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的智商不及常人的1/3,連開關水龍頭都要重複無數遍才學會,基本的數字1、2、3也要學上十幾節課甚至幾十節課。但申承林堅守了19年,他讓這些孩子懂得了打招呼、做家務,有些甚至跟常人一樣擁有了工作。
2000年9月初,申承林剛從陝西師範大學特教專業畢業來到順德啟智學校,他的未來就註定和這樣一群身心發展有殘疾的孩子聯繫在了一起。憑著對這份工作的獨特理解,申承林與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王志超、順德啟智學校校長梁敏儀一起研發出中重度智障兒童校本課程,為同一片藍天下的特殊孩子,帶來了更多的光和熱。
用花樣年華傾注特殊教育
「申老師,您當初為什麼選擇特教這個專業?」從象徵著「立人」的手語雕塑旁經過,走進順德啟智學校會議室,申承林講述了他與特教之緣。
說到教師這個職業,打小申承林就不陌生,因為他的姑姑、姑父和嬸嬸都是優秀的人民教師,受他們的影響,從小他就對教師這份職業充滿了嚮往。上大學時,申承林選擇了師範學校,並就讀了當時較為冷門的特教專業。「當時想智障兒童需要學習,需要老師教導,如果大家扎堆去普通學校,那他們算是被社會遺忘的群體嗎?」申承林說,作為年輕人就應該站出來承擔社會建設的責任。
大學畢業後,申承林從老家甘肅來到2000多公裡外的順德,他說只為初心。「剛開始,沒想到教這些孩子的難度這麼大,但當時作為一名新老師幹勁很足。「申承林坦言,為了教會孩子,他先學習粵語,並開始了解他們的特點,問同事、訪家長,連學生喜歡吃什麼這樣細微的問題他都不放過。
從事特殊教育工作19年的申承林。
回憶起曾經的教學路,申承林說,特殊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但只要他們有一點點進步,自己就能高興很久。「特殊孩子學東西不是一遍兩遍就能教會的,幾十遍上百遍也不一定夠,更多的時候要成百上千遍。就這樣,孩子們所掌握的還是微乎其微。」
用「愛+專業」呵護智障兒童
「這裡的孩子沒有自我意識,有些孩子拿到東西就往嘴裡送,有些孩子拿東西戳自己,上課時有的還會突然大叫……」申承林說,因為要面對太多太多的「意外」,作為特殊教育的老師,在學生上所耗費的精力比普通教師更多,每天要保證孩子都在自己的視線之內。
面對一個充滿無限挑戰的行業,申承林沒有退縮,而是以愛心、耐心繼續呵護這些特殊的孩子,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帶給他們更多的希望。
談起剛工作的第一年,申承林也曾彷徨、焦慮。「當時擔任一個中重度智障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學生們竟連數1、2、3、4、5都沒學會。」挫折感讓申承林陷入了深深的焦慮。
但2001年的學校課程改革,又激發了申承林的特教熱情。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王志超,通過與王志超交談,申承林從哲學層面清晰地認識到了智障兒童與普通孩子質的區別。「我們不能要求這些特殊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樣正常地學習,這時作為特殊教育的老師應該對這些孩子要更專業、更有耐心。」此時申承林認為,光有一腔愛心不夠,還要有專業的方法。能真正起到育人、立人的效果,才是「大愛」。
大愛無言,申承林與王志超、梁敏儀以及老師們投身到課程建設中,他們開始不斷地思考和鑽研教育教學方法,並開始編寫教材。他帶著教師向特教專家學、向省內同行學,並深入課堂,與專家、老師研究中重度智障兒童教學方法。經過近16年不懈的努力,他們研發出中重度智障兒童校本課程。學校課程被評為首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資源博覽會優秀成果獎、廣東省中小學校本課程展示活動一等獎、順德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讓申承林欣喜地看到智障學生建立了基本的行為規範,甚至能參與正常的社會生活,自食其力。現在,每當課間操廣播響起時,學生會排著隊從校園的四面八方來到廣場上集合,當音樂停止,老師發出指令時,300多名智障學生會頃刻間安靜下來!
轉眼,走過了特殊教育的19年時光,申承林一直堅信:用「愛+專業」澆灌這份土壤,特殊教育的太陽花同樣能綻放屬於他們的璀璨。
用匠心打造優質特教教師隊伍
「殘障人士能夠具備獨立生活能力、自食其力能力和融入社會能力,這是社會的大進步。」申承林說,特殊教育搞得好與不好,關係著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水平。可特殊教育要怎樣才能做好?長期紮根一線的申承林認為,關鍵在教師隊伍建設。
「沒有老師的專業成長,不可能有特殊孩子的持續發展。」申承林深知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需要體制和機制的推動,更要有適合的平臺。自2008年開始,作為教學主管的申承林,在學校的支持下,嘗試為老師的發展搭建平臺,促進老師專業發展,先後建立起教師專業成長三個平臺:外派平臺、校內分享平臺、區域內研討平臺。外派平臺,讓老師走出校門,將學校的課程理念、教學經驗帶到兄弟學校,幫助兄弟學校的老師共同成長;校內分享平臺,讓老師定期發布專業研究成果,在交流和分享中促進專業能力的提升;區域研討平臺,為老師提供與兄弟學校專業交流的機會,讓老師在專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與此同時,申承林在學校的支持下,引進校內教學效果展示平臺,讓專業教育的成效通過向家長展示匯報得到彰顯,也促使老師反思教育教學,改進教學方法。
申承林與孩子們一起吃午餐。
專業發展的機制和平臺提升了老師的專業自覺,也提升了老師的專業能力。這一過程更加堅定了申承林對專業道路的信心,也更加深了對特殊教育存在價值的理解!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申承林從中看到了一項新的任務——要讓順德的特殊教育在未來的發展中對接國際,要讓國家發展的成就在特殊教育領域中閃亮發光。「我將繼續用我對特殊教育特有的情懷與智慧,耕耘在特殊教育的園地裡。」申承林說。
原標題:順德啟智學校教師申承林:19年初心不忘 為特殊孩子造夢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蘇宏堃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