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下門面不久就碰上新冠肺炎疫情,承租人起訴房東解除租賃合同,訴求獲法院支持

2020-10-15 瀏陽日報

法院:承租人非惡意違約,繼續履行合同顯失公平

去年年底,雲南人張先生與瀏陽的黃先生籤訂了「長興湖壹號」小區一門面的租賃合同,但受今年年初疫情影響,張先生遲遲無法來瀏裝修門面進行實際營業。

一邊是合同真實有效,一邊是因疫情影響確實無法履行合同。為了解除合同,張先生與黃先生對簿公堂。近日,市人民法院審理了這起房屋租賃糾紛案,認為張先生因疫情耽擱未能履行合同,雖屬違約方但並非惡意違約,堅持讓其繼續履行合同顯失公平,遂一審判決解除租賃合同。

租下門面不久,疫情突然暴發

張先生於去年來瀏陽發展,看中了城區一門面,並於去年12月25日,與房東黃先生籤訂了房屋租賃合同。

合同約定,黃先生同意將自有門面按照房屋現狀出租給張先生使用,租賃門面期限為十年,從2020年1月1日至2029年12月31日止,租金一年一交,並約定先交費再使用原則,如張先生不按期交納租金,黃先生有權要求張先生無條件搬出,造成一切損失由張先生負責。

在雙方認定無誤後,租賃雙方在合同上簽字確認。張先生於合同籤訂當日,向黃先生預付租金40800元,並拿到了黃先生交付的門面鑰匙。

「租下門面後,我就返回了雲南老家過年,並籌備門面裝修開業事宜。」不過,讓張先生始料未及的是,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他無法如期趕回瀏陽進行門面裝修,生產經營因此耽擱,餘下租金也未按時支付。

在此情況下,張先生主動聯繫黃先生,協商解除租賃合同,並要求退還前期支付的租金。

「合同白紙黑字寫的非常清楚,都已籤字生效,並非我個人原因導致他不能裝修營業,所以我不同意解除合同。」黃先生認為,張先生應如約支付剩餘的年度租金。

租賃合同難履行,法院一審打破僵局

在協商未果後,張先生將黃先生告上了法庭,請求解除房屋租賃合同,判決退還預付的相應租金,並在開庭當日將門面鑰匙退還給了黃先生。

法院審理認為,租賃雙方所籤訂的租賃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對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應按合同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現在承租方張先生請求解除合同,應定性為違約方行使合同解除權性質。

法院同時認為,張先生在籤訂合同時預付了部分租金,可認定其具有真實租房意願,後因疫情影響導致難以履約,屬不可抗因素所致,雖構成違約,但不存在惡意違約的情形。

如果堅持讓張先生繼續履行合同,將對其顯失公平,且會出現涉案房屋長期閒置,承租方在不佔用門面的情況下承擔租金損失等不利後果,而允許解除合同,既是對合同履行過程中僵局的打破,亦有利於平衡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同時,為了保障守約方黃先生的合法利益,法院認為違約方張先生應承擔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遂一審判決解除雙方房屋租賃合同,但駁回張先生要求退還預付租金的訴訟請求。

判決後,租賃雙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看新聞學法律

特定條件下違約方可行使合同解除權

本案是一起發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違約方行使合同解除權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關於違約方能否行使合同解除權在法律界存在很大爭議,為此2019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簡稱《紀要》),對司法實務中關於違約方行使合同解除權的問題予以了回應,並對違約方申請解除權的要件進行了規定。

本案主審法官李德介紹,《紀要》第48條第1款前段,把違約方申請解除合同的適用範圍限定於「房屋租賃合同等長期性合同」的案件,這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對創設破解合同僵局規則的態度十分謹慎。

為何最高人民法院將這一規則限定於長期性合同,李德認為原因是長期性合同的時間因素在債務的履行上居於重要地位,商事主體的理性是有限的,其在長期的合同交易中不可能精準地預見未來的風險,這使得異常風險在長期合作中更大概率的發生,而長期性合同通常對合同雙方具有重大利益,解除合同就相當於宣告合同「死亡」,該合同項下承載的信賴利益和期待利益也將求而不得。

因此《紀要》有條件的在長期性合同中賦予違約方申請解除合同的權利,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及公平交易原則在長期性合同中對利益和風險均衡分配的需求。在實踐中,以生產經營為締約目的並具有資產專用性的長期買賣合同、長期租賃合同等都是長期性合同中的典型。

就本案而言,租賃合同出現僵局狀態,而違約方主觀上並無惡意,繼續履行合同對違約方顯失公平,且守約方可以重新招租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但拒絕解除合同,有違誠實信用原則,故本案採取措施破解合同僵局實屬必要。(瀏陽日報 記者 李小雷)

