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離職率最高崗位出爐!不怪員工不努力,都是老闆瞎指揮

2020-12-13 騰訊網

又到了一年年底作總結的時候。2019年,由於企業與職場動蕩不斷,大量崗位的員工紛紛被優化裁員,很多平臺也都發布報告,評選出年度離職率高低TOP榜單。

前不久,脈脈發布的《出圈:2019年度職場盤點》報告,就公布了離職率最高和最低的前三大崗位。報告顯示,在所有的職業中,離職率最低的崗位依次是公務員、董事長/總經理/CEO以及個體老闆。

這並不意外。畢竟,公務員穩定是大家公認的,很多家長也都希望孩子畢業後能考個公務員,既穩定、福利又好。同時,公務員雖然薪資並不算高,但不像網際網路企業,要每天加班熬夜到禿頭,所以,很多網際網路人也都考慮考公務員。

來自脈脈職言區觀點

至於董事長、CEO、個體老闆等,本身就具有唯一性和難以替代性,有的甚至自己就是自己的老闆,又怎麼能把自己優化了呢?遭遇裁員的大多是企業中中低層的一線員工,所以,他們在優化大潮中能夠穩坐釣魚臺,被淘汰的機率非常低。

而在所有職業中,離職率最高的崗位則是社群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三大運營崗位。在脈脈上,我們就見過多次運營部員工的離職潮現象。

這就讓人感覺很奇怪了,一個厲害的運營人員,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和能力,每天要操心的事情,比起老闆來甚至也不遑多讓。脈脈上就有一個問答話題叫做"為什麼牛逼的運營,不辭職自己做老闆?"

來自脈脈實名交流問答

那麼,為什麼運營崗位的人員會成為重點優化對象呢?

有脈脈用戶認為,牛逼的運營自然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但大部分企業的運營崗位,其定位都是非常模糊的,整體的門檻也比較低。這就導致整個部門人員魚龍混雜,當企業要開始優化員工時,運營部門自然首當其衝。

另外,現在的很多小微企業或者創業公司,都沒有明確的運營規劃,多是老闆一言堂:老闆讓做公眾號,運營人員就去開通公眾號;老闆要對接公司稀缺的資源,運營部門就去談判;有的公司甚至把運營部歸在銷售部下,每個月還會下達銷售指標。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真正想把自己的運營技能發揮出來的人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還要被老闆當作可有可無的人員,到最後,即使不被優化,很多人也寧願離職或轉崗,去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

來自脈脈實名交流問答

即使現在已經進入2020年,職場上的優化大潮依舊沒有完全結束。如果不是公務員或者董事長、CEO、個體老闆之類的角色,就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離職率較高的崗位上的職場人,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淘汰危機,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最應該做的就是提升自身能力,用更多的經驗和技能充實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在裁員大潮中穩住。

如對於運營崗位的職場人,有一句話就說得很好:產品可以不懂運營,但運營萬萬不能不懂產品。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保持對產品信息的熟知度和敏感度,才能從客戶和市場的反饋中得到更多有效信息,並及時落實,讓老闆見識到一個好的運營該有的樣子。

來自脈脈實名交流觀點

而如果我們不幸被公司裁掉了,也不用慌張。首先,我們應該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公司索要相應的賠償。其次,企業裁員之後,人才流動更加頻繁,一些職場人也找準了機會尋求更多方向的發展。比如,有的運營人員會轉向產品,尋找新的發展路線。得之東隅、之桑榆,有的時候,一成不變並不一定會給人帶來安全感。

總之,從2019年至今,裁員的大潮此起彼伏,但只要我們不斷學習、提升能力,同時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依舊可以在未來的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精彩!

