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峰教授: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的診治進展

2020-12-18 騰訊網

中華醫學會第16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CSH)於9月24-27日在杭州召開,多位血液領域專家通過線上、線下與會,交流血液最新進展,同時共襄中華醫學會血液分會成立40周年。本次血液分會設有主會場和白血病、紅細胞、出凝血、實驗診斷、移植、感染、淋巴瘤、骨髓瘤、中西醫、青年論壇和護理專場,全方位、多角度學習和交流。會議期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周劍峰教授進行了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的診治進展的主題報告,小編現將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周劍峰 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內科主任

中華醫學會血液分會委員

中國實驗血液學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分會常委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Epstein-Barr病毒(EBV)是WHO確認的第一種人類腫瘤相關的病毒,一旦感染終身攜帶。與EBV相關的疾病譜廣泛,其中涉及4類危及生命的血液疾病(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噬血細胞症候群、淋巴瘤、EBV相關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和7種腫瘤。EBV+成熟淋巴細胞腫瘤的EBV感染陽性率均較高,如在漿母細胞性淋巴瘤中高達90%,霍奇金淋巴瘤中達到59%-94%。

由此可見在淋巴瘤的診治中需對EBV有一定的了解,但目前尚無統一的EBV相關血液腫瘤的診療體系。

EBV陽性血液腫瘤的診斷與治療

周劍峰教授對EBV相關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LPD)的診斷流程進行了介紹,他表示,對於外周血EBV DNA拷貝數陽性或組織EBER陽性,伴或不伴有症狀的患者,先考慮其血漿EBV DNA拷貝數是否陽性,再考慮是否有獲得性免疫缺陷,接著再考慮EBV感染的主要靶淋巴細胞是B/T/NK細胞中的哪一種。隨後,周劍峰教授結合一則診斷為「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嗜血症候群」的病例對上述診斷流程進行了切實的講解,並引出如何診斷分層治療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CAEBV)的問題,是否能爭取早期診斷和治療,為患者成功移植提供更足夠的時間。

周劍峰教授指出,對於CAEBV患者首先應判斷其是否出現噬血細胞症候群(HLH),如無則可結合年齡、EBV、基因和病理進行危險度分層,低危患者可以選擇對症治療、動態觀察監測等;如為高危則可能需要進入移植狀態。對於出現過HLH的患者,首先需要採用94方案、DEP、CART或JAKI抑制劑等控制HLH,再進入移植狀態。

周劍峰教授也羅列了幾個區分低危和高危CAEBV的要素,如年齡、是否發生過HLH、病理類型為皮膚型、血漿EBV載量(1ⅹ104copies/ml)、是否有panel突變、是否有腫瘤轉化趨勢、Ki-67動態變化及病理。未來還將基於此建立具體的積分系統。同樣地,周劍峰教授也結合兩則低危、高危CAEBV病例對上述分層系統進行了切實的講解,不同危險程度的患者及時採用相應的針對性治療,都取得了不錯的療效。

EBV陽性血液腫瘤治療的展望

現有的EBV-LPDs的治療方案有限,如疫苗療效不佳、PD-1抑制劑存在反應率個體差異性,CD20單抗僅清除感染的B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來源困難等。周劍峰教授表示,以EBV胞內抗原(LMP2/HLH-A*02)為靶TCR-LIKE 的CAR-T治療有望帶來新的希望。周劍峰教授中心已有患者通過該治療手段取得了顯著的獲益。

最後,周劍峰對主題報告進行了總結。EBV相關疾病是一個龐大的疾病譜系,到目前為止尚無統一標準的EBV相關血液腫瘤的診療體系。需要依據3個重要問題(患者血漿EBV DNA拷貝數是否陽性;是否有獲得性免疫缺陷;EBV感染的主要靶淋巴細胞是B/T/NK細胞中的哪一種)診斷和鑑別診斷EBV-LPDs。CAEBV本質是多基因的遺傳病,需要進行分層治療。新的治療手段如以EBV胞內抗原為靶TCR-LIKE 的CAR-T治療有望解決關鍵問題。CAEBV目前散在各個中心,需要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協作,解答CAEBV的流行病學、診治等問題,為CAEBV患者解決更為實在的問題。

