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為何成功?

2021-02-13 寫詩的陳傻子

過去有個《報刊文摘》,現在我在自己的原創文章或者詩歌之後,再做一個《陳傻子文摘》。目的是,讀友可以節省時間,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外,多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明白社會。使我們活的不那麼單薄和無知,不那麼貧瘠和無趣。讓自己的常識不被損壞,良知,視野,胸懷,思想都能保有並有所開闊。祝福讀友。

寫在前面的話:

            (陳傻子)

明治維新既是日本從鎖國到開國、全力追趕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重大舉措,也是日本從幕府統治的封建制國家走向君主立憲的近代化工業強國的轉折點,同時還是與晚清中國在國力上拉開距離的關鍵所在。對於明治維新的成功,通常的說法是:以甲午戰爭日勝中敗為標誌,宣告了中國洋務運動的失敗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此說或許不無道理,但它沒有回答日本明治維新為何成功、到底成功在哪裡。明治維新的核心即尊王、倒幕、攘夷,其成功之處也集中體現在這三個方面。從幕府集權專制到君主立憲,需要完成國家治理權力從幕府政權到明治立憲政府的轉移。權力的轉移固然可以通過武力。從1192年到1868年的日本「武家政治」,歷經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戰國時代,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時代,通過武力,完成了從一個武家到另一個武家的權力過渡,形成從1615年到1868年長達二百五十三年的德川幕府統治的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統治的結束,是德川幕府統治合法性流失的結果,那麼,德川幕府統治的合法性是如何逐漸喪失的呢?一是幕府在無意之間喚醒了天皇的權力意識和各社會階層的權利意識。在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武家統治之前的近兩千年間(公元前660年至公元1190年),真正的天皇親政時間只有六百年左右(公元3世紀後期至公元9世紀中期),其他時期或外戚專權,或是由上皇、法皇主政。這種歷史造成天皇雖「萬世一系」,卻沒有形成觀念和事實上的絕對權威。日本的武家統治模式,即幕府時代的政治架構,由天皇、幕府和藩國三個層次構成。天皇是名義上的皇帝,但只是精神上的偶像,沒有世俗權力。實際掌控全國政權的是幕府,幕府將軍是國家世俗上的皇帝,不僅統治全日本的藩國和民眾,對天皇的生活都有管理權。德川家康通過制定《禁中並公家法度》,對「天皇與朝臣所必須遵守的紀律」進行規範,其中將讀書列為天皇的第一要務。藩國是幕府分封的屬國,幕府將軍把日本國土分成大大小小的藩國封給屬下。藩國的統治者叫大名,由大名及其親信管理藩國內部的事務。這種封建體制,和中國周朝、漢代的封建制有些類似。1853年7月8日下午5點,日本江戶灣突然出現四艘巨大的軍艦,這就是當時美國東印度艦隊總司令佩裡準將率領的艦隊。由於前來的艦隊船隻全身塗抹黑色油漆,故史稱「黑船來航」。佩裡給德川幕府政權出的選擇題非常簡單:要麼開國,要麼開火。西方列強的入侵,對日本同樣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佩裡給出的選擇,當時主政幕府政權的老中(相當於政府總理)阿部正弘六神無主無法決斷。情急之下,他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兩個步驟:一是廣徵眾議,向下徵求各藩國大名甚至平民百姓的意見;二是向上報告天皇和朝廷,想讓大家幫忙拿個主意。可是事實上天皇既沒有幹預俗務的權力,幕府也沒有徵求天皇意見的必要;至於徵求下屬藩國大名和百姓意見,更屬多餘。如果幕府就此獨斷,無論是開國還是開戰,在法理依據和當時日本的國情來說,都沒有任何問題。阿部正弘當時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無意之間的行為,一方面客觀上向天皇、朝廷、藩國和民眾表明,幕府在管理國家上已經出現了智力短缺、能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喚醒了天皇的權力意識和各社會階層民眾的權利意識:天皇由此感到,原來我是有權力的;各階層民眾覺得,原來我還可以參與國是。

陳傻子詩話:許多人知道寫作要與自己的心靈溝通,但忽視了寫作還要與這個時代溝通,許多人寫了一輩子還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很大原因就是光與自己的心靈溝通了,沒有與他生活的這個時代溝通。

來源:網絡

聲明:文字版權圖片版權屬於作者,平臺傳播知識,分享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如涉侵權請聯繫,我會做刪除處理。謝謝理解,讓我們共同前行。

