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大中鎮敬老院的老人們發現,自己的生活起居正在發生變化:房間的窗戶擦得比以前更乾淨了、床單被褥換得更勤了、工作人員陪自己嘮嗑的時間更多了……5月,大中鎮敬老院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引入全新的物業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據悉,這在全省尚屬首家。
去年,大中鎮敬老院新建綜合大樓全面落成。這個由政府投資2800萬元在該鎮城南新區建成的大樓,可以說硬體設施全市一流:老人房間按賓館式設計,衛生間、淋浴房、空調以及數位電視一應俱全,醫療娛樂設施配備齊全,老人不出院即能看病、康復、娛樂。「硬體」上去了,敬老院的管理人員卻犯了難:敬老院現有入住老人90多人,工作人員卻僅有6人,即使按照1:10的比例,現有工作人員也無法滿足照顧老人的需求,再加上還要承擔6層大樓1萬多平方米的保潔任務,工作人員則更加力不從心。如何提升「軟體」,提高整體服務水平,今年1月,該院積極開展調研,探索敬老院引進社會化物業管理的模式。
5月,大中鎮敬老院在全省率先嘗試引入物業管理公司參與敬老院管理,實行「政府購買服務」。「物管模式讓敬老院的服務更『精』,管理更『專』。」該院院長茅彩虹採訪中談道,物業公司與敬老院工作人員都有明確分工:物業公司負責公共床位、老人衛生間的保潔,敬老院工作人員則專門騰出精力來照料老人。同時,物業公司本身對工作人員有嚴格的督查考核制度,確保為老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那麼「物管」新模式試行以來,效果如何?今年72歲的崔存鳳老人,來大中鎮敬老院已有5個年頭了。「最近院裡的張大姐沒事總來陪我聊天,生活上有困難,她也總能第一時間到我身邊幫助我。」她說,這些年,不僅敬老院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照顧得也越來越細心了。「看我身體一直都棒棒的。」75歲的老大爺智恆道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會看到一些新的工作人員,自從他們來了以後,院裡比以前更乾淨了。
「其實新模式的引進,無論是對敬老院還是物業公司都是全新的挑戰。」茅彩虹說,由於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是特殊的群體,對於物業公司來說,是全新的服務對象。「工作人員要具備一定的奉獻精神,還需要有愛心。」茅彩虹坦言,新模式試運行以來,物業公司也不斷地對工作人員進行調整,讓有愛心、服務更優質的工作人員留下來照顧老人,充分保證五保老人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試運行階段過後,下一步敬老院將通過公開招投標來確定進駐的物業公司。
大中鎮敬老院「試水」物業管理,實際上是引入市場機制,讓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服務與管理的一種嘗試。市民政局負責人認為,在政府提供養老基本保障的基礎上,提倡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吸引他們參與到養老事業中來,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質量。「這種新模式,有助於推進養老服務多層次、精細化的工作,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交由社會力量運營,充分利用、優化了相關資源,也使得機構更符合市場化需求。此舉對於未來養老服務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楊蕾 吳孟 仲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