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小吃』獎牌怎麼評?」「評啥啊!2000元一塊,交錢拿牌子。」如今,一些餐飲店尤其是「網紅店」內,經常可以看到金光閃閃的獎牌。記者調查發現,許多獎牌可以通過數千元在頒發機構購買。與此同時,通過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查詢,這些獎牌的頒獎單位大多無備案信息,註冊地址、官方電話等信息亦存在疑問。(據12月10日北京晚報)
人靠衣裳馬靠鞍,眼球經濟時代,各行各業都存在著包裝的現象。對於餐飲業來說,靠獎牌來妝點門面更是一種潛規則。不過對於這種行為,人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甚至失去了較真兒的興趣。
「中華名小吃」、「百年老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繁多的餐飲獎牌令人目不暇接,真獎牌假獎牌雜糅期間,其結果自然是真假難辨,劣幣驅逐良幣,連真獎牌都叫人生疑。毫無疑問,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這讓人難免想起多年以前鞏漢林和趙麗蓉那個叫《打工奇遇》的小品,酒樓一定得叫太后大酒樓,兌水的二鍋頭酒一定要叫宮廷玉液酒。
低投入,高產出,而且還沒有多大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餐飲業買假獎牌掛假獎牌的風氣。但對於顧客而言,這種虛假宣傳卻是明目張胆的欺騙行為。而對於那些真正憑實力獲獎的餐館飯店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客觀而言,餐館飯店買假獎牌掛假獎牌是一種典型的投機行為,這種行為看似惡性不大,但對於餐飲業的發展而言卻並非幸事。
過去在東北有一種現象和餐飲業買假獎牌很相似,不管家裡有錢沒錢,東北人冬天一定要買件貂兒穿在身上,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餐館飯店掛假獎牌妝點門面,這種虛榮似乎可以理解,但這種欺騙的背後實際上是商家的不誠信。很多時候,有些獎牌掛滿牆的餐館可能比不上一些街巷中的蒼蠅館子。我們不排除有些「網紅店」在成功之後幡然醒悟,摘掉假獎牌,但多數餐館從買假獎牌的那一刻就一敗塗地了。
2000塊錢買個「中華名小吃」的牌子,這當然很容易。但餐館飯店的飯菜口味到底如何?不是靠獎牌說了算,而是靠顧客的口碑說了算。不管你是什麼名小吃、名品牌、名餐飲,歸根結底還得靠誠信和品質取勝。
假獎牌雖然好看,但卻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餐館飯店的一時衝動,很可能成為不誠信的開始,成為企業發展的汙點。名小吃不是花錢買來的,百年老店也不是靠忽悠就能說了算。解決餐飲企業買假獎牌的問題,一要靠餐飲企業的自覺和誠信,不知假買假,要靠品質取勝。二要靠消費者的投票。對於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中華名小吃」、「百年老店」要給予差評,讓其失去欺騙的空間。三是對製造銷售假獎牌的行為要堅決打擊,防止這種黑產招搖撞騙,助紂為虐。最後,監管部門應該對這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來一次專項清理,核實餐飲飯店獎牌的真假,讓真獎牌閃光,讓假獎牌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