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鏡子對女子而言,卻是傷感的承載。
你是美的形體
鏡子在古代一般為六角形,背面鏤花,故稱菱花、菱鏡。這有劉過《賀新郎》詞為證,「把菱花,自笑人憔悴」。齊己《盤池》詩文裡也有「何須照菱鏡,即此鑑媸姸」的詩句。我們可以想像,女子在鏡子前,摩挲這鏡子上的花紋,想像著郎君在身旁為她梳妝,為她畫眉的恩愛。
如今方鏡、圓鏡,玻璃的鏡面雖光潔明亮,現代的男人,沒有古人的那份雅致,定不會坐一旁欣賞女子。鏡子本來就缺了韻味,她的光照也就缺乏體溫的守護。
誰見相思人的影子
古代鏡子一般用材都為銅製,所以稱鏡子為「青銅」。歐陽修在《秋懷二首寄聖俞》詩裡寫下:「壯士亦何為,素絲悲青銅」的詩句。一句「青銅」讓人讀了悲壯之感油然而發,眼前頓顯蒼涼的邊關景況。
青銅寶劍的寒光,已被黃沙磨礪;青銅鏡面的光澤,被淚水衝洗,天涯阻隔,戍關的守將與居家的女人,青絲都已泛白,這樣的情境誰願在鏡中照見。
鸞鳳和鳴不只是暢想
劉敬叔在《異苑》裡曾記載一段趣事,有人養了一隻青鸞,鸞是神鳥,平日裡從不鳴叫,給她照鏡子,看到鏡中的影子,便會鳴聲不斷。我們以「鸞鳳和鳴」來形容夫妻關係和諧恩愛,平凡的婚姻卻往往是幸福的源泉。徐夤《上陽宮詞》「妝檯塵暗青鸞掩,宮樹月明黃鳥啼」的詩句,寫出了深居幽宮的嬪妃任由塵垢積滿銅鏡,月明之夜聽夜鳥哀鳴的悽涼之境。
秋水總是蹉跎
唐朝詩人 鮑溶《古鑑》詩: 「曾向春窗分綽約, 誤迴秋水照蹉跎。」
這一面鏡子曾見證一汪秋水,綽約身姿,春意盎然。如今歲月蹉跎,光陰流逝,誰來分辨秋水裡包含的春情。
我們常看見女子鏡子前「愛把菱花,笑勻粉面露春蔥,」卻不見女子背後「春來偷摘斑斑發,淚溼菱花只自知。」
是我們疏忽了鏡子,還是鏡子欺騙了我們。其實「菱花面目半模糊」,是我們活在半醉半醒中,去責怪「人間朱粉無因學,浪把菱花百遍磨。」
鏡子,你是真是假,你照見誰的影子。誰敢說,那就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