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以日本這面鏡子照見我們自己

2020-12-19 孫凌Reborn

(一)

每次提及日本這個國家,幾乎發表任何評論,但要警惕被鍵盤俠給盯上。但偉大的民族,不會自我吹噓或裝傻,而是誠實地站出來,面對生命中的可怕之事。

100多年,清朝與日本在閉關鎖國的狀態下,先後被迫打開國門,然後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日本後續在軍國主義下犯了不可被饒恕的罪行,但其如何從落後國家快速現代化,其中也定有值得學習之處。

最近聽完復旦大學商兆琦老師的《明治維新10講》,梳理一些個人思考分享給大家。

我國古稱華夏,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於長期是東亞的中心,也形成了骨子裡就自大的姿態。

而日本則不同,一直以來都是學習者的姿態,誰強就學誰,在承認他人先進這件事上,基本毫無壓力。

我們常把清末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進行對比,覺得洋務運動是失敗的,而明治維新是成功的。

但如果拉長時間尺度,洋務運動給中國埋下了現代科學的種子;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幾十年後則滑入了軍國主義之中,最終犯下難以磨滅的罪行,也讓自身付出巨大代價。

(二)

歷史為後人精心打扮的小姑娘,同一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記載,而最權威的往往是流傳最廣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相比洋務運動,希望挽救大清,日本的明治維新,名字叫維新,其實是一場徹底的革命,而不是修修補補。

當時的日本,處於幕府時代,天皇並無多少人知曉,連傀儡都不是,已經至少700年沒有活躍在政治舞臺上。

天皇萬世一系的說法,出現於明治維新前一年,也就是1867年,不過」革命「為了合法性給出的說辭。

在日本的德川時期,有點像我國古代周天子的分封制,也有點像如今西方的聯邦制,崇尚武力,無科舉制度,仍是舊貴族舉薦,而明治維新實際是顛覆了德川將軍的統治。

當時將軍與各幕府之間為分封關係,並不參與封地內具體事務的管理。武士為貴族階層,但從德川家康大一統起,兩三百年後下級武士大多窮困潦倒,國內局勢出現不穩。

隨著1853年美國黑船來航,日本當權者一味的妥協、對真相的遮蔽,讓國內積攢的不滿情緒爆發。

在幕府末期,下級武士喊出了「尊王攘夷」,但這不過是實現政治需要的一個藉口,希望在推翻幕府後,能夠自身把控朝局。

最終1868年,日本推翻了德川將軍的統治,成立了以天皇為核心的明治新政權,新政權廢除了封建制,以歐洲為師,引進先進位度與技術,推行本國的文明化。

(三)

我國在洋務運動中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本質還是覺得自己的東西好,學習下西方的表麵皮毛就好;但日本的革命後則是全面西化,接受西方的制度與文化。

在明治維新後的第四年,日本政府派遣幾乎所有政府高層去國外考察,在歐洲、美國四處奔波、學習,這個使節團在海外呆了600多天近兩年時間。

而在35年後,直到1905年的時候,清政府於八國聯軍戰敗後,政府也就派了五名大臣出去考察了6個月,清政府與明治新政府對於西方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如今萬元日幣上,印的人為福澤諭吉,慶應大學創辦人,他曾說,「文明,有兩個側面,一個是外在的事物,另一個是內在的精神。外在的事物容易獲得,但是內在的精神卻很難得到。」

文明的精神應該包括這樣幾個內容:平等、自由、科學和獨立。

在日本全面西化的20年後,上層利益階層開始擔憂未來方向的迷失,於是撿起傳統文化。

明治政府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1890年正式實施,在這部憲法中,包含兩個相反的側面,一個側面是神權專制主義,另一個側面是立憲民主主義,形成特殊的價值觀。

在1893年更是把《君之代》定為國歌,神化天皇形象,突出日本優越性,國歌裡開頭就唱道,「我皇御統千代,一直傳到八千代,直到小石變巨巖,直到巨巖長青苔」。

(四)

日本於1874年出兵臺灣,1876年打開朝鮮國門,1879年吞併琉球,一系列舉動引起清廷重視,開始強化對屬國朝鮮的控制。

1884年朝鮮親日派發動政變,被當時一線軍官袁世凱協助鎮壓,敗退日軍,日本至此開始積蓄力量。

1894年的甲午海戰,為清朝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試金石,最終崛起的日本海軍大敗北洋水師。

後續日本繼續挑戰俄國,發起了日俄戰爭,死亡人數之多也被稱為第0次世界大戰,最終日本獲勝。

非常憋屈的是這兩個國家將我國東北作為戰場,戰爭只為決定如何分割東北,而我們作為主人卻只能旁觀局勢發展。

明治維新,讓日本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先後戰勝中國、俄國,但也在內部埋下軍國主義的種子,極為迷信武力,甚至把對外戰爭當成改變國家命運的手段。

