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這裡讀作chu(一聲)shai(三聲)。
隆冬降溫,天津人最熨帖的生活是泡完熱澡,被自己20塊錢的「理療師」、5塊錢的造型師、15塊錢的美甲師服務過後,從池子往休息間溜達著,用省到極致的天津話吆喝夥計一句「沏壺末兒」,堂倌兒便將「高末兒」衝好,殷勤地送到躺箱旁。
這碗熱茶,再配上青蘿蔔,就是一座神仙小洞府了。
天津人不光是泡大澡時喝高末兒。待客要沏一壺,閒坐要沏一壺,家裡有老人也要沏一壺溫著。
屋裡煨著一把大茶壺,坐在一個有棉襯墊的藤箱裡,相當保溫,要喝茶自己斟。半大孩子用的是綠豆豌,這種碗大號的是飯碗,小號的是茶碗,粗糙耐用——打破了不值幾文錢,腦勺子上也不至於挨巴掌。
如今泡澡很多人自帶茶水。
茶不需要太貴,茉莉花茶,或者高末兒最好。
高末兒,即碎茶葉,也稱「高碎」,傳統認知理解為「高級茶葉的碎末兒」,進而聯繫到一些低收入者和有口味偏好的人常喝,因此「高末兒茶」自帶平民屬性。
這種茶只在京津地區盛行,江南並無「高末兒」:一來南方氣候溼潤,產生大量碎末兒的機率相對較低,二來產茶區的人沒有像北方人那樣視茶金貴,而是將茶葉視為北方人眼中的大豆、高粱一樣廉價。所以南方人將「高末兒」視為棄物,無人飲用,只有北方口味偏好者才飲「高末兒茶」。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頗有意思。
據口述史傳:康熙年間,有一高姓茶商販茶於京津兩地。由於北方氣候乾燥,茶葉水分極易流失,因此,各種茶葉在販運過程中「葉尖」容易折斷脫落,羅篩時產生大量碎末兒。高姓茶商吝而惜物,巧妙經營,便將碎茶末兒收集起來,低價賣給低收入者,時人稱為「高家茶末兒」。時人便將「高家茶末兒」省說成「高末兒」或「高碎」。
而且高末兒有一個特點是頂級茶葉也不曾有的——出色。
出色這個詞,據史考,宋元時已有,用以形容出類拔萃、才能傑出的人,老天津話稱「出shǎi」。這個詞的語源是由沏茶時茶湯出色的快慢與濃淡而形成的特有詞語。
而高末兒因碎茶末兒是由多種茶葉混合而成,所以無需久泡,出色極快,辨其味道很難確定是哪一種茶葉,而且茶末兒且「茶尖」乃茶之精華,這種出色的茶葉種類,就成了愛喝釅口的天津人的最愛。
如今,煤球爐變成了電熱壺,平房換成了高層,高末兒換成了百變的飲料。可眾所周知,綠茶風雅,紅茶養身,天津衛的高末兒掐尖兒而出色,味道實在解渴迅速,有那麼一點像江湖兒女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