膽刺進入皮膚處會變藍色,這有助於查找海膽刺的位置。有時用X線也可找到海膽刺。醋可以溶解掉大多數扎入淺表皮膚的刺:每日用醋浸泡傷口幾次,然後用浸醋的敷料蓋在患部即可。在極罕見的情況下,需作一小的切口取出海膽刺,但必須十分小心,因為刺很脆易斷。若刺潛入深部組織,則需手術取出。然後外塗消炎、止癢、止痛的藥水,以防繼發感染。出現中毒要及時進行搶救,迅速給予抗組胺藥或皮質類固醇。有結節性肉芽腫出現可用醋酸去炎松或潑尼松龍、曲安奈德A局部皮損內注射,每周1—2次可逐漸消退,必要時可採用手術切除。

NO.2 水母箱型水母

箱型水母

簡介

箱水母中最具代表性的叫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海黃蜂,海胡蜂),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沿海水域,經常漂浮在昆士蘭海岸的淺海水域。這種水母僅有大約16英寸長,有4個眼睛集中的地方,共有24隻眼睛。箱形水母的觸鬚上生長著數千個儲存毒液的刺細胞,不僅惡意的攻擊,就連貝殼或皮膚不經意的剮蹭都會刺激這些微小的毒刺。

僧帽水母

簡介

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為暖水種是一種管水母,在水面上漂浮的淡藍色透明囊狀浮囊體,前端尖、後端鈍圓,頂端聳起呈背峰狀,形狀頗似出家修行僧侶的帽子,故取名僧帽水母。因其囊狀部分酷似16世紀的葡萄牙戰艦,又被稱葡萄牙軍艦水母(Portuguese Man-of-War)。

處理方法

被水母蜇傷怎麼及時自救?

如果水母的觸手依然掛在皮膚上,你可以試著將其弄下來,或者想辦法使其失去活性。

有條件的話,戴上手套來移除觸手,或者使用厚的衣服、鑷子、小木棍等,輕輕地將水母觸手從皮膚上分離。

接下來用海水衝洗蟄傷的部位,以抑制皮膚上未發射的刺細胞的活性。一定要記住用淡水則有相反的效果。

要抑制刺細胞的活性,用醋衝洗也是一個好方法。有條件的話,可以用醋或醋酸(推薦濃度為5%[3])衝洗傷口30秒以上,或者將蜇傷部位浸泡在醋中30分鐘。

醋的酸性可以中和刺細胞毒素中的某些蛋白質,抑制尚未彈出的刺細胞。當然,不同水母的毒素並不一樣,因此醋也不是每次都能奏效。比如被僧帽水母蜇到,醋就排不上用場了,甚至可能使傷勢惡化。這時候可以用小蘇打和海水(至少是鹽水,千萬不能用淡水——或者尿)配成混合物,然後塗抹在蜇傷部位。如果沒有小蘇打,用海水衝洗也可以,但效果沒有那麼好。

如果不幸被蜇到的地方是眼睛的話,就不能用醋了,而要用如人工淚液之類的鹽溶液徹底清洗眼睛。如果是口腔內被蜇到,可以將醋和水以1:3的比例配成溶液,然後多次漱口,但千萬別吞下去!

NO.3石頭魚

簡介

石頭魚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強的一種魚,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為給予人類最疼的刺痛。石頭魚貌不驚人,身長只有30釐米左右,喜歡躲在海底或巖礁下,將自己偽裝成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如果有人不留意踩著了它,它就會毫不客氣地立刻反擊,向外發射出致命劇毒,它的脊背上那12至14根像針一樣銳利的背刺會輕而易舉地穿透鞋底刺入腳掌,使人很快中毒並一直處於劇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處理方法

如果是扎傷或者刺傷了,用鑷子或其他工具挑去毒刺或毒針,然後用清水清洗傷口,不要用手去碰觸傷口。將受傷部位浸泡在熱水(43-49℃)中30-90分鐘。如果受傷部位在四肢,將受傷的部位維持在心臟以下。

