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詞典》就是這麼哏兒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天津頻道 昨日,《天津方言詞典》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該書為天津方言建檔工程提供了理論支撐,天津方言檔案文本將以其為藍本,從中選擇700個獨到的天津方言典型詞語,200個俗語及諺語,200個歇後語、俏皮話,並配以例句,用語音、音像的形式錄下來,在天津檔案館長久保存。

    是「撥拉蓋兒」還是「玻璃蓋兒」

    昨日本報《<天津方言詞典>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見報後,挺「哏」的天津話立即喚起了眾多天津人的記憶和興趣,並引發討論。讀者中有老天津人提出,比如「在詞典中膝蓋的天津方言叫法是『撥拉蓋兒』,但我們叫bō li gàir,自小是恁麼(nèn me)叫的。」對此專家表示,方言也有兩讀現象,其讀音在語言流傳過程中出現分化。

    「膝蓋我們叫『玻璃蓋兒』。當時聽我媽媽說,膝蓋那個部位比較脆弱,有點像玻璃易碎。」昨天,世代居住老城裡的75歲的發音人入圍者姚大媽說。據專家解析,所謂「五裡不同音、十裡不同俗」,天津方言語音系統較複雜,有著小地域的差異性特徵,很多天津人能感到,走不遠的路,就發現語音甚至語言都不同了。因此同一事物有些叫法也是五花八門。不僅天津各方言片區的叫法各異,甚至有城區間甚至多條相鄰胡同間叫法都不同。

    「經考證,在天津話中叫撥拉蓋兒的人更多一些。」專家表示,針對這種方言現象,在進行詞典收錄時採取了從眾的方式。

    天津方言還有一種特有的現象,那就是同一個器物、漢字在方言中有兩種讀音。比如螃蟹在天津有兩種叫法,分別是páng hai、páng kei。諸如此類還有棉花,大多數天津人讀(miáo hua),但也有老天津人讀(mián hu)。專家介紹,不能說到底哪個正宗,這和方言在演變過程中受地域特色、文化背景、語言環境等影響都有關係。

    拼音標註看方言獨特發音

    60萬字的《天津方言詞典》,封面是天津著名畫家所作的舊時津門市井圖,設計古樸、典雅,不乏厚重的感覺。它承載著多少天津人共同的關於生活的集體記憶。

    為了便於查看,《天津方言詞典》是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語音檢字系統來做的,按照普通話音節表順序排列,從A部一直到Z部。同時為了便於按漢字檢索詞語,還可按首字筆畫索引,檢索方便。

    為了方便閱讀,詞典裡還標註了拼音。每個字、詞按照老天津話的發音,用拼音、音調標註,同時還標註了詞彙的普通話發音,這樣就可以對照看出天津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不同。 每個詞彙並附註多個例子解釋說明,使其內容更加豐滿、充實。「天津人口中說的話,那特有的幽默津味是很有意思的。」詳解詞彙意義非常嚴謹,而例句相當接天津的地氣。

    那些在詞典書面上看起來就已讓人忍俊不禁的文字,再配上幽默的例句,讓很多天津人倍感親切。比如「把家虎」,然後配上「這閨女從小就是把家虎。」的生動例子。(完)

