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聞網訊 近日,蚌埠市林業部門在對塗山風景區開展古樹名木普查中發現,在禹王宮下面的聖泉周邊,有一片黃連木古樹群,總共有143株,樹齡最長的已近400年。林業部門相關專家表示,黃連木古樹群的發現,對開展資源調查及品種選優具有重要意義。
上百棵黃連木歷史悠久
該處黃連木古樹群位於塗山禹王宮西側的懸崖峭壁下,被譽為「天下第四泉」的聖泉附近,在古代,相傳此處祈雨很靈,聖泉也被稱為「靈泉」,古樹群就在聖泉的西側,有143株。大多數黃連木古樹胸圍35釐米左右,高15米左右,平均冠幅在15米,金黃色的樹葉,看起來密密麻麻。
據了解,黃連木樹別名楷木、楷樹、黃楝樹、藥樹、藥木,是本地野生樹種,枝密葉繁,秋葉變為橙黃或鮮紅色;雌花序紫紅色,能一直保持到深秋,也甚美觀;宜做庭蔭樹及山地風景樹種。木材堅硬緻密,可做雕刻用材;是重要的生物質能源樹,可以提煉生物柴油。林業部門相關專家認為,黃連木古樹群的發現,對開展資源調查及品種選優具有重要意義。
黃色的黃連木古樹在陽光的照耀下非常美麗。
塗山風景區管委會景區管理中心主任張健介紹,根據蚌埠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禹會區分局相關技術人員的判斷,這些黃連木的樹齡大概在100年到400年之間,下一步,準備在聖泉周邊,進行環境改造,在前方做一個觀景平臺,方便遊客觀景。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禹會區分局助理工程師楊宏春表示,對發現的這一片黃連木古樹群,禹會區將會同塗山風景區管委會,結合環境整治工作,對這片黃連木古樹群進行掛牌保護。
塗山上古樹名木真不少
據了解,歷史悠久的塗山風景區,古樹名木真不少,經過普查,在禹王宮內共發現古樹12株,這些古樹也見證了禹王宮的悠久歷史。
在禹王宮呂祖殿門前,有一株近四百年的古圓柏,又名九龍松,高6米,胸圍1.65米,九層柏枝,層層疊疊,宛如九層玲瓏寶塔。在禹王宮東院裡,還有一株近四百年的古側柏,胸圍1.7米,高6米多;在禹王宮西院,還有兩棵連理古銀杏的後代,一棵是四百年的古銀杏,胸圍226釐米,樹高15米,主幹通直,巨大的樹冠猶如一把大傘,在幹枝基部爬滿樹乳,緩緩垂下,地上散落一地的金黃樹葉和銀杏果。在禹王宮西院院子的北側還有一棵兩百多年的古銀杏,枝幹挺拔。
在禹王宮殿前的兩株銀杏,相傳是大禹與塗山氏婚配時栽種的連理樹,後遭雷火擊毀。如今,枯木中鑽出了生機盎然的兒女樹。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用兩句古詩描述這一奇觀:「山外有山都如畫,樹內生樹不知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