NO.4獅子魚

簡介

獅子魚,看似溫順,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卻也具有令人吃驚的毒性。雖然它不會給人類造成致命傷,但被棘刺刺中也會引發頭痛、嘔吐和呼吸困難,決不是一個好惹的傢伙。獅子魚不說,還是石魚的近親。只不過,一個天,一個地。

一個極端醜一個極端美,但是都有毒。真是物極必反啊。

處理方法

如果是扎傷或者刺傷了,用鑷子或其他工具挑去毒刺或毒針,然後用清水清洗傷口,不要用手去碰觸傷口。將受傷部位浸泡在熱水(43-49℃)中30-90分鐘。如果受傷部位在四肢,將受傷的部位維持在心臟以下。

NO.5刺鰩

簡介

刺鰩屬於軟骨魚類,它們的身體扁平,尾巴細長,有些種類的刺鰩的尾巴上長著一條或幾條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

刺鰩俗稱黃貂魚,它的招牌動作是狀如翅膀的胸鰭波浪般在海裡擺動,尾部軟骨組織細長如鞭帶有毒刺

刺鰩的尾巴末端長有一根大約20釐米長的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構成毒刺的物質與構成鯊魚鱗片的物質相同。在感覺到威脅時,鋸齒狀毒刺便會變硬,像一把鋒利的牛排刀。毒刺會釋放毒液,給捕食者造成致命傷。

處理方法

如果是扎傷或者刺傷了,用鑷子或其他工具挑去毒刺或毒針,然後用清水清洗傷口,不要用手去碰觸傷口。將受傷部位浸泡在熱水(43-49℃)中30-90分鐘。如果受傷部位在四肢,將受傷的部位維持在心臟以下。

NO.6雞心螺

簡介

雞心螺(Cone Snail)又叫「芋螺」,主要生長於熱帶海域,一般多生活在暖海,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芋螺科,是在沿海珊瑚礁、沙灘上生活的美麗的螺類。雞心螺外殼前方尖瘦而後端粗大,形狀像雞的心臟或芋頭。其種類很多,有不同的色彩和花紋,是一種含有劇毒的海洋生物,因為它的尖端部分隱藏著一個很小的開口,裡面有毒牙,可以從這裡射出毒液,足以使受傷者一命嗚呼。

處理方法

在等待急救人員到達以前,可採用壓力固定的做法,來減緩水中生物受傷害的毒性擴散。這個方法適用於海蛇咬傷,雞心螺刺傷,箱形水母蟄傷,以及藍環章魚咬傷。但不要用這個方法來處理石頭魚,刺鰩,或其他魚刺傷害。用紗布繃帶在傷口上施壓,先包裹被咬被刺的傷口,然後在包裹傷口的上下部位,關節部位也綁住。如果手邊有夾板的話,可以使用夾板固定,力道和包紮扭傷時的力道相仿,不要綁太緊,受傷的部位要儘可能維持不動,因為活動會加速毒性的擴散和吸收。

NO.7藍環章魚

簡介

藍環章魚(學名:Hapalochlaen maculosa)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釐米。可以飼餵小魚、蟹、蝦及甲殼類動物,會用很強的毒素(河豚毒素)麻痺獵物。在海洋中,藍環章魚屬於劇毒生物之一,被這種小章魚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但這種章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它們受到很大的威脅.

處理方法

在等待急救人員到達以前,可採用壓力固定的做法,來減緩水中生物受傷害的毒性擴散。這個方法適用於海蛇咬傷,雞心螺刺傷,箱形水母蟄傷,以及藍環章魚咬傷。但不要用這個方法來處理石頭魚,刺鰩,或其他魚刺傷害。用紗布繃帶在傷口上施壓,先包裹被咬被刺的傷口,然後在包裹傷口的上下部位,關節部位也綁住。如果手邊有夾板的話,可以使用夾板固定,力道和包紮扭傷時的力道相仿,不要綁太緊,受傷的部位要儘可能維持不動,因為活動會加速毒性的擴散和吸收。