相關焦點

  • 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但感覺很多論說似乎更多的是站在日本之外看日本的立場來論述這個問題,過分注重強調了當時的國際環境、世界局勢和西方的先進科技等對日本的諸多影響,而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就有些忽略了日本的內部因素在日本近代化進程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這一事實。 一般認為,日本之所以能夠取得近代化建設的成功,基本拜明治維新成功所賜,那麼,日本的明治維新究竟是怎樣取得成功的?
  • 日本搞明治維新,天皇無實權,皇室和公卿貴族沒功勞,卻好處多多
    日本明治維新的目標是廢除不平等條約,抵抗列強的侵略,與西方先進國家並存。從結果來看,明治維新是成功的,而且僅在明治天皇一代就達成了這一目標。那麼,明治天皇明明沒有實權,為何敢搞明治維新呢?
  •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談中日足球的革新運動「什麼運動最讓人揪心?」答曰「中國足球」。這是宋丹丹在春晚小品《火炬手》中的經典臺詞。日本於1868年開展「明治維新」,實行維新變法。兩國的目的相同,都是為實現富國強兵,建立獨立自主的近代化國家。所不同的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而明治維新卻使日本走上了富強的道路。不久日本開始對外擴張,成為資本主義強國之一。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以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和軍事技術為主要內容,結果為何截然不同呢?
  • 日本思想史學者子安宣邦:昭和戰爭是明治維新的最終結果
    因此這裡就產生了下面的問題:為何津田左右吉最終沒能完成他的巨著?而他在這部著作裡又想要探討怎樣的問題? 就結論來說,未刊行的《平民文學的時代·下卷》原本應涉及的內容是德川時代末期至明治維新之後的時代,也可以說是對「國民文學時代」黎明期的探討。在津田左右吉去世後兩年,《津田左右吉全集》(共33卷)開始刊行。
  • 同樣經歷閉關鎖國,為何清朝洋務運動失敗,而日本明治維新卻成功
    《安政五國條約》圖片:wikipedia日本的外患加劇德川幕府統治的內憂,促使了德川幕府的威信快速下滑。日本具備維新思想的武士們,形成了以復甦日本天皇統治的倒幕派,與德川幕府產生了激烈碰撞,最終德川幕府把日本政權交還天皇。
  • 未完成的明治維新:日本學界的反思
    今年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東京政策研究基金會(Tokyo Foundation for Policy Research)的政治和外交評論項目組召開了「明治維新以降的日本(Japan since the Meiji Restoration)」的研討會,重估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現代化進程
  • 日本明治維新習題精選
    ——大洋網《什麼是脫亞入歐論》材料二:假如支那(中國)、朝鮮政府的陳舊專制體制無法律可依,西洋人就懷疑日本也是無法律的國家;假如支那、朝鮮的知識人自我沉溺不知科學為何物,西洋人就認為日本也是陰陽五行的國家;既然如此,作為當今之策,我國……與西洋文明國共進退。
  • 明治維新成功可能因為日本太窮了?丨日本物語
    我們知道,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是一個貧窮的小國,而且國家資源十分匱乏,之所以日本能夠一直存活下去,主要是中國的救濟!日本國土上的資源只有金銀礦是中國最重視的,中國自從在唐朝和日本就行貿易之後,中國和日本開始的貿易擴大化,日本需要中國提供的很多東西才能在日本存活。日本缺乏自然資源也是公認的!但是日本卻擁有豐富的金礦和銀礦資源,這也是中國商人們所熟知的!
  • 為何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而清朝的自救卻遭遇失敗
    日本通過推翻幕府統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從而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而清朝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都遭遇了失敗,直到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但此時已經為時已晚,列強不會允許中國發展起來的。為何中日兩國都進行了變革,為何日本成功而中國失敗了呢?
  • 一個改寫日本歷史的藝伎,如果沒有此人,日本明治維新不一定成功
    戊辰戰爭的結果是幕府統治徹底瓦解,倒幕派取得了最終勝利,天皇取得實權,江戶改名為東京,日本歷史進入了明治時期。而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中有一類人我們不得不說,那就是藝伎,因為她們是倒幕運動中的英雄。有人說,如果沒有藝伎,就沒有日本倒幕運動的成功。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明治維新
