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包車前行遊覽以下景點:1,加尼神廟GarniTemple距葉里溫市27公裡處,有建於公元前世紀至公元5世紀的加尼遺蹟,原是亞美尼亞國王夏宮。
加尼神廟是亞美尼亞地區第一個古希臘神廟,是亞美尼亞這個基督教國家中的唯一的一座異教神廟,也是在亞美尼亞唯一保留下來的「希臘羅馬柱廊的建築」。
原來亞美尼亞人崇拜火,故神廟受希臘羅馬文化影響而建,而基督教興起之後,所有神廟被推翻,曾經有一皇后想留住這裡,才成為唯一。
神廟始建於公元一世紀羅馬皇帝尼祿、亞美尼亞國王Trdat一世時代。
考古學家發現公元前8世紀的銘文:烏拉圭楔形文字。
原建築在1679年的地震中被毀,今天遊客看到的是蘇聯勃列日涅夫時代考古學界復原的,在復原中,使用了很多散落在原地的建築構件。
神廟周邊目前還有很多歷史遺蹟,比如西南角有一座羅馬浴室遺址,裡面還保存有用15種天然寶石製成描繪出複雜海洋女神圖案的馬賽克。
神廟旁有一大型4000米*1500米皇家宮殿(已毀);酒窖(只存在有地基)。
神廟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整個建築群坐落在一處凸出的臺地上,我們看見三面有懸崖保護,懸崖下面是Avan河谷,很難攀爬,所以非常險要。
只有一面是與外界相連接的平地,由城牆保護。
開放時間:10:00-20:00門票:1500AMD,遊覽約45分鐘。
(截圖LP)
2,格加爾德修道院GeghardMonastery在七世紀到十世紀的古代記載中,GeghardMonastery修道院叫做艾裡凡克Ayrivank,距離加尼神廟9公裡,位於葉里溫東40公裡的峽谷中,格加爾德修道院又稱格加爾德巖穴修道院,修建的時間非常早,為4世紀初。
如今看到的修道院群始建於13世紀,SurpAstvatsatsin教會(聖母)在1215年建成,而右邊的教堂建於1263年,迄今保存完整。
之後的修建者是亞美尼亞的大貴族Zakarian和Proshian家族。
Proshian家族的圖騰。
Geghard就是「聖矛」的意思,傳說中耶穌上十字架時,羅馬士兵用來刺過耶穌身體,據說這座修道院就是為了收藏這把矛—「聖矛」而修建(「聖矛」已收藏在別處)。
裝飾在門上的聖矛。
格加爾德修道院修建在山巖之中,修道院其著名的鑿巖式教堂和陵墓,是個保存完整的亞美尼亞中世紀修道院建築及裝飾藝術典範。
它坐落在上阿扎特山谷入口處,是四周環繞著陡峭山壁的中世紀建築群,並和其周圍壯麗的自然美景相契合。
它是亞美尼亞著名修道院之一,已於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它的通俗叫法是「石頭教堂」,實際教堂有二部分,外部是石頭建築,內部靠挖鑿巖洞而建,大大小小的巖洞,構成修道院裡不同的房間,一層套著一層,從巖壁的縫隙裡或者巖洞的天窗裡,都可以看到其他巖洞的樣子,顯出幽暗與神秘。
最初,通過梯子或繩索通往修道院,後被阿拉伯人在923年入侵時焚燒。
頂端透光的建築要求。
院內有一股聖泉,很多信徒用泉水洗手洗臉,也有人在接泉水喝。
整座修道院音響效果非常好,有像大劇院一樣。
如在祈禱室內唱聖歌,那麼宛若天籟般的聲響飄蕩在整座教堂中,神聖繚繞,我們在這裡曾佇立了很久。
在這陰暗且靜謐教堂裡,信徒們點燃一支支蠟燭,看著燭光點點,映襯著人們寧靜的臉龐。
免費開放。
遊覽了約1小時。
3,深坑修道院KhorVirapMonastery修道院位於葉里溫南40公裡,KhorVirap意為「深坑」。
這裡指的是引導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的聖格裡高利,在獲得合法身份以前被亞美尼亞國王Tiridates三世囚禁的深坑。
傳說深坑內遍布毒蟲,聖格裡高利曾被囚了13年(有說14年),靠著奇蹟和一位婦女暗中的接濟活了下來。
獲得自由時,閃現出基督手持神杖,下凡來到格裡高利的面前,授意他在此建立教堂。
