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環滇走上蒜,總會遇見螺螄殼土牆房,那是老昆明的一段歷史

2021-01-07 遠山墨雨

昆明是滇池邊的城市、滇池是昆明的母親湖,昆明與滇池,唇齒相依,圍繞它們之間的故事,很多很多。

每年一次的徒步環滇活動,我們都在用腳步丈量、描繪滇池湖岸曲折蜿蜒的線條,也遇見了很多昆明發展歷史、民居文化的記錄,具有較強保暖性能的螺螄殼土牆房就是其中之一。

環滇活動第三站,我們都是從古滇溼地走到南滇池沙灘,這一區域曾是古滇國的疆土,留下了很多具有古滇色彩的遺蹟。在滇池東岸南段,屬於晉寧區上蒜社區的河泊村,我們總能與一種神奇的螺螄殼土夯牆相遇:泥質牆體中含有數量很多的螺螄殼,遠遠看去,土紅色的牆面上散落著白色的星星點點。走近細看就更有趣了,完整的、破損的,各式各樣的螺螄殼有機組合,均勻地鑲嵌在土質的牆體中,組合成一種很獨特的圖案。

據說,螺螄殼用於建房造屋是滇池邊古民居的特色之一,有著濃濃的昆明特色。聽同行的友友介紹,很多年前在昆明螺螄灣一帶有很多這樣的螺螄殼房子,後來隨著城市發展的進程都被拆除了。作為昆明乃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力的螺螄灣商品批發、集散市場,在建設過程中從地下挖出了數量很大的各類螺螄殼,因而得名螺螄灣。還有另一種說法,螺螄灣名字的由來源於它的形狀像一個彎曲的螺螄,究竟是哪一個說法準確,也是不得而知了。總之,老昆明與螺螄殼有著很多、很深的關聯。

隨著滇池周邊生態環境保護的推進,滇池邊的很多村莊都已搬遷,每年環滇走過同樣的路段、卻會遇見不一樣的景致。河泊村的螺螄殼土基房卻依然保留下來,作為一種老昆明民居文化的記錄,向人們展示著滇池邊一種特有的歷史。

遠看螺螄殼房的外形就是一幢老舊的土屋,並無太多特別之處。走近細看,才明白原來它是將螺螄殼作為建築材料之一,與紅土混合作為砌土牆的材料,這是滇池沿岸農家房的傳統築造方式,螺螄殼的表面積較大、重量較輕,據說用這樣的材料砌牆,有冬暖夏涼之效,猜想會是與現在常用的空心磚有異曲同工之妙。牆體中的螺螄殼是白色的,應該是有一定的歷史了,或許可以算作化石一類,足見這些老房子的歷史也是不短了。

村子裡有很多螺螄殼土牆房,幾乎都是整面牆都布滿了螺螄殼,有點壯觀哦。在網上查詢一下,上蒜貝丘遺址、河泊所螺螄殼土夯牆,是晉寧片區最具有古滇國色彩的代表性遺蹟。我們今天走過的區域正是上蒜社區。或許,這就是貝丘遺址的一部分呢。

徒步環滇走上蒜,總會遇見螺螄殼土牆房。只可惜,隨著城市發展的進程,這種記載著老昆明一段歷史的螺螄殼土牆房已越來越少見了。

(拍攝於2019年4月27日,星期六)

小知識:貝丘(Shell Mound),古代人類居住遺址的一種,以包含大量古代人類食剩餘拋棄的貝殼為特徵。日本稱為貝冢。大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有的則延續到青銅時代或稍晚。中國沿海發現貝丘遺址最多的,當推遼東半島、長山群島、山東半島及廟島群島,此外在河北、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的沿海地帶也有分布。在內陸的河流和湖泊沿岸還發現有淡水性貝丘遺址,前者以廣西南寧邕江沿岸的貝丘遺址為代表;後者則以雲南滇池東岸的貝丘遺址為代表。

