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上市三個月的「乳酸菌第一股」,為什麼又要來搶農夫山泉的生意

2020-12-19 Foodaily每日食品網

對於此次推動礦泉水項目,雖然品牌期望它能夠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豐富公司產品矩陣,但我們也知道,開拓新板塊需要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短時間內均瑤還是很難與現有的礦泉水龍頭展開競爭。另外,均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因公司原有業務市場份額不高,在開拓新業務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多元化布局可能導致的品牌主業不強、副業太弱的局面。

12月7日,「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正式宣布增設礦泉水業務。公司表示,隨著本次礦泉水項目的正式實施,均瑤健康的產品結構將得到優化,礦泉水有望成為均瑤健康成長的「第二曲線」。

這個常年穩居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前三甲、才上市三個月的「乳酸菌第一股」,現在為什麼要來搶農夫山泉的生意?是自身業務發展遭遇瓶頸難以突破,還是想要雙管齊下開拓新疆土?而品牌們眼紅、紛紛跨界的礦泉水市場又有多大呢?留給均瑤的市場又是多少?

01乳酸菌第一股的誕生和發展

均瑤集團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了乳製品及乳飲料行業,並逐漸成為行業知名品牌,是國內最早開發和生產塑瓶長效滅菌奶的企業之一。今年8月18日,子公司均瑤健康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乳酸菌第一股」,主營常溫乳酸菌飲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陸續推出了其他健康飲品。

將時間拉回到2011年,均瑤健康開始戰略進入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然後推出「味動力」常溫乳酸菌系列產品。事實證明,這一系列的推出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奠定了基礎,且該系列也逐步發展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

圖片來源:Google

對此,均瑤集團總裁、均瑤健康董事長王均豪曾表示:「2011年,我們開始培養常溫乳酸菌這隻單品,並走向成功、進入藍海,所以我們有打造藍海商品的成功經驗,這個經驗是非常有價值的,未來大概3至5年我們也會去複製這個成功模式,就是自己複製自己的模式,對此我覺得是很有信心的。」

而對於公司品牌相關多元化發展的未來前景,王均豪也寄予期望,表示接下來品牌仍然會在健康飲品上下功夫,形成多元化,從一個商品形成多個單品,最終形成一個大健康飲品的群集。

於是我們看到,圍繞常溫乳酸菌,均瑤健康近年來陸續推出了「奇夢星」系列乳酸菌飲品、均瑤甜牛奶乳飲料、「沁」飲乳味飲料、均瑤6種堅果植物蛋白飲料,以及「味動力」益生元牛奶飲品等,不斷豐富公司的產品線,其中部分產品線也取得不俗成績。

圖片來源:均瑤官網

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在中國內地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按零售額統計的銷售額中,均瑤健康排名領先,市場佔有率約為15.1%。且據多方信息統計,當前國內的常溫乳酸菌飲料市場已經聚集100多個大大小小的品牌,但均瑤健康的市場佔有率則一直穩穩位居前三甲。

02依賴代工、產品結構單一,均瑤或遭遇發展困境

在8月公司上市時,王均豪曾明確表示公司中長期戰略目標為將品牌旗下的含乳飲品打造為含乳飲品行業第一品牌,並在全國含乳飲品行業佔據領導地位。

但實際數據顯示,均瑤健康自上市後,營收淨利連續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均瑤健康淨利潤約1.97億元,同比下降33.84%。

所以,豪言既出不久便踏入新的領域,這其中有何緣由?

其實,均瑤健康想要成為「含乳飲品行業第一品牌」並非易事,除了要通過上市募資解決產能問題,品牌本身仍然不可避免地面臨著產品結構較為單一、區域性限制等固有問題。

1、過於依賴代工廠模式

受產能限制,均瑤健康採用代工廠和自由工廠結合的生產模式,但對代工廠的依賴度比較高。例如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數據,在2016-2018年,均瑤健康「味動力」常溫乳酸菌飲品的代工廠產量佔到該產品總產量的比重分別達到65.37%、62.81%和39.96%,可見,代工廠實則承擔了均瑤健康飲品的重要產量任務。

2、聚焦乳酸菌品類,產品結構單

相對於各種乳品綜合品牌,均瑤健康更聚焦在乳酸菌品類,且從2004年砍掉純牛奶業務後,長期以來均瑤健康營收主要依靠乳酸菌飲品「味動力」單品。這一點從招股說明書也有清晰闡述:從2017-2019年,均瑤健康營收分別為11.46億元、12.87億元、12.45億元,其中,「味動力」常溫乳酸菌飲品塑瓶系列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97.53%、96.51%和89.48%。

