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說話?你想錯了

2020-09-03 傑哥語妹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與反饋的過程。我們每天都在和親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間產生溝通,可是溝通後的結果是否盡如人意? 作為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變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往往親子溝通是最讓你無法流暢和滿意的。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親子溝通的藝術。

什麼是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是屬於溝通裡面的一個分支,是所有溝通中的一部分,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所有的溝通中我們會發現個人的溝通特質和溝通的技巧都會對溝通的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先來解析溝通這兩個字。溝和通的部首是一個三點水,一個走之旁。那就說明這是一個流動的含義。

很多家長覺得與孩子溝通非常頭疼,溝通不好就會變得煩躁、暴躁。最終的結果不是大吼孩子一頓就是把自己關進屋子,防止暴力產生。其實是因為我們踩了溝通中的雷區,導致溝通無效。

親子溝通中的雷區:

1、否定式語言。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經常踩雷區。比較喜歡用否定式語言來命令孩子,例如:你不要在沙發上跳。你不要拿著蠟筆到處亂畫。那家長們,我們做個試驗,您現在不要想玫瑰花,不要想一朵紅色的玫瑰花。

那您現在腦中呈現的是什麼? 一定是朵紅色的玫瑰花。所以否定式語言反而會強化你不讓孩子做的事情。而應該使用正向語言來引導。比如:寶貝我們可以在地上跳,這樣跳的更高。 寶貝,我們的蠟筆可以在紙上畫,可以在白板上畫。 這樣孩子就會按照家長引導的來做了。

我們與孩子的溝通就像一個水渠一樣,有時候它被其他物品堵住了通道之後就會變道,從其他的地方流過去,這樣就會導致水渠的水變味了被汙染了。也會被孩子誤解了。

2、溝通中的廢話

我都說了多少遍了,讓你穿鞋,怎麼還沒有穿上?

媽媽說了多少遍了,自己的玩具玩兒完了要自己收起來?

這些話,很多家長都說過,那我們可以先想一想,我們很不喜歡我們的母親嘮嘮叨叨,嘮叨的多了會很煩,並且對於嘮叨的內容免疫了。所以,嘮叨的語言是無效語言。剛才的例子我們可以明確的表達出:請寶貝現在自己穿上鞋子,不然我們出去玩兒的時間就少了,並且媽媽現在就要出門了。 我相信這時孩子會用最快的速度自己穿上鞋子。

認真思索一下,所有溝通的最終目標其實是建立情感,你能清晰的表達出來你的想法與意願,對方也能聽懂你的意思。這是一個比較好的順暢的溝通。這親子溝通中我們經常面臨的就是孩子沒有明白家長要表達的意思,或者你要表達的意思孩子不願意遵守,因為反抗不了,所以只能聽而不聞。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說的話孩子聽不進去,孩子總和家長頂嘴,甚至抬槓。對於這樣的家長,其實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總想讓孩子聽我們說的話,按我們說的做。可是我們有沒有好好的聽孩子說的話,理解他的想法呢? 作為家長不要覺得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就必須得聽我的。 這種想法是不平等的,是對孩子不公平的想法,因為溝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不然就不叫溝通,而是叫命令。

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語言、肢體表達、眼神、文字圖畫等,都可以達成溝通。最常見的使用最多的是語言。在這裡告訴家長,其實跟孩子的溝通、跟愛人的溝通,跟父母的溝通,其實都是需要演練的。想一想,當我們去和客戶溝通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是達成合作或者雙方滿意。那麼溝通之前我們往往會思考一下溝通的步驟,溝通的要點,甚至還會琢磨語言的技巧,怎麼說會讓對方愛聽,並且滿意。最後我們還要在內心中演練與同事對練。可是我們跟孩子的溝通往往不加思考。

有的人會想說,跟家人跟孩子溝通要這麼累嗎?其實這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是一種說話的藝術。當你認真的對待與孩子和家人之間的每一次溝通,並且都深思熟慮後去表達,不出半年,這種溝通就會變成你的習慣,而你收穫的卻是與孩子之間的良好親子關係和對孩子有利的發展,與家人之間的幸福和睦相處和良好的家庭氛圍。

第二種溝通方式是肢體動作。我們在與孩子溝通或者在和其他人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帶有很多的肢體動作。比如身體前傾或者手插口袋,或者本能的把手交叉放在胸前等等,這也是在表達我們的一種心情或者感受。也在傳遞溝通的信號與情感的信息。而我們與孩子溝通時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的是熱情?親和?生氣?冷漠?