可以說日本是學習了民主制度,但卻無民主之國民素質,這種全民參政被野心家所劫持,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不歸路,最終給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帶來悲哀。

以日本為鏡,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近代中國的歷史命運,包括至今,我們的崛起之路,也能從日本走過的路中進行經驗汲取。

對於世界、對於未來的認知,一定需要走出、放下自我。

現代化是一個漫長的的工程,只有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實現了現代化,整個國家和社會才能夠實現現代化。

(2017-01 日本新零售遊學)

好了,關於明治維新就分享到這裡,主要思考源於商兆琦老師講明治維新。

自信心不足的時候,自尊心就會特別強。真正的民族自信,為正視差距,努力前行。

作者孫凌,大學生市場專家,關注創新與創業,專注年輕群體行為分析。

相關焦點

  • 「鏡子」,你照見誰的影子?
    銅鏡鏡子在古代一般為六角形,背面鏤花,故稱菱花、菱鏡。這有劉過《賀新郎》詞為證,「把菱花,自笑人憔悴」。齊己《盤池》詩文裡也有「何須照菱鏡,即此鑑媸姸」的詩句。我們可以想像,女子在鏡子前,摩挲這鏡子上的花紋,想像著郎君在身旁為她梳妝,為她畫眉的恩愛。如今方鏡、圓鏡,玻璃的鏡面雖光潔明亮,現代的男人,沒有古人的那份雅致,定不會坐一旁欣賞女子。鏡子本來就缺了韻味,她的光照也就缺乏體溫的守護。
  • 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幫我們照見內心的秘密
    這是個並不神秘的秘密,必須再次提出,再次讓我們得到和明確: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啟示,如果你能帶著自己的覺知。 生命並非是個耗能過程,它只是個能量的轉化過程。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損失,所有的損失只不過是一種轉化。能量是守恆的,在精神領域也同樣守恆。生活沒有真正的減法,你想真正失去是不可能的。
  • 人生的鏡子,你能有幾面?
    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中說:日本人關注三種力量:劍、寶石和鏡子。前兩種分別象徵著武器和金錢,而鏡子則象徵著自知的力量。在日本人看來,第三種力量是最寶貴的。
  • 未完成的明治維新:日本學界的反思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政府組織的明治維新紀念大會上說,老齡化和正在減少的人口以及外部風雲詭譎的國際環境,使日本現在面臨著一個「國家災難」,所以安倍晉三呼籲日本人民要用明治時代「打開大門到一個新時代」的精神激勵自己克服困難。安倍晉三說,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民「勇敢的行動」維繫了日本在面臨西方殖民勢力威脅下的生存和獨立。
  • 日本明治維新為何成功?
    目的是,讀友可以節省時間,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外,多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明白社會。使我們活的不那麼單薄和無知,不那麼貧瘠和無趣。讓自己的常識不被損壞,良知,視野,胸懷,思想都能保有並有所開闊。祝福讀友。寫在前面的話:            (陳傻子)
  • 我們家長是孩子的鏡子
    孩子的一些行為,其實是觸到了我們裡面的一個按鈕,這就是一個曾經未被療愈好的傷痛。,記得,是的,它是鏡子。再遇到類似的情況,轉變心態,先在孩子面前沉默下來,心中感謝這個行為,讓我們有機會照見自己,然後問問自己,為何我有這麼大的情緒?
  • 日本明治維新習題精選
    ——米慶餘《明治維新——日本資本主義的起步與形成》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括明治維新之初政府「殖產興業」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紀80年代,日本「殖產興業」的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依據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這種變化的原因。
  • 日本思想史學者子安宣邦:昭和戰爭是明治維新的最終結果
    從「作為方法的亞洲」到「作為方法的江戶」 我們需要真正的亞洲「他者」 近年來在日本經常有人談論「明治維新150周年」,對「明治維新」與「日本近代史」的重讀也成為潮流。但這些絕不是對「日本近代」的批判性反思。
  • 世界歷史潮流中的明治維新
    這是實質上的改變。所謂的明治維新,就此起航。儘管有著各種各樣的議論和評價,但明治維新改變了日本,改變了亞洲,當無異議。自此之後,日本的歷史進入了新的紀元,亞洲的歷史隨之也進入了新的紀元。明治維新的意義是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漸被認識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針對這一問題,其實國際上許多專家學者早就給出了各種分析和結論。但感覺很多論說似乎更多的是站在日本之外看日本的立場來論述這個問題,過分注重強調了當時的國際環境、世界局勢和西方的先進科技等對日本的諸多影響,而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就有些忽略了日本的內部因素在日本近代化進程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這一事實。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明治維新
