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營養e生app 營養e生App
以下是來自一位網友的自述▽
一向溫和的父親退休後性情大變...
去年九月,工作了大半輩子的父親終於退休了。本以為他終於可以安享晚年,沒想到,他卻像變了個人似的。
父親以前性格溫和,喜歡帶我們出去玩,工作閒暇之餘還會在家大秀廚藝。
然而,退休後的父親突然變得脾氣暴躁、說話帶刺,常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和母親爭吵起來,有一次甚至將一桌子飯菜全摔了個稀巴爛。
無奈之下諮詢了醫生,結果父親被診斷為「雄激素減退症候群」,也就是說,父親進入了更年期。
男性也有「更年期」
其實,如同女性更年期,男性也有「男性更年期」,也會出現」男性更年期症候群」,不容忽視。
這是一種與男性年齡增長相關的臨床症候群,在醫學上叫作雄激素減退症候群,高峰年齡一般出現在50-65歲。
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的加重,抽菸,酗酒,缺乏運動等一系列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習慣的影響,男性更年期症候群的發病年齡有提前趨勢,有的人甚至40多歲就進入更年期。
與女性更年期的雌激素驟降不同,男性更年期的雄激素水平一般呈斜坡式下跌,這種平緩的降低過程,使他們的症狀並沒有女性那麼明顯,也因此常常被忽視。
但值得引起重視的是,男性更年期會出現心理變異,倘若預先缺乏心理準備,其危害性不亞於體力衰退,常常成為腦出血、腦血栓、心肌梗死的始動因素,也可成為老年精神病的基礎。
正如開頭故事中父親的情況一樣,若突然出現巨大的性情轉變,就需引起重視了。
」男性更年期症候群」有哪些表現?
男性更年期症狀參照表
精神
憂傷焦慮、喜怒無常、孤獨恐怖感、缺乏自信等
心血管系統
心悸、血脂異常、血壓波動明顯等
泌尿生殖
系統
性慾減退、性功能障礙、排尿障礙等
肌肉、骨骼
骨質疏鬆、周身乏力,關節疼痛,肌肉鬆弛、彈性下降等
體態變化
毛髮脫落,全身肌肉開始鬆弛,大肚腩等
代謝方面
骨質疏鬆、糖尿病、尿酸增高等
其他
如失眠、健忘、反應遲鈍等
一般而言,男性更年期症候群是男性生命過程中的正常生理反應,通過一些科學的方法,跨過這個坎兒,就能風平浪靜,開啟快樂的晚年生活,但如果跨不過去,則後患無窮,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順利度過男性更年期?
父親也需要被關愛。
可能很多人與父親的關係不會像母親那樣親密,總覺得「一切盡在不言中」,那麼請以父親節為由,和父親進行一次深層次的交談吧。
做子女的有責任將一些科學的健康理念傳輸給家裡長輩,關注父親的健康問題,陪父親順利度過更年期。
以下是一些應對男性更年期的方法,可以分享給自己的家人。
控制情緒
做情緒的主人,用理智控制內分泌紊亂帶來的怒火,尋找合適的發洩方式。
作為子女,我們也需要給予父親足夠的理解與支持,尤其是察覺到他深陷負面情緒時,我們要予以關懷,必要時可向心理醫生求助。
和睦的家庭關係
和睦的家庭關係是治癒男性更年期的良藥。
和母親一樣,父親也需要言語上的關懷,有空就陪陪他,減少父親的孤獨與恐懼感。
若處於更年期的男性恰巧碰上同伴也處於更年期,則很可能引發家庭矛盾,這就需要家人對更年期有一個科學的認知,理性溝通及調解。
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
飲食清淡,少食多餐,戒菸酒,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貝類、雞肉類、魚類等。
多向家人普及一些科學的飲食方法,改變一些傳統的錯誤認知(如隔夜菜、醃製食品的危害,吸菸的危害等),用正確的健康理念影響家人。
適度的鍛鍊
如散步、騎車、太極拳等,有助於吐故納新,舒展四肢、愉悅心情。
同母親跳廣場舞一樣,退休的父親也需要培養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多給予父親一些鼓勵和讚揚。
良好的睡眠
保持優質的睡眠,有助於擺脫焦慮情緒,恢復體力和精力。
中老年人易生骨關節疾患,應避免睡棕繩床,以木板床為宜,可以給父親選擇柔軟、平坦、厚薄適中的被褥,有適度彈性的枕頭。
適當的藥物治療
必要時,可採用藥物治療,但注意一定要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盲目服藥。
在我們的印象中,父親永遠表現得堅強如剛,但他其實也有脆弱的一面。
網絡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哪一瞬間發現父親老了」。
網友們這樣回答:
「有一天,老爸拿著手機,像孩子一樣讓我教他怎麼給老戰友發語音。」
「前天,爸爸開摩託送我去坐大巴車的時候,我猛然看見了他腦後蹦出的白髮。」
「第一次覺得爸爸老了,是他告訴我現在胳膊勞損不能打直了。」
「他也不兇了,膽子感覺越來越小了,感覺人到中年越來越需要子女的關心。」
......
在這個周末,這個屬於父親的節日裡
花點時間去陪陪父親吧,哪怕只是
一句問候,一通電話,一個擁抱
你的一點點關心,他們都能感動很久
最後,祝天下所有父親節日快樂,健康平安!
插圖/網絡
文、排版/lemon
原標題:《父親節|老爸也有更年期,你知道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