NO.8海蛇

簡介

海蛇也是非常常見的有毒生物,毒液屬於最強的動物毒,相當於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海蛇咬人無疼痛感,其毒性發作又有一段潛伏期,被海蛇咬傷後30分鐘甚至3小時內都沒有明顯中毒症狀,然而這很危險,容易使人麻痺大意。

處理方法

在等待急救人員到達以前,可採用壓力固定的做法,來減緩水中生物受傷害的毒性擴散。這個方法適用於海蛇咬傷,雞心螺刺傷,箱形水母蟄傷,以及藍環章魚咬傷。但不要用這個方法來處理石頭魚,刺鰩,或其他魚刺傷害。用紗布繃帶在傷口上施壓,先包裹被咬被刺的傷口,然後在包裹傷口的上下部位,關節部位也綁住。如果手邊有夾板的話,可以使用夾板固定,力道和包紮扭傷時的力道相仿,不要綁太緊,受傷的部位要儘可能維持不動,因為活動會加速毒性的擴散和吸收。

NO.9火珊瑚

簡介

火珊瑚特徵體長火珊瑚長的其貌不揚,珊瑚體由一些直立的版葉或分枝構成,這些版葉和分枝的表面都很平滑,肉眼幾乎看不出任何水螅蟲的痕跡,它們的水螅蟲很小,而且近似透明的,像一層纖細的毛髮。生態習性分枝形的千孔珊瑚通常分布在淺海,是很重要的造礁珊瑚,千孔珊瑚含有毒性強烈的刺絲胞,又稱為兩叉千孔珊瑚或刺珊瑚。它們的形態並不突出,色彩平淡,卻是很重要的造礁珊瑚。

處理方法

用海水衝洗,然後用醋或酒精擦拭患處以減輕疼痛,最後用鑷子拔出或剔出殘留物,使用抗組胺劑之類的藥物塗抹患處可減輕發癢及灼燒感,亦可使用止疼藥物。

NO.10鋼毛蟲

簡介

鋼毛蟲(剛毛蟲):屬於環節動物,或分節蠕蟲,有一個充滿液體及對稱的身體。屬於科屬中的多毛類,有數對槳狀的附屬物,上面長著微小的類似毛刷的結構。其中有一個品種,叫做火刺蟲(fireworm),剛毛裡面充滿了毒液,當刺中皮膚的時候,也容易脫落。剛毛蟲通常有很強的感覺器官,包括眼睛,觸角和感官觸鬚。可以生活在各種水環境,像深海,靠近岸邊的淺灘和巖礁。

處理方法

用海水衝洗,然後用醋或酒精擦拭患處以減輕疼痛,最後用鑷子拔出或剔出殘留物,使用抗組胺劑之類的藥物塗抹患處可減輕發癢及灼燒感,亦可使用止疼藥物。

NO.11螳螂蝦

簡介

螳螂蝦是生活在潮間最兇猛的獵食者之一,曾有科學家下海捕捉時戴著手套也被其弄傷了手指,血流不止。帶回實驗室放在量筒裡,量筒也被其擊的粉碎,兇猛可見一斑。

螳螂蝦非常善於打埋伏。強烈的攻擊可將敵人(指的是海洋生物)置於死地,披著鈣化裝甲的龍蝦、立著腳尖悄然路過的螃蟹也常成為螳螂蝦的攻擊對象。螳螂蝦兩個錘節的猛烈打擊可以毀壞蟹的神經系統並使它當場斃命。用它頭下帶倒刺的臂飛快地刺向食物,這一點頗像螳螂。

有的人喜歡在魚缸裡養殖混養,結果其他生物都被螳螂蝦搞死了。可見它的厲害。當它攻擊獵物時可以在10萬分之一秒內將錘彈射出去,彈射的衝擊力度最高竟能達到60kg,瞬間由摩擦產生的高溫甚至能讓周圍的水冒出電火花。螳螂蝦在動物攻擊速度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僅次於兵蟻的大顎。

處理方法

那麼在潛水的過程中被螳螂蝦錘到了怎麼辦,想都別想,肯定流血,再加疼痛,上岸之後,按壓止血,用水衝洗傷口,進行簡單包紮,然後送醫治療。對了,如果對螳螂蝦非常痛恨,哈哈,買點皮皮蝦自己煮了吃吧。對,吃掉它。。