來源: 每日新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音標親切 例句幽默 《天津方言詞典》就是哏兒
    昨日,《天津方言詞典》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該書為天津方言建檔工程提供了理論支撐,天津方言檔案文本將以其為藍本,從中選擇700個獨到的天津方言典型詞語,200個俗語及諺語,200個歇後語、俏皮話,並配以例句,用語音、音像的形式錄下來,在天津檔案館長久保存。
  • 天津話為嘛這麼「哏兒」?-虎嗅網
    天津話不僅與北京話不同,就是與它周圍的郊縣方言也有很大區別。馮驥才曾這樣歸結其中的原因:在語言學中,這叫方言島現象。方言島的形成必定有一個極特殊的原因。如果結論式地說明天津方言島的來源,便是明代朱棣「燕王掃北」時,從安徽宿州市一帶招募士兵而帶來的安徽方言。
  • 天津話,「哏兒都」日常生活的精神造物
    「哏兒都」。 從幽默語調看 天津話的前世今生 天津話聲調有趣,在北方語系裡形成一個獨特的方言島,更讓全國人民印象深刻的是天津話自帶的幽默因子。
  • 《天津方言詞典》入藏檔案館:天津話有據可查了
    今天,《天津方言詞典》正式入藏市檔案館檔案資料庫,這也是首部記錄天津方言的詞典。該書收錄天津方言詞語5300多條,天津方言俗語與諺語1100餘條,天津方言歇後語800多條,天津民俗文化詞語200多條,總計收錄條目7500多條。  「已故語言學家李世瑜先生,在88歲高齡時,叮囑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編寫出一部《天津方言詞典》。」該書主編譚汝為教授告訴記者。
  • 天津方言今後有據可查
    青醬、後座兒、厚子、拐子、攏子、胰子、胰子粉……這些天津方言你知道是嘛意思嗎?這些挺「哏」的詞兒現在都有據可查了。
  • 天津的「路名兒」也很「哏兒」~
    說起天津,大家並不陌生,很多人都曾去過。這裡不光有天津之眼摩天輪、義大利風情街、津門故裡古文化街、五大道、瓷房子等耳熟能詳的知名景點,還有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當地特色小吃。瓷房子天津曾被網友送了一個非常特別的綽號——「哏都」。這個綽號其實很貼切,天津是我國相聲藝術的發源地,湧現出了馬三立、侯寶林、馬季等很多家喻戶曉的相聲藝術大師。
  • 走進「哏兒都」天津,了解「老三絕」民俗文化藝術
    天津,是我國四個直轄市之一,是我國相聲的發源地。相聲中講究「捧哏」與「逗哏」,加上天津人說話中帶有「倍兒哏」等字眼,所以用「哏兒都」定位天津比較貼切。此外,天津是我國北方的曲藝之鄉,各類表演藝術齊全,著名的民俗文化藝術有泥人張、楊柳青年畫、魏記風箏被譽為「天津老三絕」。
  • 快來天津最「哏兒」的曲藝茶館聽段子!
    你以為天津特色,只有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錯!大天津素有「北方曲藝之鄉」的美譽!說學逗唱,樣樣精通,我大哏兒都的天津人是聽著相聲曲藝長大的。天津得到「哏兒都」的稱謂,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天津特有的那種「哏」,還把骨子裡的「哏兒」凝練成一門老少皆宜的藝術,天津人的「哏兒」給每個外地人留下抹不掉的印象,天津人風趣、好玩!「哏兒」是天津人共同的標籤。在天津評價一個人、一件事有意思好玩,表達一種善意的褒獎,往往也會被冠以「哏兒」,甚至在一些老天津人嘴裡,還會加個程度副詞「真(zen)哏兒」,到天津不聽相聲,不僅是遺憾,而且是吃了大虧了!
  • 這兩本晚清民初方言詞典,記錄百年前滬粵語方言的「活化石」
    (另注,°標於聲母前為上聲符號,°標於韻母后為去聲符號)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晚清民初滬語英漢詞典》便是基於《英漢上海方言詞典》(第二版)為底本進行重排重印,同時出版的還有《晚清民初粵語法漢詞典》,兩書均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 為魅力哏兒都慶生 全國21家省級IPTV同賀天津建衛築城616周年
    《魅力哏兒都大美看天津--獻禮天津建衛築城616周年》專題頁面為了弘揚傳統文化,講好天津故事,紀念建衛築城616周年,天津IPTV特別策劃推出《魅力哏兒都大美看天津--獻禮天津建衛築城616周年》專題頁面,整合優質的
  • 天津老話兒從哪來
