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原始的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必會在孩子身上有所體現。
可以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長一步錯,孩子就會步步錯。
1
這10種教育方式會把孩子慣壞
《人民日報》在一篇報導中總結了10種錯誤的家庭教育方法,明確指出這10種方式會把孩子慣壞。
1、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
2、過分關心、過分注意孩子,以孩子為中心。
3、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輕易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
4、允許孩子生活懶散、不做家務、睡懶覺、挑食等等。
5、一旦孩子犯錯,就愛當面袒護,以「孩子還小」為理由,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
6、家長放低姿態,哄孩子吃飯、睡覺、寫作業等,家長的威信也會耗盡。
7、替孩子做決定,代替孩子做大多數本應由本人來做的決定,幫他們定製「完美人生」。
8、孩子生病,全家如臨大敵,驚慌失措,手忙腳亂,這樣只會讓孩子依賴父母,變得膽小。
9、害怕孩子哭鬧,為了讓孩子不哭,答應孩子任何要求,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自私。
10、很多事孩子都能獨立完成,但當父母總覺得孩子做得不好,自己包辦,剝奪孩子獨立的機會。
2
這6種父母不合格
一對好父母,勝過200個好老師。
父母的教育是無價的,是孩子終身幸福的根基。
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為人父母,漫漫求索,苦心孤詣,卻還是難免會出錯,一不小心成為不合格父母。
各位家長,請不要做下面這六種父母。
1、過度溺愛型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滿足孩子一切要求,對孩子犯的錯誤視而不見。
2、過於忙碌型父母:以為賺到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孩子就能教育得好。
3、脾氣暴躁型父母:夫妻間一有矛盾就爭吵,經常衝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4、愛做比較型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做比較,以為可以激發孩子進步的鬥志,實際上卻是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5、消極抱怨型父母:一遇事就愛抱怨,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學會了抱怨,充滿負能量。
6、不守公德型父母:父母不遵守公共道德,缺少公德心,孩子就容易沒教養。
3
優秀的孩子往往來自這7種家庭
在教育路上,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能在他的家長身上找到優秀的因子。
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懂得正面管教孩子的父母。
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7種家庭,父母最好都看一看。
1、熱愛學習的家庭: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一定站著熱愛學習並且嚴於律己的父母。
2、積極樂觀的家庭:父母的積極樂觀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孩子會變得自信、樂觀、陽光。
3、夫妻恩愛的家庭:父母相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孩子將擁有更好的性格,更好的生活。
4、保持溝通的家庭:在家庭相處中,父母採用較平等的模式和孩子交流,會教出優秀的孩子。
5、情緒穩定的家庭:父母情緒穩定,會給孩子極大的安全感,孩子會成為成一個樂觀開朗的人。
6、學會放手的家庭:父母適當放手,孩子才有動手實踐的機會,才有成長的機會,才能獨立生活。
7、尊重老師的家庭:父母信任、支持老師,在孩子心中維護老師的威望,孩子也會尊重老師。
4
爸爸是孩子成長中的好榜樣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12歲之前,通常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
孩子會下意識地去模仿父親的行為舉止,在心智成熟後,會努力去抵達或超越父親的高度。
童話大王鄭淵潔就曾寫過一本書,名為《父親的含義是榜樣》,裡面有提到了他父親的教育。
在鄭淵潔父親看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他說:
「我以為,父親的身教,比要求孩子考一百分管用。」
「為人父這麼多年,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在家庭教育中,相對母親而言,父親一般不會溺愛孩子,他們往往會給孩子指明一個方向,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達。
所以,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無巨細地體貼照顧,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一個合格的爸爸,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
5
媽媽的情緒就是孩子的世界觀
著名導演姜文在做客《十三邀》曾表達過,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處不好和母親的關係。
他說:我很想讓她高興,但不管是我拿到戲劇學院通知書,還是後來給她買了房子,她都不高興。
因為媽媽的不高興,姜文說自己經常不自信。
媽媽的情緒,是孩子看世界的鏡子。
孩子在生命早期和媽媽的關係怎樣,長大後,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就是什麼樣。
如果有一個快樂的媽媽,孩子照見的自己,是被接納的、是有支持的。
反之,孩子在鏡子裡看見的是一個不被喜歡、不被支持、缺乏勇氣和自信的自己。
一個人最好的運氣,無疑是擁有一個情緒穩定、平和的媽媽。
媽媽的情緒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
6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群裡,有位媽媽感慨道: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我們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同進退,同悲喜。
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
一個孩子,是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註定是會出問題的。」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和孩子有交集。
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
所以,為了孩子,成為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