相關焦點

  • eb病毒是什麼 eb病毒有這些表現
    生活中若是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就會感染上疾病,尤其是在身體發育以及兒童時期是非常容易受到感染的。病毒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但是你們知道eb病毒是什麼嗎?小編給大家講講eb病毒是什麼、eb病毒症狀以及eb病毒怎麼預防。
  • 患者故事|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患兒並發胰腺囊腫如何轉危為安?
    我和妻子決定帶小川到北京大醫院去看看,我們去了好多家醫院,醫生給小川取了活檢,做了病理,終於確診兒子患了一種叫做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的病。我和妻子文化水平都不高,不懂這病是怎麼回事。醫生給小川上了8個周期的強化療,吃了10個月的藥,高燒退了下來,我們就回老家了。
  • 小兒EB病毒感染最多活5年?
    謠言:小兒一旦感染EB病毒,最多就活5年。闢謠:EB病毒感染屬於兒科較為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不僅複雜多樣,還會累及多系統造成相關疾病,對於兒童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所以也受到了臨床上越來越多的關注。EBV感染的相關疾病有以下幾種:1.
  • 謠言:小兒EB病毒感染最多活5年
    闢謠:  EB病毒感染屬於兒科較為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不僅複雜多樣,還會累及多系統造成相關疾病,對於兒童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所以也受到了臨床上越來越多的關注。EBV感染的相關疾病有以下幾種:  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一種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急性增生性疾病,主要由EB病毒引起,以侵犯淋巴系統為主,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的有發熱、咽喉炎、淋巴結以及肝脾腫大,臨床上主要以抗病毒治療為主。
  • 富錦人,小兒EB病毒感染最多活5年嗎?
    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比較陌生,受一些媒體報導影響,一提EB病毒感染,就想到惡性病,認為患兒的生存期肯定不超過5年。其實EB病毒感染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有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不一定是惡性疾病。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元兇—EB病毒
    95%,EB病毒是最成功的一種病毒,可在宿主記憶B淋巴細胞內建立持續終身的潛伏感染。 在免疫缺陷及潛伏感染反覆激活的情況下,EB病毒感染可能導致更不良的預後,如進展成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與EBV相關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 同時,EB病毒也是第1個被發現的腫瘤病毒,與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部分類型的胃癌、T/自然殺傷細胞淋巴瘤等相關。
  • @富錦人,小兒EB病毒感染最多活5年嗎?
    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比較陌生,受一些媒體報導影響,一提EB病毒感染,就想到惡性病,認為患兒的生存期肯定不超過5年。其實EB病毒感染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有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不一定是惡性疾病。兒童感染EBV後可導致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頸部淋巴結炎及EBV相關性嗜血細胞症候群,也可有其他系統受累,包括泌尿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及網狀內皮系統。正確認識、辨別EB病毒感染至關重要。EB病毒感染屬於兒科較為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不僅複雜多樣,還會累及多系統造成相關疾病,對於兒童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所以也受到了臨床上越來越多的關注。
  • 46歲母親患上罕見病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目前已雙目失明!
    8月20日我們趕緊住進杭州省中醫院血液科接受檢查,最終確診為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主治醫師跟我們說,這個病在成人身上十分罕見且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是通過激素控制、化療、幹細胞移植來治療,如果不進行移植這個病很有可能會有白血病、淋巴瘤和噬血細胞綜合症這些併發症出現。
  • 什麼是eb病毒?感染eb病毒要怎麼治療?積極預防是重點
    說到eb病毒,可能大家都不太了解,這種病毒的感染會導致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傷。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經口為主要傳播途徑
