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滿清:顯赫一時的「總理衙門」,為何僅存在40年就被取締?

2021-02-23 日常新奇趣

....

...

"

1901年7月,存在40年的「總理衙門」宣告終結,走完了它短暫、卻坎坷的歷程。總理衙門是清廷為了應對日益複雜的洋人事務而專門設置,但是,1901年的中國,剛剛經歷了「庚子國難」、與西方列強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在這個緊要時期,作為與洋人交涉的重點單位,總理衙門本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卻為何黯然落幕呢?

一句話——被淘汰了!

誕生的背景

總理衙門的全稱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是在鹹豐帝的批准下,於1861年1月設立。1861年的外患,雖然讓清廷倍感壓力,但是,從總理衙門的規模和位置來看,並沒有引起朝廷太高的重視。說白了,就是一處宅子,是前大學士賽尚阿的府邸,而且也只有一半,東半部是最早的外語教學機構——京師同文館,西部才是總理衙門的辦公所在

總理衙門的設立是參考軍機處的整體構造,由一位親王總領,下設大臣、章京兩級職官,人數並不多,有時7、8人,最多的時候也就是10餘人。總理衙門前後只有兩位總理大臣,一個是奕訢,任職28年;另一個是奕劻,在位12年。總理衙門下設南、北洋通商大臣。最初南北洋大臣為專職,由買辦化的官僚薛煥、崇厚任職,後分別由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兼任。但是,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與總理衙門在業務上的關係是平行的,只是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可與總理衙門諮商,由總理衙門代奏朝廷。

總理衙門的設立,和當時的外部環境緊密相連。自從鴉片戰爭叩開大清國門之後,洋人開始大量湧入中國,由此引發的貿易、稅收、官文等諸多問題並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進行處理。當時經辦這些事務的大多是那些督撫大員,但這些人不願染指洋務問題,常常互相推諉,使很多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西方迫切需要一個專業機構來作為和清廷「溝通」的橋梁。於是,在籤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後、西方軍隊撤離時,奕訢在「邀功」的奏摺中再次表達了設立專門洋務機構的請求:

外國事務,頭緒紛繁,駐京以後,若不悉心經理,專一其事,必致辦理延緩,未能悉協機宜。

這次得到了鹹豐帝的批准。

總理衙門也曾發揮出一定的作用,比如英法聯軍撤退後的善後處理、外國使團的接見、海防問題的協商、乃至各種條約的修繕等,但這些都是在奕訢時期完成的,在奕訢受到打壓之後,總理衙門的職位和作用就大打折扣,到了奕劻時期,實在想不出有什麼太出彩的表現

那為什麼總理衙門又會被取締呢?這個原因有點複雜,咱們逐一分析:

其一:洋人的需求

在那個主權已經名存實亡的年代,洋人的需求往往可以主導一切,總理衙門既是在洋人的需求下誕生,也是在洋人的需求下滅亡

總理衙門設立之初,參與其中的奕訢和文祥等人都是朝廷的實權人物,雖然沒有決策權,但是所提要求基本上會被朝廷恩準。這一時期,是總理衙門和洋人的「蜜月期」,雙方在各種問題上的分歧都能得到有效解決,可是奕訢被打壓後,總理衙門的影響力也開始急速衰退。英國公使對總理大臣文祥、沈桂芬等人十分不滿,其聲稱:

在中國做了7年駐京大臣,受盡文中堂慪氣,如今文中堂去世,又有沈中堂,辦事一樣路數,處處欺瞞哄騙

這是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中的記載,想來不會有錯。只不過,洋人的這種需求也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直到庚子年之後,洋人將這一要求明確寫入《辛丑條約》中,以條約的形式來要求清廷,迫於無奈,清廷才決定將總理衙門取締

其二:內部的紛亂

嚴格來說,總理衙門從建立到取消,「亂」字始終充斥其中,只不過,在奕訢管理時相對規範,之後就逐漸「失控」了。

總理衙門並非專辦外交事務的機構,但是,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卻將一切和「洋」有關的事務全部統轄在它的「業務範圍」之內:

像海關稅務,這本來由戶部掌管,可後來戶部「僅司銷核而已」;

再看禮部,自從有了總理衙門,外國使節來華的一切事宜就不再歸禮部管轄,甚至租界約定等問題,也都歸屬總理衙門;

兵部呢?鴉片戰爭之後,海防成為重心,但是,大到武器、軍艦的採購,小到沿海兵力的調配,都成了總理衙門的事;

製造業本屬於工部,可是後來的船政、鐵政、乃至礦務等,都歸總理衙門管轄;

刑部就好嗎?想得美,刑部本來掌管法律,但是洋人只要牽涉到訴訟,往往會到總理衙門進行交涉,根本無視刑部的存在;

