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上市短短幾個月,「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盯上了礦泉水生意。12月6日晚,均瑤健康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公司申請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均瑤健康開展礦泉水品類業務進入實質性階段。
均瑤健康在IPO網上路演時曾表示,公司中長期戰略目標為「打造為含乳飲品行業第一品牌」。在業內看來,均瑤健康之所以做礦泉水,主要是因為農夫山泉的上市讓礦泉水市場利潤和前景公之於眾,而這對於產品相對單一的均瑤健康來說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在原有業務盈利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均瑤健康希望藉助礦泉水業務扭轉業績頹勢。」
看上礦泉水市場
均瑤健康開展礦泉水品類業務有了實質性進展。12月6日晚間,均瑤健康公告顯示,公司審議通過《關於設立全資子公司的議案》,即同意申請設立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暫定名,具體以工商核准為準,註冊資本不超過9000萬元)。
據了解,均瑤礦泉水水源來自世界富硒之都湖北恩施,水質除了含有鈉、鉀、鈣、鎂等離子外,硒和鍶的含量分別為0.01-0.032mg/L(標準值0.01mg/L)和0.24-0.52mg/L(標準值0.2mg/L), 兩項指標均超過了國家標準兩倍以上,是國內富硒、富鍶礦泉水資源。此外,該地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對於開拓礦泉水業務的原因,均瑤健康在公告中表示,「為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順應消費趨勢,公司擬開展礦泉水新業務作為重要戰略布局,主要產品礦泉水作為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飲用水消費升級的產物,是都市健康生活的首選,未來礦泉水產業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
歐睿國際研報顯示,2019年中國瓶裝水市場規模近2000億元,並預計仍能持續增長,其中天然礦泉水在瓶裝水整體份額中的比重呈不斷提升的趨勢。2014-2019年,天然水及天然礦泉水市場規模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4.8%和18.4%%,2019年的市場規模分別為372億元和151億元。
不過,在乳業專家宋亮看來,均瑤健康進軍礦泉水業務主要是因為其原有業務盈利能力不足,希望借勢礦泉水業務扭轉業績頹勢。
均瑤健康於今年8月18日上市,目前主營含乳飲料中常溫乳酸菌飲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後,均瑤健康已經連續兩次營收淨利雙降。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均瑤健康實現營業收入4.99億元,同比下降26.0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9億元,同比下降22.85%。延續上半年業績頹勢,均瑤健康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7.41%和33.84%,降幅進一步擴大。
品類單一
均瑤健康上市後,其業務的單一性一直為業界所詬病。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看來,均瑤健康原有業務單一,難以實現天花板突破,繼而準備向農夫山泉學習成功經驗,布局礦泉水業務。
從業績來看,長期以來,均瑤健康均依靠乳酸菌飲品「味動力」。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2019年,均瑤健康營收分別為11.46億元、12.87億元、12.4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26億元、2.81億元、3.03億元。其中,「味動力」常溫乳酸菌飲品塑瓶系列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97.53%、96.51%和89.48%。在招股說明書中,均瑤健康也將產品系列相對單一列為主要風險之一。
「設立礦泉水公司,是均瑤健康突破單一品類局限性的重要舉措。」宋亮認為,均瑤健康發展礦泉水業務有兩個目的。其一,均瑤健康上市以後,需要拓展業務範圍,贏得資本市場的信心;其二,要做一些高毛利產品,眾所周知,礦泉水是一個毛利非常高的產品。比如,農夫山泉上市以後,因淨利潤較高,其估值一直在資本市場遙遙領先。
9月8日,有「大自然印鈔機」之稱的農夫山泉在港交所上市,首日高開85.12%,總市值一度超4400億港元,鍾睒睒身家也一度趕超馬雲,成為「半小時首富」。據農夫山泉招股書顯示,2019年,農夫山泉的毛利率為60.2%,2017-2019年三年時間裡,農夫山泉的淨利潤共計達119.52億元。
農夫山泉的成功上市,掀開了水行業資本化的序幕,也讓更多企業對飲用水蠢蠢欲動。11月10日,吉林森工宣布更名為泉陽泉。隨後,該股連漲6天,其中有3天漲停,一度觸及2015年7月以來的新高。自更名公告發布以來,在短短6個交易日裡泉陽泉累計上漲55%,總市值增長了28.54億元。
在沈萌看來,均瑤健康要做礦泉水並不容易,無論是農夫山泉的強大壓力,還是其他品牌的激烈競爭,以及水源地、品牌營銷等方面的投入,每一項都不容易。相關數據顯示,經過20多年的行業競爭,農夫山泉、怡寶、百歲山、康師傅、冰露、娃哈哈六大品牌佔據了八成左右的市場份額。
戰略目標出爾反爾?
今年8月,均瑤健康進行IPO網上路演活動時,其董事長王均豪表示,公司的經營願景是「持續引領含乳飲品行業發展,立志打造『百年老店』,努力成為由品牌群組成的國內快消品行業中的健康飲品龍頭企業」,中長期戰略目標為「將公司的含乳飲品打造為含乳飲品行業第一品牌,在全國含乳飲品行業佔據領導地位」。
那麼,布局礦泉水業務是否意味著均瑤健康對其喊出的「打造為含乳飲品行業第一品牌」中長期戰略目標的出爾反爾呢?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了均瑤健康,但截至發稿對方未予以回復。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均瑤健康在主業不強的情況下,布局多元化、多品類,對其未來發展不利,這會導致均瑤健康出現主業不強、副業太弱、戰線太長的局面。況且現在乳酸菌市場品牌眾多,競爭激烈,均瑤健康還尚不足以獨挑行業大梁。
據統計,如今,常溫乳酸菌飲料市場已經有100多個品牌。2015年,中國常溫乳酸菌飲品的市場規模為77.2億元,至2019年達到148.8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7.8%。預計至2024年,常溫乳酸菌飲品的市場規模有望繼續增加到211.9億元。其中,市場佔有率位居前三名的品牌分別是伊利、均瑤和好彩頭,三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46.3%。
均瑤健康董事、總經理許彪也曾坦言,均瑤健康的競爭對手主要包括東君乳業(禹城)有限公司、好彩頭、小洋人、伊利、光明、東營一大早乳業有限公司,不過,目前含乳飲料、尤其是常溫乳酸菌飲品行業競爭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存在品牌多、市場集中度低等特點,競爭較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