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限制運20量產?進口俄制航發只夠幾十架,WS20剛首飛

2021-01-09 阿五說事

這兩年出現頻率最高的可能不是殲20,而是運20。因為遠程運輸機不僅是戰略投送的重要武器,也是軍事交流、人道救災的重要裝備,是展示大國軟實力的必須品。而國內的運20從研製以來,雖然性能在增強,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可以進行大象漫步,但目前看其量產還是被某些因素所限制,導致此次無法滿足全部需求,那到底是什麼限制了運20的產能呢?

其實這個答案並不複雜,那就是老生常談的「心臟病」航發,可能有的軍迷會說,我們不僅有了WS-18這樣替代品,還有了全新研發的WS-20,運20應該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但實際來看,雖然國產航發已經有了,但是否能馬上大規模量產配合運20提高產能,還需要打個問號。

目前運20生產主要還是依靠從俄羅斯引進的D-30KP-2發動機。在最近十年之間,一共引進了大約460多臺該型號航發,其中有110多架用於生產轟-6的各種改進型號,剩下的的發動機數量只夠生產幾十架運20了。雖然這並不是運20量產被限制的唯一原因,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運20甩開膀子下餃子。

而由於國產航發的進步,我們已經沒有繼續訂購D-30KP-2航發了,因為WS-18本來就是其國產仿製型號,而且WS-18的單機重量僅在2050公斤左右,比D-30整機輕290公斤,推力達到13.1噸,提高了0.7噸,同時採用全權限數字式控制系統「FADEC」,油耗也下降了18%左右。但WS-18這樣發動機數量上提升還有一個過程,因此也就導致一段時間內,我們既沒有充足的D-30,也沒有大量的WS-18可以提供,只能憋著小步快跑。儘管如此,因為對運20的迫切需求,我們也可以看到其機型數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加。

而WS-18幾乎是在2014年就已經有流傳在伊爾-76驗證機上首飛,在後來又出現更新的國產WS-20航發。如果說運20最終的選擇是WS-20,那麼又會出現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在小部分產能用於WS-18以搭配生產運20後,產能將切換到WS-20,這或許又會導致運20面臨一輪小規模的航發不足問題,這必然對量產造成一定影響。

而根據資料來看,WS-20的相關消息是在2020年出現的,當時空軍指揮學院戰略研究室教授、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空軍少將喬良向媒體透露,國內正在為運-20研製國產發動機。而2020年11月, 運-20已經搭載四臺WS-20發動機成功進行了首飛。因此這也說明至少在未來2年內,WS-20很難獲得足夠的數量,因此運20必然需要在WS-18的基礎上進行過渡,最後在等待WS-20產能充足夠在全部裝機。而這個過程中的尺度就不太好衡量,WS-18弄太多影響以後的新發,少了吧又不太夠用。而且不知道WS-20和18的零部件通用性如何,否則還需要維持一定產能來保持後勤和零部件供應。這可能也算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吧,畢竟大涵道比航發一直依賴國外,這次國產井噴,也遇到了選擇的問題。

但是總體來說,目前國內成為繼美、英、法、俄之後第五個能自行研製並裝備大涵道比發動機的國家。實際大家一看就明白,這是真正的大國重器,除了聯合國五常之外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參與進來,更別說玩明白了。而目前才算是基本入了門,和老牌航發強國之間還有差距。不過從我們的追趕的速度就可以看出,時間是在我們這邊的,勝利也是屬於我們的,相信我們未來的下一代戰略運輸機會有更好的航發,也會出現像C-17和C-5一樣強大運輸機,只要航發搞定,一切還會遠嗎?