因此在埃奇米阿津小鎮,建立了亞美尼亞歷史上的第一座教堂,即埃奇米阿津教堂。
6世紀以來,不斷的重建,現在則是亞美尼亞重要朝聖地之一。
囚禁格裡高利的地穴就在此石室內。
修道院裡的深坑內也設有祭壇,一盞孤燈,在深暗中襯出周邊的石壁。
地牢7米深,,進出的洞口只能容納一人。
現有一個25級臺階的狹窄梯子,供遊人上下。
大多數人來到修道院,還要看看阿拉拉特山。
這座山,距亞美尼亞國界也僅32公裡,其因基督教的聖經《創世紀》一篇中記載,著名的諾亞方舟在大洪水後,最後停泊的地方就在阿拉拉特上,因此也使得阿拉拉特山在西亞的基督教世界中遠近馳名。
諾亞(Noah)和兒子雅弗(Japheth)就留在這裡,世世代代繁衍不息,而亞美尼亞人則認為是他們的後代而自豪。
自古以來,阿拉拉特山-「神居住的地方」就是亞美尼亞人的精神象徵。
現在,儘管阿拉拉特山位於土耳其境內(1923年俄土劃定),但它仍是亞美尼亞國徽正中央的圖案,也是亞美尼亞的象徵。
實際上是二座5165米和3907米的雪山,因為是聖山,故禁止攀登。
只有這裡有的當地特產:夾著蜂蜜、奶酪的甜餅,很可口的特色美食。
免費開放。
在這裡遊覽了約45分鐘。
附近的Noravank修道院及巨大的十字架墓碑陣,據說很震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去。
4,埃奇米阿津Ejmiatsin埃奇米阿津位於葉里溫西邊,它在公元180年-340年之間曾是亞美尼亞的首都,還是亞美尼亞基督教會的教廷直至現在。
因此,這裡是亞美尼亞宗教文化的中心。
此古建築群在建築史上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於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埃奇米河津教堂和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形象地展示了亞美尼亞圓頂四瓣形教堂的發展演變過程,對該地區的建築和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EtchmiadzinCathedral埃其米亞津大教堂是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總堂和亞美尼亞宗主教駐地,位於亞美尼亞西部城市瓦加爾沙帕特,靠近土耳其邊境。
當時由Tiridates三世確立基督教為亞美尼亞的國教。
公元302年,格列高利獲得宗主教稱號,成為亞美尼亞第一位主教。
由格裡高利創立的亞美尼亞教會也被冠以他的名字,稱為格裡高利教會。
格裡高利積極向Tiridates(特拉達)三世宣揚神的福音,使國王最終接受主耶穌基督為救主。
該教堂最初為聖格列高利建於301-303年,它是亞美尼亞的第一座教堂。
原教堂建於王宮旁,王宮早已蕩然無存。
現存建築式樣是在480-483年幾乎徹底重建的形式,故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主教座堂。
埃奇米亞津教堂是亞美尼亞中世紀早期的建築文物,又稱永久靈驗教堂。
在教堂北面二層鐘樓外牆上,仔細可以看到一幅人面浮雕,據說那位就是重修的大施主—波斯薩法維王朝的阿巴斯大帝,我們找了找,沒有找到。
整座教堂用彩色凝灰巖石砌成。
通道兩側擺滿了16世紀保存至今的精美十字架石雕,相當震撼。
[特別說明]:【刻有十字架的精美石雕-亞美尼亞十字石「Khachkar」(Armeniancrossstone),在教堂、修道院中總能看到其身影,石碑之上,基本都刻有十字架(配以薔薇花等植物圖騰)。
早期刻有十字架的石雕,是為了救贖一個人的靈魂、為了紀念戰爭的勝利或者教堂的建立,大多放置在墓地之中,這是亞美尼亞獨有的宗教藝術。
】如今,代表著傳統亞美尼亞的雕刻藝術文化,又再次的復興。
埃奇米亞津教堂門口的紀念碑,是2001年為紀念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1700年時設立的。
