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切爾洞窟修道院是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著名古蹟之一,佔地28公頃,有許多教堂及博物館(包括古代珍寶博物館、圖書和圖書印刷博物館、烏克蘭民族裝飾藝術博物館等),其中洞窟教堂歷史最為悠久。基輔彼切爾洞窟修道院院區於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彼切爾洞窟修道院異常清楚地揭示了作為交流的媒體是如何在宗教信仰、社會政治以及經濟法律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語言和文字的傳播是宗教團體和城市社會起源和發展先決條件和重要因素。語言和文字使得法律規章、概念和設計得以保留和傳遞。持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的從手寫稿到印刷品的轉變對於彼切爾洞窟修道院此後在圖書館和教育機構的擴大、出版業的出現、圖書貿易的擴大、大規模印刷業的發展、以及視聽讀物出現、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等方面產生和極為深刻的影響。修道院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地域的界限。他以神的城鎮和美德的發源地、資深學者和教育機構所在之地而聞名君主時代的政績西方世界。
彼切爾洞窟修道院有著多種內涵,這取決於時代和使用這個名字的機構。彼切爾洞窟修道院的名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使人產生許多聯想。因為它代表著許多迥然不同的機構和組織:偏僻的寺院、修道院、高深的修道士、主教區、城鎮共和國、許多烏克蘭的聯邦、自治市、區、行政區域、州、州政府、風景和地區等。彼切爾洞窟修道院在烏克蘭語系,國家文化的形成、發展、延續和豐富等方面具有無可匹敵的作用。在這裡產生和積累並保存下來的圖書文獻遺產一直完好無缺,從7世紀的手寫稿、8世紀的民族文學一直到我們今天的以電子傳媒為基礎的信息社會的現代的資料一應俱全。甚至自從移民之初在烏克蘭地區就是重要文化形成的樞紐地區。
彼切爾洞窟修道院由修士、託體會士、修女構成的地區修道院——通常指女修道院。修道院分為備修院、小修院、大修院3種。按天主教法典的規定,須由教皇和主教批准,至少有修士12人方可成立。又指新教各派培訓神職人員的學院。在黑暗時代的動亂期間,少數堅定地獻身宗教的基督徒,離開社會到荒涼而讓人生畏的文明邊緣地帶過著隱士生活。隱士的行為喚起更多陳腐的教士去發誓約守貧窮和奉獻,重新聆聽耶穌基督的教誨。這種教士組成一個新的同質信徒團體,在某些歐洲地區,修道院成為唯一剩存的學問中心。修道院成為教養人們的中心。部份修士會恪守戒律,若干受過訓練的傳教士會被派到荒野之中,有些會在教會的教條上對教皇作出建議,有些則提供重要的社會服務,例如照顧老者、醫療照護和救急扶危。早在公元九世紀,這裡就是宗教、知識與經濟的著名中心。許多在歐洲文化史上知名的文人墨客都曾在這裡留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