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運輸機是一個國家戰略投送力量的重要基礎之一,尤其是中印邊境的高原地帶,絕大部分為山地地形,汽車運輸不方便且速度慢,鐵路運輸能夠到達的地方有限,最適合承擔運輸任務的還是大型運輸機。
而在此次疫情之中,我國的大型運輸機運20多次承擔緊急運輸任務,不但在國內投入使用,甚至還用來給巴基斯坦、泰國、斯裡蘭卡等國家運送醫療物資。
作為第一款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服役至今已經有四年之久,那麼,到目前為止一共已經服役多少架了呢?
就在前兩天,網絡上曝光了一張剛服役不久的運20照片,其尾部編號了11153,從這一數字來看,這架運20應該就是這一航空團服役的第12架運20,而在去年的時候,該團總共才擁有6架運20,可見裝備速度非常快。
而除了這個航空團裝備有我國最新型的運20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在我國中部地區駐紮的航空團同樣也擁有運20,數量在6架以上。也就是說,如果此次露面的這架運20運輸機恰好就是最新服役的一架的話,我國就至少已經18架以上的運20,不過這種巧合不大,因此我國的運20運輸機服役總數很有可能在20架以上。
考慮到運20已經服役四年時間,平均下來的話每年大概服役5架左右。而實際上在頭兩年,我國運20的交付工作其實並沒有那麼快,也就是最近兩年產能才開始正式爆發,據估計,目前運20運輸機的年產能大概在兩位數,這也和今年截止到五月底我國交付的幾架運20數量相吻合。
可能有些人覺得一年才生產十幾架運20還是太慢,但是實際上這一速度已經很可觀了。我們就以美國空軍為例,目前美國空軍的主力大型戰略運輸機為c17,這款運輸機在正式開始量產服役之後,一年的產量也就在10-16架的水平,而頭幾年的年產量更是只有個位數,和我國的運20速度差不多,但是要知道c17出現的年代可是在冷戰時期,而我國成飛能在和平時期就有和c17相當的年產量,這速度可不能算慢。
與此同時,在西飛的停機坪上,還停放著大量未服役的運20運輸機,可見這兩年我國西飛的生產速度是相當快的。
我國運20運輸機之所以量產速度這麼快,除了西飛研發團隊客服疫情,努力奮鬥之外生產線本身的升級也非常重要。根據此前的報導,我國西飛在生產運20運輸機時採用了非常前沿的脈動生產線。
在談到飛機脈動生產線之前,我們先得說說傳統飛機的生產方式,有很多人是不是以為軍工企業的飛機生產線和汽車企業生產線差不多,都是一條流水線?其實大不相同,軍用飛機這種工業品和汽車不同,前者的產量要比後者小著好幾個數量級,要想實現汽車生產線那種情況,成本就太高了。
實際上此前在生產飛機時,就是一直待在一個固定的組裝位上不動,需要什麼零件工人就從別的地方運過來裝上去,直到全部組裝完畢,這一架飛機才會被被移動出廠,這樣的生產方式非常死板,並且效率還很低,質量管控也比較差。
而飛機脈動生產線,就比較像現代的汽車生產線了,但是相比汽車生產線,飛機脈動生產線也做不到後者那樣完全的移動裝配,實際上是介於固定站位裝配與連續移動裝配之間的一種新型裝配生產線形式,儘管這種生產線的效率也比不上汽車生產線,但是對於總產量只有幾百幾千架的飛機來說,這樣的生產線生產速度已經相當快了。
在脈動生產線上,飛機以固有的節奏在廠房內移動,當移動停止時,就進行裝配工作,當裝配結束時,再將飛機移動到下一個裝配點上。
如此一來,飛機的生產效率才有了極大的提高,美國F35之所以能夠年產上百架,也是因為使用了這一生產線,而如今我國的運20運輸機同樣也採用了脈動生產線,因此生產速度才大幅度提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