    十九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此前的德川幕府被諸侯推翻,日本發動王政復古,明治天皇開始掌權。在日本歷史中,很多時候真正的掌權者是幕府的將軍,以及下面的大名。天皇千年以來失去實權,不過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宗教和道德的象徵。
  • 關於你不知道的那個明治維新,日本有一些最新著作
    做過駐日參贊的黃遵憲堪稱中國近代知日第一人,他寫的《日本國志》就是對明治維新所作的極其全面而詳細的一部記錄,今天中國研究日本的學者下的功夫也未必及得上他。 相比中國,日本是怎樣紀念明治維新 150 周年的? 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對明治維新乃至對整個日本的了解又進步多少了呢?
  • 明治維新成功可能因為日本太窮了?丨日本物語
    我們知道,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是一個貧窮的小國,而且國家資源十分匱乏,之所以日本能夠一直存活下去,主要是中國的救濟!日本國土上的資源只有金銀礦是中國最重視的,中國自從在唐朝和日本就行貿易之後,中國和日本開始的貿易擴大化,日本需要中國提供的很多東西才能在日本存活。日本缺乏自然資源也是公認的!但是日本卻擁有豐富的金礦和銀礦資源,這也是中國商人們所熟知的!
  • 一本能讓你回到童年的書:唐鼎華著《擦一擦鏡子,照見童年》讀後
    一本能讓你回到童年的書唐鼎華繪著《擦一擦鏡子,照見童年》讀後現在有了手機閱讀,擱在書架上與書店裡的圖書在叫喊了:看書吧!《擦一擦鏡子,照見童年》是一個出身在五十年代的畫畫人,用文字與插圖的手段,把記憶深處那些模模糊糊的童年往事,化為饒有趣味的可以拿在手裡翻翻玩玩的一本書。五六十年代的童年生活狀態與現在相比,雖然文化上與傳統割不斷,但從具體的吃、穿、住、行,再細到童年的「玩」,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已然大大不一樣了。
  • 未完成的明治維新:日本學界的反思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政府組織的明治維新紀念大會上說,老齡化和正在減少的人口以及外部風雲詭譎的國際環境,使日本現在面臨著一個「國家災難」,所以安倍晉三呼籲日本人民要用明治時代「打開大門到一個新時代」的精神激勵自己克服困難。安倍晉三說,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民「勇敢的行動」維繫了日本在面臨西方殖民勢力威脅下的生存和獨立。
  •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談中日足球的革新運動「什麼運動最讓人揪心?」答曰「中國足球」。這是宋丹丹在春晚小品《火炬手》中的經典臺詞。「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這句口號我們已經喊了很多年,但這一目標僅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上得以實現。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移師亞洲,韓日作為東道主直接入圍而無須參加亞洲區預選階段的比賽。中國國家足球隊在南斯拉夫籍主帥米盧蒂諾維奇的帶領下,一路過關斬將,歷史性地打入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在小組賽上接連輸給了哥斯大黎加 土耳其和巴西隊,一球未進一分未得,早早打道回府。
  •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都是哪三個人?
    日本,我們的東方強鄰,他們近代的強大來源於 19世紀末的明治維新及其快速的開展的工業革命。明治維新「殖產興業」橫濱鐵路「明治維新」的成功,是日本大批有志之士通過不斷的努力而得來的結果。但是,眾多的有志之士中,不得不提到「明治維新三傑」,那就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1828—1877),出身薩摩藩,年輕時受到藩主島津齊彬賞識,作為其親信並參與藩政。1858年幕府「安政大獄」,被流放至琉球,1864年,日本國內維新派開始逐漸抬頭,隆盛一手主理薩摩藩陸海軍實權,和同為薩摩藩士的大久保利通大力合作改革。
  • 為什麼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國力迅速崛起?
    日本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倭國,在漫長的歷史當中,日本經常處於分裂狀態,整個國家無法從根本上實現統一。所以這造成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全面落後於中原地區。無論是經濟、文化、藝術、軍事甚至是身高都比不過中原人,可以說那段時間的日本被稱為蕞爾小邦,是非常合理的。
  • 九年級下冊歷史第四課《日本明治維新》同步練習
    日本明治維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保留了「天皇制」   B.實行了「廢藩置縣」C.實行小學義務教育   D.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10. 下圖是明治維新時期,東京音樂學院的學生穿著歐洲服裝舉行的西洋音樂會。這一場景出現在(  )
  •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導學案
    3.識記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影響。4.正確評價日本明治維新。【學習重點】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及作用。【學習難點】理解倒幕運動的原因【預習提綱】一.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1.19世紀中期,日本處於哪個幕府統治之下?這一時期日本的政治有什麼特點?德川幕府  天皇是名義上的君主,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