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天氣微涼,翠亨新區在這個冬季卻格外火熱。
12月2日,翠亨新區康方灣區科技園奠基;同日,翠亨新區灣區未來科技城等一批重點項目集中啟動動工儀式,翠亨新區重大項目招商籤約大會籤約20多個重大項目;12月3日,中山市人民政府與石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翠亨新區共建石藥集團大灣區新藥研發總部暨國際創新藥孵化轉化基地。
一個項目是一個增長點,一個產業就是一個增長極。
隨著這批重點項目的落地,翠亨新區以總部經濟為主要業態,以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先進裝備製造和高端現代服務業等為主要產業發展方向的宏偉規劃,正逐步走進現實,翠亨新區距離建設「國家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又邁進了歷史性的一大步。
從中山市區驅車,經翠亨快線進入翠亨新區,放眼望去,翠亨新區早已擺脫其前身臨海工業園的模樣,一棟棟大樓赫然林立,一個個產業園迅速崛起,翠亨新區正成為灣區西岸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逐夢航程,迎來新出發。
2020年是中山翠亨新區成立的第七年。七年,是悠悠歷史長河中的一抹浪花,卻足以譜寫一座城市奮進探索、風雨兼程、波瀾壯闊的發展篇章。總規劃面積230平方公裡的翠亨新區,在變革中新生,在奮進中發展。
截至2020年,新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6億元、工業總產值982億元。已落地產業項目143個,規上工業企業47家。
東望深圳,北接廣州,南連珠海、澳門,翠亨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地位非常突出。為振興中山經濟、加快中山高質量崛起,翠亨新區被中山市委市政府賦予「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城市示範區」的時代使命,是中山實現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將攜手火炬開發區、岐江新城共同打造全市「三核鼎立」的重大發展平臺。
2018年底,中山市委、市政府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深中通道建設歷史機遇,將翠亨新區定位明確為「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翠亨新區每月都有新亮點,每季都有新變化,每年都有新形象……七年彈指一揮間,中山翠亨新區不斷升級、日新月異,在大灣區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貢獻了強大的「新區力量」。
處於粵港澳大灣區優勢位置的中山翠亨新區,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精準科學的頂層設計、優質周密的謀劃藍圖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抓機遇:臨海工業園走向翠亨新區新時代,新方位,新使命,新作為。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給人類發展帶來了深刻變化,全球產業化高端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山將發展重心進一步放在東部沿海區域,決定在臨海工業園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開闢新的發展道路。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
中山步伐一路向東,「翠亨時間」已然來臨。
2013年3月25日,中山翠亨新區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翠亨新區是中山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區、廣東省轉型升級重大平臺。
伊始,翠亨新區定位為「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探索區」,進一步把海峽兩岸和海內外華人匯聚在中華文化的旗幟下,建設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為廣東建設文化強省探索新路;「珠三角轉型升級重要引領區」,建設珠三角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轉型升級高端平臺;「嶺南理想城市先行區」,在珠江西岸率先走出一條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產城融合、智慧創新、和諧善治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科學用海試驗區」,高標準利用河、海、自然和岸線資源,加快發展海洋生物、海洋裝備製造、遊艇製造與應用、濱海旅遊等產業,豐富紅樹林生態溼地旅遊內涵,協調濱水生活岸線,打造人水和諧、與水共生的生態濱海環境,為廣東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作出示範。
經過多年的探索,翠亨新區從一個產業園變為初具規模的高科技發展新區。
2017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成為國家戰略。
為了進一步加快新區發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快車,中山市委、市政府經過多番思考,決定對新區發展重新謀劃、重新定位。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的決策部署,翠亨新區成為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2018年底翠亨新區定位明確為「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
今年以來,翠亨新區確立「三年打基礎、十年見新城、十五年大發展」的開發建設時序,持續推進新區高標準建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源源不斷地規劃「活水」,讓翠亨新區發展動力十足。
高謀劃:科學決策,體現智慧與擔當觀大勢,謀全局,闖新路。
翠亨新區,站在珠三角發展的重要關口,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
翠亨新區發展到現在,是一步步科學決策的續力堅持。
2018年翠亨新區修編《中山翠亨新區總體規劃(2012-2035年)》,規劃分為近期2012-2020年,遠期2021-2035年。其中翠亨新區規劃範圍包括南朗鎮、橫門島及東部臨海區域,總規劃面積為232平方公裡;按照「生態優先、文化引領、產城融合、科技創新」的理念,構建「雙心、一軸、多廊、六區」的空間結構,沿未來大道打造多元功能的城市綜合發展軸,對起步區進行了規劃調整;以東部的中山港澳客運碼頭聯檢大樓「未來之門」為龍頭,多條內陸水系,獨具特色的景觀橋設計,構建出一條聯通山、海、城、河湧、溼地的創智服務軸;在科學城的心臟位置,多個現代化建築群構建成城市創新中心,打造創新前沿陣地;整體空間按照門戶綜合服務區,西部生態溼地休閒區,中部創智綜合服務區,北部科創啟動區(灣區國際醫療城),南部品質生活區區分,實現真正的產城融合。
善於捕捉機會者為俊傑。翠亨新區充分利用其豐富的資源,抓住「雙區驅動」機遇,加速高質量經濟發展,完善城市建設,從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大格局上大膽謀劃城市未來。
今年翠亨新區被賦予「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中山示範區」的使命,在此基礎上,翠亨新區提出了「三個目標」、「六個一流」、「五個平臺」的「三六五」開發建設思路。
