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的實施是行政機關特定意義的法律行為
■ 艾 琳 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行使管理職權、履行責任,需要得到法的指引、法律的幫助,以及相應的「釋法」「解讀」,減少對法律條文的偏差理解和不同執行。 法的實施是行政機關特定意義的法律行為,合理性、合法性、正當性是行政管理的三原則。
-
對不動產登記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
司法實踐中,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對不動產登記行政行為是否違反程序法的規定進行審查: (一)登記行為是否違反行政程序公正的原則。不動產登記機關在實施不動產登記過程中應當遵循行政程序公正這一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確保在登記程序沒有偏向行為。具體講,人民法院在審查不動產登記行為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否違反迴避制度的規定。
-
行政執法不可「任性」丨黑龍江省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及解讀
第二條本省轄區內行政裁量權的規範和監督,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行政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在法定職責範圍內,依據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範性文件規定的方式、種類、幅度和時限等,結合具體情形進行審查、判斷並作出處理的權力。 第四條規範行政裁量權,應當堅持依法、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體現合法性、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
制度丨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
第三條 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的管理,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堅持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並重,注重提高執法效能。 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的管理,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依照法定的權限、條件、標準和程序進行。
-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行政許可違法行為有何法律責任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既包括行政機關中的國家公務員,也包括依據授權實施行政許可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的工作人員。在行政許可的實施和監督檢查中,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最典型、最普遍的違法犯罪行為。就是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
-
...行政機關如何糾正確有錯誤的行政處罰決定》 《未經許可生產...
答:《食品安全法》第2條規定,供食用的源於農業的初級產品稱為食用農產品,同時規定食用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應當遵守該法的規定。《食品安全法》第35條規定,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但是,銷售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許可。
-
財政部、司法部就《司法行政機關財務管理辦法》答問
但是,由於多年來司法行政系統缺乏綜合性、基礎性的財務管理制度,司法業務經費開支範圍過窄、不全面且多年未修訂,司法行政機關尤其是基層經費保障和裝備配備水平已不能滿足司法行政改革的需要,制約了司法行政機關職能的發揮。基層要求制定本系統財務管理辦法的呼聲日益增高,對於重新修訂司法業務費開支範圍的需求十分迫切。
-
財政部: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
各部門、各單位應當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試行)》等規定,強化固定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關鍵環節的管控。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與政府採購、財務、人事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管理合力。加強基礎管理,確保家底清晰——核算入帳。
-
自考行政法學筆記!
行政的含義行政: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公共行政組織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調控。行政活動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公共行政組織;行政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對國家事務和公共事務的組織與管理;行政活動的方法和手段是決策、組織、管理和調控。
-
具體行政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查
行政機關是由國家依照憲法和行政組織法的規定設立的,設置的方法和程序依照法律規定進行,不得隨意亂設,臨時增設,更不得假冒行政機關。其次,實施行為的公職人員應具有合法的身份。即:代表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的公職人員應當是有合法公職人員身份的人員,包括通過授權或委託取得實施行政行為的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行使行政權,並獨立承擔法律責任。享有行政主體資格,是實施行政行為的前提條件。
-
我國的行政法律制度
具體而言,就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符合理性。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幹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儘量採用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的方式。第三,程序正當。
-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
第三條【權利取得及消滅】企業經企業登記機關依法登記,享有名稱權。企業名稱權從企業成立時產生,到企業終止時消滅。 第四條【主管機關】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企業名稱的登記管理工作。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地方各級企業登記機關依法登記管理企業名稱。
-
第四章 行政許可的實施程序 第六節 特別規定
行政許可法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原則和制度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如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便民的原則和信賴保護的原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以及實施行政許可程序的說明理由制度和聽證制度等等,都適用於國務院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因此,本法的原則和精神適用於國務院實施行政許可的程序。
-
工商行政管理處罰的立案條件
工商行政管理處罰的立案條件作者‖黃璞琳————————————行政處罰立案,是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線索材料進行初步審查,認為存在依法需要予以行政處罰且屬本機關管轄範圍的違法事實,決定啟動行政處罰一般程序開展調查處理的行政執法環節。
-
實施行政強制不得斷水斷電
有些行政強制委託給了不具有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和機構,甚至委託企業實施行政強制,還有一些行政機關僱用臨時執法人員和協管人員實施強制措施。二是行政強制的程序不夠公開透明。有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搞「暗箱操作」,不告知或者告知不充分,當事人不能及時了解實施行政強制的理由和依據。三是實施行政強制的法律文書不規範。有的過於簡單,有的未體現審批程序,有的未告知當事人權利等。
-
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
二、規範行政執法程序 (五)依法公開行政執法依據、流程、結果。行政執法單位應當對行政執法事項、依據進行梳理,通過政府網站等途徑公布,並及時更新。要根據高效便民原則編制行政執法操作流程,切實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體、期限明確。行政執法單位及其執法人員應當按照行政執法操作流程,規範行政執法活動。
-
警惕和反思「屬地管理」原則在行政執法權重心下移中作用的絕對化...
有的雖未直接採用協助的字樣,但實質上其職責只是相關執法機關實現執法目標的協助手段,如《撫順市城區禁止違法建設管理規定》第7條規定:「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違法建設巡查制度。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街道辦事處、城市規劃區內的鄉(鎮)人民政府等單位,應當劃分巡查責任區,確定巡查責任人。巡查責任人應當定期進行巡查,巡查周期不得超過3日。
-
採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時,行政機關應該遵守那些程序?
《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查中規定的強制傳喚、人身的扣留。《集會遊行示威法》中規定的強行驅散、強行帶離現場。《傳染病防治法》中的強制隔離治療。《海關法》中規定的強制帶回、人身搜查。《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的限制活動範圍、強制離境等。從上述規定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依據法律規定,主要由公安機關行使。那麼,在執法實踐中,行政機關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時,應該遵守那些程序呢?
-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行政機關公文公開屬性審核...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行政機關,是指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以及依照法律、法規對外以自己名義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 本辦法所稱公文,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規範體式的文書,包括命令(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覆、意見、函、會議紀要等。
-
論我國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合理性原則要求行政自由裁量行為要公平、客觀、公正、適當、符合公理。如果將行政自由裁量行為排除在司法審查之外,就等於撤除了界於自由和隨意之間一道必要的防線,默許了主觀隨意產生的那些不公平、不公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合法,其結果與我國行政司法審查制度的根本宗旨相悖。 (二)「事實清楚」不應成為行政審判中事實審查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