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文創展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現海派新形象

2020-12-16 藝術中國

「NICE Choice」——海派文創精品邀請展開幕現場

為貫徹「文化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廳關於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指示精神,落實文化部雒樹剛部長關於對外文化工作「需要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著力構建對外文化交流體系」的工作要求,2016年7月29日,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共同主辦的「NICE Choice」——海派文創精品邀請展,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覽館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精選江浙滬地區優秀文創產品600餘件,展現海派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形象,每一件產品都講述著與有關人的故事。文化部外聯局、上海自貿區和北京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開幕活動。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女士在開幕式上致辭

NICE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Network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的英文縮寫,NICE Choice是中心創立的以文創產品為核心內容的創新品牌。本次展覽與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合作,匯集了近年來在文化貿易中具有時代感和海派風格的原創設計精品。NICE Choice將逐漸匯集國內外優秀文創產品,為中國文創產品「走出去」提供展示平臺和銷售渠道。展覽將持續至8月29日。

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副董事長、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環中先生

本次展覽是以上海都市白領的一天為主線,共分為四個主題展區和十個專題展區,從不同的職業身份,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段中情景再現的藝術衍生品展示來詮釋生活。

其中一個主題區是「鶯啼曉色」,講述的是一名服裝設計師眼中的藝術生活;另一個主題區是「甜恬茶歇」,中國製造裡缺乏中國自己的世界名牌。「名牌戰略」作為實現高附加值的有效手段,成為爭奪國際市場獲得競爭優勢的有利武器。而這個專題區正是講述的在小小的8平米空間內創意思維碰撞的空間展現;第三個主題區是「微醺午後」,在個性化潮流的帶動之下, 私人定製已經不僅僅是在時裝行業大行其道,在陶瓷行業、日用行業乃至地產都不乏定製的身影。本專題展區就是講述一種高端私人定製的輕鬆與愜意;第四個主題區是「人約黃昏」,《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藍皮書指出,我國華僑華人總數約為6000萬人,中國國際移民群體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體。這部分人的文化背景,為我們的文化輸出提供了廣泛的途徑,中國國際移民在帶動中國企業國際化等方面的作用也正在凸顯。本展區設計師獨白:閨蜜嫁到國外,歸寧宴上的婚服由我工作室出品,驚豔了四座。今天她回來,說是給我帶了特別的禮物。

展覽主題展區之一

從展區的設定及展出的文創精品,不難看出,這個展覽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藝術衍生品的展示及交易,首先這些文創精品從不同角度反映、記錄著我們的生活;第二,展覽展出的高仿藝術品、衍生品,以及原創性文創作品都同樣具有較高的藝術性,並非繪畫作品形象的簡單再現與複製;更重要的是這些文創精品擔負著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國家形象展現、甚至是文化復興夢的重任。

展覽展出的文創作品

在展覽開幕式上,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女士講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是文化部直屬事業單位。中心秉承「服務國家外交大局,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宗旨,為駐外使領館和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提供文化交流內容產品,主辦或承辦各類演出、展覽、講座、培訓、影視等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並負責建設運營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網絡平臺和平面媒體,提供藝術創意設計,媒體統籌等服務。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覽館的設立,也是希望打造一個中外文化交流內容產品「走出去」之前的一個展示平臺,本次展覽也是和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合作的一次成功的案例。

展覽一角

展覽開幕式後,藝術中國編輯也採訪了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副董事長、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環中先生,胡總介紹到: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是致力於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服務於國際文化藝術產業發展、創新文化藝術貿易及金融保險業務的綜合服務平臺。依託自貿區制度創新、擴大開放、功能突破、貿易便利的優勢,為國際藝術品交易提供全流程便捷服務。包括藝術品外貿代理、倉儲物流、展覽展示、交易洽購、評估鑑定、金融保險、公共服務、商務諮詢等。交易中心的發展得到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關心,習近平總書記於2014年5月23日視察交易中心,對中心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就未來發展做出了重要指示。交易中心通過積極推動產業政策突破、貿易流程創新,為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交易中心將持續推動自貿區文化藝術與國際市場接軌,將更多優秀的海外藝術品引入中國,並大力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通過著力打造大通道、大服務、大平臺,完善文化藝術全產業鏈服務體系,推動自貿區乃至全市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打造亞太地區新興的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

