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媽媽今天太熱了。
我:所以呢?
兒子:我應該吃一個冰激凌,小八喜就夠了,不用打的,大的糖分太多。
我:......
這裡的兒子是《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裡的孩子,名叫石頭。看到這段話的時候,一個活潑聰明又有談判意識的小寶寶仿佛直接從書裡走了出來。他的媽媽是張小桃,《你是孩子的光》的作者。小桃老師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將育兒的感悟與個人成長結合起來,打造了一束光,傳遞到了你我的手上。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道光,是怎麼產生的。
光的產生,源自從內為外的能量的爆發。家中有了小寶寶後,不管是對媽媽,還是爸爸都會帶來嚴峻的考驗。這時候是需要至少有一個人傾注更多的精力來照顧寶寶的。然而,每個人都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需求,如何在照顧寶寶與自我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就成為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前面幾章分別從夢想,果斷,自信,目標幾個方面讓每一位猶豫不決的媽媽(當然,作為一個準爸爸,我固執的認為這裡對爸爸們也適用)內心燃起希望之火,並通過多個故事,案例給出了具體操作方法。這裡有各種各樣的思考模型,穿插於各種問題諮詢,面試,調查問卷等故事中,將育兒與自我成長之間的各種矛盾一一化解,點燃每個人內心奮鬥的小火種。
比如「媽媽生涯彩虹圖」,描述了媽媽一生中多個角色的變換,從嬰兒的依戀對象,到成長中的支撐力量,到成年後的親密夥伴,媽媽這個角色是豐富多彩的。
對孩子的教育,永遠是父母雙方互相配合,言傳身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這個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石頭上幼兒園之後,石頭媽(作者)和石頭爸經常會因為怎麼教育小孩產生爭論。石頭媽研究了很多教育方法,有時候石頭爸聽不下去,會直接用「不用你叫我怎麼當爹」這樣一句話懟回去。石頭爸有時候看石頭做事不對,是會直接呵斥石頭的,那時候會讓家裡氛圍很緊張。兩位家長對於怎麼教育孩子也就有了更多的矛盾。
他們當然沒有當著孩子面爭吵,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石頭媽在一次石頭被怒吼之後,直接和石頭爸發自肺腑的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經歷,坦誠了說明了自己的各種想法。於是,二人開始了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解決之道。
這裡是有個模型的,名為「四葉草」,分別從目標,原因,承諾,辦法四個方面化解了石頭媽與石頭爸的」鬥爭「。
一翻思考與討論過後,於是,有了下面的《家庭公約》。
我們在書中,不只是見到了石頭媽,石頭爸的相互溝通,還看到了小雅,小蓉,Chris等多位媽媽育兒中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五花八門的,解決方法也多種多樣,但最終都離不開一個關鍵的人,孩子。孩子的反饋,能幫助ta與父母之間築起築起愛之光芒,全家一起走向更幸福的道路。
孩子貪玩,任性,不聽話怎麼辦?體罰,責罵絕對是最爛的辦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內心的想法逐漸完善,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信任,認真溝通。書中有多種情形下的討論:孩子在公共場合鬧脾氣該怎麼辦,孩子貪玩電子產品怎麼辦,親子互動中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核心能力,如何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等等。
也正是這些正面的溝通,培養,石頭在成長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對話,這些對話也成為了書中附錄一的彩蛋:原來,孩子才是我的老師。
愛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每一位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在《你是孩子的光》這本書裡翻一翻類似情節,打造一束愛的光芒,讓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走上美滿幸福的家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