NO.12 扳機魚

簡介

扳機魚(Balistidae 種)是鱗魨科約四十種淺水海產魚類之統稱,大多分布在在熱帶海域。它們身材扁平,好像在海裡遊來遊去的薄煎餅。體長不超過60釐米,長著鋒利的大背鰭。吃扳機魚時要注意區分,因為有許多種類的肉是有毒的。

扳機魚,也叫扳機魨、炮彈魚。是一種魨類,是鱗魨科約40種淺水海產魚類的統稱,廣布於熱帶海洋。

小心這傢伙連腳蹼都給可以你咬破了,遇見它的時候躲著點.

鯊魚的可怕源於傳聞,扳機魚卻是實實在在的預防方法

,如果碰到扳機魚,就要躲的遠遠的,不要因為好奇去瞅一眼,為了預防它攻擊你,隨時拿著叮叮棒來做防衛,所以說買個叮叮棒還是有必要滴。

NO.13 魔鬼海星

簡介

也叫棘冠海星(學名:Acanthaster planci):個體大,從體盤輻射的腕對稱,成體輻徑250至350毫米,最大超過700毫米。腕8-21個,一般13-15個。反口面骨板間隔很寬,各板有一個長棘,棘下部有柄,棘上端十分尖銳。腕外端棘特別發達,長可達45-50毫米 。篩板6-8個 。 生活在淺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棲息於印度洋-西太平洋區熱帶珊瑚礁環境,主要食物是珊瑚,偶有時會以貝類或其他海參為食。棘冠海星的毒棘有毒胞,為神經毒素。棘冠海星是從浮遊生物開始,然後依序為:初齡幼體→二齡幼體→三齡幼體→(沉海底)→終齡幼體→成體。成齡的棘冠海星幾乎沒有天敵,除了大法螺之外。

我這邊有一個案例,他當時被扎的時候是膝蓋以上的位置,大腿的前面大面積紮上,非常痛,上岸之後,他就開始把毒液連帶血液擠出來,然後回到家吃飯的時候,出現了頭暈,之後是嘔吐,嘔吐完之後,想喝水,喝完水之後又開始拉肚子,水是涼白開。到了第二天被扎的部位不是很痛了,但是變僵硬了。足足兩個月才開始恢復正常。但是他沒有去醫院。他算幸運的。

預防方法

被刺後應用毛巾浸泡熱水後敷於受傷的地方和趕快就醫

警告:

雖然海洋很魅力,海洋生物很美麗,但是千萬千萬不要去觸碰,一丁點都不要去碰,留下美好的照片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受傷了怎麼辦,馬上及時就醫。

