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把報紙裝進手機 —
桂林日報社官方微信平臺阿龍是桂林某高校化學系的畢業生,畢業後,他繼續潛心研究化學,沒有正式工作的他,自費購買原料和器材一次次地做試驗,經歷一年多的努力,阿龍最終從普通化學品中,成功提取出了「K粉」。
而等待他的……
事情要從兩年前說起。那時候,已經從學校畢業的阿龍沒有正式工作,平日裡做一些化學原料倒賣的生意。
有一天,阿龍認識了在一家國企工作的阿強,對方也有一定的化學知識。兩人相識後,決定利用專業特長,效仿美劇裡的「絕命毒師」,自己製毒。
美劇《絕命毒師》劇照
緝毒民警事後告訴記者,普通製毒嫌犯一般用管制化學品作原料,但這類化學品很難通過正規渠道獲得,而且容易被人發現。
而阿龍不同,他從一開始就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要從非管制類化學品中提取毒品。
阿龍從網上查閱化學知識,做了一年多的試驗,最終成功從非管制類化學品中提取出「K粉」。
研製成功後,阿龍和阿強兩人在萬福路一帶找了個窩棚,開始生產「K粉」半成品,再由將半成品帶到臨桂一處出租房,加工成「K粉」成品,最後由阿強將毒品販賣給他人。
製毒點裡的各類製毒工具。
為了不留下證據,他們每次都會將廢液帶走,製毒工具也會當場銷毀。
他們倆每次生產K粉三五公斤,平均三四天出一次貨,製毒利潤達近100倍。
今年3月,市禁毒支隊接到群眾對這個制度窩點的舉報,迅速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偵查員經過多日蹲守,發現每隔三四天就帶著瓶瓶罐罐進進出出的阿龍和阿強。
5月,市禁毒支隊和象山公安分局查獲該團夥生產的K粉下落,抓獲銷售下線3名,繳獲K粉2300克。
7月21日,民警在萬福路鐵路立交橋抓獲犯罪嫌疑人阿強,在臨桂的製毒點繳獲製毒原料一批、成品40餘公斤。在萬福路窩點抓獲正在製毒的阿龍,繳獲製毒原料數百公斤。
民警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訊。
經現場突審,阿龍對製毒事實供認不諱,同時交代了合成毒品的簡單流程。
目前,該案已移交檢察機關準備提起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