相關焦點

  • 2021年第一架運-20交付,未來運-20總產量有望超過300架
    如今,已經四年半過去了,運-20到底生產了多少架呢?  截止2020年年底,有媒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運-20的數量規模,已經有了多架試驗機和70多架量產機,其服役數量也已經超過了40架。  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運-20的交付過程。  根據公開資料介紹,運-20正式立項是在2007年6月20日,首飛是在2013年初,首批正式交付是在2016年6月15日。
  • 運20新航發落後50年?接下來一幕令俄啞口無言,指揮大廳一片歡呼
    據俄塔斯社12月11日報導,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架運-20安裝渦扇-20發動機試飛的照片,這表明這款發動機可能以及趨於成熟,運-20大型運輸機換裝渦扇-20發動機後,其性能將有巨大的提升。不過俄方認為,雖然中方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其技術水平依然與俄方有較大的差距。
  • 空軍最新消息顯示,殲20已完成重大升級,國產心開始替代俄制航發
    據相關媒體1月7日援引空軍最新消息報導,一架殲-20隱身戰機突然現身在某空軍綜合試驗訓練基地。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普遍的關注,這不僅僅是因為,這是目前中國所研發的最強大的戰鬥機,更因為這架殲-20裝備著採用了「隱身構型」的WS-10「太行」發動機,這意味著殲-20已完成了重大升級。在此之前,中國的殲-10使用的都是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
  • 美媒稱運-20用上新航發,俄專家一句話引發爭議,事實還是嘲諷?
    最近,美國「戰爭地帶」專欄報導稱,中國的運-20運輸機已經換上了新的國產發動機。最新流傳的照片顯示,一架運-20發動機機艙明顯比之前增大了,並由殲-11戰機伴飛,這是試飛的標準程序。中國正以驚人速度生產運-20,但是這款運輸機一直被過時的發動機「束縛」。
  • 終於換上「國產心」,動力更澎湃,運20「機海」即將到來
    運20換「國產心」 運20自2016服役後便迅速進入了量產階段,到目前為止這款大型運輸機的數量已經超過了50架,平均每年生產超過十架,這個產量對於一款大型運輸機來說已經是相當高的水平!
  • 一臺就能讓運20上天!2020年美國最強航發將服役,推力高達10萬磅
    數據顯示,GE-9x風扇的直徑為3.4米,而進氣道直徑也長達4.5米,僅比一款中大型寬體飛機波音767的機身直徑少20釐米。最重要的是,GE-9x的涵道比為10:1,非常適用於大型此類大型客機,而且其推力可以達到470千牛,換算下來相當於100000磅。因此GE-9x被公認為是一款極具創新力的航空發動機。
  • 日本第13架大型國產運輸機已首飛,突破禁令,想要打進中東市場
    和我國的運-20相比,川崎公司研發的C-2運輸機雖然小了一圈,但考慮到日本本土市場太小,這型運輸機近幾年不斷謀求對外出售,如果能夠成功,將是日本突破昔日的「武器出口三不原則」的重大突破。圖片:第13架量產型C-2C-2是日本第二種自行研發的國產噴氣式運輸機。
  • 意義堪比運20和C919!中國又一大飛機海上首飛,30年空缺終於補上
    2020年7月底全球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在我國青島附近的海面上一飛沖天,代號鯤龍AG600、中國大飛機三大劍客之一、特種民用飛機等等,這架大飛機可以說能與C919和運20平起平坐。可能我們對鯤龍AG600很陌生,但對服役超30年的水轟5肯定不會陌生,在1976年首飛成功的水轟5因為機載設備不過關和技術障礙,所以最終僅從工廠組裝了7架,其中有4架交付使用。這個國產水上飛機在AG600接替頂班之前,整整為我國貢獻了30多年的光輝歲月。
  • 運20加速量產,發動機不夠用?換上新國發,補齊中國空軍重大短板
    隨著國產運-20等運輸機加速建造,已經有人開始擔心起渦扇發動機夠不夠用的問題了。近日網絡上曝出消息,國產渦扇-20發動機已經裝備在了運-20之上,進行了相關飛行試驗,顯示出運-20的研製已經處於基本結束的狀態。
  • 中國航發大推力發動機深度報告:CJ1000A預計2023年裝機C919試飛
    進口與國產雙管齊下,為C919保駕護航讓自己的國產大飛機翱翔在藍天,這是每一個航空人的目標。運-20實現了第一步,作為國產的第一款大飛機運-20鯤鵬展翅,一飛沖天,正式揭開了中國國產大飛機的序幕。但是運-20畢竟是一款軍用大飛機,與民用大飛機的要求還是有些不同,比如安全,油耗,壽命等等,因為要為幾百個人的生命負責,這也就造成了大飛機製造非常難,零部件幾十萬個,組裝起來還要不斷測試,測試的數據更是成千上萬,然後還要一個一個民航局拿到適航證,才能運營交付。
  • 俄媒進行猜測,轟20預計今年首飛,5年後即將量產