相關焦點

  • 昆明走進自然戶外|2019徒步環滇第五站:蘆柴灣至海口林場
    2019徒步環滇已進入了後半程,今天是第五站,從蘆柴灣走到海口林場。這是最休閒、輕鬆的一段,參與者眾多,我們包乘5輛雙層巴士、兩輛單層巴士往返,粗略計算參加人員接近600人,手機軟體記錄徒步距離為11公裡。今天的起點是蘆柴灣、環湖南路北段。
  • 2018徒步環滇|第四站(南滇池沙灘---蘆柴灣)
    進入夏季,昆明變得炎熱起來,天氣預報今天是晴天,氣溫28度,太陽當頭照的天氣對於徒步活動來說是一個考驗,卻未阻止我們環滇的腳步。今天是2018徒步環滇活動第四站,行程是從南滇池沙灘公園到蘆柴灣,近500位朋友參加活動,手機軟體記錄徒步距離18公裡剛出頭。
  • 2016徒步環滇|大結局(富善村--大青山--西山--海埂公園)
    今天是2016徒步環滇最後一站,老天特別照顧我們,昆明一改前幾天陣雨不斷的天氣,晴朗的天空白雲飄飄,與一路美美的景致非常搭配。200餘位夥伴參加活動,包乘三輛公交車到達富善村,從那裡出發,從大青山山腳走過,到達西山後山,經貓貓箐村子到達西山龍門公園,經千步崖下山到達滇池邊,過湖濱路到達海埂公園,結束為期七周的2016徒步環滇活動。今天的活動區域在滇池西岸北段,這一段山勢挺拔、蔚為壯觀,著名的昆明西山就屹立在滇池湖畔。
  • 紫曰薰衣草莊園:昆明滇池邊最大的薰衣草花田,每年徒步環滇必去
    在昆明環湖東路一側、離撈漁河溼地公園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紫曰薰衣草莊園,有著昆明最大的薰衣草花田,甚為壯觀。每年參加徒步環滇活動,都會有機會參觀這個薰衣草莊園,規模很大的薰衣草連綿輕漾的紫色波濤依然如故,帶給我們美的震憾。
  • 徒步環滇,我們走進了滇池邊的白魚口,這是昆明的地標之一,很美
    昆明天池西岸中部北邊的岸邊有一個白魚口,雲南的療養地很好,療養、休閒、會議、觀光,這裡都是好地方,在一年一度的步行環滇中,我們經常有機會經過這裡,享受它的陰涼和舒適。之後,高速公路被修理,高速公路被搬進來了,白魚的嘴好像不遠了,會議和周末去郊遊了,去吃白魚的機會變多了,了解了那裡歷史悠久的磊樓,還有給人以「飛機樓」印象的明樓和貂池邊的樹排的年齡長,形狀柔軟的柳樹,還有湖畔的「另一個村莊」,是療養院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冬天來這裡的話,和來自西伯利亞的昆明人的老朋友紅嘴鷗相遇也不錯。
  • 夏日徒步昆明大板橋:遇見很多花花果果,家種的、野生的,都可愛
    不久前參加徒步活動,我們去了位於昆明東郊的大板橋,很久以來,這裡都是昆明一個重要的區域,是昆明東部的交通門戶,公路、鐵路、機場,提到昆明重要的交通樞紐,大板橋都榜上有名。伴隨著交通條件的快速變化,昔日的東郊大板橋,已成為城市繁華街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已是人間四月天,徒步昆明山間地頭,遇見一些美麗的小花花
    春暖花開是一年中希望的起點,已是人間四月天,四季花開不斷的昆明也迎來了最美的季節。徒步爬山的日子,山野中、田間地頭,總有不同的花兒對我們笑臉相迎。四月的第一個周末徒步活動,我們走的是昆明長水機場附近,多以山中大道、田間地頭為行走線路,有很多常見的野生花兒在這個季節盛放,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很喜歡看各種花兒,感覺它們都用自己獨特的韻味,裝扮著這個世界。記錄每次徒步遇見的花兒,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在雲南,將這種花兒叫做小雀花,或許是源於它的形狀,「花似小雀朝枝,更有幾分擬態」。
  • 雲南發現中國最大貝丘遺址 古人吃剩螺螄殼堆成牆
    而腳下的土壤裡夾雜了大量的螺螄殼。村裡老房子的夯土牆上也密密麻麻的全是螺螄殼,堪稱螺螄牆。對這些螺螄殼司空見慣的村裡人,一直認為這些高地很久以前曾是湖水淹沒的地方。而現在,小學旁剛結束的一次考古發掘顯然改變了他們的看法。記者25日前往通海探訪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貝丘遺址,經過沿途公路邊的大片農田,拾級而上,來到探方前。
  • 徒步昆明郊外的山間地頭,邂逅盛開的木香花、赴一場美麗的約會
    在昆明生活已經很多年,我卻未曾見識過汪曾祺先生筆下在昆明街頭很多的木香花,或許是它已淹沒在城市快速發展的河流中,或許是我與它的相識不相知、錯過了與它的相遇,終於,在春天徒步爬山的日子,迎來了與木香花的邂逅。