    曾主編《天津方言詞典》的譚汝為教授向記者講述了一件往事。上世紀80年代,一直在研究天津「方言島」問題的天津學者李世瑜,偶然發現來津表演的鳳陽雜技團演員的口音很像天津話,這讓他如獲至寶,立即啟程趕赴安徽實地調查。火車經過固鎮,車上兩個小夥子爭吵起來,一口天津話。他上前勸阻:「都是老鄉,出門在外不容易,互相謙讓點兒吧!」誰料小夥子不領情:「嘛出門在外?我是本地人!」
  • 天津方言短文火爆網絡 網友稱:過了「天津話六級」才能懂
    天津頻道 「假如生活護龍了你/別言餘/別鬧騰/別墳丘/別得得/別搭了個臉子/你就趴那趴著/也別贈尾/一直往前顧丘/像毛毛蟲一樣/顧丘……顧丘……一直顧丘/總有一天/你會變成……/有翅膀的……/瞎蛾子!撲稜個翅膀子耐嫩麼飛就嫩麼飛!」  近日,一篇名為「天津散文」的方言短文在網上流行。
  • 硤石方言語音詞典雛形出爐
    海寧市檔案局以苛刻條件召集海寧硤石方言「發音人」,經過幾個月的層層篩選,沈芸蒼和周幗鳳兩位「老硤石」脫穎而出,成為硤石方言語音詞典的「發音人」。昨天上午,兩位老人正式進棚錄音。然而,這些平時脫口就是的土白,一旦要這麼嚴肅地給記錄下來,倒讓老人緊張了,所以從拿到文本後,她就開始加緊練習。  和周幗鳳的緊張相比,沈芸蒼就淡定許多,這或許和他的職業有點關係。「把這些快要消失的聲音記錄下來是非常必要的。」在反覆研讀文本後,沈芸蒼還發現了不少生僻字,比如槧蘋果的「槧」(讀qian)字,普通話一般都說削蘋果,而硤石土白就是槧蘋果。
  • 「天津好鄉音」開「才藝專場」 展示天津話魅力
    不少民間的才藝高手、草根明星都來了,紛紛用各種藝術形式表現天津語言的魅力。  「像天津快板,天津時調這些以方言為載體的藝術形式,還有民謠號子、方言小品,甚至街上有特色的吆喝聲等,這些方言文化技藝將進行錄音錄像,放入天津方言語音檔案資料庫。」市檔案館有關負責人介紹。
  • 《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北京首發
    廈泉漳三地專家合力之作  早報訊(記者林澤貴文/圖)首部完整表現廈、漳、泉閩南方言的詞典——《閩南方言大詞典》今日在北京舉行首發式。該詞典收錄了3萬多條閩南方言。  這部1500多頁200多萬字,比磚頭還厚重的詞典,是廈、漳、泉三地三位專家歷時3年多才完成的,也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閩南方言工具書。
  • 天津話太厲害了,天津人都逃不掉「三個字」!
    不管天津話說起來就是這麼生活,這麼有情趣。專屬天津人的三個字,小編打賭你都在說! 一個「哏兒」就反映出天津人「樂天知命」的性格特徵。天津地處九河下梢,碼頭文化遺風,生存競爭激烈。想在天津養家活命,不是樁容易的事。要化解生活的壓力,只能自己找樂兒。
  • 《四川方言詞典》出版社回應:「撲爬跟鬥」修訂再版
    20多年前,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四川方言詞典》。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該詞典的內容片段,「有鹽有味」的解釋引得眾網友紛紛點讚 「簡單粗暴,深入民間,實用度爆表」。昨日,該書編者之一張一舟在接受天府早報記者採訪時,講述了編寫這本詞典的幕後故事。「奇書」啥樣?收錄了近7000個詞條日前,一本名為《四川方言詞典》的截圖在微博上熱傳,照片中的詞典搜羅了各種川話方言,比如「操哥」、「操妹兒」、「耍朋友」……文字解釋一本正經,配上的例句則讓網友直嘆「亮到無法自拔」。
  • 《旬陽方言詞典》由語文出版社出版
    詞典中收詞一萬餘條,所收詞條數目較一些以省、以省會城市為方言點而編輯的方言詞典還要豐富,說明旬陽方言詞彙非常豐富,是方言調查研究的寶庫,從中也可見華開鋒校長調查搜羅之用功。該詞典採用國際音標註音,用普通話注釋條目的意義,易讀易懂;索引分門別類,查找方便快捷;部分器具類詞條加附插圖,圖文並茂,更顯直觀生動。
  • "四川方言詞典"走紅 網友:簡單粗暴實用爆表(圖)
    3月8日,一本名為《四川方言詞典》的「奇書」截圖在微博上熱傳,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詞典裡記載了上世紀80年代川渝地區最地道的方言詞彙,「有鹽有味」的解釋引得一眾網友紛紛點讚:「壯哉我川渝方言,簡單粗暴,深入民間,實用度爆表」。
  • 外地人別努力了,這些天津話你們學不會
    在天津,這些平時總在嘴裡念叨的字你認識幾個?如果說天津方言的靈魂,那一定是這個字。外地人來天津,也想學點天津話,可總是模仿不到精髓,因為除了音調變化之外,這個字還有很多組合。另外還有不少天津俚語容易被誤讀、誤寫。就連天津的90後天津人,對天津話也是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