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情緒指南,老師家長必看

2021-03-02 小康軒學前教育

作者:Lemon姐姐

孩子自從呱呱落地,就開始有了情緒的表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情緒也從最初簡單的哭、笑,變得逐漸多樣化。

3歲後,隨著社會情感的迅速發展,兒童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特想法和見解,情緒的表達也日益豐富。


介於他們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不強,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非平即鬧場面,這也是大多數父母常說的「孩子越大越難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掌握孩子情緒特點?疏導兒童的不良情緒?預防兒童不良情緒?

相信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家長,解決因兒童情緒帶來的困擾,對孩子進行更科學有效的教育

01、易衝動性

3~6歲寶寶的情緒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極不穩定,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也不會聽從他人的勸說,尤其是年齡偏小的寶寶表現尤為明顯

育兒妙招:當孩子突然有情緒時,大人不要立即強行制止。可以先嘗試暫時"置之不理"的方法,或者「順毛捋」,等孩子情緒發洩後,再進行教育引導。

02、易感染性

這階段的兒童情緒常常受情景影響,也易受感染和暗示有關,如媽媽的離開,其他小夥伴的哭泣,老師同學的笑聲等等,都會引起孩子的情緒波動,相信幼兒園裡這樣的情況更多。


育兒妙招:通過營造有利於孩子情緒放鬆的環境,創造和諧、平等、輕鬆的氛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讓孩子能夠輕鬆的自我展示,從而促進良好的情緒發展。

03、易外露性

我們常用「你天真的像個孩子」來形容一個人,正體現了兒童的情緒的透明性,不加絲毫的掩飾和控制,開心了就笑,手舞足蹈;傷心了就哭,瞪眼跺小腳。


育兒妙招:當兒童有不良情緒時,大人要及時引導兒童表達自己的情緒,說出自己的想法,幫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況。

隨著兒童大腦的發育極其語言發展,加之入園生活的影響,孩子對自我情緒的調節、控制能力也會慢慢加強,易衝動、易感染、易外漏的情緒特點也會逐漸淡化。

積極、健康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基礎,而長期的消極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面對兒童發脾氣、孤獨、沮喪、緊張、膽怯等不良情緒時,老師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01、接受情緒,運用情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我們要積極接受兒童的情緒,不指責訓斥或強行制止孩子表達情緒,不剝奪孩子發洩情緒的權利

每一次不良情緒的出現,也是兒童學習認知和控制情緒的最佳成長機會,在安慰孩子之前,我們有必要給孩子體驗情緒的時間,有助於兒童學會辨清自己的情緒。

02、肢體碰觸,有效安慰

當人出現不良情緒時,整個身體都繃得緊緊的,心靈也會處於緊張的防禦狀態,就像動物有一種裝死或被稱為凍結的狀態。

化解方式其實也很簡單,對孩子而言最大的負面情緒就是安全感。老師家長可以嘗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小腦袋,牽牽小手,必要時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哪怕只是短短幾秒,也很容易讓孩子得到很大安慰,身體和心裡戒備自然會放鬆,負面情緒也會慢慢排解,逐漸平靜下來。

03、引導發洩,釋放情緒

有時,只需發洩出來,情緒就解決了。釋放情緒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 允許孩子大哭一場,在孩子沒有獨立處理情緒的能力前,哭是孩子釋放情緒的最快捷方式。

(2) 給孩子建立一個發洩牆或角落,允許孩子隨心的胡亂塗鴉,或大聲唱歌,來釋放情緒;

(3) 和孩子一起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氣,通過調節呼吸,來釋放暴躁情緒。

(4) 帶孩子去運動,體力消耗的同時,也會把因憤怒發出的能量釋放出來。

(5) 陪孩子做家務,掃地、拖地、收拾整理玩具或給小花澆水·····可以讓孩子更有存在感、成就感,看著環境變得整潔乾淨,孩子的情緒自然會更穩定。

04、轉移注意力,轉移情緒

兒童自控能力弱,很難靠自己從消極的情緒中抽離。大人可以通過其他有趣的事情、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食物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轉移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哭鬧要看電視時,可以帶孩子出去玩。

轉移注意力,效果非常顯著,但治標不治本,等孩子情緒穩定後,還是要和孩子好好聊一聊,引導孩子正確地分析情景,找到情緒問題,從而學會自我調節。

不過隨著兒童年齡增大,就要慎用轉移注意力,避免影響專注力和抗挫能力的培養。

01、營造良好情緒環境

孩子情緒容易受周圍環境及情緒氛圍感染和薰陶,營造良好的情緒環境,有利於孩子產生安全和愉快感。如溫馨的親子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豐富多彩的園所環境等,都能讓孩子情緒輕鬆愉悅。

02、偵探情緒,讀懂情緒

幼兒情緒都比較直接,我們可以透視孩子情緒,探究孩子心理訴求,共心共情,幫孩子及時做出正確疏導,避免負面情緒爆發。

03、以身作則,情緒示範

兒童年齡小,情緒不穩定,易感染,易模仿,決定了成人的愉悅情緒會讓幼兒覺得開心快樂;成人的不良情緒,同樣會讓幼兒覺得緊張、焦慮、產生負面情緒。

所以,孩子的健康快樂,取決於成人的情緒調控力。成人面對孩子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一種積極飽滿的情緒與孩子互動、交流。

