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做家教在各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究竟什麼樣的大學生會去選擇做家教工作,當家教是否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幹擾?他們又是怎樣來處理「工作」與學習、生活之間的衝突的呢?希望本期我們的採訪能讓大家對這些遊走在校園和社會之間的大學生有近距離的了解。
[人物檔案]小尚,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人,2003年考入青海省某大學。
[作息安排]周一至周五在學校上課,早晨按時出操、上課,中午休息一會兒,下午上課或是去圖書館看書,晚上複習功課或出去帶課,經常在宿舍熄燈前回來。周末:兩天都要帶家教。平時沒課時,下午坐車回大通看父母,第二天坐首發班車回西寧的學校。假期除了農忙、春節,平時很少回家。
[觀點]用自己出身貧困家庭的現實,教育學生珍惜機會,努力學習!
[願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讓父母過得幸福一些。
省城某高校大三年級的小尚家在大通,父母的身體都不好,家裡共兄弟三人。他大一入學時二哥也在省城某高校上學,家裡只能拿出200元錢給他,加上縣民政局特批的2000元,他才來到了學校,儘管這樣,3400元的學費還是差很多。為了能夠解決自己的學費問題,小尚開始了邊帶家教邊學習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他不但基本能負擔起自己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有時還可以寄一些錢給父母貼補家用。小尚告訴記者,上大學這三年來,他很少回家,除了農忙時節回家幫家人幹活外,就是春節也就只在家裡過一兩天就來西寧了。談起自己的將來,小尚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家裡擺脫貧困,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很多帶過家教的學生都表示,剛開始自己找家教工作一般是通過學校內部同學們成立的中介組織,或者社會上的中介機構介紹。學校內的中介相對要好一些,社會上的中介的風險就比較大了。小尚大一時就曾被一家社會辦的中介公司騙了。這家公司讓他交了50元錢中介費後說回去等消息,可等了若干天都不見回音,後來他到交錢的地方一看,早已人去樓空,電話也已打不通。對於家境並不太好的小尚來說,50元錢可是他將近兩個星期的生活費啊。
吃了一次虧的小尚後來通過同學間的中介組織找到了第一份家教工作,最終小尚憑自己的實力得到一些家長認可後,經他們介紹和推薦,找到了不少新的家教工作。
小尚告訴記者,在做家教的收費問題上,他很務實。他認為一個大學生要當家教,首先自己要有能力讓所帶學生的成績得到明顯的提升,其次要客觀合理收費。小尚說如碰到家長下崗、失業等困難家庭時他會降低收費標準,因為自己就是從貧困家庭走出來的,理解這些家長的難處。
平時講課的時候,小尚還會給一些家庭環境較好的學生講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把自己在貧困家庭中一步步成長的故事告訴學生,啟發他們,讓他們珍惜眼前優越的學習環境。
[人物檔案]彭髮根,江西人,2004年考入青海師範大學法商學院。
[座右銘]「很多人撞了南牆就會死心,如果是我,就一定要把它推倒。」
[作息安排]平時:夏天早晨6:00起床,冬天早晨7:00起床,吃早飯,出操,上課,中午睡一會兒午覺,下午根據自己的課時安排家教時間,如果一天都有課,就安排在晚上到學生家補課。
周末:7:00或7:30起床,一般安排在上午時間去學生家講課,帶完學生後,回來寫作業、看書,吃飯後睡一會兒午覺,下午如有家教工作,繼續去學生家講課,傍晚與同學打一會兒籃球,晚上找朋友談心或上網查找資料。
暑假在西寧做家教,寒假去深圳做家教。
[觀點]因為年齡相差不大,大學生家教相對容易與學生溝通。做家教的大學生無論知識還是人格上都要有保障;請家教的學生,不一定完全要聽大學生家教的,因為他們本身也是學生,做家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隨時持懷疑態度。
生於1983年的小彭個子不高,渾身上下透著一股精明氣。小彭坦言自己的家庭條件不好,父母都是農民,三個姐姐都已出嫁,他的生活費與學費基本上都要自給自足,所以當家教是他勤工儉學的選擇之一。
小彭說當家教對他來說並不是難事,因為早在高中一年級他就有過當家教的經歷。2004年考到青海師範大學法商學院後,他又開始決定當家教了。2004年11月,小彭經某中介介紹找到了在青海的第一份家教,但他發現這個中介經常讓幾個大學生到同一個中(小)學生家中試講,從中賺取中介費,而且並不能保證講課質量時,他便退了出來,開始「單飛」。