第三種溝通方式是眼神。眼神是我們與孩子溝通中非常核心的一個內容,我們現在很多家長邊看手機邊和孩子說話,你會發現孩子根本不聽。或者當你與孩子表達你的想法時,孩子在玩兒玩具,根本沒有聽你說話,哪怕口頭答應了也沒有聽到心裡去。所以當我們想要達成有效溝通時,就必須要和孩子進行眼神的溝通。我們看著孩子的眼睛,也讓孩子看著家長的眼睛,確定孩子接收到了我們的信息。因為有一句話叫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我們也能從孩子的眼神中感受孩子的內心。

我們必須要記住的一句話就是:先處理情緒,再進行溝通。溝通中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概念,不要強勢的讓對方必須要聽從,不要帶有負面情緒進行溝通。不然我們進行的就是無效溝通。在這裡也希望我們所有人可以越來越會說話,越來越聽得懂孩子的話,更愉快的與孩子聊天,永遠成為孩子心裡的朋友!!!

相關焦點

  • 說話=溝通?心理學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溝通
    今天,小編就從心理學角度和大家聊聊什麼是溝通,也讓大家了解溝通的過程,最後我們也要學習如何提高我們的溝通技能,更有效地傳遞信息,進而能建立更加高效的人際關係。溝通的基本過程,我們是如何進行溝通要想了解我們是如何進行溝通的,首先就要看看信息傳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從心理學角度講,溝通是指雙向的交流,即信息的發送和接收。這裡會涉及到信息的發送方和信息的接收方。
  •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頂級說話高手教你4個「溝通」技巧
    縱觀古今,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會說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一件很討巧的事情。有的人滔滔不絕卻讓人昏昏欲睡,有的人三言兩語就讓人醍醐灌頂。會說話的人總有一套成熟巧妙的說話技巧和對節奏的掌控感。有效溝通,已經成為職場中的重要能力。
  • 說話=溝通?心理學帶你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溝通,提高你的溝通技能
    溝通的基本過程,我們是如何進行溝通要想了解我們是如何進行溝通的,首先就要看看信息傳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從心理學角度講,溝通是指雙向的交流,即信息的發送和接收。(1)信息編碼首先,信息的發送方會將自己想表達的想法組織為語句、手勢、動作等符號來與接收方溝通。這個過程稱為編碼過程。影響這個環節的因素有:發送方對於語句的選擇,以及個人的語言能力。
  • 直性子不是你的錯,錯的是說話技巧,試試這3個吧
    不知道你在工作上有沒有把自己說話的原因歸咎於自己的直性子上,其實這是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的推卸責任。錯了,就是錯了,如果不敢承認,而是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解釋和理由,就會讓人覺得你特別的小家子氣,從而減少與你的交流和溝通。還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錯了,然後在錯誤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讓自己有一個快速的成長。
  • 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八張圖教會你高效溝通方法
    有句話你一定聽說過「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會說話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得到眾人的喜愛,從而廣結善緣。不會說話的人動輒就得罪人還不自知,因此與多少機遇失之交臂。情商並不是生來就註定的,說話的技巧和能力也是可以後天提升的。下面八張圖就教你八個方法,瞬間提升你的溝通能力。
  • 從說話到溝通:社工式說話訓練
    總有人說「溝通是一門藝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夠有效、有愛的與人溝通確實對我們幫助很大。而作為一名社會工作的學生,如何溝通更是一項必備技能。從課堂上的一次討論,再到與暴怒閨蜜、難過的母親的多次溝通,在這篇文章裡,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溝通能力進階之路。 在一次專業課中,老師提出一個課後討論話題:什麼是「會說話」?什麼是「不會說話」?
  • 有效溝通太難了!想和孩子好好說話,話說出口總變味,怎麼辦?
    在家庭教育中,好好說話是一個溝通的基本要素。然而,大多數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都很難做到好好說話,因為不好好說話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壞習慣。改變之艱難,到底卡在了哪裡?這期內容,我們來一起學習下。在好好說話的問題上,如果往前走,是好好說話,反方向就是不好好說話。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感覺自己在努力往前走,可是一張嘴卻走向了反方向,根深蒂固的溝通習慣改善總是艱難,可是再艱難的改變如果你願意都是可以的,前提是我們願意真的認真學習、深入探討,找到問題的根源。不怕出問題,就怕出了問題完全束手無策,不知道關卡在哪?不知道到底哪是出問題的環節?
  • 不會說話,說話臉紅,這三本溝通書單解決你的問題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往往離不開溝通這兩個字。不是你天性靦腆,而是,沒有人教會你,該如何去別人有效的溝通。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不敢跟別人說話,尤其是異性,一說話就感覺臉紅心跳。下面我就推薦三本關於溝通方面的,工具書。他們就像一個老師一樣教你如何說話不冷場。
  • 如何訓練自己的溝通技巧,這九個方法讓你變成一個會說話的高手
    作為一名銷售員,並不是只要能言善辯才可以獲得成功,而是在跟顧客溝通的時候,能將自己的重點講清楚就可以,這也是一個推銷員必須具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你只需要按照這幾個方式進行訓練,就可以讓你的溝通能力更上一層樓。