04、引導感知,學會表達

孩子不是天生愛哭鬧,只是他們不懂表達。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通過對面部表情及動作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緒;通過角色遊戲體驗的不同社會成員的情緒。

從而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的正確認知和表達,養成掌控和處理情緒的能力,孩子的內心自然會慢慢的變得強大。

對於低齡孩子,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沒那麼好,那麼親子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情緒感受的好機會。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我家孩子最近正在讀的一套來自韓國的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

這套繪本通過暖心親子小故事,溫情直抵心靈,畫面溫馨又貼近生活,

引導寶寶破譯「情緒」密碼,釋放不良情緒,培養健康快樂的心態,構建孩子強大的內心。

《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全套8冊)原價96元,伴橙心選團購價39.8元。



孩子的好情緒,是一生的福氣!

有興趣的老師家長,不妨了解一下~

聲明:本文由Lemon姐姐(小葉)原創,參考文獻系康軒《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Lemon爸爸微信公眾號,專注育兒小漫畫,分享育兒小知識。如需轉載,請在Lemon爸爸微信公眾號內回復「轉載」,維權必究,謝謝~

相關焦點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家長也可以讀
    在從前我作為幼兒園老師時,會遇到部分的家長對幼兒園的課程不理解,他們會問為什麼你們幼兒園要出這樣的課程而不是其他的課程,這樣的課程有什麼意義?每每此時,我就會推薦家長們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 研培動態--《3-6歲兒童3發展指南》
    一、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發布
    中國網5月23日訊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原文標題: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答記者問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下載  10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別讓你的孩子成為「熊孩子」​
    因此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但其實比起片面強調技能訓練,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更重要!教育部也曾研究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面包含了孩子身心狀況、語言能力、社交能力等。比如:3-4歲的孩子知道:不經過允許,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借別人的東西要知道歸還;4-5歲孩子要知道,能注意到別人的情緒,並有關心、體貼的表現;5-6歲孩子要知道表達情緒要適度,不要亂發脾氣等等。
  • 官方指南要求6歲兒童會10以內加減 被指行不通
    教育部最近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  在目前「幼兒園小學化」被熱炒的時期,一個6歲的孩子,只要求會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行嗎?為此,記者特採訪了家長、幼兒園、小學等多方面人士,得出了一個初步結論:至少目前這個要求行不通。
  • 圖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
    2012年教育部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並在其官方網站下發通知要求貫徹落實。  指南具體內容如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目 錄  說 明1  一、健康3  (一)身心狀況3  (二)動作發展7  (三)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9  二、語言14  (一)傾聽與表達14  (二)閱讀與書寫準備
  •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熊旭 實習生邱瑞昕)今天,教育部召開2014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發布會,從2012年起,將5月20日至6月20日定為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每年確定不同主題,面向家長和全社會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大力普及科學育兒知識,營造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 ...學習特點 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東方網5月29日消息:最近,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  《指南》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 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研製經歷四階段
    中國網10月15日訊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0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日前,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指南》的研製工作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文獻研究。
  • 教育部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答記者問
    10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日前,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  問: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指南》,請您談談制定《指南》的背景和意義。  答: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答記者問 2012-10-15 來源:教育部   10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測試題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測試題一、填空(每空1 分,共 20 分)1、《指南》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 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 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幼兒學習與發展
  • 西平縣直第一幼兒園開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測試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馮佔華 通訊員 祁巍)為全面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高教師學《指南》、用《指南》的能力,促進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的提高,本學期以來,西平縣直第一幼兒園開展了對《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理論學習。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健康領域
    【羅宏春學前教育工作室·好書共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健康領域(第六期) 2020年3月起,羅宏春學前教育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在首席羅宏春園長的引領下,圍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開展好書共讀系列活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
  • 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意義
    發言人:馮曉霞教授  發言人介紹: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發言題目:《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社會領域解讀  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意義  老師們大家好,我今天主要是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指南的社會領域,這個領域呢,應該說在實踐當中,也是老師們比較困惑的,很多老師說就不知道這個社會領域到底怎麼教,就是這個活動怎麼設計,這個我覺得這些疑問呢,可能和兩個因素有關係,一個呢是我們國家可以講從49年以後,社會這個領域很長一段時間,已經在我們的教育大綱當中,已經都不存在了。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漫畫版,趕快收藏學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您的孩子處在哪個年齡段?快來對號入座吧!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
    3-6歲兒童身高體重參考標準教育建議:1.為幼兒提供營養豐富、健康的飲食。如: 參照《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為幼兒提供穀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製品等多樣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調方式要科學,儘量少煎炸、燒烤、醃製。2.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午睡時間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季節的變化和個體差異適當減少。3.注意幼兒的體態,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姿勢。
  • 必看指南:聽障兒童言語康復家長
    很多聽障兒童家長給孩子驗配助聽器或是植入人工耳蝸的初衷是讓孩子聽到聲音,會說話。但是聽障兒童言語康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此,作為家長要克服畏難情緒和急於求成的思想,做好堅持不懈、長期奮戰的準備。只有家長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孩子在學說話的道路上才不會半途而廢,才能有希望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