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isure ]
散淡
昆明古滇是一個讓人散淡的地方,
我自己的解釋是:
眼神散+內心淡。
去那度假的人都有體會:
抬頭看雲,
因為藍色過於清澈明亮,
雲就難免疏朗散淡;
低頭看花,
因為野地過於油綠漫布,
花就難免絢爛散淡。
到處都是讓人走神的地方!
國慶時我早班飛機去昆明,雲和花的故鄉,舷窗外正在日初。我就這樣對著雲海和金邊,痴痴守了半小時,之後又忍不住對著手機發呆,邊看邊鞭策:最後一眼。
這裡的雲像是有生命,變化極快,才盯著偷看了一會兒,就長出眼睛嘴巴來,倒「偷看」起我來了。它不知道,這次我就為了去七彩雲南·古滇名城「養老」,我要的度假,關門有清閒,開門不孤單,好看、好吃,又要好玩。
到了古滇,才明白什麼是沈從文說的,「見過雲南的雲,便覺天下無雲。」不過,這次行程的路途比我預想花的時間要長一些,因為,我一看路,就在看花...
畢竟是春城,讓我這個外貌邪會走在路上,都花痴得正氣凜然。
女人們有時候會抱怨情人節的玫瑰中看不中吃,在雲南,就完全不需要有這樣的問題!玫瑰花餅超好吃,再浪漫的情人節都留不過夜,我要的是當地鮮花做的溼軟版本。
從汪曾祺筆下美食慢慢吃起
養老式度假:
關門有清閒,開門不孤單。
好看、好吃,又要好玩。
年輕,最難是慢。古滇的慢,得從與生俱來的人文環境說起。我帶著汪曾祺的書去的昆明,汪曾入滇生活7年,也是他晚年的最美時光。汪曾祺這樣一個近現代著名「美食博主」,傑出貢獻有兩件,一件小事,讓高郵鹹鴨蛋出名。第二件大事,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雲南菌子好吃。看書識吃,我最初去雲南吃菌子,就是照著他的品味來的。說散淡,那汪曾祺是這個詞語最佳代言。大約因為他出生舊時地主家,家境算得上殷實,富貴閒人的性格,懂吃是起碼的事。
於我而言,昆明的滇池邊,無野心是常態。這次我在七彩雲南·古滇名城COLORFUL LIFE2020古滇生活季 徹底體會到了:偷得浮生半日閒,是日常。
雲南人不爭,可能因為物產極度富足的原因,誇張說門口靠撿野果野菜也能生活。我入鄉隨俗,要麼浮在滇池上看風景,要麼隨當地人「烤太陽、吃茶、衝殼子(雲南方言:閒聊)。
令我最舒坦的旅行方式,就是如此。Wandering、無所事事、還有吃各地的菜。
汪曾祺這個博主有個怪癖,生人話很少,熟人狂聊吃。我跟他不熟,全靠看書混熟。
我這次在古滇活力小鎮的「怡心園」吃上汪曾祺寫的超美味「牛肝菌」:「先來看牛肝菌,色如牛肝,生時熟後都像牛肝,有小毒,不可多吃,且須加大量的蒜,否則會昏倒。這種菌子是聯大食堂裡的一道菜。有個女同學吃多了牛肝菌,竟至休克,可能是大蒜放少了。」
菌菇火鍋裡,牛肝菌邊上我看到了翻滾的蒜,就定了心。我敢打賭,全世界的人都沒有雲南人燒菌子專業。
他在太多的文中,明裡暗裡都偷藏著昆明食譜。在《昆明的雨》中說是懷念雨,卻用極大篇幅寫著菌子。吃貨之心昭昭,畢竟快遞不便的年代,哪裡能讓菌子,48小時從山野到城市餐桌。離開昆明後近40年,他反覆讀取舌尖記憶,而後記錄下的昆明美味,仍能勾起我的食慾。他寫,牛肝菌要多放蒜炒,吃起來滑、嫩、鮮、香。同類的青頭菌,價更貴,格調也更高。雞樅菌是菌種之王,味道鮮濃,無可方比。而乾巴菌撕成細絲,和青辣椒炒。雞油菌在眾多菌種只能做配菜。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饞蟲上腦,當年汪曾祺衝著沈從文,恍恍惚惚報了西南聯大,才十九歲。甚至於,在備考行囊中,除準備考大學的教科書,只帶了兩本書,一本《沈從文小說選》,一本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沈從文那時候是一個小學文憑,沒有著作的,從鄉下來的人。誰敢聘請擔任大學教授?看過《無問西東》的的都知道,唯有西南聯大,真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地方,只存在八年,確實中國教育歷史上的珠穆朗瑪峰。昆明,這座邊陲小城,鴻鵠之志少有,百姓過日子原本就散漫至極,但這裡有百年間,也不可複製的文人風氣。