對小彭來說,當家教不但是解決生活費用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可以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可以學會很多為人處事的方式。如果有一天自己要步入教育行業工作,這也是一種很大的鍛鍊。只是家教也不是好當的,首先你必須要有很好的學習基礎,其次要會「教」、會「講」,否則就只能誤人子弟。對從高中一年級就開始當家教的小彭來說,這份「職業」幹起來非常得心應手。從2004年11月開始帶學生到現在,小彭已經帶了三十多個學生,主要以初三和高三畢業生為主。
每個做家教的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教課方式,小彭也是。通常他會針對學生的年級來制定家教方案,比如如果學生不是畢業班學生,他一般會到網上找各地許多學校的試卷,下載後列印出來讓學生做。雖然小彭認為題海戰術可能會讓學生學會應對一些常見題型,但學習重要的是讓自己認識題目,而不是讓題目認識自己。對即將參加中考或高考的學生,小彭則採取查漏補缺的複習方式為主授課。小彭最與眾不同的一點認識是:當家教不應在本子上備課,但心裡備課卻必不可少。「因為一個合格的家教老師,應該能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備的課也許只會讓學生感覺重複。」
幼年時的小彭是個膽小內向的孩子,可以一個月不和別人說話,因為如此,他直到八九歲時才被送去上小學。在上到初一時,父母不顧他的反對,將他送到了離家幾十裡外的一所中學,給了他一些生活費後對他說,如果用完了就自己想辦法。遠離了家,在一個舉目無親的地方學習,生活費用完了還得自己想辦法,而初三以前的家長會父母從未參加過……對於這些,小彭說自己當時一直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只覺得他們不想管自己,後來才發現這種經歷讓自己受益匪淺。說起這段成長經歷,小彭很感激自己的父母,他說自己現在之所以能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並且敢和任何陌生人打交道,都離不開父母的教導,自己卻沒有多少時間在家裡陪他們,覺得很對不住他們。
採訪手記
做家教,人身安全是關鍵
記者在採訪中接觸到的大部分帶家教的高校學生都來自農村,一般都家境比較貧寒,做家教主要是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還有一部分則是想更好地鍛鍊自己,好為將來走入社會做些準備,這些學生很多都是品學兼優的。
作為大學生,選擇當家教的確是一個勤工儉學的好方法,但是切不可為了勤工儉學,就將自身安全拋至腦後。到目前為止,大學生當家教人身受到傷害的案例也已不少了。有些當過家教或者做家教中介的學生告訴記者,找家教工作並非易事,有時甚至會危及人身安全。曾有一些學生接到電話要求找家教時,稱只找「女大學生」,這其中有的家長的確是出於自己的孩子是女孩,找女學生來教會好一些的目的,但也不乏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很多大學生都接到過這樣的電話,對方聲明只要女學生,可問他家庭住址等詳細情況時,對方吞吞吐吐地不願回答;還有一名大學生經歷了這樣一件讓她哭笑不得的事:看到一則招聘家教的廣告後,她去應聘,被聘用後才發現這是一家私人幼兒園,招家教的目的只是為了幫著照看孩子。因此本報在此提醒大學生,尤其是女學生在找家教時要謹慎小心。
選家教,仔細判斷,慎重選擇
在採訪中,許多大學生承認現在的大學生家教市場良莠不齊。有的大學生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但為了掙錢,就在家長面前稱自己是高材生,吹噓自己學習如何如何好;同樣,有些中介為了賺取中介費,對大學生的功底並不了解,卻一概稱他們是品學兼優,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能勝任這份工作。上述這樣的大學生一旦帶上學生往往敷衍了事,最終誤人子弟。所以,我們在這裡提醒給孩子找家教的家長,找家教一定要慎重。一般來說,家教第一次上門時,都要試講,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聽試講課,課後和孩子交流,判斷這位「老師」是否可以勝任工作。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一般大學生家教收費相對來說低一些,基本上是保持如下標準(僅供參考):高中課程一小時15—30元(最高不超過40元);初中課程一小時10—18元;小學課程一小時8—10元。
(責任編輯: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