相關焦點

  • 因房東原因導致租賃合同被提前解除,房東承擔違約責任並賠償損失
    【要點提示】房東與他人的糾紛使房屋無法正常租賃使用,導致包租公司無法實現其合同目的,合同提前解除,房東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返還包租公司已支付的房屋租金並賠償因其違約給包租公司造成的相應損失。某公司向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劉某琴向某公司支付違約金8100元;2、判令劉某琴賠償某公司損失34067.74元(其中裝修損失12992.61元、家具家電配置折舊費15875.13元;賠付承租人違約金5200元);3、判令劉某琴向某公司返還房租7731.82元。某公司向法院提交其與四位租客的解約協議,載有違約金的金額,但均為電子版本,無法體現承租人的籤名。
  • 疫情期間民宿沒收入 找房東免租金鬧上法院
    租賃合同約定:「如遇不可抗力的情形,曾某某可解除合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月下旬,該民宿客戶陸續退房,民宿經營陷於困境。一時間,曾某某的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想擺脫困境,告上法院解除房屋租賃合同為擺脫困境,曾與陳溝通減免房租未果,遂於2020年2月28日向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解除房屋租賃合同、退還已經繳納的第一季度房租和租房押金。
  • 張玲說法|疫情時期,租賃合同到期無法搬離租客應該如何與房東商量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2月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張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大部分人都度過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春節假期。按照往年的慣例,年後是不少人換工作、換房的時間。記者就接到一個網友報料稱,她的租賃合同本來是2月3日到期應該搬離,疫情一來,計劃都亂了,想去看新房源或者找人搬家都有點困難。
  • 出租人強行解除租賃合同得到法院保護
    書面通知X雨辰解除租賃合同,但X雨辰置之不理。東北亞公司發出解除租賃合同通知後,X雨辰不理睬。兩個月後,東北亞公司將出租給X雨辰的房屋斷電、斷水,要求X雨辰停止使用房屋。X雨辰的名片社被斷電後,便無法經營。X雨辰便起訴到東昌區法院,要求按約定履行合同到租賃期滿。並要求判令東北亞公司停止侵權,恢復供電、供水,請求判決東北亞公司賠償因斷電停業的經濟損失20000元。
  • 疫情防控是否對房屋租賃構成不可抗力?
    2020年1月,於美股上市的蛋殼公寓(DNK.NYSE),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被房東和租客在各大平臺上吐槽「雙標」。房東質疑蛋殼公寓以疫情「不可抗力」為由要求房東免租,租客則質疑蛋殼公寓只對部分租客「免租」,部分租客無法享受免租待遇。一時間指責蛋殼公寓發國難財的聲音甚囂塵上。
  • 剛籤租房合同就因故無法入住,房東租戶協調退費未果,律師:解除合同...
    楚天都市報6月16日訊(記者李慶 通訊員熊平)剛剛籤訂房屋租賃合同且支付租金,但受疫情影響,卻一天未住,房東租戶為租金事宜發生矛盾,經過律師調解,雙方各退一步:退還部分租金及押金,解除房屋租賃合同。受疫情影響,楊某未能如期搬進出租屋內,同時也起了退租的念頭。4月9日,楊某將房屋鑰匙委託中介轉交給尹某,並同尹某溝通退還租金事宜未果。楊某持起訴材料前往武昌區法院,希望通過訴訟解決房屋退租的問題。為減少人員聚集,降低傳染風險,法院工作人員推薦楊某使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通過網絡調解的方式化解該糾紛。
  • 同一房屋,出租人與多個承租人籤訂租賃合同的,如何履行?
    有的是因為出租人與承租人存在糾紛,在尚未解除租賃合同的情況下,又再將房屋出租;還有的是因為房屋租金價格上漲快,出租人在籤訂完租賃合同後,又將同一房屋出租給租金價格更高的租客。總之一房兩租,甚至數租,在司法實務中很常見。但是,一房兩租,甚至數租,合同又都有效的情況下,到底該履行哪一份租賃合同?
  • 轉租關係中原租賃合同解除,次承租人如何救濟?
    因顧學忠拖欠租金,史小慶將顧學忠、趙京訴至法院,要求顧學忠支付拖欠的租金19萬元;並要求解除租賃合同,騰退房屋。顧學忠同意給付拖欠的租金,但因房屋租賃合同還未到期不同意解除合同。趙京不同意騰退房屋,稱他對涉案房屋系有權佔有,也沒有拖欠租金。
  • 房屋租賃合同能否隨意終止?新的案子來了,讓我們看看法官怎麼說
    我們能否取消房屋租賃合同,實現減租免租?王某是一名在線計程車司機。他與張某籤訂了房屋租賃合同,約定租賃期限為一年,租金為每月3000元。王某向海法院提起訴訟,稱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寧波市政府採取了封閉政策。當時情況是不可抗力,要求雙方解除租賃協議,退還張某定金9400元。
  • 門面轉讓合同需要房東同意嗎,店鋪轉讓合同需要中間人嗎
    店鋪轉讓——門面轉讓合同需要房東同意嗎房東必須到場,且其配偶也到場籤字確認轉租合同,否則房東可以主張解除合同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 房屋存在安全隱患,承租人請求解除租賃合同,法院會怎麼判?