(不過我倒覺得刑部更樂於看到這個局面,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總理衙門的設立,本應以「外交」為主,可實際上,它幾乎快奪了「六部」的權,「外交」反而成了「兼職」,只屬於「業餘愛好」,這樣一來,精力過度分散,很難有所作為;同時,總理衙門的存在又破壞了正常的行政體系,使其在權力分配上和六部出現重疊和衝突,對朝廷政策的順利實施也構成了影響

其三:效率低下

總理衙門設立之初雖然也大張旗鼓,但是,從人員配備上看,更像是一個過渡性、或者臨時性機構,因為很多大臣都是兼職。就像1898年刑部郎中沈端林在奏摺中所說:

上至總理大臣、下至章京,皆為兼職,以一人而任數事,一日之中,恆苦應接不暇

就像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都在總理衙門擔任要職一樣。他們本身就有很多事務要處理,如今再涉足總理衙門,分身乏力,所以,辦事拖沓、敷衍了事的作風也就不難理解;

另外一點,總理衙門是參照軍機處而設,所以,官僚色彩濃厚,名字再超前也改變不了封建官僚體制的本質。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回國後,在諷刺總理衙門官僚作風時說:

凡各國使臣到總理衙門,必具酒果,王大臣以次陪客同坐,一若以飲食為交涉要務也

而那些負責外交事務的大臣,遇事推諉的人比比皆是。當和外國使臣討論時「新臣望老臣、老臣望親王」,親王只要不發話,沒人敢發言,所以,雙方的討論會經常陷入眾人啞口無言的「斷帶」境地,為了緩解這種尷尬,「今日天氣不錯」就成為一句流行語,只要有人說出這句話,其他大臣會及時附和,將討論的主題又轉移到天氣上去。我甚至懷疑如今娛樂作品中「今天天氣不錯」這種打趣就是取材於總理衙門

其實,在當時不敢說話的官員又豈止總理衙門?封建體制的腐朽在總理衙門表露無遺,簡直成為西方人眼中的笑柄

其四:權利的分流

從總理衙門的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出於地域上的考慮,其下設南洋和北洋通商大臣處理各自區域的洋務,整體上說,他們應該是平等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洋因為李鴻章的得勢異軍突起,北洋成為處理洋務的核心所在。

英國一位外交官在回憶中聲稱:「北洋大臣李鴻章,甚至不想掩蓋他實際上是中國的外交大臣這一事實」!他還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樣管理下的總理衙門,只不過是李鴻章天津衙門的一個分支而已!

由地方大員掌控國家的外交權,最容易出現的局面就是當列強進一步索取利益時,往往會以其他地區為「犧牲品」,從而保全自己的勢力範圍。看看後來的「東南互保」,就是最好的例證。這種形勢,雖然有時會有利於某個西方國家的利益,但是,卻不利於西方國家的整體外交,「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始終不會長久。

另外,總理衙門的權力從北京轉到李鴻章的北洋所在地天津,這也成為西方外交順利進行的一個障礙,畢竟駐華公使大多數還是聚攏在京城的。1897年,李鴻章在甲午戰敗後出訪歐美五國時,國內的洋務處理幾近停滯,英國公使因此大發牢騷:堂堂首都,掌外交者竟在數百裡之外!

總理衙門的設立就是為了「以收外省之權」,可40年後回頭看的時候才發現,饒了一圈,又回來了,朝廷聚攏起來的外交權力再次分散到了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各國強烈要求朝廷改變這一現狀,「安處於京師,不再奔問於外省」。

由此可見,總理衙門從設立之後就爭議不斷,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達到外交家們期望的效果,這也是它被取締的必然。

尾話

在封建制度這個大前提下,任何機構、部門的設立,首先是要成為封建制度的「服務者」,「外交」是其次的考慮。總理衙門一方面要適應西方列強入侵後帶來的各種變化,另一方面還要力圖維持舊制、維護大清朝的尊嚴,因此,在職能、性質、以及具體操作中都會出現很強的複雜性和矛盾性,很難做到「魚與熊掌」的兼得,甚至會出現「顧此失彼」的被動局面。久而久之,就成了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所以,它的取締,也成為一種必然

總理衙門的設立,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在某種意義上,也是西方資本主義在中國的一種推廣和蔓延。清政府如果過於推崇總理衙門,就必須對固有的政治體系和制度進行整改。可惜,後滿清時代的統治者依然堅守著脆弱的「大國」思想,斷不會做出「有違祖訓」的事來,從而錯過了與資本主義的並軌,但不能否認,他們也曾經為此做過努力!

"

...