圖片來源:均瑤官網

3、受地域限制,無法實現全局布局

均瑤健康表示,考慮到物流便利等因素,行業普遍進行多生產基地的分散性布局,並選擇在消費集中區域建廠或就近委託加工廠進行生產。但均瑤健康的品牌力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南方江浙地區,在北方地區還比較弱,因此整個渠道體系也偏重南方,無法短時間內在全國進行系統化布局。

4、巨頭爭食,養樂多等海外品牌加大布局

雖然均瑤健康已成為「乳酸菌第一股」,但是,其所處的乳酸菌賽道早已十分擁擠。正如前文介紹到的,目前國內常溫乳酸菌飲料市場有100多個品牌,市場佔有率位居前三名的品牌分別是伊利、均瑤和好彩頭,這三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46.3%。

但近幾年,像養樂多這樣同樣主打乳酸菌飲品的海外巨頭品牌,也在不斷加碼中國市場,並搶奪常溫乳酸菌市場。Foodaily了解到,養樂多在中國大陸地區已設有49家分(子)公司。此外,對於乳酸菌市場,蒙牛也從2018年開始重點開拓三四線城市市場,增加冰櫃、加強冷鏈建設、增加車輛及業務人員數量。

一系列因素表明,均瑤或許可以嘗試找到新增長機會,扭轉目前尷尬的境遇。而他們,選擇瞄準今年熱火朝天的礦泉水/瓶裝水市場。

03乳酸菌第一股再出發,礦泉水市場還留給他們多少機會?

按照均瑤健康的說法,他們希望礦泉水項目的正式實施能夠在原有主打產品常溫乳酸菌飲品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公司產品線,使產品結構將得到優化,以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品牌更是把礦泉水視為均瑤健康成長的「第二曲線」。

押注必然不菲,但這個礦泉水市場到底有多大?為何像伊利、好麗友這樣的乳品、休閒零食巨頭近兩年都紛紛跨界進場?

1、2019年中國瓶裝水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

根據歐睿諮詢統計數據,2013-2018年我國瓶裝水銷售規模逐年增長,由2013年1069.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830.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1.8%,已經成為軟飲料行業最大的細分品類。且2019年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預計仍能持續增長。

其中,天然礦泉水在瓶裝水的整體份額中的比重呈不斷提升的趨勢。2014-2019年,天然水及天然礦泉水市場規模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4.8%和18.4%%,2019年的市場規模分別達到372億元和151億元。

2、中國高端瓶裝水需求升溫

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天然礦泉水及蘇打水市場規模增速分別為17%和20%,高於飲用水及純淨水市場增速。

2019年7月,天貓聯合尼爾森發布《2019年天貓高端水趨勢報告》,報告顯示,從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高端水在天貓平臺的月平均成交額增速為130%,月平均消費者增速高達180%;主力消費群為25歲至34歲的有孩家庭,正是目前最具消費力的90/95後人群,他們願意為更優質的瓶裝水支付更多溢價,比如水源優質、具有一定健康功能性、針對不同細分人群等等。所以,有大需求就有大機會。

3、中國瓶裝水存在單價提升空間

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0-2018年,中國瓶裝水單價持續提升,2018年,瓶裝水單價為4.1元/升,即約為2元/瓶(假設單瓶容量為500ml),但這一數據對標臺灣、日本等地區瓶裝水均價而言,仍有60%左右提升空間。但這對於品牌選擇一個新的賽道領域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

4、瓶裝水利潤豐厚

農夫山泉上市的熱潮,讓鍾睒睒一度成為中國首富的同時,也讓行業內外對於瓶裝水巨大的利潤空間也產生出巨大的興趣。有人算過,每賣一瓶兩塊錢的水,農夫山泉就能淨賺1塊2,毛利率高達60%。

豐厚的利潤吸引了更多的玩家入場。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6.4萬家礦泉水相關企業,近十年來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呈階梯上升,2019年新註冊7393家,較10年前增長了103%。光今年上半年,礦泉水行業共新註冊企業3929家,同比增長8.5%。

但是,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待這個市場,做礦泉水業務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多金,並非每一個水品牌都可以成為農夫山泉。因為在這個賽道,追趕、超越、落後是時有發生的事。

例如曾被稱為「國內第一礦泉水品牌」的益力,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開始涉及到瓶裝水業務的礦泉水品牌,因為進入的時間比較早,加上本身優勢,很快就搶佔了不少的市場份額,曾與怡寶、百歲山並肩。但自從1998年法國達能集團收購益力品牌之後,益力就一步一步走上了不歸路,最終在今年6月再次被達能出售回到國內企業手中,但此一時非彼一時,益力已經沒有任何競爭力可言。

圖片來源:Google

再比如恆大冰泉,於2013年11月由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地產大佬恆大集團高調推出,宣稱進軍高端礦泉水市場。雖然當時因為恆大亞冠奪冠、「買不起的水」這些標籤而迅速走紅,但終究也是曇花一現,三年虧損40億。