    不過對此我們也不必擔憂,根據俄羅斯媒體猜測,具有隱身能力的轟-20轟炸機,或許將會在今年完成首飛,並將在2025年實現量產。轟-20是中國正在發展的新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預計能夠打擊到太平洋上更遠目標,外形與B-2相似,將大量使用先進技術,雷達反射面積減少到0.1平方米以下,搭載4臺渦扇-18,荷載量在40噸左右,最大射程為16000公裡,最大作戰半徑7000公裡,可裝備射程超過2000公裡的各種巡航飛彈,與超強火力配合後,將真正擁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
  • 新一代隱轟傳來消息,預計2021年首飛,比轟20還要厲害
    近年來中國空軍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各類先進戰機都已經成功服役,其中備受期待的是20系列中的先進戰機,殲20、運20、直20都已經成功量產並服役,目前也只有轟20還沒有正式現身,不過有關轟20的消息也有很多,其中不免被拿出來和美國的隱身轟炸機做對比。
  • 俄專家直言蘇-57是昂貴無用的玩具!3架殲20真的打不過1架F-22?
    對於蘇-57來說,說實話到現在為止,顯然還是失落大於歡喜,畢竟俄羅斯的空中實力本來就比中國強,而且蘇-57戰機的的確確比殲20早首飛了,所以當大家都以為蘇-57會讓俄羅斯成為第二個正式服役五代戰機的國家時,沒想到殲20給了俄羅斯當頭一棒,讓我國成為了美國之後第二個正式服役五代戰機的國家
  • 殲-20首飛十周年:已列裝作戰部隊 裝備國產發動機
    1月11日的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國防軍事早報》欄目,關注了成長10年的殲-20「威龍」戰機。2011年,網友拍攝到的「殲-20」首飛當日的照片,圖為2001號原型機 本文圖源如無說明均來自《國防軍事早報》10年的今天,熱心網友觀測到殲-20首飛並機動的發帖 圖源:社交媒體初見是驚鴻一瞥,卻令人過目不忘!
  • 運20改裝中國版「空軍一號」?沒有比這更好的想法了
    作為國產第一型戰略運輸機,運20戰略運輸機是我國建國以來獨立生產研發的最大型飛機,整機零部件和信息系統,從研發到生產完全依靠國內相關產業,完全不需要依賴國外的供應,即使是現今仍在應用的俄制發動機,實際上隨著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渦扇20的發展,也基本接近換發的時刻。
  • 又一批運20交付,服役數量已翻一倍!現在一共有多少架?
    就在前兩天,網絡上曝光了一張剛服役不久的運20照片,其尾部編號了11153,從這一數字來看,這架運20應該就是這一航空團服役的第12架運20,而在去年的時候,該團總共才擁有6架運20,可見裝備速度非常快。
  • 運-20工藝精湛體現實力,外觀霸氣用途廣泛,空軍戰力倍增器
    說到運-20運輸機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運-20運輸機是我國航空工業進入21世紀後獨立研製生產的新一代戰略運輸機,這也是我國航空工業量產機型中體型最龐大的機型。據稱運-20運輸機設計目標是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載重量65噸。
  • 改進後圖160M使用全新發動機首飛,俄或向中國推銷,轟20也能用?
    直到1993年,由於停止生產,居比雪夫工廠(當時稱為薩馬拉科學與生產工廠)生產了250臺發動機,安裝於35架圖-160和16架圖-144上。其餘的發動機用於修理飛機。到今天為止,這種供應仍然足夠。因為被航空迷稱之為白天鵝的圖-160隻剩下16架,而沒有圖-144倖存下來。NK-32-02保留了先前發動機的功率特性。
  • 改進後的圖160M使用全新發動機首飛,俄或向中國推銷,轟20也能用?
    直到1993年,由於停止生產,居比雪夫工廠(當時稱為薩馬拉科學與生產工廠)生產了250臺發動機,安裝於35架圖-160和16架圖-144上。其餘的發動機用於修理飛機。到今天為止,這種供應仍然足夠。因為被航空迷稱之為白天鵝的圖-160隻剩下16架,而沒有圖-144倖存下來。
  • 講真話,轟-20現在首飛與未來3年內首飛,差距真的大嗎?
    其實,轟-20現在首飛與未來3年內首飛,意義差距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轟-20是小夥伴們最關心的武器裝備之一,與003航母、096戰略核潛艇並駕齊驅,但是既然現在首飛也並不能帶來重大改變。1、轟-20是我們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重要體現,是核反擊的國之重器。是的,是核反擊,說到底還是戰略防禦,有了轟-20意味著我們有全球核反擊能力,其最大意義還是防禦和戰略威懾,對於目前的局面並不能帶來本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