Tiridates三世國王將權杖交給格裡高利修道士的雕塑。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參觀免費。
教堂內另設有寶物館,裡面保存著珍寶和聖物,從諾亞方舟上的木片到曾刺入耶穌胸口的矛頭,以及千年前彩繪的《福音》書等,走在教堂裡,仿佛就像閱讀一部基督教歷史書。
開放時間:10:00-17:00星期二、六下午1:30-5:00,需另購門票:1500DRAM。
教堂裡的鎮館之寶之一—諾亞方舟殘片:
這塊殘片放在一個鎏金的長方形盒子裡,殘片上面是鑲著寶石的金制十字架,盒子的四周裝飾著花紋。
儘管「諾亞方舟」只是一個傳說,但這個殘片的存在,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來這裡探尋他的遺蹟。
教堂裡的鎮館之寶之二:公元一世紀,耶穌門徒到這裡傳教。
據說,傳教時,攜帶了一件聖物,就是那支著名的矛:朗基努斯之矛。
據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以後,有一名羅馬士兵用矛去刺耶穌的心臟,以檢驗耶穌是否死亡。
這支沾滿耶穌鮮血的矛就成了重要的聖物,這支矛在格加爾德修道院曾保存了500多年。
由此便可推斷格加爾德修道院在亞美尼亞的神聖地位。
鎮館之寶之三:耶穌被釘的十字架已分成200餘片,被不同國家收藏,其中二片在此教堂,鑀在兩塊寶石之中,可惜我們沒有找到。
據說,已存放在市博物館內。
以及千年前彩繪的《福音》書。
另有使徒彼得和安德魯的遺物及聖格列高利鑲金的手臂。
在此遊覽約45分鐘。
[特別說明]:cathedral和church在中文裡,前者叫大教堂,後者翻譯成教堂,還是有區別的。
cathedral是有主教(bishop)主持的,cathedral是從拉丁語cathedra演變而來的,意思是座位,所以cathedral是指那些有主教座位的教堂,是教區的中心,世界上那些耳熟能詳的大教堂,譬如說巴黎聖母院、米蘭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布拉格聖維特大教堂等等,都是cathedral。
而church的規模就小一些,基本上是所有宗教活動(比如彌撒、受洗等)發生的場所的統稱。
茲瓦爾特諾茨考古遺址theArchaeologicalSiteofZvartnots茲瓦爾特諾茨古蹟是一組七世紀中期在埃奇米阿津附近興建的古建築群,包括聖喬治教堂,又叫茲瓦爾特諾茨教堂和三世總主教宮殿。
茲瓦爾特諾茨教堂作為亞美尼亞最重要的教堂,於641-661年建造,規模氣勢遠遠超過埃奇米阿津大教堂。
它的設計、空間的安排、結構特徵、強調建築中軸和向上彎曲的整體裝飾與眾不同。
而這一建築傑作與其它古代和拜佔庭風格的宗教建築的最大不同是其典型的創造性的中間圓頂的建築形式。
教堂模型顯示其規模,而外面殘跡只是內環部分,敞篷形的圓頂高45米。
精美的雕刻柱子和巨大的石頭地板以及豐富的裝飾石塊。
石柱柱頭上展翅的鷹。
刻在一米長的石板上的日晷極引人注目。
茲瓦爾特諾茨早在在10世紀的時候,由於地震化為一片廢墟,但是即便如此,殘留下來的斷垣殘壁依舊遮擋不住它往日的輝煌,其景致可謂壯觀。
開放時間:10:00-17:00門票:1300AMD,在這裡遊覽了約1小時。
在葉里溫周邊的一天,用車9:00-18:00。
司機返回時,一路停車,隨意到地邊採摘蘋果、黃桃、葡萄、西瓜,品嘗一路,笑聲連連……,約9個小時的遊覽,不知不覺的渡過。
返回時到超市採購,在民居裡,大家動手,用豐富的晚餐犒勞自己。
其它到達方式:葉里溫火車站後有公交車前往埃奇米亞津:10:20,13:20,15:20,17:20。
下車後需要步行一段距離。
我們包車二天,方便、隨意,同一司機總用費:葉里溫市區部分1萬、郊區部分。
請繼續閱讀:壯麗景色的亞美尼亞塞凡湖喬治亞、亞美尼亞自由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