展覽展出的文創作品

相關焦點

  • 海派文化中心開幕 上海「海派文化圈」正式形成
    6月15日,上海四川北路公園綠地內,海派文化中心在籌建一年多後正式開幕。由此,以四川北路公園為原點,輻射虹口、黃浦、靜安等海派文化重要區域的「海派文化圈」正式形成。  正是基於虹口濃厚的文化氛圍,以及對傳承和弘揚海派文化的使命感,2015年底,虹口區正式開始著手海派文化中心籌備工作;2016年1月,海派文化中心確定選址,並舉行了中心籌建啟動儀式。
  • 餐飲文創展亮相亞洲美食節,展現飲食文化傳承
    新京報訊(記者 王子揚)5月16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配套活動亞洲美食節上,餐飲文創展亮相,價值超過500萬元的展物在此展出。餐飲文創展區結合「器禮」主題,通過展示亞洲特色餐具、器皿及相關手工製品,展現歷史悠久亞洲餐飲文化。
  • 社區文化嘉年華,帶你走進海派文化開端與起源的典藏之所!
    社區文化嘉年華,帶你走進海派文化開端與起源的典藏之所!這是徐家匯藏書樓,也是海派文化開端與起源的典藏之所!徐家匯藏書樓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響,是世界三大漢學文獻中心之一。
  • 革命文化、消費主義、上海本位……「海派」究竟是什麼?
    通過討論這些問題,海派似乎可以進入到專門的文學史與其他學術範疇,但與此同時,它又似乎總是在人們口頭上活著,指向一種混雜、肉感、雅俗共賞的存在,在海派裡活著的人遠離形上學,立足現世取捨,難以產生終極關懷,這也正是魯迅等人當年詬病海派之處。但是,海派的活力又是人所公認的,無論是上個世紀初靠標新立異取得高票房的海派京劇,還是今天「海派文化中心」對於城市文化產業的提升作用,都說明了這一點。
  • 上海16區16卷,「海派文化地圖」繪成!
    12月22日下午,叢書編委會向上海圖書館捐贈全套《海派文化地圖》,並與上海圖書館會議展覽中心、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微電影專委會、上海市動漫行業協會、上海航海郵局、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悅悅圖書有限公司等開啟「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未來將圍繞海派文化微電影拍攝、動漫作品創作、文創郵票郵品設計、有聲出版、線上線下推廣,為市民遊客提供品讀書卷
  • 2019「盛世荷彩」代建紅個展在上海海派文化中心隆重開幕
    2019年6月16日上午,為迎接建國7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盛世荷彩」代建紅個人畫展開幕典禮在上海海派文化中心隆重舉行。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敏,原中國福利會秘書長、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艾伯英,上海市虹口區組織部部長楊春花,虹口區政協副主席徐愛娣,虹口區政協副主席張強,上海政協常委、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上海中華藝術宮副館長金江波,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吳松君,愛爾蘭駐滬領事館領事Christophe Catalan ,世界自由貿易區聯合會執行秘書長、國商聯盟經濟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永新
  • 上海自貿區第六家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辦公室成立
    8月8日,英國史密夫斐爾律師事務所和科偉律師事務所獲上海市司法局批准,正式在上海自貿區設立聯營辦公室。這是2014年上海自貿區啟動中外律所聯營試點以來的第六家聯營辦公室。2014年12月,上海市司法局正式公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外律師事務所互派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實施辦法》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的實施辦法》,上海自貿試驗區法律服務擴大開放措施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 東華上海紡博館「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 看海派時尚前世今生
    置身沙龍秀 領略新時代海派時尚的視覺盛宴歷史的摩登,時尚的魔都呈現在同一視野下,在傳統服飾背景及散布於背景中的中國時裝金頂獎設計師陳聞手繪的時裝設計稿和插圖營造的濃厚藝術氛圍中,32位模特在展廳現場演繹海派現代時尚設計,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動與靜的演繹,從歷史到當下,靈動展現海派時尚的新特點。
  • 虹灣上演別樣周年慶 椿萱茂演繹海派養老典範
    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組》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滬尚墨緣書畫文化公益中心秘書長程一鳴;滬尚墨緣書畫文化公益中心畫師、海派人物畫畫家、孔子後裔孔海生;滬尚墨緣書畫文化公益中心孫珍霞;上海市老科協造船專業委員會主任李金標;上海市僑聯華商會秘書長、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原副會長、著名詩人趙笑平等嘉賓出席了活動。