    十九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此前的德川幕府被諸侯推翻,日本發動王政復古,明治天皇開始掌權。在日本歷史中,很多時候真正的掌權者是幕府的將軍,以及下面的大名。天皇千年以來失去實權,不過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宗教和道德的象徵。
  •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都是哪三個人?
    日本,我們的東方強鄰,他們近代的強大來源於 19世紀末的明治維新及其快速的開展的工業革命。明治維新「殖產興業」橫濱鐵路「明治維新」的成功,是日本大批有志之士通過不斷的努力而得來的結果。西鄉隆盛但是,明治維新實質上是日本各利益階層利益再分配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導致了大批士族的利益受到擠壓,新政府成立後存在士族問題愈演愈烈,西鄉想出的辦法就是對外擴張,主張入侵朝鮮,奪取新的生存空間。
  • 關於你不知道的那個明治維新,日本有一些最新著作
    如果儒家有那麼偉大的力量,作為儒家的原產地,魯迅為何要感慨在當時的中國改革之艱難?五四先賢那樣批評傳統難道都是走極端、開錯藥方了嗎?如此種種,不想還好,越想問題越多,於是決定了解一下日本學界和媒體近來究竟是如何談論明治維新的,便買來了幾本新書和雜誌來看,也找來了有國民作家之稱的司馬遼太郎的相關著作對比著看。儘管不是專業歷史學家,但是他對包括明治維新在內的日本史很有研究,寫過多部相關作品。
  • 廢幕府、尊天皇、入歐強亞:明治維新成功的真相,洋務運動輸在哪
    中日兩者之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回望中日近代中的歷程會發現,幾乎在同一個時期,中日兩國都飽受內憂和外患的折磨,日本的內憂是幕府將軍劃地為王,禮制上是受天皇之命代管土地,但實際上就是皇權的持有者,下層階級只知有幕府將軍而不知有天皇,並且由於社會缺少上升通道,導致階級固化,整個社會的發展處於停滯。
  • 九年級下冊歷史第四課《日本明治維新》同步練習
    日本明治維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保留了「天皇制」   B.實行了「廢藩置縣」C.實行小學義務教育   D.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10. 下圖是明治維新時期,東京音樂學院的學生穿著歐洲服裝舉行的西洋音樂會。這一場景出現在(  )
  • 為何說日本的工業水平超過了明清兩朝?而明治維新只是此前的延續
    就拿明治維新來說,其實日本早在明朝就已經在工業上成為了亞洲之冠。在整個明清兩代,明朝、清朝、日本幕府看似都是同樣的「閉關鎖國」,但日本卻在工業和文化方面超越了亞洲所有的王朝。·明清兩代的日本真的很弱嗎我們都知道曾經的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其鐵蹄所到之處幾乎是雞犬不留。
  • 中國洋務運動VS日本明治維新為何中國敗了日本贏了
    19世紀後半葉在東亞的土地上,面對著一個年未有之大變局,有兩個國家幾乎同時展開了近代化的嘗試,只不過一個失敗了一個成功了,失敗了的是中國(洋務運動),成功了的是日本(明治維新),失敗了的中國在甲午戰爭裡被日本打敗後,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東亞霸權喪失,主權被進一步侵佔,整個中國的國運在未來幾十年中格外的灰暗,成功了的日本則完成了工業化,擺脫子半殖民地的命運,通過打敗中國奪取了東亞的霸主地位
  • 一群日本醫生搞出的明治維新,為什麼能成功?
    據日本學者的統計,明治維新前,日本有名姓可考的蘭學者有9000多人,他們多以醫入學,進而翻譯西方的自然科學著作,以及少量的社會科學著作,並通過師徒傳授和遊學等方式,形成了一個遍布全日本各個階層的「蘭學者」群體。
  • 為什麼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國力迅速崛起?
    日本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倭國,在漫長的歷史當中,日本經常處於分裂狀態,整個國家無法從根本上實現統一。所以這造成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全面落後於中原地區。無論是經濟、文化、藝術、軍事甚至是身高都比不過中原人,可以說那段時間的日本被稱為蕞爾小邦,是非常合理的。
  • 明治維新,以日本這面鏡子照見我們自己
    日本後續在軍國主義下犯了不可被饒恕的罪行,但其如何從落後國家快速現代化,其中也定有值得學習之處。最近聽完復旦大學商兆琦老師的《明治維新10講》,梳理一些個人思考分享給大家。我國古稱華夏,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於長期是東亞的中心,也形成了骨子裡就自大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