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兩年漲六倍,頤海國際憑什麼「吊打」海底撈?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讀懂財經

海底撈(HK:06862)上市不到兩年,股價翻了1倍,是眾所周知的大牛股。

然而,這還不是最誇張的。過去兩年,其火鍋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HK:01579)股價從10港元左右漲到如今的68港元,漲了接近6倍。如今,頤海國際的動態市盈率為89倍,遠高於海底撈的70倍。

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在頤海國際估值「吊打」海底撈背後,其業績同樣也遠超海底撈。2017年至2019年,頤海國際淨利潤增長增長了1.75倍,期間海底撈增長也不過1.28倍。

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如果想投海底撈,還真不如投頤海國際。

但縱觀消費品數十年的發展史,很少有一個消費品牌供應商的業績,比消費品企業還好。那麼,為什麼頤海國際會成為這個例外?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張勇在海底撈上市前的一個微妙布局。

2017年,也就是海底撈上市前,頤海國際宣布,其通過全資附屬公司頤海上海與新派上海(海底撈的全資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從事自加熱小火鍋的生產及銷售。

其中,頤海上海出資3000萬,新派上海出資2000萬,分別擁有60%及40%的權益。協議中,新派上海承諾,將授權合資子公司獨家、免費使用其經營必須的商標。

藉助海底撈的品牌,頤海國際方便速食的收入高速增長。過去兩年,方便速食的收入分別為4.49億人民幣、9.99億人民幣,收入佔比從2017年的3.6%提升至23.3%。

這是過去兩年頤海國際業績增速高於海底撈的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是,這也徹底改變了資本市場對頤海國際的估值邏輯。

某種程度上說,頤海國際已經不單單是過去那家做TO B服務的底料提供商,更像是擁有極強品牌,依靠終端銷售規模增長驅動的消費品公司。

/ 01 /

海底撈業績輸給頤海國際

從業務結構看,頤海國際的收入主要來自火鍋調味料、中式複合調味料、方便速食和其他。其中,火鍋調味料的佔比最高,佔到公司收入的65.7%。

眾所周知,頤海國際是做海底撈底料供應起家的。但從過去幾年看,海底撈在頤海國際的業務佔比,在不斷下降。截止2019年底,海底撈在頤海國際的收入佔比約為39%,較2016年的55.3%下降不少。

擺脫「海底撈依賴症」後,頤海國際業績反而取得了更好的增長。過去兩年,其業績增速甚至開始超過海底撈。

從營收看,過去三年頤海國際的營收增長了1.6倍。而海底撈同期的營收增長了1.41倍。

在淨利潤增速方面,頤海國際表現同樣優於海底撈。頤海國際過去三年的歸母淨利潤增長1.75倍。而海底撈的同期歸母淨利潤僅增長了1.28倍。

換句話說,過去兩年頤海國際的業績成長性都跑贏了海底撈。除了業績增長外,頤海國際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也都出現了明顯提升。

從數據看,2017年頤海國際的毛利率為37.2%,2019年這一數據提升至38.2%。與毛利率相比,淨利率的提升更為明顯。2017-2019年,頤海國際的淨利率從15.9%提升到18.6%。

反觀海底撈,隨著門店數量擴張,同期毛利率和淨利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換句話說,至少從最近兩三年看,頤海國際的財務數據表現已經全方位跑贏了海底撈。

當然,對投資人來說,比起財務數據表現的差異,更重要的是,這些差異背後頤海國際究竟做對了什麼?

/ 02/

頤海國際做對了什麼?

頤海國際的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海底撈上市前的一個微妙布局。

2017年之前,頤海國際的業績增長,主要是靠海底撈規模擴張帶動的。從數據看,2014年至2017年頤海的收入增速基本和海底撈收入增速保持一致。海底撈給頤海國際貢獻的收入佔比也一直維持在54%左右。

短期看,「抱大腿」好處顯然易見,業績增長不用愁。但拉長周期看,業績好壞全看海底撈的擴張速度,並不有利企業發展。

所以2017年頤海國際開始尋求變化。從業務上,公司開始縱向發力產業鏈下遊的方便速食賽道,也就是當下火爆的自熱小火鍋,以尋求降低對海底撈的依賴,增加公司業績增長的確定性。

面對新興市場,頤海國際的做法很聰明。

由於兩家公司控股股東同為張勇夫婦,頤海國際通過借用海底撈的品牌進場。2017年,頤海國際宣布,其通過全資附屬公司頤海上海與新派上海(海底撈)籤訂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從事自加熱小火鍋的生產及銷售。