相關焦點

  • 逝川:從關曉彤看滿清瓜爾佳氏的來源
    不過現實中瓜爾佳氏繁衍生息,一族出了不少名人(不少是你根本沒想到的人):「滿清第一勇士」瓜爾佳·鰲拜、晚清的後黨中堅&總理衙門大臣瓜爾佳·榮祿、中國共產黨早期軍事領導人關向應以及黃飛鴻系列中的「十三姨」關之琳。
  • 清朝滅亡107年,為何還有守陵人存在?工資又是誰發的?
    清朝滅亡107年,為何還有守陵人存在?工資又是誰發的? 守墓人對我們來說是個很神秘的職業,在墳墓旁蹲守,本身就是一件常人難以接受的事情,但守墓人卻風雨無阻。而守墓人對墳墓的敬重,體現在中國人的傳統倫理思想中,可以說是空前的。
  • 滿清到底是正統王朝還是殖民政權?
    錢穆先生考證,清朝中前期200年內,做到地方總督的只有一個嶽鍾麟。兵權方面,八旗軍掌權的是滿人,綠營的將領還是滿人。即使清末,訓練新軍的袁世凱,依然是歸滿人榮祿節制的。經濟特權:滿人一出生,就享有「世襲祿米」,按人頭領取月餉,是衣食無憂的。法律特權:滿人犯法,各級政府無權問罪,只有慎刑司才能處理。(這和殖民地的治外法權毫無二致。)滿人殺了漢人,最多叛個流放,但是實際上多是罰些銀子就完事了。
  • 近代中國,哪個衙門最廉潔? 短史記
    具體執行此事的總理衙門大臣文祥,主動對英國代表威妥瑪說:「中國人不行,因為顯然他們都不按照實徵數目呈報」,他還拿上海道臺薛煥舉例,指責他「近三年來根本沒有報過一篇(上海海關的)帳」。②文祥的指責不是虛言。在聘用洋人管理海關之前,關稅是「承包」給地方的,地方只管繳足中央的定額,定額之外橫徵暴斂的數額,從來無人知曉。時人估計,中央拿到的定額,不到地方實際橫徵暴斂總額的十分之一。
  • 為何關停取締?決策有據嗎?幫扶到位嗎?——聚焦保定蓮池區關停取締...
    新華社石家莊4月6日電 題:為何關停取締?決策有據嗎?幫扶到位嗎?——聚焦保定蓮池區關停取締奶農合作社新華社記者李繼偉近日,河北省主要奶源供應地之一——保定市蓮池區一批奶農合作社受當地關停取締要求影響,未能正常復工復產。奶農稱此舉或影響當地數萬人生計,並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 印度總理談為何「吞併克什米爾」
    此外,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也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他宣布降低與印度的外交關係,驅逐印度大使,並且立即終止與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禁止國內播放印度電影。現實考慮當地時間8月8日,印度總理莫迪發表了一段長達40分鐘的全國電視講話,對外界解釋他為何做出廢止憲法第370條的原因。莫迪表示,一旦克什米爾的發展速度加快,將不會繼續留在印度聯邦的領土上,「從憲法第370條中解放出來是出於現實考慮」,「憲法第370條已經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桶」。
  • 北京被取締黑停車場仍存在違規收費行為
    記者昨天對已處理的黑停車場中的7處進行探訪,發現東城區簋街、朝陽日壇公園、海澱北醫三院附近仍存在違規收費行為。  據運輸管理局介紹,此次取締的10個「黑停車場」中,東城區簋街以及海澱北醫三院的黑停車場屬於正規企業擴大經營的問題。西城區西單北大街空閒工地屬於無資質企業私自收費行為,西城區交通委已協調城管執法局赴現場查看,責令停止經營,作為內部自用停車場。
  • 辛亥革命太原起義與首義門,巡撫衙門與閻錫山
    1911年10月29日凌晨,山西新軍第85標第一營、第二營一千餘名官兵在狄村軍營誓師,姚以價聲淚俱下地痛斥了滿清王朝的腐朽專制,並以民族主義激勵士氣,同時申明軍紀布置了作戰任務。誓師結束後,兩營官兵向太原城進發,途經東崗村第三營軍營時,部分事先得到通知的官兵加入了起義軍。
  • 古代衙門內,為何沒有後門?「三公消費」的背後,又有怎樣的隱情
    古代衙門宋寧宗時,規定:官府每月可報銷一次官員吃飯,沒有任何名目的公款。原因很簡單,地方官工作以及生活都在衙門裡,裡面的所有在職人員都可以免費住在裡面,房間也很多。古代衙門官員們家屬也可住在裡面,這個規定也是方便地方官工作便捷,沒有其它的後顧之憂。
  • 滿清漢奸考(一)鄭孝胥
    按照他所說,之所以保全大清,至少有四點理由:第一,滿清的過失只在於超綱不振,沒有對全國人民實施暴政;第二,滿清依然可以改良,比如讓袁世凱任總理,可以實現立憲開國會的目標;第三,滿人與漢人都為華人,不應該改相互攻擊;第四,推翻滿洲對漢人的殖民,會導致列強瓜分中國。鄭孝胥的這四種觀點在保滿人士裡都非常流行,我將依次反駁這四種觀點。