相關焦點

  • 【第717期】有毒海洋生物認識和預防
    簡介海膽是在我們潛水的過程中最常見海洋生物,有好多的刺兒,有短刺兒和長刺兒的,對吧。但是這個東西可以吃,相對來說味道還是不錯的,我吃過短刺兒的,裡面加個蒸蛋蛋清兒,味道不不錯,當然還可以生吃,長刺兒的我沒吃過。
  • 帶孩子認識海洋生物-極地海洋生物先知道
    ,敬請關注和轉發,第一時間掌握資訊,讓我們一起託起臨港少年兒童的明天。         今天下午,天氣溫暖適宜,經過前期報名,臨港少兒與教育聯盟共同舉辦的「藍精靈」認識海洋生物、愛護海洋生物海灘實踐活動在臨港東海沙灘悅動開啟。        本次活動特邀到了海昌極地海洋世界的海洋生物特級觀察員居文華老師為小學生現場講授,來自臨港地區明珠小學和臨港一小的15名小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到活動中。
  • 《五彩繽紛的海洋生物》第一章 世界的一角-認識海洋生物
    而這僅僅是人類世界觀的一個變化,諸如此類的認識變化實在太多了。  今天我們在全社會倡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科學的世界觀、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及集體主義的價值觀。科學的世界觀是最為基本的出發點。如果沒有正確的科學思想來指導行為,就難免會走彎路,所以科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最根本的環節。
  • 這些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你認識幾種
    海洋是個神奇的世界,海洋生物種類繁多,但還有許多生物尚未被發現。也有很多看起來怪怪的海洋生物潛伏在深海中,當潛水員捕捉到它們的照片時,你會覺得這簡直難以置信的。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這些常吃食物,裡面居然「有毒」?
    但是看到這裡先別慌,因為貝類本身是沒有毒的,是貝類的食物——藻類植物有毒。毒素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並蓄積在某些貝類體內;人吃了這些「有藻類毒素」的貝,如石房蛤、四角蛤蜊、文蛤、海兔等,就可能會中毒。而且,含有毒素的貝類和普通貝類,用肉眼難以分辨,而且冷凍、加熱都不能讓毒素完全失活。
  • 福建連江和石獅海域發現有毒赤潮:海水呈棕色,貝類儘量別吃
    據福建省赤潮災害監視監測網報告福建連江和石獅海域發現兩起有毒赤潮目前,連江後灣至同心灣海域有毒米氏凱倫藻赤潮仍在持續,約為5~6平方公裡,赤潮水體呈棕色,塊狀分布。石獅海域鏈狀裸甲藻赤潮面積明顯縮小。其中,東埔漁港附近海域水色未見明顯異常;祥芝漁港附近海域小範圍水體呈褐色。
  • 你可認識這些「有毒」的家長,「有毒」的家教,「中毒」的孩子
    為什麼要認清那些有毒的父母家教,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種下精神和情感的種子,會伴隨孩子一輩子。有些家長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自主;而有些家長種下的是恐懼、負擔和負罪感。哪些父母是有毒的?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來教育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了,除了批評、指責、辱罵,就是抽打。表面上一片和氣,實際上孩子會否認自己和害怕犯錯,變得更加膽小、敏感。
  • 張家界市衛生健康委:關於預防有毒動植物中毒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
    今年以來,我國發生多起毒蘑菇和有毒動物、有毒植物中毒事件,已報告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為預防和控制野生蘑菇和有毒動植物中毒發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與生命安全,張家界市衛生健康委就有毒動植物中毒的食品安全發布風險預警:一、預防野生蘑菇中毒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發生在我國西南地區,特別是適宜野生蘑菇生長的雲南、湖南和貴州等地。
  • 五一假期 青島海底世界海洋生物主題展即將開展
    2019年五一期間,青島海底世界即將舉辦「一衣帶水,青島—衝繩美之海」海洋生物主題展。 2018年青島水族館、青島海底世界與日本衝繩美之島財團籤署合作備忘錄,與衝繩美之海水族館結為姊妹館,實現了館際跨國聯姻。雙方在相互尊重和信賴的基礎上進行多方面的緊密合作,以弘揚海洋文化為宗旨,在開展海洋科普教育、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育海洋生物等方面負有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 上升的水溫破壞了海洋生物的家園,也破壞了人類生命和海洋的聯繫