(文章內容素材均來自於脈脈)

相關焦點

  • 老闆喜歡瞎指揮,員工應該怎麼辦,死諫還是順從?
    這種老闆通常都是瞎指揮,想一出,是一出。他們對整個公司沒有完整的規劃,今天突然想到了什麼,就要颳起一陣風,配合的員工就隨風搖擺,不配合的員工那只能被風颳倒了。有些時候,明明是很難做的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下面的員工最好不要據理力爭,不然那就是跟錢過不去。
  • 上司不懂業務瞎指揮,甩鍋給我還怪我承受能力差
    後來銷售總監找到我,說完不成銷售任務就怪我招的人不對,明明是莫經理要求這麼做的,為何怪我呢?」胡鑫委屈道。這樣的瞎指揮還不少,上個月,公司去鐵山坪團建,安排車輛接送時,莫經理執意將車換成小巴,導致兩名員工沒位置可坐,最後他倆只能打車去。第二天回到公司,兩人就辭職走了。「同事們覺得是我安排不周,才惹得兩人辭職,其實並不是我的主意。」
  • 去年員工主動離職率創近五年來最低
    2009年,職場人心思不活,主動離職率創下近五年來的最低點。  昨天,一份《2009企業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新鮮出爐,再一次將身在職場的你我拉回2009年。包括上海、廣東、浙江在內的眾多省市,在去年顯現出一個狀態,職場人員流動不頻繁,或許他們在想,在金融危機瀰漫全球的狀況下,還是捧牢當前的飯碗為好,激進的跳槽行為還是等來年再說吧。
  • 人工智慧大數據火爆帶熱離職潮 行業平均員工離職率高達44%
    今年卻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了,「這個行業挖人挖得太兇了!」陳晨對記者抱怨,「我們也在通過獵頭挖其他公司的人,但新進來的員工比同一崗位的老員工工資至少要高20%以上。」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有多火?除了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的創業公司以及閉著眼睛往裡砸的錢,還貢獻了超高的離職率。
  • 東莞社會工作發展評估報告出爐 社工離職率降5%
    東莞社會工作發展評估報告出爐 社工離職率降5%   《2012年度東莞市社會工作發展綜合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日前出爐。
  • 2016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90後」員工越多離職率越高
    原標題:同比增4.2%:國企離職率漸攀升   日前,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布了《2016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報告稱, 2015年員工整體流動性小幅上升,平均離職率為17.7%,其中,傳統製造業離職率最高,2015年企業調薪幅度為7.6%,預計2016年企業調薪幅度依舊維持下降趨勢,將降至7.3%。
  • 員工離職率,影響家具企業營收和利潤的核心因素!
    我想大家都認可較低的離職率是對企業有利的。但是,當我們問某位企業主公司的員工離職率是多少的時候,他們通常只會回答:「太高了!」,當我們問銷售經理或工廠經理同樣的問題時,他們可能一臉茫然,根本不知道答案,或只能隨便亂猜。你可以想像到如果把問題換成「你公司的淨利潤是多少?」而答案卻是「不夠高」或「不知道」嗎?
  • 為何公司整體離職率正常,唯獨單個部門離職率太高?從這3點進透
    離職率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代表的是管理不善的信號,當某個部門離職率很高時,公司老闆、人力資源及部門負責人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作為其它部門的員工也要有應對策略,否則當這樣的現象如蝴蝶效應般蔓延到其他部門,後果不堪設想!
  • 博士員工離職率太高,任正非表態:華為不能「英雄無用武之地」!
    華為心聲社區是華為組織上下互動的一個重要渠道,好多員工都可以在這裡監督、批評管理層的錯誤。心聲社區雖然在國內企業界赫赫有名,但鮮有企業學習這個經驗,也許好多老闆只是單純希望讓員工學習華為人的奮鬥精神。多幹活就好,至於多批評就不用了。
  • 海底撈員工離職率超過30%,一個員工的離職成本,其實很恐怖!
    更為糾結的是:權威機構估算,一個員工離職會引起大約3個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照此計算的話,如果員工離職率為10%,則有 30%的員工正在找工作;如果員工離職率為20%,則有60%的員工正在找工作。所以很多餐飲店,工作一年以上的員工屈指可數,就連海底撈門店工作1年以上的員工也不到40%,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海底撈每一天都在招人,肯德基、麥當勞也是如此。關於員工離職的原因,馬雲以前說過一句話:要不就是錢沒給到位,要不就是心裡受委屈了,其實很多離職的員工既是因為錢沒給到位,也是因為受到了極大的委屈,心裡很不舒服。