其中,頤海上海出資3000萬,新派上海出資2000萬,分別擁有60%及40%的權益。協議中,新派上海承諾,將授權合資子公司獨家、免費使用其經營必須的商標。

有了海底撈這個強大品牌背書,頤海國際進軍自熱小火鍋市場自然「如虎添翼」。

2018年,公司的第三方收入佔比開始快速提升。直到2019年底,這一數字已經提高至61.2%,較2017年增長17個百分點。而佔比提高的核心原因正是自熱小火鍋業務的增長。

隨著頤海國際第三方收入佔比提升,其毛利率也進一步提升。原因也很簡單,過去給海底撈供應火鍋底料的毛利率只有27.5%,而第三方收入的綜合毛利率基本在30%以上。

某種程度上說,頤海國際已經不單單是過去那家做TO B服務的底料提供商,更像是擁有極強品牌,依靠終端銷售規模增長驅動的消費品公司。

這也徹底改變了資本市場對頤海國際的估值邏輯。

/ 03/

投海底撈,不如投頤海國際

過去頤海國際的火鍋底料供應生意,儘管增長很穩定,但其實天花板有限。原因是,由於頤海是海底撈的關聯方,市場需要火鍋底料的大型火鍋店和海底撈均存在競爭關係,所以頤海的火鍋底料業務發展存在明顯瓶頸。

儘管2014年至2017年頤海國際的收入增速不低,但估值卻低得可憐。2016年、2017年頤海國際在港股的平均市盈率分別只有25.3倍和25.7倍。

但自從頤海國際成功切入方便速食領域後,一切都不同了。從市值看,頤海國際的股價從兩年前的10港元左右,漲到如今的68港元,漲了接近6倍,大幅高於同期淨利潤的增速。

首先,相比於過去單純依靠海底撈規模擴張,帶動公司業績增長。現在頤海國際可以說是兩條腿走路。除了海底撈規模擴張外,自熱小火鍋業務本身也能帶來不錯的收入增長。自熱小火鍋的存在,也使得頤海國際的成長性必定好於海底撈。

其次,由於市場規模足夠大,自熱小火鍋市場本身也看點十足。

根據天風證券數據,目前自熱小火鍋的主力消費人群為18-29歲。截至2018年,中國20-24歲、25-29歲的人口佔比分別為5.95%、8.12%。按20-24歲人群人均購買率為0.7桶/年,25-29歲人均購買率為0.5桶/年,其他群體為0.2桶/年,自熱小火鍋平均單價為30元/桶計算,整個市場規模能夠達到106.4億元。

到2019年,頤海國際這部分收入規模只有不到10億元,且增速高達120%。考慮到海底撈的品牌加持,頤海自熱小火鍋業務的增長潛力還很大。

相比於火鍋店的門店擴張的增長邏輯,小火鍋的增長邏輯顯然要簡單許多。本次疫情催化,又進一步加速用戶消費習慣的形成。不出意外,在未來一段時間,頤海的方便速食收入還將保持高速增長。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你想投海底撈,還真不如投頤海國際。