  • 溝通三要素,讓別人愛上跟你說話
    生活中需要用到溝通的地方太多了,我們的生活就是在不斷地交際溝通中延續的。這裡給大家介紹溝通三要素,即當時說話的情境、溝通的目的,以及對他人的認知。在不同的場景下,我們需要根據自己溝通的目的以及自己對對方的判斷,以適當的方式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好這三要素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談一下。
  • 親子溝通困難重重?想和孩子好好說話,父母不妨試試「我向信息」
    第一: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很多孩子其實是很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有些孩子生來就比較害羞,有些想法只能自己藏在心裡,但是有時候面對一些心裡的困惑也會想傾訴。而父母和孩子溝通最直接的意義就是可以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知道孩子的苦惱也可以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幫助。
  • 《非暴力溝通》 | 你的溝通方式裡,藏著你的未來
    親愛的小夥伴們,晚上好,這是我們一起共讀《非暴力溝通》的第十天,也是最後一天了。說實話,我有點捨不得結束這個分享,關於如何好好說話的話題,我可以跟你聊上十天十夜,因為,這是我的職業。「我想與你分享的就是,如果說非暴力溝通可以讓你管理好雙方情緒,開啟好溝通的第一步,那麼我們也不要忽視最後請求對方反饋的這麼重要的一步。
  • 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說話高手的3條溝通技巧,你要掌握
    古往今來,會說話的人,一張嘴就贏了!會說話的人,張嘴要贏: 善於說話的人的3種溝通技巧,你要掌握會說話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是一件很討巧的事情。有的人可以滔滔不絕卻讓人昏昏欲睡,有的人三言兩語就讓人醍醐灌頂。會說話能力的人我們總有自己一套比較成熟技術巧妙的說話方式技巧和對節奏的掌控感。
  • 《非暴力溝通》——如何好好說話
    然後我就問了「你想表達什麼意思?」然後她也沒有回答我。我猜,她可能想表達這幾個意思:1.你很懶。2.你應該把垃圾袋換一個新的,把舊垃圾扔掉。至於當初為什麼看《非暴力溝通》,是因為和前任有很多的爭吵,雖然已經分手了,但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也帶給我很多啟發和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教我們如何用不帶評論的語氣說出想表達的意思,能讓對方接受,也慢慢教會我如何保護自己不被別人的言語傷害。
  •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這樣說話將會讓你事半功倍 ​
    而她媽媽卻冷冷地回應:「依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要拍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暴力溝通,對已對人都是一種傷害。丹·格林伯格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與他人去作比較。」說話雖然不花錢,但說話的方式是要付出代價的。人與人的隔閡是怎麼來的?就是說著說著就來了。
  • 說話的藝術:溝通能力書籍推薦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有關說話的藝術與溝通能力的書籍叫《溝通與說服必讀12篇》(需要說明的是該書僅能從12Reads官網獲得,常規渠道沒有哦)。儘管這是一本商業氣息很濃的書,但除去職場人士外,它同樣也適合生活中溝通能力的鍛鍊與提高。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我都見過太多不懂說話藝術與溝通技巧的反面例子。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優勢
    丹•格林伯格曾說:「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的生活,就與他人去作比較。」英子想考自己感興趣的南京大學,可宋倩非逼著女兒考北大清華,最後導致英子患上中度抑鬱症,欲跳海自殺。以上這四種暴力溝通方式,屏蔽了我們與生俱來的愛,會給人帶來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讓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會以付出生命為代價。
  • 非暴力溝通:一條說話公式,解決90%溝通問題
    你是否聽過一位領導,對下屬說:「你一天到晚遲到,還想不想幹了?」在生活和工作中,語言的暴力,如指責、嘲笑、否定、說教、貼標籤,無所不在。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說話也有一條萬能公式,當你這樣說話時,別人真的會聽,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 溝通技巧丨 高效溝通之高情商說話方式-避免情緒化(上篇)
    小夥伴們,如果讓你想一個你遇到過的高情商的人,他會是誰呢?他又做了哪些事情讓你感覺到舒服,並且如沐春風呢?你不妨思考一下,高情商人士的主要說話方式是什麼呢?當你看到一張集體照片的時候,你通常會先看誰呢?你肯定是在看你自己對嗎?所有人都是這樣子的,如果你不關心別人,別人為什麼要聽你說呢?當你說話的時候,別人通常都會這麼想,我為什麼要關注你的說話,你的話,對我有什麼價值呢?
  • 六種你必須掌握的溝通技巧
     其實,我覺得不僅僅是年輕人要學溝通,任何一個想有所成就的人,都應該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因為只要你與人打交道,就要說話,你要說話,就需要溝通技巧。你想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就必需對周圍的人和事十分敏感,並掌握說話的技巧,隨時都能果斷的陳述自己的意見,而且重點是不能引起他人的反感。這種技巧可以用來處理棘手的情況或人際關係。需要運用智慧和觀察力,看別人在和你談話之後,怎麼樣會覺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