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如一日,6旬老人每天升國旗

2020-12-20 中山網


   9月24日清晨,在自家樓房的樓頂上,吳惠森一家人正舉行著一場莊嚴的升國旗儀式。


   晨曦照耀著鮮豔的五星紅旗。


   吳惠森


   為了保持國旗潔淨,每次升旗前吳惠森都要戴上手套。


   吳惠森託扛著鮮豔的五星紅旗,與家人一起走上樓頂舉行升旗儀式。

9月24日早上6點,國歌聲響起,在自家4層樓房的樓頂上,黃圃鎮65歲的吳惠森像往常一樣舉行了升旗儀式。這是他年輕時開貨船養成的習慣,至今已堅持數十年,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今年8月,吳惠森將原有的升旗臺改造升級,旗杆從原來的竹竿換成現在的不鏽鋼材質,高達六米,遠遠地就能望見。「現在我是升旗手,以後我要讓我的孫兒成為升旗手,這個儀式會在我們家一直堅持下去。」吳惠森說。

■帶領家人舉行升旗儀式

24日早上6點的黃圃鎮,東方晨曦初露,65歲的吳惠森已經洗漱完畢,穿戴整齊,並在三樓準備好了升旗所用物件——一對潔白的手套、一面鮮紅潔淨的國旗。

為了確保國旗乾淨整潔,吳惠森每次升旗前都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將國旗旗面卷好,隨後將國旗扛在肩上,帶著家人走上樓頂,準備進行升旗儀式。

大約六點十五分,東方天空已被染紅一片,朝陽即將升起。

吳惠森和家人在升旗臺前停住了腳步,他用升旗繩將國旗固定好,隨後一手持旗,一手抓繩,順著風向將國旗揚開。「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吳惠森家人「刷」地一下將右手舉起敬禮,他們一面唱著國歌,一面注視著國旗緩緩升起,十分莊嚴。

來參與升旗儀式的都是吳惠森的親屬,其中較為年幼的是吳惠森3歲的孫女吳子瀅和9歲的孫子吳子瀧。這兩位小朋友雖然年幼,但在爺爺舉行升旗儀式的時候表現得十分乖巧。

■「疍家仔」洗腳上岸過上好日子

每天早上六點將國旗升起,晚上六點再將國旗降下,堅持了幾十年的升降國旗儀式已經融入了吳惠森全家人的生活當中。

「當我們還在海上開船時就有這個習慣了。」吳惠森妻子盧鳳好告訴記者,對於丈夫的這個行為,她自然是全力支持的,「我們現在日子過得好,除了靠自己也要感謝國家的繁榮昌盛。」

原來,吳惠森14歲時開始跟隨父輩在海上開船運貨,是人們俗稱的「疍家仔」。那時他們在陸地上沒有固定住所,吃住都在船上解決,颱風刮來的時候只能躲在船艙裡瑟瑟發抖,期盼風雨早日停歇。靠著從父輩手裡繼承下來的一條貨船,吳惠森夫婦沒日沒夜地在珠三角地區走船運貨,賺辛苦錢。

吳惠森和妻子養育了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年歲不等,也曾跟隨他們在船上生活。海上風大浪大,船倒人翻的事情時有發生,「我們的大女兒就曾經掉下水裡兩三次,幸虧發現得及時,被救上來了。」盧鳳好回憶。

50歲時,吳惠森終於告別了水上生活,夫妻倆用打拼了大半輩子存下來的積蓄蓋了一棟4層的小樓房,除了第3層自住,其他樓層都用來出租,現在每個月除了能領到養老金,夫妻倆還有一筆租金收入。「孩子們受到了好教育,不用像我們一樣幹讓人擔驚受怕的活了。」吳惠森感嘆道。

■欲將升旗儀式代代傳承下去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吳惠森早早地盤算著該如何慶祝。當時,吳惠森在樓頂的升旗臺比較簡陋,升旗用的旗杆是竹的,也不太高,被風一吹就搖晃得厲害。

何不趁此機會將升旗臺改造升級一下?說幹就幹,吳惠森在網上購置好六米長的不鏽鋼旗杆,又買了一大包水泥、沙子、磚塊等材料。因為孩子們白天都要上班,吳惠森就決定親自來幹這件「體力活」。

8月14日,吳慧森在樓頂上選了一個面東的好位置,開始正式動工改造升旗臺。夫妻倆輪番上陣,頂著烈日忙活了整整一天終於將升旗臺搭建好。為了確保搭建好的升旗臺不易搖晃,吳惠森還在底部加了鋼架、螺絲。

8月15日,吳惠森第一次在新的升旗臺前舉行升旗儀式,他注視著鮮紅的國旗緩緩升起,在空中徐徐展開,心裡無比激動和喜悅。「我們家的這面紅旗,四面八方經過的人都能看見。」吳惠森自豪地說。