相關焦點

  • 伴生海底撈,頤海國際正在蛻變
    今天我們要分析一家港股上市公司——頤海國際。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7月13號,港股上市公司頤海國際的股價達到107港元,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公司的總市值超過1000億。雖然股價在隨後的幾天跟隨整體行情回落,但其如此龐大的市值規模已經成為國內調味品行業的第二大公司,僅次於巨無霸海天味業(目前市值4763億元)。
  • 除了海底撈,張勇的另一企業頤海國際也市值千億
    圖源:雪球從上市之初股價僅有發行價2.798港元,到如今股價已翻逾30倍,邁進「千億俱樂部」行列,頤海國際幾乎一路開掛。背靠海底撈這棵大樹,頤海國際幾乎毫無懸念地迅速趕超各大對手,成長為行業巨頭。海底撈與頤海國際的雙輪驅動,共同構成了「海底撈系」穩步前進的動力源。【伴生海底撈,搭上「海底撈」高速列車】頤海國際與海底撈是同一隻枝蔓上結出的兩個大瓜。它們的創始人和大股東同為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張勇。
  • 不靠海底撈,誰來買頤海國際的火鍋調料?
    2016年7月,頤海國際赴港上市時發行價為3.3港元。2020年9月2日,其股價已經漲至133.4港元,短短幾年時間漲幅超過3940%,大約是同一時期茅臺股價漲幅的5倍。但攀上頂峰後就是急劇下滑。10月以來頤海國際股價一度階梯下跌,從9月29日的最高128港元,最低下探至11月6日的86.7港元,此後一直在90港元左右徘徊。附生海底撈的故事,難以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信心。頤海國際正在想像空間更大的調味料行業,尋找屬於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 海底撈股價破發詳情曝光 海底撈股價破發什麼意思不受待見原因分析
    9月26日,海底撈如期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開盤價18.8港元/股,股價最高漲至19.64港元/股,市值曾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不過,海底撈上市首日股價並未保持高漲的姿態,盤中一路下探,最低股價達到17.8港元/股,最終報收於17.82港元/股,當日微漲0.11%。
  • 餐飲受挫,海底撈連帶頤海國際開始「不務正業」了
    雖說頤海國際上半年的表現頗為驚豔,但從長期來看其面臨的挑戰也頗為嚴峻。頤海國際作為海底撈的關聯方,一直以來,海底撈對頤海國際火鍋調味料類產品的收入貢獻舉足輕重。而根據頤海國際財報,來自於海底撈的毛利率一直遠低於第三方,並且僅為第三方的一半。
  • 同期漲幅超茅臺4倍 頤海國際的成功與海底撈無關
    原標題:同期漲幅超茅臺4倍,頤海國際的成功與海底撈無關 來源:阿爾法工場導語:預期反轉疊加業績增長,構成了頤海國際高增長邏輯,但這一邏輯可能無法長期延續。過去5年,貴州茅臺( 600519.SH)可謂A股風向標。
  • 頤海國際欲「駛離」海底撈 已不再是其火鍋底料獨家供應商
    在國慶黃金周過後,頤海國際的股價一直呈現階梯狀下降態勢,從10月9日的127港元/股跌至19日的105.8港元/股。  背靠海底撈,這是頤海國際的優勢,卻也是「劣勢」。若海底撈門店擴張步伐停止或者放緩,頤海國際增長也必定會受到影響。
  • 頤海國際欲「駛離」海底撈,已不再是其火鍋底料獨家供應商
    來源:證券日報10月19日,港股餐飲股集體走弱,截至收盤,海底撈跌4.36%,報收53.7港元,九毛九跌2.66%,報收17.58港元;頤海國際大跌7.84%,領跌餐飲股,股價報收於105.8港元,總市值縮水至1107.62億港元。
  • 頤海國際(01579.HK:)復盤四年十八倍牛股,三大維度探索成長動能...
    機構:天風證券評級:買入復盤頤海國際,看四年十八倍股的成長之路頤海國際是中國領先且高速成長的複合調味料生產商,主打火鍋調味料、中式複合調味料頤海國際源自於海底撈,卻獨立走出了一條營銷網絡快速擴張、業績高速增長之路。自 2016 年 7 月上市以來,公司股價在不到四年時間內漲幅超過 18 倍,靚麗的業績表現幫助公司消化高估值。
  • 「大牛股」海底撈背後的供應商頤海國際更具有投資價值?
    在業務上,頤海國際作為海底撈唯一的一家底料供應商,其業務收入的(截至2019年6月30日)42.5%來自關聯方海底撈,如果在往前移幾年,頤海國際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是來自關聯方海底撈。頤海國際的火鍋調味料、中式複合調味料,截至2019年9月30日這兩塊業務收入的關聯方佔比分別為63%、6.5%,這個比例較之前幾年已經是大幅下降了,這對於頤海國際來說百利而無一害,因為,隨著海底撈的成功擴張,頤海國際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了,公司可以把業務不再局限於海底撈,可以擴張到其他火鍋店,這樣公司火鍋、中式複合調味料兩塊業務就是「兩條腿」走路了,海底撈繼續擴張