聯大的學子,除卻學習,就是下課後去泡茶館,亦或者無目的地到處遊逛,他們將此稱為Wandering。時空交錯,雲南出茶之外,也是全世界最全的咖啡寶庫。汪曾祺說的昆明,不論是市井、人文、美食亦或者山色園林,都和北平、上海太過不同。
循著汪曾祺的足跡,早晨我手握雲南古滇名城活力小鎮半山·健康生活館旁的大師咖啡,就這樣沿著昆明老街一路吃喝一路走。那清幽野草地味,是風土的饋贈。
我對昆明的美妙幻想、絕好印象,或多或少源自汪曾祺的文裡。「初到昆明,手上有餘錢,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處吃館子。汽鍋雞、過橋米線、新亞飯店的過油肘子、東月樓的鍋貼烏魚、映時春的油淋雞、小西門馬家牛肉館的牛肉、厚德福的鐵鍋蛋、松鶴樓的腐乳肉、『三六九』(一家上海麵館)的大排骨麵,全都吃了一個遍。」
在昆明小酒館子裡,綠陶小碗裡的二兩酒,餌塊攤子上的帶炭火味的烤餌塊。在正義路上的那家無名汽鍋雞,小西門馬家牛肉的牛舌,以及牛肝菌,莧菜和各種奇怪蟲子。古滇味,在詩中描寫得明明白白。
往返昆明多次,我也曾試著尋覓汪曾祺筆下的昆明美味。然而, 護國路賣「鍋貼烏魚」的東月樓早早歇業,華城南路與武成路交接處的映時春館子內的油淋雞難尋。玉溪街城改後不見了,賣餛飩的攤子上美味的涼雞徹底涼了。正義路近文廟的過橋米線、護國路的炒米線,青蓮街的羊血米線,西南聯大教授宿舍對面的加西紅柿雞蛋的米線,更是難尋其蹤。
不過80年時光,大多館子已悄然消失,汪曾祺筆下的「培養正氣」的無名汽鍋雞,據說是是重建了,如今名曰福照樓。楚雄武定雞,也許是改用了大理無量山的雞。
汪曾祺筆下唯一美味留存完好的,是吉慶祥的雲腿月餅。一想到,我就饞起怡心園宣威火腿做的卷,我吃幾個都不厭。
如今,我也只能嘆息,昆明的老餐館存活周期實在太短。還好,昆明菜不論過多久,都是好吃的。汪曾祺筆下的小館子關了門,換了另外好吃的館子又開啟,隨機出現在昆明的某個唧唧旮旯裡。
昆明菜,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搭不上任何關係。最重要的雲南食材們之間得天獨厚的天養滋味。以至於每次點餐都有種開盲盒的愉悅。再加上雲南人看似胡亂拼搭又毫無章法的烹飪方法。古滇味總能令我舌尖折服一百回。
滇池鱖魚的飛鰭筆直一揮,好像在說Bingo!
這可是能吃到水性楊花的地方,聽起來吃哪補哪,適合我這種凡事過於認真的人,身心緩緩。
恰好,滇池裡的銀魚肥、蝦米脆,牛肉火鍋加了甜薄荷,真是撫慰人心。按照江浙做法來說,鮮嫩的魚,清蒸最佳。但偏生怪哉,滇池、洱海這些雲南湖水裡,總有一種小銀魚捨不得長大,肉質鮮嫩,但清蒸未免太小題大做,於是裹上蛋液免費,油炸處理。香脆可口,又不會太膩。雲南人做菜像極了一場場大跌眼鏡的趣味試驗。在家我也偶爾採幾片薄荷調酒做Mojito,但云南人比起西方人可大膽太多。直接用薄荷入火鍋,或者直接下油鍋炸一大把薄荷,混著炸丸子吃,肉香和薄荷香混搭,除了香便是脆。
我被生豆泥的酥美徵服,想不到毛豆也可以變「懶豆腐」那麼溫柔。
古滇名城這次的生活季集結了大量奇趣「攤主」,美籍業主自己做的比利時巧克力醬多娜甜甜圈漂亮,他一口臺灣腔自誇:「好好吃啦」。
我見色起意,配杯冷萃做飯後甜品,吃完感覺天空是七彩的。
在孩子的笑聲中,《圖書館奇妙夜》到了尾聲,天色漸暗,我跟著陽光合上書。況且我從不在深夜讀汪曾祺,怕餓到叫一堆外賣對抗饞蟲。
住在這裡就是旅行
不用一口氣踩完所有景點,也踩不完!