——三個目標,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翠亨新區(起步區)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的戰略目標。
——「六個一流」城市建設新標準。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一流的政務服務和國際化營商環境、一流的產業和龍頭項目、一流的公共服務配套、一流的創新創業人才集聚等「六個一流」建設要求。
——「五大平臺」核心抓手。一是依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爭取將新區納入廣東自貿區擴容範圍,打造國家級平臺。二是依託中科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灣區國際醫療城、中山科技大學,創建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三是依託哈工大人工智慧與無人裝備研究院、西灣區塊鏈數字經濟示範區、視頻大數據基地,建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試驗區。四是依託新區城市中軸帶,打造高端現代服務業總部集聚區。五是依託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濱水環境提升工程、大型文旅項目,打造灣區商務旅遊休閒重要目的地。
如今,翠亨新區正朝著「國家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的目標,按照「六個一流」建設標準穩步前進,「五大平臺」核心抓手也在加速建設中;翠亨新區發展大藍圖正從紙上逐漸躍進現實。未來,翠亨新區將在大灣區,樹立起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
大改革:產業升級規劃清晰,創新性科技新區穩步前進一座新城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何況是肩負轉型升級、融入灣區、對接深圳使命的中山翠亨新區。
翠亨新區的前身是臨海工業園,主要以船舶製造、海洋工程、機械製造等為主的傳統重型製造業企業,面對新時代、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臨海工業園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拉動中山市經濟發展,加快高質量崛起,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翠亨新區的構想。2013年,中山翠亨新區的掛牌成立,開始了臨海工業園全面轉型升級、提質擴容的新局面。
近年來,新區緊扣「灣區建設主陣地、精品城市示範區」的時代使命,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全力推進改革發展建設,為新區快速崛起注入強勁動力。
翠亨新區確立了以總部經濟為主要業態,以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先進裝備製造和高端現代服務業等為主要產業發展方向,以翠亨科學城為核心空間載體,以灣區國際醫療城、灣區國際設計港等「園中園」為主要模式的產業空間布局。
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院、灣區國際醫療城、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深圳醫療器械科技園、灣區未來科技城等一批重大平臺加速搭建。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與人工智慧研究院、星光達中山文化創意設計項目、金雅福文創智能製造總部項目、華潤燃氣大灣區總部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後落地。
在打造引領未來城市發展潮流樣本典範的過程中,一個具有現代特徵、高科技、國際化的高品質新區正款款走來,為高質量發展的中山樣本蓄積了無窮的發展潛力。翠亨新區「國家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初現雛形。
全方位:生態、文化、城市建設多面開花,樂活一城百姓11月,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依舊青蔥如夏。每到周末,翠亨國家溼地公園預定名額一下子就被搶光。溼地公園的美麗風景更是經常出現在中山人的朋友圈。
「溼地公園風景優美、空氣清新,非常適合周末和節假日過來休息放鬆。公園裡也建有好幾個溼地科普知識館,可以讓孩子了解更多相關知識。」來自中山市區的李先生說道。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新區起步區珠江口橫門水道西側鹹淡水交匯處,規劃面積約625公頃,其中溼地面積約395公頃,溼地率約63%,是珠江流域河口溼地生態系統和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該公園的建設,對保障區域生態安全,保護珠江河口溼地生態系統和紅樹林群落具有重要意義。公園內包括河口水域、紅樹林、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澤等多種溼地類型,獨具嶺南風格的生態系統,50公頃獨特的紅樹林景觀為溼地公園增加了寶貴的研究價值。
如今,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翠亨新區生態宜居的典型代表。翠亨新區創建之初,新區政府便規劃將翠亨新區建設成一個生態之城,規劃沿著中心河打造南北向生態綜合發展軸,沿著眾多條河湧、水網、打造景觀廊道和視線通廊。建設不低於100米寬的環島濱海綠帶。
目前,翠亨新區已經開放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翠湖公園等公園。未來,翠亨新區還計劃建設13個特色公園,進一步增加新區的生態景觀。據悉,翠亨新區起步區規劃綠地面1347.18公頃,其中公園綠地237.80公頃,公園綠地500米服務覆蓋率為100%,它們就像一張綠色的網,串聯起中山翠亨新區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和文體資源,將翠亨新區建設成「園林之城」。
除此之外,翠亨新區規劃建設22所中小學、18所幼兒園、2所三甲綜合醫院和若干國際一流專科醫院,布局12個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一批文體等城市生活配套設施。此外,南部科學城片區布局碼頭綜合體、超級街區、國際醫療城、國際創新園、國際設計崗、國際文旅城等片區,打造大灣區宜居宜業的一流城市環境。
目前,新區已建成46公裡長市政路網,3個生態公園,中山紀念小學、「中山書房」圖書室等配套設施,為125家企業和2.2萬多居民提供了生活配套服務。
未來,翠亨新區力爭在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前,完成129公裡城市幹路網、42公裡地下綜合管廊、城市水電氣通訊交通和文教衛體商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為5-10萬名創新創業人才和商旅客流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城市服務。
曾經,翠亨新區是圍墾文化之源,是中山人民自力更生的生動見證;現在,翠亨新區是珠江西岸智創高地,是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未來,翠亨新區將作為中山市重振虎威參與「雙區」建設的橋頭堡,成為珠江口東西岸聯動、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一張灣央之城、創新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的謀劃藍圖大網已織成,翠亨新區正依照規劃的藍圖提檔進位、行穩致遠地前進,努力譜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現代化創新性城市新中心的新篇章。
翠亨新區「灣區夢」未來可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