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高考後的77級78級大學生多數都是工農兵!
第一、77級沒有應高中應屆生,78級只有10%左右的應屆生,這些同學是真正的「工農兵大學生」!
1、據彭澎2017年7月13日發表在《南方都市》「我的高考」一文載:
「77級高考是1977年的11-12月,由於是冬季考試,實際上是1978年的春季入學。而78級是1978年夏季7月份高考,秋季入學。這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現象:77級與78級是同年入學。而且,由於77級高考時,77屆高中生已經畢業,結果導致77級是唯一一屆沒有在校應屆生考試的高考。正因為這樣,78屆高中生也成為唯一一屆在校參加兩次高考的高中生。」
「77級、78級高考時是沒有什麼複習班和重點班的。由於78屆高中生是第一屆真正面對高考的應屆生,在其中優選一批高一學生(那時高中是兩年)提前參加77級高考後,學校就按文理兩科把高二學生分成了兩種類型的班。
我當時在重慶第21中學,高一時參加了77級高考。由於非應屆生高考,高考成績必須高出錄取線20分以上才能被錄取,因此剛上錄取線的我沒有能提前畢業。回頭來看,也應該慶幸,如果提前上大學可能不會是重點大學。當時提前在高一上大學的全校沒幾人。」
「這些同學一個比一個牛叉,是真正的「工農兵大學生」!有的來自工廠,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解放軍;有的工農兵都幹過,有的是老師,有的進校前已經是領導幹部……總之,在這種「老同學」面前,沒有什麼社會經驗的應屆生是沒有任何優勢的。我這才發現,如果考理工科情況會好一些,大多數「工農兵」應對文科考試的能力比應對理工科要強得多,在「廣闊天地」裡,這些「有準備的人」並沒有閒著,而要補上理工科就沒那麼容易。」
「當然,後來發現,這也是一種壓力和氛圍,使自己迅速成長。但回過頭來看,也使我以及10%左右的應屆生過早失去了應有的青春。那時,像我所在的大學,女生僅10%左右,而且全班沒一個女生比我小,班上沒有應屆女生。因此,談情說愛是沒有我的份的。甚至後來有新生入學,搶得先機的也是那些「老同學」中的「老手」!」
2、據王徵國《話說咱們工農兵學員》
「在嚴格意義上,1977、1978那幾屆恢復高考初期入學的大學生也是工農兵學員(儘管他們被蠱惑而不願承認),他們甚至嘲笑為之授課或擔任輔導員的留校工農兵學員,總想割斷與「工農兵」這種不可或缺的聯繫。但我要鄭重地告訴他們:只有真正從高中畢業生中錄取的大學生,才不算是工農兵學員,他們與工農兵學員有著天然的聯繫。只有實踐才是檢驗工農兵學員的唯一標準,歷史已經證明了那段教育嘗試的成功,由不得當時持偏見者去任意宰割或狂妄抹煞」
第二、當年有老三屆學生和1971年起的高中畢業生和與之相當的文化水平的考生參加了77年、78年高考
1.老三屆是指我國1966年在校的1966屆、1967屆、1968屆三屆初、高中學生。在我所處地區,在校就讀的老三屆學生最遲於1970年全部高中畢業。1966年六年級小學畢業的學生,有在讀的於1971年高中畢業。到1977年恢復高考時,除了老三屆學生還有七屆高中畢業生和與之相當的文化水平的考生參加了77年高考。
全國的知識青年紛紛報名參加,這批人中最大的已經三十六七歲,最小的只有十三、四歲。
最終參加高考的考生共有570多萬,錄取人數27萬人,錄取率4.7%。1977級於1978年春入學。
2.除了以上考生外,1978年就有應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1978年,報考610萬人,錄取40.2萬人,錄取率6.6 % 。1978級於1978年秋入學。
所以,恢復高考後的77級78級大學生多數都是工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