除了每天升降國旗,吳惠森還十分注重對國旗的保護,不讓國旗受到汙損、踐踏,旗舊了就換一面新的,舊的旗也不丟,而是妥善保管好。

對於自己的兩個孫兒,吳惠森從小就教育他們要愛國,他陪著孩子們成長,希望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後從自己的手裡把棒接過去,將升旗儀式代代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西藏貧困老人每天升國旗堅持45年,從未間斷,背後原因讓人感動
    而當國旗伴著初升的太陽緩緩上升時,每一個中國人內心都會充滿著驕傲與自豪。從一九四九年建國到現在,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無論颳風下雨也從未間斷過。升旗儀式所帶給人們的心靈震撼是無法代替的。西藏貧困老人,54年來堅持每天升收國旗,從未間斷。期間也有許多記者前去採訪這位老人,老人也願意為這些記者們講述背後的故事其原因,令人感動。
  • 海安老人堅持每天升國旗,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感激之情和愛國情懷
    在海安有位74歲的老人,堅持每天升國旗,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感激之情和愛國情懷。這一堅持就是9年,9年裡他每天的堅持讓國旗在屋頂升起。那為什麼他要這麼做?老人說:「年輕的時候家中貧困,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自己的日子慢慢好了起來。」每個月他都會把換下一面國旗,換下的國旗他都會仔細疊好,收藏起來。
  • 濮陽72歲老人43年如一日贍養百旬公公!
    哺育兒女孝敬公公 用雙手撐起一片天婆婆患病難治,丈夫蓋房摔下先後離世,丟給喬貴巧的是重如山的壓力:嗷嗷待哺一雙兒女,60多歲身體患病的公公,還有一貧如洗家庭……當時土地還沒有承包到戶,喬貴巧為了養活一家人,在生產隊裡比一個男人還拼命,每天早上,喬貴巧天不亮就起來,做好飯,爭取第一個到地裡幹活。
  • 23年裡 「國旗奶奶」每天讓五星紅旗在農家小院高高升起~讓國旗...
    「國旗奶奶」升國旗感人場面「國旗奶奶」23年裡每天在小院升降國旗趙桂蘭家在農安縣開安鎮萬來村張家屯,她家很好找,因為一進到村子裡,很快就能看到飄揚著的五星紅旗。院子的門開著,門口旗杆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 天安門升國旗不升到頂,升到28.3米就停下,背後原因國人應當知道
    很多老人臨終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在天安門看一次升國旗,這是他們一生的信仰。很多老人在親眼看到天安門升國旗的時候都會激動得熱淚盈眶。現在到天安門看升國旗已經是到北京遊玩的時候,必須要看的一個流程。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不論是颳風下雨,每天在天安門前都會有一次莊嚴的升旗儀式。
  • 【老兵故事】滄州吳橋縣退伍老兵——劉國良:在家裡升國旗的九旬老兵
    每年建黨節、國慶節、春節等重大節日舉行升國旗儀式,是92歲高齡的劉國良雷打不動的功課,堅持至今已有6年。他出生在舊社會,戰火紛飛的年代跟隨部隊南徵北戰。在他看來,沒有什麼能比五星紅旗更令他珍視的了。老人的愛國情懷幾十年如一日。6年前,為了達成劉國良舉行升旗儀式的心願,兒子立下了這根旗杆。從那時起,每年的建黨節、國慶節、春節等重大節日,他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後來,知道的人多了,村幹部和一些村民也加入進來。升旗儀式在劉國良家,就像過節一樣隆重、喜慶。每次升旗前,他都要拿出兩三天時間做準備,買紅紙、寫對聯、擦拭旗杆,唱國歌、打敬禮,練了一遍又一遍。
  • 時隔70年,耄耋老人回母校升國旗慶國慶
    9月30日上午,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學升旗儀式上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年已85歲的祝平少年時曾在學校求學,時隔70年回到母校,與比自己小七十多歲的校友們一起升國旗。老人他不僅深情回憶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學校求學奮鬥的經歷,還在國旗下分享自己的奮鬥歷程,給全校師生上了一堂生動又特別的勵志課。
  • 農村教育怪現象,幾十年如一日未曾改變
    怪現象之二:上課方法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如一沒有教案那怎樣上課呢?這就是筆者發現的農村教育的第二個怪現象:上課方法老套,可以說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如一。這怎麼說呢?記得自己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發現老師們上課就是三個一:一支粉筆,一個課本和一本教師用書。等自己轉眼成為頭髮花白的老教師後,發現周圍的很多老師還是保持著三個一,不過在「三個一」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本教材詳解。
  • 每天有36人升國旗,為何只升到28.3米,應該要知道其中特殊意義