夜裡古滇名城生活季裡,篝火燃起,孩子們跑去看《綠野仙蹤巡遊》,而大人們去聽80後復古音樂會。
那是「拾光暢樂夜篝火」,復古音樂會裡全場起舞,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瞬間消失。好多大人帶著孩子去拾光供銷社的攤位買東西,款項10%是捐獻給七彩雲南留守兒童關愛基金。小小的種子也會發芽。
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裡是有風景有吃的,隨時推門就能「看世界」。
此時,夜有了「詩意藍」,那也是古滇一直在推廣的雲南手作大師色。《圖書館奇妙夜》,《綠野仙蹤巡遊》,以及全國文旅大師的分享,古滇都會找來。
時隔81年,昆明依舊是那個遊人充盈的城市。畢竟雲南常規旅行線路規劃中,逃不開的是「昆大麗」。雖說是一條旅遊連線,但總感覺昆明是被忽略、被壓一頭的那個存在。比起大理的山海風花,麗江的綺麗多情,絕大多數人只是把昆明當做了中轉站。不過是飛機暫停後,睡一晚,次日吃個招牌過橋米線就換乘離開的城市。至多,行程list上再加個看石林和逛花市。
如果我說,我要飛去昆明曬太陽,阻攔的人肯定比贊同的多。更有甚者,會說如果不是轉機才不會想去昆明。每當此刻,我總想甩一篇汪曾祺散文去回應。昆明,的確沒有大開大合的天地壯美,但市井中的散淡悠然,怪味滿街,這才是我愛昆明的核心。忙著趕路的人,是絕感受不到的昆明內核。也不會在走馬觀花中,覓得筆下那個奇怪又充滿溫情細節的昆明。
大約是太慢、太漫無目的、又毫無激情感,常常被朋友嘲笑,我哪是在旅行,明明是在養老。而,作為空中飛人的我只想大喊:我愛養老!
旅行絕非是一口氣踩點完所有景點才算是優秀旅行者。我是無法做到軍訓式完成旅行所有清單的,更多時候,我寧可躺在一張看得見風景的床上,哪兒也不去,就是窩懶。即便有人說,我這是浪費假期。我只想借用汪曾祺的話我的情緒: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況且,美的東西,你也踩不完。
在昆明古滇名城慢下來,感受雲南的自在與舒坦。不必去打卡熱門多A的景區,最重要的是,要交幾個昆明朋友,由著他們帶你摸進老街巷尾裡,探尋一口古滇美味。昆明人對從小生活到大到老的城市,熟悉到不像家鄉,倒像是詩意遠方。我的昆明女友常常理直氣壯地自嘲「家鄉寶」,理由充分:住在有吃有喝可以慢慢溜達的昆明城,哪裡值得自己外出去流浪。
最近,廣東朋友發了篇文給我說,全中國最快樂的年輕人在廣州。我回了一句,全中國最懂慢生活的年輕人在昆明。我想過養老的無數種可能。「度假養老」方案呢,就參考汪曾祺筆下令我憧憬的散淡老昆明:白天閒著,看書,或者搬一個小板凳,坐在廊簷下胡思亂想。有時看到庭前寂然的海棠樹有一小枝輕輕地彈動,知道是一隻小鳥離枝飛去了。約好友,躺在草地談詩歌、哲學、和曖昧情事。肆意享受著昆明獨特的自在與舒坦。
春賞櫻、夏避暑、秋觀葉、冬避寒。春天去爬西山,冬天就曬曬太陽,看看雲,喂喂紅嘴鷗。在古滇名城裡,還有古滇溫泉山莊,冷了就是泡泡湯。最重要的事,要保養好我的牙,做一個牙口不錯的老太,散步去吃小鍋米線、烤餌塊和野生菌火鍋。畢竟生活在雲南,沒有一個好牙口相當於錯失了一半的雲南的美。還有挑選去住到朝陽的房子裡,隨時都可以看雲曬太陽。其他的細節,都不必多想,遵循昆明的散淡便是最自在的生活方式。
每一天忙忙碌碌的,看起來那麼著急的我,竟也不負責任地走起了神。如果要我描述理想的度假,不應該有那些折騰,世界就在那裡,我負責在古滇「無所事事」就好。
神 婆 問
你喜歡雲南什麼?
「生活是很好玩的,
人活著,
就得有點興致:
我們有過各種創傷,
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汪曾祺
Food Bless You!
中國國際美食博覽會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