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2020年,歷經磨難,註定不凡。年初,疫情災禍洶湧而至,改變著生活的常態,打亂了前行的節奏;年中,階段性戰「疫」初告捷,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事業發展,我們勇毅向前;年終,回首過往,積矽步,累小流,初心未變,終有所成。
肩負民生之基,厚植為民情懷。盤點一起走過的2020,濟南教育的印跡,有擔當與實幹,更有溫度與品質。
即日起,濟南教育政務新媒體推出「奮進2020」系列文章,用鏡頭記錄感動瞬間,用文字呈現真實故事。
讓孩子強健起來 更要快樂起來
體育家庭作業的濟南「版本」
「噠噠噠……」女孩有節奏地轉動著手腕,跳繩如同被她「馴服」了一般,隨著她的起跳在空中畫著弧線。父母站在一旁,一個為她加油,一個握著秒表計數。一分鐘到了,媽媽豎起了大拇指:「212個!」這是濟南市明珠小學5年級學生王子慧做體育家庭作業的一幕。
傳統意義上,體育是沒有家庭作業的。日前,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對開展「體育家庭作業」的倡導,在體育工作的要求和指標上拋下了一個新命題……
從無到有
《生活指導》多了8頁紙
9月1日開學至今,王子慧的跳繩成績已經由每分鐘60個增加到了212個,仰臥起坐則由每分鐘39個提高到了57個。一直陪伴女兒鍛鍊的王子慧媽媽說,這得益於每天15分鐘的體育作業。
2013年,濟南市在推進家校溝通加強體育教學工作專題會議上提出,通過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營造良好的體育鍛鍊家庭氛圍,鞏固體育課堂教學效果。2013年寒假,濟南市明珠小學的寒假作業《生活指導》中多了8頁,不同於數學的加減乘除與語文的遣詞造句,這8頁紙為體育課設立,包括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體質標準記錄下跳繩和仰臥起坐的個數、坐位體前屈的最遠記錄,同時,打羽毛球、對牆拋球等適合居家進行的運動項目也做成表格方便學生量化,「誰是我的裁判」等互動性問題也被設計其中。
這8頁紙,是濟南市明珠小學學生收到的第一份體育作業,來自學校老師的原創。該校特級體育教師鄒梅當時擔任學校的教科室主任,「明珠是體育強校,一直非常注重體育,學生們在學校裡練得挺好,體育需要持續練習,當時看學生的寒假作業裡沒有體育內容,我們就想給學生加上這一項。」鄒梅和幾位體育老師一起制定了學生的體育作業內容,包括身體素質訓練、體育小常識等,按照一周兩次的頻次設計,8頁紙的體育作業就此出爐。
濟南市明珠小學體育作業推行了2年後,效果不錯。2015年前後,相鄰的學校,如濟南市天橋區寶華小學、濟南市制錦市小學、濟南市清河實驗小學等學生的作業中,都以不同的形式,有了體育作業。
隨後,布置適量的體育家庭作業在全區58所學校、近6萬名學生中鋪開。
從紙質到電子
「留」與「收」的變遷
體育作業屬於學校體育的「第二戰場」,它是課堂的延伸,由校及家。
既然是可以在沒有體育教師、沒有場地與器材,沒有學習集體的條件下可完成的家庭作業,內容設計更多與家庭結合,這也是布置家庭作業時體育老師首要考慮的問題。在濟南市明珠小學第一份紙質體育作業中,就有「利用家中器材」「讓父母做幫手和裁判」等設計內容。
體育作業由紙質到電子,再到使用智慧雲平臺進行傳和收,科學、安全、互動是體育老師們在思考和改進的議題。比如,在一份「仰臥推起成橋」的作業中,老師把學生們上傳的做動作的照片用紅圈標註出誤區,用綠勾指出動作的規範處,同時,如何在學生做的過程中進行保護和指導,也被拍成照片上傳,供更多家長學習參考。
隨著QQ群、微信群的廣泛使用,批改完的作業被發到群裡,學生和家長之間可以相互參照,規避誤區,向完成好的家庭學習借鑑——體育作業在更多的家庭中互動起來。除了藉助更便捷的線上途徑進行家庭作業的指導,不少實施體育作業的學校還送教到家,制定日程表,對體育家庭作業進行上門指導。
從任務到吸引
增加「趣味性」的思考
讓體育作業活起來、新起來,是體育老師們的另一思考。
在記者的調查中,作業時長是學校在布置作業時首先考慮的問題。目前,15—20分鐘是各學校達成的一個相對一致的時長。不過,在作業的頻次上,學校之間有差異:有的學校每個周布置3-4次體育作業;有的學校則認為,體育鍛鍊需要堅持,量變才有質變,所以體育作業每天都要留。
在體育作業的內容設置上,7年來,各學校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作業體系,比如鄒梅設置的體育作業「儲備庫」,已經有8大類別,其中包括鞏固體育教學成果的複習型作業、激發學生練習熱情的調查型作業、營造成長良好氛圍的親子型作業、促進學生最優發展的分層型作業、搭建展示自我平臺的展示型作業、促進體育技能運用的生活型作業、激發挑戰自我內驅力的挑戰型作業、提高學生體育鑑賞力的觀摩型作業等。
最近濟南市明珠小學的課間操,老師們教授著自創的新動作,把網上「好玩」的元素納入其中,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這不是特別火的Tabata訓練嗎?趕緊學學,我的『愛豆』也在跳呢!」
「吸引式」而非「任務驅動式」的家庭作業成為很多體育老師在探索的方向,他們希望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外,增加體育作業的趣味性,吹氣球、輪滑、放風箏,甚至幫父母拿快遞,都被納入體育作業的範疇中。
體育家庭作業不拘一格,老師們還把最新的理念積極與家長分享。不少家長熱衷的體態優美又能增進與孩子感情的親子瑜伽,就源自於體育老師們的創新。
從被動到主動
家校社攜手共同推動
把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常態化、持續化,堅持下來,使家長和學生切切實實從中受益。從一開始怕留作業,到追問「今天的作業為什麼還沒布置」,濟南市明珠小學體育老師程翔說,家長們當看到自己孩子在堅持了兩個月體育作業後「自信了,健美了,走路抬頭挺胸」時,會主動陪孩子一起完成作業,也會在夜深人靜時把「掏心窩」的感謝傳遞給老師們。
濟南市堤口路小學體育老師徐志剛,有在四所小學執教的經歷,體育作業也跟隨徐志剛一起,流動到了不同的學校。不久前,徐志剛遇到了曾經教過的學生楊曌,楊曌現在在濟南市高新區海川中學念初三。楊曌的母親向徐志剛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就是:「謝謝你,徐老師,現在孩子體學雙優!」
體育家庭作業是讓學生鍛鍊起來,強健起來,保證他們健康成長的一個撬動點。隨著在全市中小學中的進一步推廣,體育家庭作業弘揚了體育精神和文化,普及了體育技能,全面提升了濟南市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並不斷啟發學校在體育特色教學上進行思考和實踐。
比如濟南周官屯小學,儘管是一所農村小學,就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抖空竹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多次參加槐蔭區全民健身展演。以課堂為主渠道,槐蔭區中小學已通過建立特色素質教育鏈,推出了多張陽光體育「特色名片」,讓特色體育走進家庭、社區,走向社會。
來源:《泉城家庭教育》
記者:趙世彩
編輯:杜超
不當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
長按下方二維碼
○
識別關注「指尖上的濟南教育」
微信公眾號
官方抖音號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印象2020「③|體育家庭作業的濟南「版本」》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