  • 昆明最年輕的一個區,卻孕育了昆明最古老的文化!你想來逛逛嗎?
    晉寧,位於滇池南岸,53公裡的湖岸線為這座小城提供了優美的湖濱風光,古滇文化、鄭和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濃鬱的人文風情。今天小編就帶您走進晉寧,逛一逛這座小城的山山水水,看一看這裡的古村古寨,品一品這裡的山珍美食。
  • 為「泛亞」添彩 昆明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展啟幕 - 滇臺連線
    73歲的張美鳳老人介紹說,「撒梅刺繡是彝族刺繡的一派,所繡的雞冠帽、圍腰帶、繡花鞋、孩兒帽、背被等,都是老昆明的經典刺繡,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我有責任把祖上傳下來的技藝繼續傳承下去。」    「在前輩的基礎上,我總結出了一套創新的刺繡法,包括20多種繡法,繡了40多年了,像這些金魚帽、孔雀帽、荷花帽都是我們嵩明漢繡特有的。」
  • 毗鄰陽宗海的昆明七甸鄉,以醬菜出名,去徒步也是個不錯的地方
    途徑七甸的公路旁有一排七甸醬菜的專賣店,生意紅火,路過的車子常常會停下來,買些老醬、滷腐帶回家享有,這已是人們生活的一種平常。記得那一帶還有個名為「一條龍」的餐廳,車流量極大的老石安公路給裡帶來了巨大的人流,規模不小的餐廳、生意紅火到不行,成為老石安公路旁一道獨特的風景。
  • 昆明古滇度假跟天上的雲和汪曾祺一樣,只是Wandering就有全世界
    我帶著汪曾祺的書去的昆明,汪曾入滇生活7年,也是他晚年的最美時光。汪曾祺這樣一個近現代著名「美食博主」,傑出貢獻有兩件,一件小事,讓高郵鹹鴨蛋出名。第二件大事,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雲南菌子好吃。看書識吃,我最初去雲南吃菌子,就是照著他的品味來的。說散淡,那汪曾祺是這個詞語最佳代言。大約因為他出生舊時地主家,家境算得上殷實,富貴閒人的性格,懂吃是起碼的事。
  • 昆明官渡,穿梭千年的熱鬧繁華
    「官渡」是雲南省會昆明六個市轄區的其中之一。千百年前,昆明地區曾是一個邊疆少數民族部落,後來在戰國時期這個部落的少數民族被楚國將領所徵服建立起了滇國,而官渡區的官渡古鎮的位置正好是滇國時期的滇池古渡口,正因如此才得名官渡區。據古籍記載,歷史上的官渡繁華熱鬧,尤其是渡口之地船來船往,人群熙然。每當夜幕降臨,漁船帶著點點燈火泛於滇池之上好似銀河點點繁星。
  • 在家雲旅遊,想念徒步走山的日子:昆明大象山,我們爬過很多次
    昆明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城市,有很多可以攀登的山峰,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可以選擇的路線非常多、可以挑戰的山頭很多,有挑戰自我、不斷追求的「昆明十峰」攀登活動,也有鍛鍊身體、收穫開心的公益徒步走山。我們選擇的是後者,在昆明周邊翻山越嶺、穿越田間地頭、環走滇池,看花開花落、走過春夏秋冬,既鍛鍊了身體,又欣賞了美景,是一種很好的體驗。
  • 螺螄粉的流傳,螺螄粉的歷史淵源,螺螄粉的發源地
    很多吃過螺螄粉質疑螺螄粉裡為什麼一顆螺螄也沒有,據說螺螄粉的螺湯由螺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製而成,熬過湯後的螺肉就會丟棄,因其精華都濃縮入湯裡了 。
  • 「螺螄殼裡做道場」是什麼典故
    「螺螄殼裡做道場」是一句俗語,廣泛流傳於吳語地區。指的是在狹窄簡陋處做成複雜的場面和事情,引申為兩層含義:一是在小處做出大場面,表示精明、能幹;二是指做事遇到約束、局限,鋪排不開,無法施展手腳。形象生動,言簡意賅。
  • 初夏周末日、徒步好時節,坐上地鐵去呈貢、走昆明南站到滇池
    6月群裡組織的第一次周末徒步活動是一條休閒的線路,隨走入滇河道之一的洛龍河,這是一條位於昆明呈貢區的河流,流經呈貢大部分區域,被譽為呈貢的母親河。洛龍河全長不過13公裡左右,我們從它的起點白龍潭出發,沿著河道順流而下,一直走到了滇池邊,將洛龍河從頭走到了尾。
  • 20公裡徒步馬拉松,在普洱走一段親民的茶馬古道
    2019年10月,此地舉辦了「首屆普洱茶馬古道徒步馬拉松大賽」,全程約20公裡,吸引千餘人參加,我也帶著57歲的母親在「家門口」走了一段親民的茶馬古道。高架橋邊的古道 本文圖均為 丁子凌 攝茶馬古道的茶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