    它們提供世界上大部分的食物和氧氣。但是,今天,世界上許多海洋地區都被過度捕撈和汙染。氣候變化正在改變海洋生態,不斷上升的水溫正在嚴重損害貝類,珊瑚礁和其它資源。諸如廢水和肥料之類的陸上資源中過量的養分造成了數百個海洋「死區」,這是一個缺氧的大面積地區,幾乎沒有海洋生物可以生存。在墨西哥灣,科學家仍在評估2010年大規模「 深水地平線」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漏油事件。
  • 海洋塑料垃圾每年造成1500萬海洋生物死亡
    受海洋汙染影響的海洋生物種類十分廣泛,例如魚類、鯨類、烏龜等,塑料垃圾對他們的危害是致命性的。勞倫斯·莫裡斯女士非常惋惜地說:「最近,我們發現了一隻雛鳥的遺骸,經解剖發現其胃裡裝滿了塑料,因為成鳥曾餵它食入了大量的塑料垃圾。」
  • Day69 化石燃料造成石油洩漏 危害海洋生物 [跟英文網站學雅思寫作:每日一段]
    ——Connectus化石燃料能通過石油洩漏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需要通過土地空氣和水運送到加工廠的化石燃料對環境構成很大威脅因為油輪或者淹到海裡的船隻都可能在這個運輸過程中洩漏油。含有有毒物質的原油當與水混合後會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的危害「該文章為原創,任何盜用、他用者,一經發現,立即舉報」   不要糾結邏輯,是網站摘取 做了小調整/看 後 反 思/想想你平時的詞句寫法vs上面文章的詞句寫法上面句型對你有什麼啟發?
  • 參與海洋館科學夜 做海洋生物知識小達人
    可愛的小海豚和遊客互動。海豚是怎麼睡覺的呢?大白鯨睡覺會閉眼睛嗎?水母晚上是不是真的會發光?關於海洋生物,現在的小朋友大多只是能叫出名字來,但對於海洋生物的其他知識卻知之甚少。為了讓小朋友們學習到更多海洋生物知識,成為海洋生物知識小達人,本報親子周刊聯合多彩貴州城極地海洋世界舉辦一次海洋館科學夜。多彩貴州城極地海洋世界位於國家4A景區多彩貴州城內,是貴州省首家大型海洋動物展館,也是省市科普教育基地。極地海洋世界有各式展缸達48個,展示了北極熊、白鯨、海豚等世界級瀕危物種及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揚子鱷、娃娃魚等300多個品種。
  • 海膽:作為頂級食材,有刺怕有毒,拔了刺又不認識,我太難了?
    很多美食家認為獲取優質的海膽,最佳時間是在冬季,此時海平面較低,潛水者更容易找到這些令人垂涎的海洋生物,而他們的代價就是要忍受冰冷刺骨的海水。大多數海膽靠近地面的一面,有五顆碳酸鈣牙齒和一個類似於舌頭的咀嚼器,也被稱為「亞裡斯多德提燈」,它們通過咀嚼器進食,吃得盡興時,還會將提燈伸出進食。海膽的食性很雜,有時以珊瑚和巖石上的藻類為食,同時也以魚類和貽貝中分解的物質為食。
  • 10種致命的海洋生物,你知道幾種?
    無論我們是在水肺潛水,遊泳還是浮潛,決不會想要遇到某些海洋生物
  • 「一衣帶水,青島—衝繩美之海」海洋生物主題展,五一亮相青島海底...
    雙方在相互尊重和信賴的基礎上進行多方面的緊密合作,以弘揚海洋文化為宗旨,在開展海洋科普教育、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育海洋生物等方面負有共同的責任和使命。201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7周年,又被確定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促進年」。在中日友好交流的國際背景下,雙方密切合作推出此次主題展,作為落實去年籤署的合作備忘錄的首次合作項目,同樣意義非凡。
  • 海洋生物
    經過幾十年來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 種海洋生物[1-2]。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約佔全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數量佔50%。
  • 用海洋生物可煉「骨水泥」為人類「接骨」
    原標題:用海洋生物煉「骨水泥」為人類「接骨」生命起源於海洋,海洋生物的奇妙性有待人類深度發掘。而其中,一些「藥食同源」的海洋生物將帶來新的醫學發展方向。尤其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些海洋生物的藥用性將會給骨質疏鬆症等退行性疾病帶來預防及治療的新體驗。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見的骨骼疾病之一。
  • 基隆海生館動土 將展出300多種臺灣海洋生物
    基隆海生館動土 將展出300多種臺灣海洋生物 2015-02-09 13:42:46  臺當局「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表示,海洋生態展示館會與屏東海生館不同,基隆的海洋生態展示館展出的以北部、東部和東北部海洋生物為主。陳慶男也說,海洋生態展示館會有超過300種臺灣海洋生物,該館將作為科普教育的平臺,發揮取之於海洋,用之於海洋的精神回饋社會。
  • 薦書|《海洋生物圖鑑》:呈現美麗的海洋生命世界
    閉上眼睛,放鬆精神,在腦海裡想像一種海洋生物,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