正如行業內專業人士說道的:要尋到一個合適、安全、乾淨的水源,必須在前期就經歷勘查、化驗、辦證等十幾個環節;投產後除了要繳納十幾種稅費外,還要考慮運輸費用。這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的市場開拓,沒有巨大的資金投入不行,在大品牌擠壓下,小品牌難以突出重圍。

04小結

對於均瑤健康的主營業務而言,目前含乳飲料、尤其是常溫乳酸菌飲品行業競爭格局還尚未完全形成,存在品牌多、市場集中度低等特點,競爭較為激烈。但我們仍然期待均瑤可以實現豪言壯志,能夠真正成為含乳飲品行業領導者。

而對於此次推動礦泉水項目,雖然品牌期望它能夠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豐富公司產品矩陣,但我們也知道,開拓新板塊需要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短時間內均瑤還是很難與現有的礦泉水龍頭展開競爭。

另外,均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因公司原有業務市場份額不高,在開拓新業務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多元化布局可能導致的品牌主業不強、副業太弱的局面。

參考資料:

1、北京商報:均瑤上市,乳酸菌市場誰「酸」了?

2、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年中國瓶裝水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相關焦點

  • 才上市三個月,「乳酸菌第一股」為什麼又要來搶農夫山泉的生意?
    另外,均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因公司原有業務市場份額不高,在開拓新業務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多元化布局可能導致的品牌主業不強、副業太弱的局面。12月7日,「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正式宣布增設礦泉水業務。公司表示,隨著本次礦泉水項目的正式實施,均瑤健康的產品結構將得到優化,礦泉水有望成為均瑤健康成長的「第二曲線」。
  • 「眼紅」農夫山泉,「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要做水
    來源:北京商報上市短短幾個月,「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盯上了礦泉水生意。12月6日晚,均瑤健康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公司申請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均瑤健康開展礦泉水品類業務進入實質性階段。
  • 要上市的農夫山泉,最賺錢的卻不是「水」
    來源 | 財經早餐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曾說,公司永遠不可能上市,上市等同於圈錢;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也堅決的說過不上市;2000年以來,農夫山泉共被上市輔導了27次,從2008年就開始輔導農夫山泉的中信證券,十年後的2018年等來的卻是農夫山泉「
  • 2020年,農夫山泉將赴港上市?官方回應來了
    來源:政商參閱微博農夫山泉又被曝出要上市了,還記的上次被傳出上市的新聞還是在2018年,那麼這次是真是假?11月26日,根據彭博報導稱,中國瓶裝水巨頭農夫山泉計劃赴港IPO募資超10億美金。多次「被上市」的農夫山泉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農夫山泉第一次被傳上市,農夫山泉此前曾多次流傳出要IPO的消息,但均遭到公司方面的否認。去年8月,農夫山泉被披露正接受A股上市輔導。同年12月,農夫山泉終止上市輔導。
  • 1年賺50億,農夫山泉揭開暴利的賣水生意
    鍾睒睒親擬的廣告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成就了今天的農夫山泉。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9年間,農夫山泉連續八年保持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回過頭來看,農夫山泉的IPO之路十分漫長。早在2003年,農夫山泉就被浙江證監局定為「擬上市公司」。2003年8月28日發布於浙江監管局網站上的一則報導稱,「一年多來,杭州特派辦先後到農夫山泉等40多家擬上市公司中進行現場檢查,實地調研改制輔導情況。完成了31家擬上市公司的輔導調查評估。
  • 國產宮頸癌疫苗第一股剛上市,同為養生堂的農夫山泉就出了招股書
    南都訊 記者馬建忠 繼4月29日,萬泰生物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後,同為養生堂旗下的農夫山泉就在30日凌晨,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官網披露了招股書。 此前,早在2008年5月22日,農夫山泉就曾與券商籤署A股上市輔導協議。
  • 農夫山泉獲準上市,「大自然的搬運工」有多賺?
    7月31日,證監會官網發布公告,核准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完成本次發行後,公司可赴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農夫山泉,一家平素在產品營銷層面頗能講故事的公司,此前講了10年「計劃A股上市」的故事,結果臨門一腳,將球踢向了港股市場,並且在招股書中展現出低調老實的傳統行業公司的形象。傳統行業出「白馬股」,是A股市場近年的重要現象之一,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飲料大類尤其如此。
  • 「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要做什麼?
    來源:央廣網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 楊崇)乳酸菌不香了嗎?近日,「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605388.SH)發布公告稱,擬開展礦泉水新業務作為重要戰略布局。盯上礦泉水生意公告顯示,均瑤健康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設立全資子公司的議案》,擬設立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暫定名,具體以工商核准為準),公司註冊資本不超過9000萬元。
  • 農夫山泉獲準上市!賣水到底有多掙錢?
