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年底作總結的時候。2019年,由於企業與職場動蕩不斷,大量崗位的員工紛紛被優化裁員,很多平臺也都發布報告,評選出年度離職率高低TOP榜單。
前不久,脈脈發布的《出圈:2019年度職場盤點》報告,就公布了離職率最高和最低的前三大崗位。報告顯示,在所有的職業中,離職率最低的崗位依次是公務員、董事長/總經理/CEO以及個體老闆。
這並不意外。畢竟,公務員穩定是大家公認的,很多家長也都希望孩子畢業後能考個公務員,既穩定、福利又好。同時,公務員雖然薪資並不算高,但不像網際網路企業,要每天加班熬夜到禿頭,所以,很多網際網路人也都考慮考公務員。
來自脈脈職言區觀點
至於董事長、CEO、個體老闆等,本身就具有唯一性和難以替代性,有的甚至自己就是自己的老闆,又怎麼能把自己優化了呢?遭遇裁員的大多是企業中中低層的一線員工,所以,他們在優化大潮中能夠穩坐釣魚臺,被淘汰的機率非常低。
而在所有職業中,離職率最高的崗位則是社群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三大運營崗位。在脈脈上,我們就見過多次運營部員工的離職潮現象。
這就讓人感覺很奇怪了,一個厲害的運營人員,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和能力,每天要操心的事情,比起老闆來甚至也不遑多讓。脈脈上就有一個問答話題叫做"為什麼牛逼的運營,不辭職自己做老闆?"
來自脈脈實名交流問答
那麼,為什麼運營崗位的人員會成為重點優化對象呢?
有脈脈用戶認為,牛逼的運營自然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但大部分企業的運營崗位,其定位都是非常模糊的,整體的門檻也比較低。這就導致整個部門人員魚龍混雜,當企業要開始優化員工時,運營部門自然首當其衝。
另外,現在的很多小微企業或者創業公司,都沒有明確的運營規劃,多是老闆一言堂:老闆讓做公眾號,運營人員就去開通公眾號;老闆要對接公司稀缺的資源,運營部門就去談判;有的公司甚至把運營部歸在銷售部下,每個月還會下達銷售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真正想把自己的運營技能發揮出來的人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還要被老闆當作可有可無的人員,到最後,即使不被優化,很多人也寧願離職或轉崗,去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
來自脈脈實名交流問答
即使現在已經進入2020年,職場上的優化大潮依舊沒有完全結束。如果不是公務員或者董事長、CEO、個體老闆之類的角色,就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離職率較高的崗位上的職場人,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淘汰危機,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最應該做的就是提升自身能力,用更多的經驗和技能充實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裁員大潮中穩住。
如對於運營崗位的職場人,有一句話就說得很好:產品可以不懂運營,但運營萬萬不能不懂產品。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保持對產品信息的熟知度和敏感度,才能從客戶和市場的反饋中得到更多有效信息,並及時落實,讓老闆見識到一個好的運營該有的樣子。
來自脈脈實名交流觀點
而如果我們不幸被公司裁掉了,也不用慌張。首先,我們應該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公司索要相應的賠償。其次,企業裁員之後,人才流動更加頻繁,一些職場人也找準了機會尋求更多方向的發展。比如,有的運營人員會轉向產品,尋找新的發展路線。得之東隅、之桑榆,有的時候,一成不變並不一定會給人帶來安全感。
總之,從2019年至今,裁員的大潮此起彼伏,但只要我們不斷學習、提升能力,同時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依舊可以在未來的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精彩!
(文章內容素材均來自於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