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光明新區管委會主任鄺兵主持召開座談會,與深圳市水務局局長王立新一行,共同總結半年多來光明新區水務工作進展和經驗,並商議、部署下一階段工作計劃。市水務局副局長胡細銀,市治水提質辦專職副主任龔利民,光明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徐松明參加現場調研和座談。
據了解,在光明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水務局的正確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光明新區環保水務局自2016年10月31日正式獨立運作以來,不斷優化工作機制,持續充實工作力量,以重點任務、安全隱患正負兩份清單和周報告制度為主要抓手,真抓實幹,初步打開工作局面,治水提質和海綿城市建設兩大重點工作已經取得顯著進展,助力光明新區打造青山綠水相依、田園城市互襯的宜居宜業現代化綠色新城。
治水提質
河長掛帥工程建設全面鋪開
今年是我市實現治水提質目標的關鍵之年,光明新區治水提質工作也「快馬加鞭」。光明新區領導對治水提質工作高度重視,市委副書記、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李華楠多次指示批示,擔任河流河長的新區各負責人通過現場調研、會議集中研究、電話指令等方式及時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推進治水提質工作有效展開。
一是工程建設全面鋪開。「十三五」期間,新區共實施治水提質項目61項,已全部啟動,其中完工14項,開工18項。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1.24億元,已完成3.84億元,完成逐年攀升。其中,河道整治工程16項,開工8項,總體進展順利;汙水管網工程14項,開工9項,1-6月建成65公裡,建成量由1月份6公裡攀升至6月份15公裡。
二是實施集團作戰。由中電建中標的EPC項目包包含10個河道整治和6個管網建設包,已打開54個工作面加快推進,3月初正式動工以來已建成35.6公裡汙水管網。由深圳水務集團、上海市政院、中鐵十五局聯合體中標的光明水質淨化廠廠網一體化PPP項目包本月陸續開工。
三是以環保促治水提質。準入關更趨嚴格,新審批的381個工業項目全部符合「行業限批、企業限批及區域限批」政策要求,未新增一個重汙染項目;加大執法力度,在2016年獲得市人居環境委先進執法單位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共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59宗,移送司法機關涉及環境汙染案件4宗,其中3宗為移送行政拘留,是歷年來首次移送;加強汙染源管控,由執法大隊會同環保專業公司,對全區所有工業企業進行「掃樓」核查。
四是開展相關專項行動。藉助河長制方案出臺實施部門聯動,在削減面源方面,新區城管部門正開展垃圾場站專項整治,新區經服局正制定實施農貿市場環境衛生提升方案;在查違清障方面,新區查違部門已基本查清已劃定河道管理線河段的違建情況,正抓緊清理。
黑臭水體治理
年內消除建成區「1+5」黑臭水體
光明新區把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務,管委會主任鄺兵每月部署推動,新區河長每周檢查落實,新區治水辦將推行日協調、周報告制度,全區合力開展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目前,鵝頸水基本消除黑臭;茅洲河幹流光明段水質仍黑臭,在新區加快支流整治的基礎上,已形成系統整治方案;今年考核的木墩河、新陂頭河、樓村水、白花河4條支流均要求提前至9月底前完成全河段施工。
海綿城市
再接再厲力爭再創佳績
2017年4月中旬,國家住建部、財政部、水利部組織開展了2016年度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績效考核工作,以光明新區鳳凰城為試點區域的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考核得分位列第二批14個城市第一名。圍繞明年再創佳績的目標,光明新區近期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重新梳理排定試點任務。根據我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部署,按照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任務分工和績效考核專家組意見,參考第一批試點城市績效考核要求,系統梳理形成新區海綿城市建設總體任務,共計包含30項工作任務,涉及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政府海綿城市績效考核、規劃編制、管控機制以及其他海綿城市相關工作等5個方面任務類型。
二是加快建立完備的技術標準和管控機制。今年計劃出臺8項制度,其中「強基惠民」工程海綿技術指南已出臺實施;新區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已經新區領導小組審議通過,近期報新區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實施;其餘《設計專篇編制指南和審查要點》、《設計分項編制指南和審查要點》、《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審查指南》、《項目竣工驗收要求》、《績效測評和運營要點》6項均已完成初稿。
三是加快打造涵蓋全類型、多層級的海綿系統。為適應國家考核方式從考項目向考效果的轉變,將新區所有重點項目納入考量範疇,進一步研究優化試點區域19個匯水分區,對試點區內102個政府、社會投資項目進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三種類型,篩選出適合納入試點項目庫的項目75個,統籌推進。
四是加快落實市政府海綿城市績效考核要求。新區已制定專項項目庫,佔地面積達到3.47平方公裡,項目合計58項,項目海綿設施投資約15.4億元。截至目前,完工6項,在建35項,前期17項,預計到年底可再完工50項,滿足新增海綿建設面積2.5平方公裡要求。
五是統籌推進其他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具體包括資金使用、智慧海綿、PPP模式實施、社會宣傳發動等方面。
城市水務
夯實基礎全面提升
除了治水提質攻堅戰和海綿城市建設兩大重點內容外,半年多來,光明新區其他各項水務工作也取得了穩步進展。
一是供水保障能力得到加強。推動光明水廠順利投產,新增供水能力12萬噸/日,完成113公裡市政管網改造和優質飲用水工程,順利完成長圳、玉律兩座小水廠整合,消除了水質安全隱患。
二是三防局面安全平穩。重新修訂防汛、防颱風預案並開展演練,購置8臺移動泵車等一批搶險設備物資分發各辦事處,及時啟動響應並加強值班值守,出臺三防督查方案隨機抽查各辦事處備汛防風情況,今年以來成功防禦了3場暴雨和1個颱風襲擊,無因災傷亡事故發生。
三是水務設施管理逐步規範。截至2016年底,新區市政排水管渠總長度為957公裡,其中雨水管472公裡,汙水管336公裡,混流管149公裡。並建立了GIS系統,增加了河道管養水質簡易監測,發現、制止亂排汙行為工作職責,16宗水庫日常管理,3大泵站、河道、排水管網備汛響應情況也得到顯著加強。
四是行業監管服務進一步加強。今年以來完成45個涉水審批,將110個建設項目納入臺帳管理,開展汛前水土保持、排水項目檢查,下發20張整改通知,對18家涉水違法項目予以查處。專題開展管網建設、河道整治等現場調研,對如何保障工程進度、質量和效果進行探討部署;組織中電建和泉恩公司開展新型管材實驗,採用一體化裝置解決外國語學校近期排水問題。
下一階段,光明新區將繼續實行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打好治水提質攻堅戰,重點在全區合力攻堅、年內消除建成區「1+5」黑臭水體,摸清底數、精準施策,抓基礎關鍵、持續推進高效排水管網建設,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建設環水智慧感知系統和升級海綿城市內涵、狠抓落實五個方面發力,做好新區山水大文章,加快建設綠色新城和魅力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