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徵程,光明新區鼓足幹勁,堅持「三步走」戰略,實施「五大戰略路徑」,全力打造「四城兩區」。
2018年1月30日,光明新區召開2018年工作會議,總結2017年工作,部署今年重點任務,提出了加快建設質量型創新型智造強區、現代化國際化綠色城區的發展目標。
「十年建設篳路藍縷,當前光明正處在十年再出發的重要歷史節點。」在大會上,光明新區黨工委書記王宏彬坦言,只有通過系統總結經驗、找準問題、謀劃未來,光明才能更好地發展、行穩致遠。
在廣泛深度調研基礎上,光明新區提出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新區要全面建成「四城兩區」,為今後相當長時期的新區發展指明了方向。「四城」即全力打造高端業態集聚的產業新城、引領源頭創新的科學新城、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新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兩區」即加快建設質量型創新型智造強區、現代化國際化綠色城區。報告還為實現這一目標規劃了「五大戰略路徑」,即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質量引領發展、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堅持民生優先發展、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三步走」戰略描繪新時代發展藍圖
根據光明新區發展現狀以及優勢,報告提出了三個階段性的發展目標。
到2020年,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區域性教育醫療和創新高地、高技術產業基地;到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深圳綜合性科學中心、區域發展極和重要的城市副中心。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質量型創新型智造強區、現代化國際化綠色城區,成為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上的國家級科學城、珠三角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深圳北部中心。經濟發展高度繁榮,城市格調更具魅力,社會包容充滿活力,人民生活富裕幸福。
四個新城則對加快建設質量型創新型智造強區、現代化國際化綠色城區的發展總目標做出了更進一步的闡述。
高端業態集聚的產業新城,未來的光明,產業空間集約高效,產業結構科學合理,產業競爭力強大,成為以實體經濟、先進位造為鮮明特徵的高質量發展城區。
引領源頭創新的科學新城,未來的光明,創新活力迸發,創新環境一流,創新輻射帶動強勁,成為全市科技創新發展新引擎、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新城,未來的光明,生態之美、自然之美、綠色之美充分綻放,城市品質獨具特色,市民生活舒適便捷,成為優美宜居、韻味十足的「不一樣」的城市副中心。
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未來的光明,社會大局更加安定,文明風尚更加彰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成為多元包容、溫暖和諧的幸福家園。
「五大戰略路徑」走出特色發展的光明之路
為實現上述目標,光明新區提出「五大戰略路徑」,希望走出一條特色發展的光明之路。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依託中山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優勢,規劃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和前沿技術研發機構群,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創新創業載體,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聯動,加強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質量引領發展。突出發展實體經濟,以重大項目為帶動,以特色園區為依託,以優質服務為保障,大力發展高端、高新、高質製造業。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若干個千億、百億優勢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物流、金融、工業設計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區,立足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推動產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層級、城市品質。
堅持民生優先發展。切實提高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完善就業、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落實安全生產各項制度,著力預防各類事故發生。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以推動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綠色建築示範區、海綿城市試點等為平臺,高品質打造「公園之區」、高質量抓好汙染防治、高水平提升城市綠化。
位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的光明城高鐵站。
2018年,光明新區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初步確定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以上。藍圖已經繪就,正待乘風破浪。光明新區將如何繼續推進「城市質量提升年」?如何為實現「四城兩區」發展目標打下基礎?
光明新區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城市品質、社會建設、生態改善等重點領域的質量提升,努力開創新局面。
瞄準制約發展瓶頸
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瞄準制約光明新區發展的瓶頸問題,紮實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機制改革、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智慧城市+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任務。
抓好區、街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理順區、街事權關係,推動管理和服務力量資源下沉基層,構建職責分工更加清晰、組織架構更加合理、管理服務更加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
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
提升基礎創新能力
新區提出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經濟提質增效。
堅持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突出抓好華星光電G11等重大項目建設,爭取儘快建成、早作貢獻。堅持招大商、招好商、招優商,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資,著力引進一批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先進位造項目。
以華星光電、貝特瑞等企業為龍頭,以新型顯示、石墨烯等優勢產業為重點,加速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若干具有光明特色的產業集群。
光明新區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提升基礎創新能力水平。主動對接深圳市科技創新「十大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光明在土地空間、聚集效應、轉化平臺、配套設施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對接深圳市大科學裝置群建設。加快推進深圳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華星光電新型顯示產業創新中心等建設。
加大「鴻鵠計劃」實施力度,加快培養引進更多高端創新人才、基礎人才和技能人才,對特殊人才採取「一人一策」政策。加快推進光明雲谷、光電企業加速器、科創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建設一批專業眾創空間,鼓勵德國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微軟孵化器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
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區
持續提升城市品質
光明新區提出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區,著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不斷加強城市管理治理,持續提升城市品質。
在交通大會戰方面,重點打通雙明大道、東長路、周家大道(西段)等19條斷頭路,完成394條「兩不管」道路品質提升和20條道路水泥路面的柏油黑化改造。新增10條以上公交線路。推進慢行系統改善提升工程51個,新建自行車道32公裡,新建改造城市綠道30公裡。
在治水提質大決戰方面,完成14.6公裡茅洲河幹流一河兩岸景觀提升工程;加快玉田河、大凼水等剩餘9條一級支流(排洪渠)治理;完成226公裡汙水管網建設等。
在提升群眾「獲得感」方面,加快推進荔湖、大雁山等11個公園項目建設,啟動7個綜合性公園前期工作,繼續改造提升27個社區公園。確保新區第二中學、馬山頭學校等5所新建(改擴建)學校9月投入使用,全年新增學位4890個;新增普惠性幼兒園不少於10所,普惠園佔比超過80%;推動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正式開業,新增病床8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