  • 如何快速進行員工全年離職率的統計與分析?
    企業中的離職率過高,一般表明企業的員工情緒較為波動、勞資關係存在較嚴重的矛盾,企業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導致人力資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組織的效率下降。但並不是說員工的離職率越低越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員工流動,可以使企業利用優勝劣汰的人才競爭制度,保持企業的活力和創新意識。
  • 導致員工高離職率的原因之一融入
    一家企業在從18年起每年都有校招計劃,且校招名額為30名,可困擾該企業HR的是這30名的大學生流失率非常高,每年30名能在企業任職1年以上的不超過5名。年年如此、周而復始。每個求職人在試用期間為了獲得新單位的認可都努力的表現自我,這些大學生們更是如此,但為什麼努力表現依然會產生這麼高的離職率呢,詢問多個大學生後得到最多的答覆是:沒有事情做融入不進去企業。同樣有諮詢了用人部門對大學生的評價結果多數是,缺乏主觀能動性,工作不積極。求職方是想努力表現,用人方卻是嫌其不積極。
  • 部門離職率太高,入職半年的我竟成為了老員工
    離職率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代表的是管理不善的信號,當某個部門離職率很高時,公司老闆、人力資源及企業負責人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否則當這樣的現象如蝴蝶效應般蔓延到其他部門,後果不堪設想!
  • 加薪幅度下降 一季度滬員工離職率列一線城市首位
    受經濟環境和企業業務雙重影響,國內企業加薪幅度逐年下降,中智諮詢調研中心近日發布了2016年度第一季度職場調研報告顯示,2013年至今上海的調薪率逐年下降的趨勢最為明顯,2016年第一季度為一線城市中調薪率最低
  • 為何平均企業離職率達15%?從心理學上來分析零離職率的可能性
    在前些年有一句這樣比較好笑的笑話,就是關於90後求職的,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80後下屬,那麼你大可以打罵不用留面子,因為他一定會好好認錯繼續努力,而如果是90後員工,那麼最好是把他供起來當祖宗,不然說不定你無心的一句吐槽都能讓對方翹辮子然後離職。
  • 東莞去年社工離職率同比降5%
    原標題:東莞去年社工離職率同比降5%  去年東莞社會工作發展綜合評估報告日前出爐  本報訊 (記者黃江潔)《2012年度東莞市社會工作發展綜合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日前出爐。去年,東莞社工的離職率由2011年度的19.79%降低至14.55%,下降了5個百分點。
  • 啟恆智|薪酬設計這些技巧不知道,員工離職率不高才怪!
    薪酬設計一直以來都是老闆們格外關心的問題,企業90%的矛盾點都集中在此。所以,可以算作是老闆頭痛的重中之重!2、薪酬機制不健全,經常會發現招新員工的時候明顯比老員工高,可能段位也差不多,但是新人比老人工資高,導致薪酬倒掛。浮動獎金在工資裡也沒有有效設計,關於員工獎勵部分沒有具體方案,很多崗位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激勵,獎勵方案也比較單一,最多就是年終獎,日常獎勵基本沒有。
  • 加薪幅度逐年下降,一季度上海員工主動離職率列一線城市首位
    :澎湃新聞 一線城市中上海第一季度的員工主動離職率最高,為3.6%,超過北京的2.3%和廣深的2.0%。
  • 華為百萬年薪留不住員工?離職率達43%!薪資還遠超阿里和小米
    如果一個崗位能夠提供百萬年薪的話,競爭力是特別大的。當然這種情況也不絕對,現在就發生了一件事情,有一家企業提供的百萬年薪是留不住員工的,哪怕薪資水平遠超阿里和小米。根據相關數據來看,這個崗位的離職率高達43%。先來說說小米企業的薪資水平,小米給的平均工資挺高的。在科技行業,小米的工資和其他企業相對比,高出了整整50%左右。
  • 盤點百餘家員工幾千人、離職率又低的日企,這個類型的企業最多!
    不僅是那些努力尋找工作的大四畢業生,即將迎來就職活動的大三學生,也應該開始考慮「自己究竟適合什麼樣的職場」這一重要問題了判斷在一家企業工作是否舒適的重要的依據之一,就是員工離職率。然而,想要監測全體員工的流動情況,其實並不容易。因此,本次榜單使用《CSR企業総覧(僱用人材活用編)》2019版的數據進行分析,這是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珍貴數據。另外,為了使本榜單更具說服力,這次只收錄2016年度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的日企數據。