    二、承租人於合同訂立時不知租賃物有瑕疵,也不存在可以免除出租人責任的情形。但是,為保證承租人一方的人身安全或者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的規定,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知該租賃物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
  • 房屋租賃合同未到期承租人清退,出租人能否要求繼續履行?
    原題:房屋租賃合同未到期承租人清退,出租人要求繼續履行能否得到法院支持?案情簡介:小王租賃了小李的房屋用於經營飯店,租賃期限為5年,租金1年1付,然而承租後飯店生意慘澹,僅僅半年便已經入不敷出,於是小王與小李協商希望現在便解除合同,第一年剩餘半年租金作為補償,剩餘四年不再租賃該房屋。
  • 疫情期間房屋租賃期滿 因隔離無法搬家算違約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省市採取關閉公共娛樂場所、交通管制的措施,甚至在城市、村鎮採取防控措施,以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  租賃雙方已經產生糾紛 疫情期間如何到法院立案  疫情期間,為了有效防控,許多地方採取交通管制等措施,多地法院也關閉了現場立案及服務大廳,客觀上給當事人立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礙。
  • 想和房東談減租,該怎麼談?
    解除了房屋租賃合同,王濤退還了劉文部分租金。如此,既節省了雙方的精力,又減輕了各自的損失。案例二:今年6月,李傑向法院起訴了一家旅遊開發公司,要求公司向其支付16年9月到20年5月的租金以及相應的違約金。
  • 業主單方面解除租賃合同 承租人怒而舉報業主違建
    " 他們單方面解除租賃合同,行為極其惡劣。" 近期,各地企業正陸續復工,但深圳市創客驛站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創客驛站 ")卻因業主單方面解除租賃合同而受困,公司員工還向記者反映,業主違建,辦公樓存在安全隱患。雙方各執一詞,街道辦表示可通過法律訴訟解決糾紛。
  •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發布法律風險提示 為疫情防控期間房屋租賃...
    今年2月24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網上受理了這起首例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通州法院漷縣法庭副庭長雷小雲告訴記者:「王女士和李女士的房屋租賃合同僅履行一個月就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因為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所以租賃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王女士起訴到法院要求解除合同,退還押金、剩餘房租、電費共計7000多元。經過法院訴前在線調解,雙方解除合同,被告退回原告剩餘房租等4000多元。」
  • 律師說法|十個問題釐清疫情期間的房屋租賃合同糾紛
    新冠疫情爆發突然,符合「不能預見」的情形;疫情爆發後,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將新冠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各地政府也採取了具有行政強制力的疫情防控措施。
  • 河南高院發布涉新冠疫情房地產十大典型案例
    《租賃合同》重新籤訂後,水某於2020年3月13日向法院撤訴,三門峽湖濱區人民法院裁定解除凍結周某某的銀行帳戶。三、典型意義服務類小微企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重的群體之一;房屋租賃合同又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面最廣的訴訟類型之一。本案的典型意義在於:一是採取雲調解方式,不因疫情簡單延扣審限造成訴訟拖延。二是調解方案兼顧了雙方利益。
  • 法院判決要求房東因疫情減租 能普遍適用嗎
    哪怕房東不願意減租,也可以在有關部門的主導下,相互協商,最終得出一個雙方接受的結果。 文 |熊 志 近日,江西省黎川縣人民法院適用不可抗力規則,審結一起因疫情引起的租賃合同糾紛。該起案例中,黃某承租邱某店面從事理髮行業,月租金1600元。
  • 租賃期間,房東出售房屋,原租賃合同對新房東有效嗎?
    這裡所說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是指,租賃物的所有權發生變動後,其設定在該租賃物上的租賃合同仍然存在,在承租人與受讓人之間無須另行訂立租賃合同,受讓人在受讓該租賃物的所有權時就與承租人產生了租賃合同關係,成為一個新的出租人,繼承原出租人的權利和義務,受讓人要受該租賃合同的約束。如果出租人沒有將所有權變動的事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向原出租人支付的租金效力及於受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