  • 芬蘭迎來全球最年輕的在任總理 年僅34歲是芬蘭第三位女總理
    擔任坦佩雷市議長約4年時間後,自2015年起擔任社民黨副主席至今,並在今年接下交通部長一職,在前總理林內生病期間還曾代理總理職務。如今更上一層樓,在34歲時登上總理大位。  報導稱,馬林算是前衛的左派,所屬的社會民主黨跟貿易工會關係親密,也想縮減化石燃料用量,並支持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她曾表示,芬蘭將在2035年實現碳中和。她的目標是讓芬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化石燃料的福利社會。
  • 清朝的「步軍統領衙門」,主要職能是幹什麼,為何1924年才撤銷
    雍正七年(1729),官署定名為「步軍統領衙門」,九門提督負責京師的警衛、治安,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隸屬於兵部;與清軍八旗、京城人口進行社會管理;消防及其它任務此外,步軍統領衙門還擔負其它一些
  • 滿清號稱「留髮不留頭」,為何允許道士保留漢人傳統衣冠髮式?
    滿清入關打下南京、蘇州、杭州等地後,多爾袞認為大局已定,發布了許多嚴苛的法令,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剃髮令」,推行起來號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強命統治之下的漢族漢人向來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根本忍受不了滿清異族的剃髮令,各地紛紛起義,引來了滿清的血腥鎮壓。然而,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滿清治下的道士們,卻並沒有剃髮扎辮,還留著漢族的衣冠髮式,清政府為什麼容許道士例外呢?
  • 李鴻章懟張之洞 沒想到做官幾十年 仍是書生之見
    英國公使威妥瑪曾對滿清外交官說:「你們的總理衙門大臣,都是些牙牙學語的小兒,擊之則號哭,撫之又驕慣。對待中國外交家最好的辦法,就是左手打一巴掌,右手撫摸一下。」更有甚者,某為駐日公使的時候,各國公使竟然用手彈他的臉,邊彈邊說:「貴公使真是福人福相啊,這張臉比嬰兒還嫩。」
  • 滿清統治中國300年,為何皇宮的太監都是漢人,沒有一個滿族人
    明朝的衰落和滅亡和太監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滿清入住中原之後,對皇宮裡的太監審查非常嚴格,他們害怕自己的也會重蹈覆轍。我們也知道滿清皇帝對於漢人一直不信任,我們當然也就會問,既然皇帝這麼不相信漢人,為何太監這麼重要的人,為什麼他們不使用滿族人,反而使用漢人呢?
  • 裹腳——一個滿清限制漢人反抗的手段
    後乃知纏足僅為上流婦女之風尚,下流婦女為便於作工自活計,纏者甚少。此種風俗,中國南北各省皆同。唯近以北方密彌帝都,下流婦女竟效時裝,至不纏足者較少於他省雲。歲-29歲,裹腳比例81.5%;年齡為30歲-34歲,裹腳比例94.1%;年齡為35歲-39歲,裹腳比例94.5%;40歲以上,裹腳比例 99.2%,可見清朝北方統治頑固區農村婦女裹腳驚人的情況。
  • 席慕容 回眸
  • 莫斯科街頭回眸: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莫斯科街頭回眸: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2020-04-25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印度出兵斯裡蘭卡,總理卻為何而死?
    該事件說的是印度總理拉吉夫遇刺事件,說到底,這就是幹涉別國內政的後果!印度在二戰後通過種種非法手段獲取了大片領土,嘗到了甜頭的印度政府早在七十年代就開始實行對斯裡蘭卡泰米爾人的武裝援助分裂主義政策,該政策的實施導致斯裡蘭卡泰米爾人「猛虎組織」得以迅速發展,這也成為斯裡蘭卡二十多年內戰的根本性原因,那麼既然印度政府是支持斯裡蘭卡的泰米爾人的,為何後來又遭到「猛虎組織」刺殺了呢?
  • 春安風味園即將被取締 蕪湖政府詳解取締原因
    蕪湖日報7月11日訊 曾經紅火一時的春安風味園攤點群,因為城市發展等原因,即將被取締。6月9日,鏡湖區召集春安風味園經營戶召開座談會,向他們解釋了春安路攤點群取締的原因,並表示願意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安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