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談
高校陸續開學,隨之而來的新生教育也被提上日程。8月31日,廣西大學「雨無聲」網站發布的一則「女生安全攻略」引起網友關注。其中對於女生著裝建議,「不要穿過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不低胸、不露腰、不露背,防止產生誘惑」,在網上引起爭議。有網友就說,穿著屬個人自由,限制女生穿著以「防止產生誘惑」並不合適。如果說防人之心不可無,那麼教育男生「防止被誘惑」也應當是題中之義。如果非要發布相應的「女生安全攻略」,那「男生安全攻略」也不應缺席。
「女性著裝暴露引發人身安全問題」的說法一直都有。近年來,隨著性別平等觀念的深入、女性意識的崛起,還有性教育的日漸普及,此類意見受到的批評和質疑越來越多。在正反雙方的觀點攻防戰中,認同「不宜暴露」的人認為,這種提醒純粹是出於好心,且僅限於事實描述(即「著裝暴露的確會引發惡人的歹心」,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不是要限制女性的穿衣自由、規訓女性身體。所謂「男權思想」的批評是罔顧事實,拿道德大棒嚇唬人,最後吃虧的還是女人。
這樣的說法我不止聽到一次,也就是承認「著裝暴露引發性侵」的事實,不等於認同「男權」思想。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我都不知道怎麼接。尤其好多說這話的人,是自己也有女兒還寵愛得不得了的父親——提醒、留個心眼兒,又有什麼錯呢?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是簡單幫他梳理一下「衣著暴露」與「性侵害」兩者之間的關聯和邏輯:第一,前者是否可能引發後者;第二,受害事件中,案由是「衣著暴露」的比例是多少;第三,根據這樣的比例讓女性不要穿暴露服裝,措施是否合乎比例。
第一,衣著暴露會導致性侵嗎?當然會有。但是唯一原因嗎?不一定。強姦犯作案一般關注兩個因素,一是有沒有作案機會,二是對方是否順從、好控制。大多數歸因衣著的人,其實對於強姦發生的想像,只存在於月黑風高的荒郊野嶺,實際上熟人強姦的比例更高,有的資料顯示佔80%。第二,性侵案由是「衣著暴露」的,佔全部犯案的比例是多少我未見具體數字,如果這個推導成立,那麼性犯罪發生率理應夏季高於冬季(夏天穿得少),性意識開放的國家高於保守國家,但這兩個推論都不成立。北歐國家是全世界性犯罪率最低的地方,身體裸露家常便飯,反而是有些地方女性渾身上下包得嚴嚴實實,但性犯罪率居高不下。
國外有公益團體曾舉辦名為「你當時穿了什麼」的展覽,展示一些女性在遭受性侵害時穿的衣服,展覽上什麼衣服都有,球衣、工裝、廚師服……跟「性感」毫不沾邊,因而打破了大眾對於強姦的迷思。衣著暴露與性侵害,最怕想當然;破除無知,才是培育起支援性侵受害者的社會文化的第一步。否則,一想到強姦就月黑風高,我們就會忽略女性身邊的來自熟人的危險。我們也不會關注男性受到性侵害的風險,因為「男的力氣大、不會被欺負」,且「性侵只會發生在異性之間」。這樣的想當然,一方面低估了男性受害的可能性,相關的教育和防範措施跟不上,另一方面,使得男性受害者恥於壓力,不說,更不報案。在這個意義上,「衣著暴露說」不僅不符合事實,它更大的危害在於,讓性侵受害者的經驗進一步地在我們的社會裡隱匿不見,讓更多的女孩、男孩活在一種大家都視而不見的危險之中。
關愛大中學生,關愛你自己的孩子,別再說什麼「被強姦是穿得少」了。 麥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