    導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為急性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為急性自限性疾病。通常情患者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發熱,咽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現象,大多數的患者是可以自愈的預後良好,極少數症狀反覆出現或持續存在發生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如果本身患有免疫缺陷,預後更差。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那麼,eb病毒能治療好嗎?eb病毒怎麼預防?下面來了解一下吧。eb病毒能治療好嗎可以治好的放心吧!
  • 兒童EB病毒感染不容忽視
    EB病毒感染的程度,與孩子的抵抗力有關 EB病毒是1964年由Epstein及Bar從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的細胞培養中首先發現,故命名為EB病毒。 被EB病毒感染的兒童,其臨床表現,程度的輕重,與孩子的自身抵抗力有很大關係。
  • 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你需要了解的診治更新
    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感冒樣」症狀,相關疾病是導致工作/學習時間剝奪、醫療經濟花費、社會衛生負擔及抗菌藥物濫用問題的重要「元兇」。近期,Medscape 醫學網站感染病學專欄,特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Shoham 博士等,對這些最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熱點問題進行探討,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相關最新診治信息。快來看一看,這些病毒感染的診治,你了解多少?
  • 秋冬高發的EB病毒,醫生和家長都該知道
    不同抗體產生時期不同,持續時間也不同抗體血清學檢測複雜性/圖片來自徐翼的PPT教授徐翼教授介紹到,由於抗體血清學檢測的複雜性,引入特異性IgG親和力這一概念。特異性IgG親和力隨著免疫反應進行逐漸升高,可以幫助鑑別原發感染和既往感染。
  • EB病毒感染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EB病毒感染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避免接觸傳播。由於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所以對於EB病毒感染的預防措施,最關鍵的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又叫「親吻病」,顧名思義,本病主要是通過接吻進行傳播,所以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親吻孩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EBV的感染。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實行分餐具進食後,兒童的EBV感染率可明顯下降,因此這也提示了,要想有效預防EBV感染,除了減少親吻孩子,還應該做到專用餐具、專用水杯、菜桌上要準備公筷等。對於eb病毒感染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治療及對症治療。
  • 鹹寧市疾控中心專家:帶您科學認識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其實是很普遍的,一般發生在幼兒期,尤其是剛入幼兒園的時候。對於普通人群,EB病毒感染後會產生持久的免疫力,雖然不能清除病毒,但可以壓制住不讓它以後再興風作浪,二次感染EB病毒是極罕見的。當然,極少數人感染EB病毒後會造成嚴重的後果:EB病毒相關性噬血症候群、EB病毒相關性淋巴細胞增殖症和其它類型的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這些疾病可是致命的。幸運的是,引起這些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的情況只見於對EB病毒先天性缺乏免疫力的人,十分少見,只是目前還沒有辦法識別這些人群。
  • 【呱呱叫43】秋冬季流行EB病毒-親吻病,為什麼醫生不建議你親吻小寶寶
    「輕吻病」主要由於EB病毒感染引起,這種病毒往往是成年人隱形感染並攜帶,然後傳給嬰幼兒的。可怕的是,絕大多數成年人都曾經隱形感染過,身體內攜帶著EB病毒,因而具備傳染給他人的能力。這些情況都應到醫院進行EB病毒的檢查,以確診是不是「親吻病」。
  • 父母親吻都會感染!蘇州8歲女童患罕見親吻病
    親吻病這個說法易於理解,但真正的罪魁禍首還是eb病毒。 一般說來, eb病毒成人攜帶率高達95%,這小女孩的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大多和免疫缺陷或者基因缺陷有關係,並不是病毒的原因,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eb可能就相當於一場小感冒。
  • 慢性B肝有治癒可能嗎?建議這樣用藥,或有奇蹟出現!
    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約 20 億人曾感染 HBV,其中 2.4 億人為慢性 HBV 感染者,每年約有 65 萬人死於 HBV 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慢性B型肝炎(CHB)簡稱B肝,是由於感染 HBV 引起的進展性疾病,若不進行有效的幹預,可發展為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腎內科成功舉辦慢性腎臟病和血液淨化規範化管理...
    涵蓋了慢性腎臟病、血液淨化、腹膜透析和新冠肺炎相關急性腎損傷研究進展等內容。2020為抗疫之年,蔡廣研教授分享了新冠病毒感染導致急性腎損傷的機制與診治進展。賈強教授從理論到實踐,以親身實例講授如何成為一名會看病的人文醫生。針對慢性腎臟病相關併發症防治,李冀軍教授講授了腎性貧血治療中鐵劑應用中如何避免鐵過載;倫立德教授講授了CKD-MBD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機制及管理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