  • 風從四方來:近代中外交涉與交流
    為加強近代中外交涉和交往研究的推進與研究者們之間的交流。9月23-24日,四川師範大學主辦的「絕域輶軒:近代中外交涉與交流」學術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本次會議由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三方合辦。
  • 《海派文化叢書》英文版編譯啟動
    早報訊 由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上海翻譯家協會共同發起的英文版《海派文化叢書》項目日前在上海大學啟動。
  • 浦東機場海派時尚藝術裝置亮相公眾區
    1號航站樓出發公共大廳《海上花》大型藝術裝置綻放一朵美麗的巨型「白玉蘭」,另一代表上海海派文化的藝術裝置——《魔都之音》在2號航站樓出發公共大廳同時亮相。浦東機場致力於打造升級版「公共文化空間」,航站樓景觀布置從構建上海城市文化之窗的定位進行系統規劃。
  • 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新」在哪裡
    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國家交給上海的三大中心任務。8月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下稱《總體方案》),標誌著自貿區新片區的設立塵埃落定。
  • 上海自貿區實用35問
    按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允許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遊戲遊藝設備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12我想買進口商品,自貿區能「海淘」嗎?答:自貿區未來可以直接「海淘」,商品通過物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
  • 2017京臺文創展在臺北亮相
    中新社臺北4月26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龍敏)為期四天的2017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展(臺北)26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亮相。在往年突出傳統文化創新的基礎上,今年展會特別增加了VR(虛擬實境技術)等融合文化與科技的新興產品。  自2009年起,京臺文創展已舉辦八屆,推動兩岸特別是京臺兩地的文創產業交流合作與文化貿易,促成了「北京文化廟會——臺北之旅」等多個項目。
  • 上海自貿區實用35問:自貿區和百姓有什麼關係
    「自貿區和百姓有什麼關係?」白領問、遊客問、小企業主問。  從中央的高調宣布,到上海緊鑼密鼓地籌備,通過鋪天蓋地的新聞和一直通往自貿區的新路牌,「自貿區」概念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也在人們的心頭掛上了幾個問號。
  • 海派剪紙開啟上海觀復博物館「陸家嘴文化課堂」新篇章
    新年伊始,為弘揚傳統藝術文化,營造濃厚的節日氣氛,1月2日下午,新晉為「陸家嘴文化課堂」實踐基地的上海觀復博物館開展了「海派剪紙」體驗課程,為新年增添一抹喜慶的「中國紅」,40多位傳統文化愛好者報名參與了本次活動。
  • 文旅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領導蒞臨鳳凰教育調研
    、策劃經理殷姿,在北京鳳凰中心熱情接待了文旅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李蕊副主任,陪同李主任前來調研的有戰略研究處莊蕙源處長、交流培訓處鄭霞處長、直屬公司負責人李宇等一行15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前排 左)一行參觀鳳凰中心
  • 上海豐盛裡塔可貝爾開業 融合海派文化成最大亮點
    聯商網消息:繼2014年,以10億地價拍賣的上海張園·豐盛裡搖身一變,從傳統石庫門街區躍然成為靜安區新地王。據了解,位於南京西路歷史風貌區內的豐盛裡,按照上海石庫門裡弄建築特色打造,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貌,創造了具有海派文化特徵的城市空間。
  •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卷出齊 有望推出有聲書、微電影、動漫
    隨著2020年最後3卷的出版,「海派文化地圖」叢書16卷全部出齊。今天下午,「海派文化地圖」叢書贈書儀式暨「海派文化地圖」IP眾創與推廣合作意向書籤訂儀式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海派文化地圖」叢書是以上海16個區的海派文化特色資源和代表人物為核心內容,闡明海派文化在本區的發源、積澱、流布、傳承、發展、復興的歷史軌跡和地理分布,展現其品味特質、體現其國際格局、反映其非遺傳承,重繪上海海派文化的地理版圖。   「叢書以地圖的概念,把一個個海派文化地標、人物串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