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保研準備
其實我一開始是沒有想保研的,主要是覺得非211學校難以保到頂尖學校。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去不了滿意的學校,還不如直接通過考研考到一個好學校。所以,一開始我一直在準備考研。
到了4月份,我開始關注夏令營。其實在6月之前我都沒有把重心完全放在保研上,基本上還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考研複習。其實考研與保研有許多相通之處,準備考研的過程對之後的推免筆試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英語的準備,我在大三上之前已經考了BEC高級、雅思,成績還都不錯,也算是為自己的簡歷添了一些色。非211學校的學生在本科學校方面已經和名校的學生差了一截,所以在其他方面,比如英語或科研上必須表現突出。
關於科研,我在申請夏令營的時候只有一篇論文發表,是大二參加學校論文大賽的時候寫的,當時還沒有學過計量,也沒用高深的數學模型,只用了初等數學的一些公式。之後又陸續發表了兩篇論文。
關於論文的準備,主要是多看一些文獻,在知網、萬方、Google學術等網站進行文獻閱讀,到統計局、世界銀行等網站搜集數據,寫論文時要注意格式的規範,發表論文時多與編輯部聯繫。
Part3 保研申請
關於選學校和申請材料的準備,先談談夏令營的吧。當時可能對自己定位比較高,沒有考慮到本科學校的劣勢,報的都是一些比較好的學校,985和排名靠前的財經類211。
各學校的材料大概都差不多,申請表、個人陳述、專家推薦信、各類英語考試成績單、獲獎證書等。我覺得材料不一定多,但一定要精,要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現出來。
個人陳述也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自己的閃光點。而且針對不同學校要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我當時申請北大國發時,主要就側重了自己在衛生經濟方面的科研。
這裡有個小tip,就是要對材料進行分類。如果報的學校比較多,建議把材料按學校分類整理到文件袋裡,否則一方面容易丟失,另一方面會佔用大量的時間。
9月推免的材料和夏令營的相似,而且好多學校都不再要求專家推薦信,所以一些材料可以「重複利用」。
Part4複試流程
我當時夏令營通過了三個學校,上財,對外經貿,還有北京的一所學校。由於幾個夏令營時間衝突,加上自己一直以來的「北京夢」,所以忍痛割捨了上財,選擇了去北京參加另外兩個夏令營。但悲催的是另外兩個夏令營由於種種原因都沒有被錄取。
9月推免,我又參加了暨南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的複試,都通過了,最後選擇了華東師大。下面我主要分享一下對外經貿、暨南大學、華東師大的複試經歷。
一、對外經貿
在對外經貿我參加的是國際貿易學院的夏令營,負責夏令營的老師說我們40個人是從1000多個申請者中篩選出來的,頓時覺得自己好幸運。
國貿學院的夏令營沒有筆試,只有「presentation」。老師第一天按國貿、金融、經濟大類分三個方向布置一些題目,要求自由選擇一道題目構思一篇小論文,然後在第四天的時候以PPT的形式進行答辯。
國貿學院夏令營一共有5天,其中穿插著講座,經驗交流,外出遊玩。經驗交流有經濟學學習交流、數學學習交流、英語學習交流、科研交流、社會實踐交流,我很幸運地被選中做經濟學學習的經驗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出彩的地方。
大牛同學的經驗分享給我提供了許多新思路,感覺收穫頗豐。幾天裡準備論文答辯的壓力很大,不過我還是認真準備了經驗交流,分享了自己在經濟學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經歷,在交流的同時鍛鍊了自己的口才。
最後就是presentation了,這也是考核的重頭戲。我所在的經濟大類組一共有9個人,我是第4個。我做的presentation是「道路交通擁擠原因及解決路徑探究」,前一晚因為同時準備經驗交流加之前期進度較慢,只睡了3小時,勤奮的舍友只睡了2小時,還有同學通宵做PPT,大家都是蠻拼的。正式面試的時候裡面有4個老師,其中一個是上午我交流時負責的老師。
Presentation的氣氛很緊張,類似於論文答辯,上午還和藹可親的老師下午變得非常嚴肅。我其實還是比較放鬆的,沒有拿稿子,PPT上也只有提綱,我就看著提綱先展示了我整個小論文的思路。
闡述的過程中老師會不時打斷進行提問,考查科研能力的同時也是考驗抗壓能力。整個答辯過程我完成的還算不錯,給自己打90分吧。
其實在第一天的時候,學院領導就和我們說,根據學校研究生院的政策,本次夏令營不錄取非211學校的學生。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有種「天塌了」的感覺,也有過放棄的想法。
但經過了思想鬥爭,我對自己說,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雖然結果已定,我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參加完夏令營。這樣,接下來的夏令營過程我的主要目標從「被錄取」變成了「為校爭光」。
我覺得無論是經驗交流還是presentation, I have made it.雖然我無法被錄取,但我相信自己已經用實際表現證明,非211學校的學生也是很優秀的。
就這樣結束了推免的第一站,整個夏令營結交了許多朋友,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雖然最後沒能被錄取,但我還是非常感謝貿大給了我入營的機會,讓我在夏令營過程中收穫了許多。
二、暨南大學
因為暨大的推免是在全國各高校中最早的,當時抱著「鍛鍊自己+旅遊」的心態,一個人就風風火火地向廣州出發了。
暨大的複試形式是筆試+面試,各佔100分。我報的是經濟學院的區域經濟學。筆試內容是微觀和宏觀經濟學,滿分為150分,換算成百分制計入總成績。
題型有單選(15×3)、計算(3×15)、簡答(2×15)、論述(2×15),考查的基本上是比較基礎的知識。
我在6月底的時候已經看完一遍高鴻業的宏微觀,加之我是經濟學專業出身,宏微觀基礎還算紮實,所以感覺筆試不是很難。
面試是按專業分組進行的,我們組一共是14人,最後錄取10人。進去之后里面有6個老師,其中一個女老師負責記錄,其他5個男老師提問。
最開始是英文口試,我的有兩道題,一道是「Please introduce your university briefly.」另一道大概是問研究生階段有什麼計劃。這兩道題都是英文口試的一些基本問題,我答得都還不錯。
和已經面試過的同學交流,他們都是自我介紹+兩道英文題,而我的面試沒有英文自我介紹,當時還挺鬱悶的,因為英語是我的強項,想多說一點。
我進去面試的時候帶了兩篇自己發表的論文,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基本上是根據論文展開的。經歷了多場辯論賽和面試後,此時面試場上的我已經變成「話癆」,老師問到我論文的一個小點,我就從當時選題的原因、論文思路等等開始「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