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與孩子溝通時,無意識的肢體語言,其實都在傳遞巨大的信息量

2020-08-04 曉歡談育兒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編輯:曉歡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往往對所表述的語言有所斟酌。主要考慮自身語言對孩子很深的影響,多保留積極影響的語言,剔除負面影響的語言。但是往往家長卻忽視了,肢體語言同樣暴露著巨大的信息量。所傳遞出的信息,孩子是能夠接收到的。

在和兒子逛超市的時候,兒子看到了一輛玩具汽車就向我索求。但是家中已經有好幾個類似的玩具汽車了,大多又是兒子的新鮮感在作祟。我嘴上答應兒子說,等媽媽發了工資之後再給你買。心裡想的是等孩子這個&34;過去了,就不會在意玩具汽車了。

家長與孩子溝通時,無意識的肢體語言,其實都在傳遞巨大的信息量

兒子卻回應到,&34;本著不縱容孩子不浪費的心理,確實我是欺騙了兒子,但令我更加好奇的是,我究竟是哪裡露陷了?讓孩子看出來我心中的想法。

由此可見,在親子溝通中,交流不僅限於語言上的對話,肢體語言、神態轉變等同樣在&34;。語言本身且具備欺瞞性,但是,神態和動作往往傳遞出的信息,信息量更為巨大且更具真實性。

家長與孩子溝通時,無意識的肢體語言,其實都在傳遞巨大的信息量

舉例而言,當警察在審查嫌疑人的時候,往往會採用通過解讀嫌疑人人的微表情和小動作。這些肢體、神態語言往往比言語本身更真實,更具說服力。通過這樣的解讀,對尋找出真正的罪犯有很大的幫助。

阿爾伯特·梅拉賓說過:&34;一個人在溝通中的每一個動作(或是靜止狀態)都代表著某些含義&34;小心思&34;當兩個人相處愉快的時候,他們會模仿對方的姿勢和動作,這代表著我們心靈相通。&34;媽媽相信你什麼都可以做到的&34;媽媽,每次我和你分享有趣的事情,你都不認真聽我說。"我反思了自己,確實好幾次兒子在和我分享幼兒園趣事的時候,正趕上我要做飯,我就一邊擇菜一邊聽她說。雖然我也在聽,但是孩子卻認為我沒有用心。

難怪孩子近幾次很少和我分享趣事了。由此可見,家長需要通過更清晰的肢體動作讓孩子感知到家長有在認真聆聽,例如微微前傾身體,雙方有眼神互動。孩子才能更明確的感知到父母在聆聽我,才更願意和家長溝通。

家長與孩子溝通時,無意識的肢體語言,其實都在傳遞巨大的信息量

肢體語言同樣是一門大學問,父母要學會把控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善用肢體語言讓親子溝通更順暢。通過言傳身教,努力成為孩子更好的榜樣。

