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推薦|2017年4月自考考試真題匯總
全國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公共政策試題
課程代碼:00318
點擊查看:2017年4月自考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2017年10月自考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選擇題部分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最早把「政策分析」作為學術術語提出的學者是
A.洛克 B.科勒曼 C.林德布洛姆 D.梅伊克爾扎克
2.在公共組織中,公共政策學研究對象的核心和重點是
A.社會組織的決策行為 B.群眾組織的決策行為
C.政府組織的決策行為 D.事業單位的決策行為
3.把公共政策界定為「對一個社會進行的權威性價值分配」的學者是
A.伊斯頓 B.克魯斯克 C.拉斯韋爾 D.鄧恩
4.政策工具成為一個學術概念和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論題始於
A.20世紀70年代 B.20世紀80年代 C.20世紀90年代 D.本世紀初
5.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的最終實現途徑是
A.政策反饋 B.利益輸入 C.利益綜合 D.政策執行
6.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政府和其他行為者圍繞共同的、實際上是不斷協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結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聯繫,指的是
A.政策信息 B.政策網絡 C.政策環境 D.政策過程
7.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理性化被推向極致,產生了理性主義分析方法,而這種方法導致了所謂「理性虐政」,是由於過於強調
A.行為理性 B.工具理性 C.過程理性 D.價值理性
8.衡量有關政策利弊優劣的指標是
A.評估標準 B.評估效率 C.評估方法 D.評估環節
9.採取遊說、宣傳、捐款等方式,爭取政府將他們提出的公共問題列入議事日程。以這種方式提出公共問題的主體是
A.政黨組織 B.大眾傳媒 C.利益集團 D.諮詢機構
10.原有政策的終止和服務於同樣政策目標的新政策的產生是政策接續中的
A.部分終結 B.非線性接續 C.線性接續 D.政策分解
11.政策設計的邏輯結構中,政策的聯繫機制構成包括規則、工具和
A.假定 B.結果 C.過程 D.目標人群
12.決策者對各個政策方案進行比較並選擇一種最滿意的方案,這種行為方式屬於
A.政策論證 B.政策採納 C.政策探究 D.政策審議
13.下級行政人員的執行行為是政策執行的
A.被動行為 B.參與行為 C.主體行為 D.客體行為
14.美國學者史密斯提出的政策執行理論模型是
A.互適模型 B.過程模型 C.循環模型 D.博弈模型
15.除了成本評估、需求評估、效益評估、過程評估、影響評估以外,公共政策評估的內容還有
A.單一評估 B.複合評估 C.價值評估 D.外部評估
16.對漸進主義模型的批評歸結為一點,就是認為它在本質上具有顯而易見的
A.操作性 B.保守性 C.非連續性 D.非正式性
17.公共政策調整的首要原則是
A.漸進調適 B.理性主義 C.實事求是 D.追蹤反饋
18.政策制定過程的初始階段是
A.問題搜索 B.問題討論 C.問題分析 D.問題認定
19.政策評估中的公眾熱線電話投訴屬於
A.研究機構評估 B.公民評估 C.大眾傳媒評估 D.企業評估
20.政策分析師的正確角色定位是
A.作為公共決策者的馴服工具
B.與公共決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賴關係
C.作為公共決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導者
D.與公共決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關係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少塗或未塗均無分。
21.—手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A.無結構訪談法 B.內容分析法 C.非參與觀察法 D.參與觀察法 E.實地觀察法
22.依據政策內容的社會領域不同,公共政策可劃分為
A.政治政策 B.經濟政策 C.創新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E.社會政策
23.外部政策監控機制的構成包括
A.立法機關 B.司法機關 C.政黨組織 D.公民和利益集團 E.大眾傳播媒介
24.公共問題進入政策議程的條件有
A.極少受到社會大眾所察覺的問題
B.事件或問題必須明朗而嚴重
C.有政治權威領導人及專家學者的預測性發動
D.有正常、民主和開放的察覺機制與過程
E.存在社會制度和程序要求外的問題
25.政策合法化的內容包括
A.政策內容的合法化 B.政策制定的科學化 C.制定過程的公開化 D.決策程序的合法化 E.有關政策的法制化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6.簡述政策研究的內涵。
27.簡述政策網絡形成的主要原因。
28.簡述精英主義政策過程模型的基本命題。
29.簡述政策問題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0.試述政策執行研究的發展路徑。
31.試述政策分析師職業倫理的基本內容。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2.停售站臺票引發強行闖站
允許進站接送老、弱、病、殘、孕旅客本來是火車站的正常管理之道。但在今年臨近春節時,基於B人流如潮的局面,為了保證旅客安全,上級主管部門卻決定B從某日起停售站臺票;老、弱、病、殘、孕等重點旅客的親友可辦理「愛心卡」進站送人,但不能進站接人;到站旅客可通過「小紅帽」幫忙搬運行李。
該規定執行的當日,出站口處等候了百餘名接站者。其中一些人是來後才得知已停售站臺票,無法進站接人。一些要接老人、孩子的接站者對此感到不滿。甚至有四五名接站者不顧工作人員勸阻,硬性闖入車站接人,場面一度較為混亂。
事後,B臨時增設了工作人員免費代接服務。接站者須將所接乘客的車次、車廂號進行登記,然後聯繫在火車上的乘客,讓其下車以後在車廂門口等候,車站則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將其接出。於是,車站又恢復了正常秩序。
(1)簡述確定政策目標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2)試根據這些原則,分析為什麼B停售站臺票的規定會引發強行闖站?
33.取消暫住證使公民的遷徙多了一分尊嚴
我國1954年憲法載入了遷徙自由。但其後國務院卻先後發布了《關於建立經常戶口登記制度的指示》、《關於防止農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等規章制度,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規定,「公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準予遷入證明。」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又規定,如果公民進入本人戶藉所在地之外的城市居住,則需要辦理居住地的暫住證。
暫住證在實行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弊端。對於不少中國人來說,暫住證這三個字凝結著哀與傷、怕與痛。時隔多年,人們仍能記起,「只因沒有暫住證,民工在被收容途中2 死1傷」一類的新聞;一些人被相關部門隨性查驗暫住證,進而被刁難、被虐待的事情時有發生。而相關部門的一些工作人員則從此發現了一種利用管理暫住證的權力進行尋租的機會。
隨著改革的深入,中央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方案決定:紮實推進戶藉制度改革,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實施 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鈎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
取消暫住證,意味著公民遷徙不再需要辦理暫住證;也意味著一些人從此不能再憑藉當年的那種合法權力,叫囂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暫住證的廢除,讓公民多了一份底氣,多了一分尊嚴。
按照中央部署,不斷擴大向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務的範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今後的努力方向。每個中國人的夢想一定有交集,比如實現遷徙更便利,享受的公共服務更平等。要每個公民臉上都洋溢著從容,都寫滿尊嚴,取消暫住證只是第一步。
(1)簡述公共政策終結的方式。
(2)結合本案例,從政策終結的作用這一視角分析取消暫住證制度的意義。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整理全國2018年4月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供考生備考複習之用。
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整理全國2018年4月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考試真題,供考生備考複習之用。
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整理全國2018年4月自考護理學研究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供考生備考複習之用。
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整理全國2018年4月自考護理學研究考試真題,供考生備考複習之用。
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整理全國2018年4月自考護理倫理學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供考生備考複習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