  • 海底撈關聯方頤海國際跌逾8%:市值縮水百億 此前高管套現2500萬港元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0月19日訊(成方) 10月19日盤中,港股上市公司頤海國際暴跌逾8%,盤中每股股價報105.6港元,總市值縮水96.6億港元。公開資料顯示,頤海國際系海底撈關聯方,據東方財富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ZYSP Yihai Ltd直接持有頤海國際3.725億股股份,持股比例35.6%。而根據頤海國際2016年發布的招股書,該公司最終控股公司為ZYSP Yihai Ltd,而後者由張勇及舒萍夫婦共同全資擁有,為最終實際控制人。
  • 海底撈、九毛九股價創新高!公司利空出盡迎來業績拐點
    11日消息,海底撈、九毛九股價今日雙雙創新高,截至目前,海底撈漲11.1%,九毛九漲7.06%。浙商證券近日發布研報稱,海底撈和九毛九利空出盡,目前出現業績拐點,投資機會湧現。像海底撈、九毛九這樣的上市企業,在疫情期間逆勢擴張,單月新開店數均超過去年同期水平,表現十分優異。海底撈把握疫情下店鋪出清機遇,三四線下沉展店超預期。
  • 海底撈再加碼方便速食,頤海國際推衝泡粉絲和米飯
    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繼2月初推出方便菜之後,海底撈又在速食領域有了新動作。4月3日,新京報記者獲悉,海底撈調味品旗艦店上線衝泡方便酸辣粉、衝泡米飯兩款速食產品,其來自於海底撈關聯公司頤海國際。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就官方銷售渠道而言,上述兩款方便食品僅在天貓海底撈調味料旗艦店銷售,天貓、京東海底撈旗艦店並未上架。圖/天貓海底撈調味料旗艦店截圖4月3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就此向海底撈方面求證,其相關負責人稱,上述兩款速食產品由頤海國際推出,線上、線下渠道均有銷售。
  • 頤海國際上半年收入6.3億元 69%來自海底撈
    (全景圖片)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淯心 8月28日,海底撈獨家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1579.HK)發布半年報,上半年收入6.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56.6%;其中向海底撈的銷售收入為4.35億元,海底撈這一關聯方的銷售收入佔頤海國際上半年總收入的
  • 四年漲超20倍!這家調味料公司為何能創股市奇蹟?
    有一家公司在2016年7月港股市場上市之時,股票發行價僅有3.3港元,但經過4年時間這家公司股價已經暴漲至最高77港元水平,區間最大漲幅超過23倍!  這家公司就是主打火鍋調味料、中式複合調味料以及方便速食的頤海國際,這家公司也是全國火鍋連鎖龍頭公司海底撈的火鍋底料和調味品供應商。
  • 是什麼支撐起了3000多億市值的海底撈?
    主營火鍋的主要食材之一蝦丸,魚丸的安井食品,上市後股價連翻11倍,成為過去兩年A股市場表現最強勁的上市公司之一。 港股市場中,主營火鍋底料的上市公司頤海國際,市值突破了千億港元,不僅沒有被海底撈的光環遮住,反而還憑藉自嗨鍋等創新產品打開新賽道。
  • 頤海國際(1579.HK)和海底撈(6862.HK)雙雙破位下跌
    格隆匯10月19日丨港股市場海底撈和頤海國際紛紛持續走低。海底撈今日一度跌3.74%繼續創月內新低,且較高位已跌去超14%,市值蒸發470億港元;頤海國際一度大跌8.28%創逾1個月新低,且跌破60日均線,較10月9日最高位已累跌超17%。
  • 沸騰的火鍋,漲個不停的股票
    如今呷哺股價歷史新高,市值200億港元,一掃之前的頹勢;主營火鍋主要食材之一蝦丸、魚丸的安井食品,上市後股價連翻11倍,成為過去兩年A股市場表現最強勁的上市公司之一;港股市場中,主營火鍋底料的上市公司頤海國際,市值突破了千億港元。不僅沒有被淹沒在海底撈的光環下,還憑藉自嗨鍋等創新產品打新賽道,拓展「二次曲線」的意思明顯。
  • 又出一家千億公司:起底海底撈資本帝國
    張勇執掌的「海底撈系」再添千億市值上市公司。 7月13日,頤海國際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一度衝上1100億。7月內,頤海國際股價累漲近30%,自今年3月19日上漲至今累漲157%。 加上市值曾一度和小米比肩、站上2000億港元高位的海底撈,張勇成為第一個擁有兩家千億市值公司的餐飲企業家。
  • 新加坡首富張勇「左右為難」:海底撈向上 頤海國際向下
    而投行們的原因則近乎一致:因海底撈對關聯方定價將更趨於市場化,頤海國際來自關聯方的收入將承壓;業績增速放緩或導致從關聯方錄得的收入和利潤表現低於預期。數據顯示,受疫情衝擊影響,海底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97.61億元,同比減少16.54%;淨利潤虧損達9.65億元,同比減少205.81%。不過,今年下半年,與頤海國際遭遇的資本市場預期相反,海底撈錄得的研報觀點則全線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