    升降國旗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升國旗一定要升至杆頂。但是在我國升國旗只升到28.3米。在國際交往中,形成了懸掛國旗的一些慣例,為各國家所公認。 在建築物上或在室外懸掛國旗,一般應日出升旗,日落降旗。升國旗為何要36人。
  • 一年級《升國旗》知識點
    一 會讀寫組詞升 國 旗 中 紅 歌 起 麼 美 麗立二 近義詞徐徐—慢慢 美麗—漂亮三 重點句子向著國旗,我們立正;望著國旗,我們敬禮。(這句話告訴我們升國旗時我們應該怎麼做:要立正,向國旗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我們要尊敬國旗。)
  • 納溪餘季華 幾十年如一日地幫助困難群眾
    幾十年如一日地幫助左鄰右舍和困難群眾,不求回報。有人笑他傻,有人說他愛管閒事,但受過他幫助的人,都覺得他是難得的好人,稱他為「活雷鋒」。學生眼裡的好老師1991年至1998年,餘季華在龍車鎮佔梯村小學擔任代課教師。當時佔梯村經濟條件比較落後,村裡不少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輟學在家。
  •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升國旗》教案設計
    鄭州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升國旗》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 升掛國旗具體要求(圖)
    昨天,廣州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公廳還就國旗的正確升掛提出了明確要求……  新快報記者潘恆年實習生李莉通訊員歐陽永晟圖片說明:這樣的國旗掛法是正確的。  不規範的國旗限期更換  廣州市凡不符合規範要求的國旗,必須在2001年10月1日前更換。
  • 一年級語文上冊:《升國旗》感受升旗,尊敬國旗、熱愛祖國
    課文天地一、課文賞析:升國旗中國 國旗 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分析:這句話說國旗是伴隨著國歌緩慢地升起。「徐徐」是緩慢的意思。說明升國旗的速度很慢。]【朗讀指導:要用緩慢的語氣去讀。讀出升國旗時要用激動的語氣。】
  • 【壯麗70年 · 奮鬥新時代——家國記憶】銘記黨恩 子承父業接力升...
    伴著初升的朝陽,他拉動繩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我上初中時,爸爸就開始每天升國旗。今年5月,爸爸去世了,我接了他老人家的班,每天升國旗。將來我老了,我的兒子會接著升國旗。」8月24日,庫爾班目光堅定地對記者說。  庫爾班是溫宿縣吐木秀克鎮欄杆村人,是28年如一日堅持升國旗的胡達拜地·依明老人的兒子。
  • 我為祖國升國旗
    為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升旗儀式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教育引導作用,引導我省廣大師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發愛國愛黨熱情,省教育廳決定結合秋季學期開學典禮開展「我為祖國升國旗」主題教育活動。
  • 湖南6旬老人按摩店猝死,知情者:該店涉黃,技師報的警
    11月4日,據當地媒體報導,湖南臨湘就發生了一起6旬老人在當地一家涉黃按摩店,做大體力運動時不慎猝死的案件。>據了解,11月3日,當地警方接到報案,某按摩店內一位6旬老人突然死亡據目擊者稱,該按摩店有涉黃服務,老人年過60,當時是來店裡做特殊服務的。但由於年事已高,身體的各項機能已經大大衰退,無法負荷劇烈的體力運動,於是在「服務」中突然猝死,倒在了技師懷裡。而警方接到的報警電話,正是這名受到驚嚇的技師打過去的。
  • 升國旗!奏國歌!
    升國旗,奏國歌!今晚,說到做到!視頻來源:CCTV5中國女排以11戰全勝的戰績獲得冠軍,完美的表現兌現了郎指導「升國旗、奏國歌」的誓言。今晚9時許,大阪中央體育館,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手拉著手,站上最高領獎臺領獎。
  • 天安門廣場旗杆高32.6米,為何國旗只升到28.3米?中國人都該知道
    開國大典結束後,第一面國旗在天安門廣場飄揚了一年多,於1951年將它「退役」,目前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家都知道,天安門廣場升國旗是規格最高的升旗儀式,升旗手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天都會在太陽升起的同時升起國旗。升國旗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著重大意義,也是一個國家的標誌,象徵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所在。
  • 國旗護衛隊替補瘦身轉正:每天踢著正步推垃圾車
    遊人散去後,故宮褪去喧囂,顯得莊嚴而肅穆,像一位安詳的老人,靜觀這座古老與現代並肩的城市霓虹漸起。一年一度的十一長假已然開始,整個中國從這一刻起進入了假日節奏。而在午門外紅牆青瓦的東朝房內,國旗護衛隊的年輕官兵迎來了一天中最忙碌的兩個時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