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順德教育人的真實寫照,三尺講臺上,他們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自己一生的芳華。
在投身教育事業的道路上,新進教師滿懷熱情充滿期待,青年教師駕輕就熟逐漸邁向優秀,骨幹教師艱苦付出成績顯著,老教師默默耕耘……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教師既有著無私奉獻共性品質,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特性。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為展現不同成長階段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付出與收穫,同時樹立榜樣,弘揚品質精神,順德區教育局聯合順德城市網推出「順德教育人·同一情懷別樣耕耘」專題策劃,用視頻、文字和圖片記錄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順德教育人的耕耘與付出,助推順德教育高質量發展。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在人才教育這項龐大的工程中,學校教育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環。每一個備課的夜晚、每一篇批改的作業、每一次和學生們談心……老師揮灑著自己的青春,讓知識的陽光照進學生們的世界。
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在《異類》中,提出過一個廣為流傳的理論:不管從事什麼,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而在教育領域,從來不乏十年如一日敬業工作的教師,他們大半生都在教書育人,兢兢業業,默默耕耘,驀然回首已是桃李滿天下。
謝玉斌:比起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心理健康
晚上十點之後備課,是謝玉斌多年來養成的一個習慣。
從事教育事業34年,儘管對教材幾乎「倒背如流」,她仍然會堅持備課,「因為每一屆學生都不一樣,哪怕是兩個不同班級的孩子,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也各有不同。而且晚上環境比較安靜,思路不會被打斷。」偶爾,習慣早睡的丈夫醒來,會跟還在書房的謝玉斌說,「別熬夜太晚,對身體不好。」
已經畢業的學生回到學校看望謝玉斌
謝玉斌是順德大良世紀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也是小學高級教師,曾獲得過「順德區優秀班主任」、「順德區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等稱號。
什麼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對於這個問題,年輕的謝玉斌曾有過不同的答案。剛成為老師那會,她把學生的成績放在第一位,「抓緊空餘時間,拼命給孩子輔導」。
幾年班主任的經歷後,加上自己的孩子出生,謝玉斌的心態發生著轉變。「孩子就要有孩子的樣子,無憂無慮,充滿陽光和快樂。」後來,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成為她最看重的部分,「我認為老師最大的成就不僅是讓一個孩子的成績變好,還要從心理上讓孩子改變,充滿正能量。」謝玉斌說。
畢業典禮上,學生與謝玉斌合影
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由於其年紀較小,被很多父母忽略,久而久之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如何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謝玉斌有不少辦法。比如,課餘時間裡,她喜歡幫一些學生扎頭髮,「有時候學生的父母工作忙,孩子自己打理不好,也是精神面貌的問題,我會幫她們梳一下頭髮,跟她們談心。」學生們曾跟她開玩笑,「如果有一天謝老師被『炒魷魚』了,可以去開發廊,我們都去幫襯。」這些歡聲笑語,深深地印在謝玉斌多年的教學記憶裡,成為她最珍視的部分。
周佐富:責任感永遠不會隨著時間而消退
接受採訪時,周佐富笑著說,「前幾年還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趕著去給學生上課,卻著急地怎麼也找不到教室。」把學生教好是每位老師的希望,年近花甲的周佐富覺得,無論過了多久,這份責任下的焦慮都不會消退。
周佐富是順德華僑中學的一名地理老師,曾獲「廣東省優秀中學地理教師」「佛山市優秀教師」等稱號。今年是他從事教師職業的第37年。
周佐富與學生一起做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工作最大的特點是連續性,除了課堂教學,私底下也不能放鬆,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周佐富說。老家江西吉安市的白鷺洲中學是他教學生涯的起點,儘管時隔多年,周佐富帶的第一屆學生依然會在他回老家的時候約著聚會,跟他分享生活中的種種困惑。
每到教師節,周佐富會收到在各地上學、工作的學生們發來的祝福簡訊,「老師教師節快樂」、「身體健康,生活幸福」、「謝謝您當年的關心」……每一條信息,他都會認真地回復。「以前通訊還沒那麼發達的時候,學生們很喜歡寫明信片、賀卡之類的東西。」現在,周佐富還保存著學生們送他的幾十張卡片。
畢業生為周佐富送上鮮花
關於教師職業,周佐富說,「這是一份需要憑良心的工作,成績的好壞是多方面因素的結果,學生的個人發展也難以預料,但是作為老師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待學生必須一碗水端平,不歧視成績差的學生。」
何言紅:學生是我的活力來源
對於53歲的何言紅來說,每一屆學生都「像是她的孩子」。
「我覺得沒有的愛的教育一定是不成功的,這是根植在師生關係裡的東西,也是我多年以來追求的目標。」何言紅來自勒流新球中學,任教英語科目,曾獲順德區教書育人先進教師、順德區優秀教師(金獅獎)等稱號。
高考後,學生們與何言紅等老師聚會(一排右三)
「what day is it today?group nine,please。」學生們回答出提問後,全班同學會整齊劃一地給與簡短的掌聲,氛圍熱烈而歡快。在學生的眼中,何言紅是一個「有多種模式」的教師。課堂教學上,她嚴格要求學生完成計劃任務,一絲不苟。課後則融入學生的生活中,變成學生玩笑裡的「小紅」、「紅紅姐」……
一次,學生鍾斐腳趾患病發炎,不想父母擔心的她向何言紅求助。「肯定要讓父母知道,但當時我尊重她的意見,讓學生選擇跟父母去醫院還是我一起陪著去。」何言紅說。後來的治療過程中,鍾斐難忍疼痛,何言紅「緊緊握住她的手,給她鼓勵」。
多年來,教師的責任感始終伴隨何言紅左右。接受採訪時,她語氣堅定,「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一輩子只有一次初三,如果教不好,就是對不起學生。」每天,何言紅堅持七點左右到達教室,身體力行,為學生們做出表率,「老師做的怎麼樣,學生都看在眼裡。」
社會實踐活動師生合影(左一)
2005年開始,何言紅擔任所教年級的級長,除了日常教學,還要兼顧整個年紀的大小事。專心於工作的她偶爾也會聽到自己孩子的抱怨,「留給學生的時間比家人的時間還多。」每每臨近考試節點是最忙的時候,何言紅說,「在辦公室都會打起瞌睡,但一到教室就會精神百倍,因為學生就是我的活力來源。」(鍾修程)
■相關連結
順德80後青年教師:乘風破浪,做奔湧不停的「後浪」
名校長是這樣煉成的,來聽聽他們的辦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