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次提及日本這個國家,幾乎發表任何評論,但要警惕被鍵盤俠給盯上。但偉大的民族,不會自我吹噓或裝傻,而是誠實地站出來,面對生命中的可怕之事。
100多年,清朝與日本在閉關鎖國的狀態下,先後被迫打開國門,然後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日本後續在軍國主義下犯了不可被饒恕的罪行,但其如何從落後國家快速現代化,其中也定有值得學習之處。
最近聽完復旦大學商兆琦老師的《明治維新10講》,梳理一些個人思考分享給大家。
我國古稱華夏,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於長期是東亞的中心,也形成了骨子裡就自大的姿態。
而日本則不同,一直以來都是學習者的姿態,誰強就學誰,在承認他人先進這件事上,基本毫無壓力。
我們常把清末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進行對比,覺得洋務運動是失敗的,而明治維新是成功的。
但如果拉長時間尺度,洋務運動給中國埋下了現代科學的種子;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幾十年後則滑入了軍國主義之中,最終犯下難以磨滅的罪行,也讓自身付出巨大代價。
(二)
歷史為後人精心打扮的小姑娘,同一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記載,而最權威的往往是流傳最廣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相比洋務運動,希望挽救大清,日本的明治維新,名字叫維新,其實是一場徹底的革命,而不是修修補補。
當時的日本,處於幕府時代,天皇並無多少人知曉,連傀儡都不是,已經至少700年沒有活躍在政治舞臺上。
天皇萬世一系的說法,出現於明治維新前一年,也就是1867年,不過」革命「為了合法性給出的說辭。
在日本的德川時期,有點像我國古代周天子的分封制,也有點像如今西方的聯邦制,崇尚武力,無科舉制度,仍是舊貴族舉薦,而明治維新實際是顛覆了德川將軍的統治。
當時將軍與各幕府之間為分封關係,並不參與封地內具體事務的管理。武士為貴族階層,但從德川家康大一統起,兩三百年後下級武士大多窮困潦倒,國內局勢出現不穩。
隨著1853年美國黑船來航,日本當權者一味的妥協、對真相的遮蔽,讓國內積攢的不滿情緒爆發。
在幕府末期,下級武士喊出了「尊王攘夷」,但這不過是實現政治需要的一個藉口,希望在推翻幕府後,能夠自身把控朝局。
最終1868年,日本推翻了德川將軍的統治,成立了以天皇為核心的明治新政權,新政權廢除了封建制,以歐洲為師,引進先進位度與技術,推行本國的文明化。
(三)
我國在洋務運動中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本質還是覺得自己的東西好,學習下西方的表麵皮毛就好;但日本的革命後則是全面西化,接受西方的制度與文化。
在明治維新後的第四年,日本政府派遣幾乎所有政府高層去國外考察,在歐洲、美國四處奔波、學習,這個使節團在海外呆了600多天近兩年時間。
而在35年後,直到1905年的時候,清政府於八國聯軍戰敗後,政府也就派了五名大臣出去考察了6個月,清政府與明治新政府對於西方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如今萬元日幣上,印的人為福澤諭吉,慶應大學創辦人,他曾說,「文明,有兩個側面,一個是外在的事物,另一個是內在的精神。外在的事物容易獲得,但是內在的精神卻很難得到。」
文明的精神應該包括這樣幾個內容:平等、自由、科學和獨立。
在日本全面西化的20年後,上層利益階層開始擔憂未來方向的迷失,於是撿起傳統文化。
明治政府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1890年正式實施,在這部憲法中,包含兩個相反的側面,一個側面是神權專制主義,另一個側面是立憲民主主義,形成特殊的價值觀。
在1893年更是把《君之代》定為國歌,神化天皇形象,突出日本優越性,國歌裡開頭就唱道,「我皇御統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
(四)
日本於1874年出兵臺灣,1876年打開朝鮮國門,1879年吞併琉球,一系列舉動引起清廷重視,開始強化對屬國朝鮮的控制。
1884年朝鮮親日派發動政變,被當時一線軍官袁世凱協助鎮壓,敗退日軍,日本至此開始積蓄力量。
1894年的甲午海戰,為清朝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試金石,最終崛起的日本海軍大敗北洋水師。
後續日本繼續挑戰俄國,發起了日俄戰爭,死亡人數之多也被稱為第0次世界大戰,最終日本獲勝。
非常憋屈的是這兩個國家將我國東北作為戰場,戰爭只為決定如何分割東北,而我們作為主人卻只能旁觀局勢發展。
明治維新,讓日本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先後戰勝中國、俄國,但也在內部埋下軍國主義的種子,極為迷信武力,甚至把對外戰爭當成改變國家命運的手段。
可以說日本是學習了民主制度,但卻無民主之國民素質,這種全民參政被野心家所劫持,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不歸路,最終給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帶來悲哀。
以日本為鏡,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近代中國的歷史命運,包括至今,我們的崛起之路,也能從日本走過的路中進行經驗汲取。
對於世界、對於未來的認知,一定需要走出、放下自我。
現代化是一個漫長的的工程,只有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實現了現代化,整個國家和社會才能夠實現現代化。
(2017-01 日本新零售遊學)
好了,關於明治維新就分享到這裡,主要思考源於商兆琦老師講明治維新。
自信心不足的時候,自尊心就會特別強。真正的民族自信,為正視差距,努力前行。
作者孫凌,大學生市場專家,關注創新與創業,專注年輕群體行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