    來源:中國財經報7月31日,據證監會官網,證監會核准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完成本次發行後,公司可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同時,據公告,證監會核准公司股東養生堂有限公司等70名股東(股東名稱見下表)所持合計4,588,200,000股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為境外上市股份,相關股份完成轉換後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 農夫山泉獲準赴港上市,養生堂化妝品要發力了
    文|方良 日前,證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證監會核准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農夫山泉)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完成本次發行後,農夫山泉可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 農夫山泉-有點甜
    農夫山泉因一句廣告語「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一戰成名,成為連續8年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佔有率第一的行業龍頭。 加上充裕的現金流、超高的毛利率,素有「水中茅臺」之稱。
  • 「水中茅臺」終於來了!農夫山泉今日港股上市
    「水中茅臺」今日上市,暗盤飆漲超100% 中國最大的瓶裝水龍頭公司農夫山泉(09633.HK)將於9月8日於港股掛牌,昨晚暗盤交易數據顯示了市場積極投資情緒,暗盤最高價達55港元,最終收於44.05港元,收漲104.88%,暗盤收盤市值逼近5000億港元。
  • 農夫山泉上市了,662頁招股說明書背後的財富密碼
    02、「品牌+渠道」,農夫山泉的核心競爭力為什麼農夫山泉的發行市盈率能夠達到43倍?為什麼即便在如此之高的市盈率下,公司上市首日的股價還能上漲超過50%?原因就是,農夫山泉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優質資產!靠著這個渠道,農夫山泉的產品遍布全國。03、從「不願上市」到「上市」,是收割還是新起點?儘管外界對農夫山泉的期待很高,但是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其中一個觀點就是,農夫山泉之所以一改不願意上市的態度,其實是農夫山泉的產品遭受了越來越多的競爭,市場前景大不如從前。
  • 農夫山泉在B站
    9月8日,農夫山泉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截至收盤股價報33.1港元/股,總市值超3700億港元,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鍾睒睒也成為今日資本市場的焦點。 農夫山泉在B站:文化梗的輸出源 過往的成就屬於過去,現在的農夫山泉在年輕人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可能還需要深入到B站這個z世代社區去看一看。
  • 農夫山泉獲準上市!賣水到底有多掙錢?隱形富豪又火了
    13.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其中,排名第一的農夫山泉比行業第二名的參與者領先達1.5倍。  另外,招股書還提到,基於「天然、健康」的理念,農夫山泉包裝飲用水全部源自含天然礦物元素的優質天然水源。
  • ...進軍礦泉水業務,「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要做什麼?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 楊崇)乳酸菌不香了嗎?近日,「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605388.SH)發布公告稱,擬開展礦泉水新業務作為重要戰略布局。 盯上礦泉水生意公告顯示,均瑤健康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設立全資子公司的議案》,擬設立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暫定名,具體以工商核准為準),公司註冊資本不超過9000萬元。
  • 一瓶水毛利1.2元的農夫山泉要上市了,背後隱秘富豪商業帝國浮現
    來源:投中網文丨馬慕傑來源丨投中網那個悶聲發大財的農夫山泉要上市了。2020年7月31日,證監會核准農夫山泉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完成本次發行後,農夫山泉可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與此同時,證監會核准公司股東養生堂有限公司等70名股東所持合計45.882億股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為境外上市股份,相關股份完成轉換後可在港交所上市。事實上,早在此前,農夫山泉就已啟動了上市計劃,並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 2塊的水賺1塊2,大自然的「印鈔機」要上市了|農夫山泉
    「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在昨天正式開始招股,確認了赴港上市的時間:9月8日。儘管超市裡隨處可以看到農夫山泉飲用水,但它背後的這家公司,居然一直都沒有上市,真的可以說是「悶聲發大財」。農夫山泉向港交所遞交了一份招股說明書,從這份招股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飲料行業大致的模樣。
  • 農夫山泉鍾睒睒:身家2000億的「搬運工」
    來源:時代在線作者:劉科悶聲「賣水」發財的農夫山泉要上市了。7月31日,證監會核准農夫山泉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完成本次發行後,農夫山泉可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 創始人身價超馬雲,2元一瓶的農夫山泉到底有多暴利!
    農夫山泉成功上市,暴利賣水生意被揭秘創立24年,農夫山泉終於等來了IPO的榮光時刻。1996年,鍾睒睒回到杭州建立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2001年,鍾睒睒把公司名改制為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此後「農夫山泉有點甜」 、「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等廣告語,響徹大江南北,農夫山泉也成為了國民級別的礦泉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9年間,農夫山泉連續八年保持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除了穩定的市場佔有率,農夫山泉上市即成「香餑餑」,與其業務的穩步上升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