相關焦點

  • 溝通時留心對方的肢體語言,你會知道的更多一點點
    大部分人可能有意地保守秘密,卻通過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別人可能相信他們口頭的話,卻對他們的肢體語言心存疑慮,因為肢體語言反應人的潛意識,並不會與口頭一致。 正如我們大多數人是以直觀且迅速的方式理解別人的肢體語言的,這有時對於發現積極的或消極的信號很有幫助,從而使我們能夠調整輸出信息的方式,使溝通過程更加成功。
  • 青春期親子溝通藝術-不說話的溝通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在日常溝通中,語言傳遞的信息量有多少呢?100%?90%?80%?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arabian)教授,在1971年做了一個研究,發現了人們在溝通中信息傳遞的「55387」規律。「55387」是什麼意思呢?
  • 關於孩子的語言溝通互動技巧,90%的家長都不知道這些!
    孩子語言發展慢,如開口遲、講話少、講話有困難、講話講不清楚等,家長們常常會認為這些都是與嘴巴相關的問題。其實在孩子開口講話之前,他們需要掌握很多語前技能,包括語前溝通、認知理解的能力,是孩子將來開口講話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兒童語言發展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是「先聽後說」。
  • 溝通是親子間的橋梁,有效溝通,家長要學會「長頸鹿語言」
    溝通是搭建在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橋梁寬不寬、穩不穩其實都關乎教育質量和父母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否積極。親子關係惡化很多時候都是由不正確溝通引起的,對此家長有必要學會「長頸鹿語言」。有效溝通,家長要學會「長頸鹿語言」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了「長頸鹿語言」溝通法,所謂長頸鹿語言其實就是愛的語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良好溝通方式。
  • 家長的話,總被孩子當成「耳邊風」?試試用「非語言信號」效果佳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情況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每次教育孩子時,不管是用嚴厲的口吻,抑或是循循善誘的方式,孩子都會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根本不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上,今天教訓完,明天依舊我行我素。對此,大多數家長都手足無措,其實在教育孩子時,許多家長都走進了一些誤區:只要說得多,孩子就會被感化。
  • 家長必知:與孩子有效溝通的三要素
    親子溝通大講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要怎樣做到跟孩子有效溝通呢?今天就讓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昌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學科專家團隊組長、金昌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焦海濤聊一聊這個話題,為我們講怎樣讓親子溝通充滿愛的智慧。節目回聽與孩子溝通的基本原則做有效家長陪孩子快樂成長什麼樣的溝通才有效?
  • 語言不通,如何與寵物「溝通」?幾招看懂它們的肢體語言!
    對於人類來說,喵汪們就像是情感豐富,但卻不會說話的孩子。想要了解它們內心真實的想法,真正了解它們的需求,還得從它的肢體行為入手哦!因為喵汪們的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就是它們的語言。鏟屎官們平時多細心觀察和總結的話,就能學會那套「狗言喵語」啦!
  • 遠離語言暴力,《非暴力溝通》:用正確的溝通方法,治癒你的人生
    當我們在談論暴力時,人們下意識所想到的必定是肢體上的衝突,以及身體上的傷害。可是你知道嗎?有這樣一種暴力方式,比肢體衝突更加頻繁,對人們的傷害更加深刻,卻不易被人察覺。語言也存在暴力而這種暴力,就是語言。魯斯.貝本梅爾曾寫過這樣一首詩,詩中提到:"語言是窗戶,或者是牆。它們審判我們,或是讓我們自由。」語言可以是傳遞愛的使者,也會成為傷害他人的利器。
  • 孩子語言爆發期還不說話?揭秘0-3歲溝通秘密:非語言溝通要做好
    說到這裡,我想到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個時間段,就是孩子語言爆發期,這個時期對於孩子的將來的語言能力非常重要,家長要十分注意孩子在0到3歲期間的語言能力發展情況,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注重用非語言溝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培養更加優秀的語言能力。
  • 媽媽別慌,心理學家:肢體動作比語言更有力量
    為什麼我們已經用了幫孩子命名情緒、表示理解、尋求幫助這樣的方式,孩子依然不配合。是這個方法有問題,還是我們的孩子太過固執?其實,也許是你的溝通方式太單一,忽略了肢體語言這個工具。寶寶哭鬧很難安撫?媽媽別慌,心理學家:肢體動作比語言更有力量。
  • 孩子不學習是在無意識報復?這樣溝通,讓孩子浪子回頭
    導讀:孩子不學習是在無意識報復?這樣溝通,讓孩子浪子回頭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學習是在無意識報復?這樣溝通,讓孩子浪子回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面談溝通中,如何透過對方的肢體語言看透客戶的內心世界
    為什麼肢體動作這麼重要?美國傳播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對溝通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信息的全部表達=7%文字+38%聲音語調+55%肢體語言。也就是說,在溝通過程中,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比文字表達還重要。即然這麼重要,那麼在銷售溝通過程中,如果我們能讀懂對方的肢體語言,我們就能了解客戶的意圖,實現成交。
  •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金剛飛天編程-每日育兒資訊​在和孩子溝通時,很多父母會面臨一些情況: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跟孩子講話好像「耳旁風」……面對孩子,家長如何有智慧地進行溝通,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親子溝通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親子溝通的質量直接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家長具體該怎麼做吧!
  • 「與孩子溝通」最有效的溝通方式,都在這裡了
    而且不正確的溝通方式,會白白浪費家長的許多時間和精力,讓親子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用心陪伴、傾聽孩子的心聲。1.注意音調和肢體語言很多父母感到疑惑,為什麼每天都和孩子溝通,親子關係仍然不好?
  • 湖州晚報丨親子溝通有時無需過多言語
    首先是「你來比劃我來猜」的小遊戲,參與者不能用太多語言,儘可能用動作來表達卡片上的情境。這看似簡單的小遊戲,卻也能看出家長與孩子之間平時的溝通情況。當然,這也是為了讓每個家庭增加對於非語言溝通的興趣,了解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等信息的重要性。
  • 揭秘和孩子溝通密碼:做好「非語言溝通」,抓住孩子語言爆發期
    ,比如,一個溫暖的眼神、一次熱情的擁抱或者一個燦爛的微笑,這些都屬於非語言溝通。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出除了單純地用語言與孩子交流,還應該做好&34;的教育,重視與孩子之間的目光、表情、服飾、姿態等非語言行為的交往。比如看到孩子摔倒了,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趕緊跑上去抱起孩子,或者批評孩子&34;,這些反應都無法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意義。家長可以注視著孩子,鼓勵地說:&34;。
  • 走進你心裡——家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
    作為家長,我們通過什麼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呢,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是言傳身教,因此溝通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的家長說,我每天都在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可是孩子就是不聽我的,還和我對著幹,別說教育他了,他成天氣的我難受。我只能說你這是無效的溝通,今天和我大家交流一下有效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 溝通=說話?你想錯了
    親子溝通中的雷區:1、否定式語言。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經常踩雷區。比較喜歡用否定式語言來命令孩子,例如:你不要在沙發上跳。你不要拿著蠟筆到處亂畫。可是我們有沒有好好的聽孩子說的話,理解他的想法呢? 作為家長不要覺得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就必須得聽我的。 這種想法是不平等的,是對孩子不公平的想法,因為溝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不然就不叫溝通,而是叫命令。 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語言、肢體表達、眼神、文字圖畫等,都可以達成溝通。最常見的使用最多的是語言。
  • 孩子快3歲還不會說完整的句子?0-3歲親子交流,非語言溝通是關鍵
    其實處於在這一時期的孩子,也正是到達了語言爆發期。 抓住孩子「語言爆發期」的同時,更要注重「非語言溝通」 所謂「非語言溝通」指的就是無需通過口腔說出來的語言,而是要通過四肢、表情、態度、情緒等一些肢體上的動作和孩子進行交流,例如一次大大的擁抱、一個慈祥的微笑、一個充滿愛意的眼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